狄仁杰到江南后,看到这种情况深感如不扫除这些陋俗,既不利于民风的改变,也不利于吏治的整顿。他并不是简单地下令焚毁一切祠庙,而是有所选择,除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子胥四种庙外,其余绝大部分祠庙全都予以焚毁,共毁去1700余所。狄仁杰保留以上四庙,是有他的道理的。大禹是治理水患、拯救万民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崇敬的祖先,百姓修庙祭祀,表现的是对其历史功绩的纪念和对祖先的尊崇。吴太伯是春秋时吴国的祖先和创建者,他的后代季札是吴国的贤人,颇通周礼,江南人设庙祭祀他们,是尊祖行为。当然无可非议。伍子胥是历史上吴国的忠臣,为国而死,是后人崇敬的楷模,江南人对他崇拜由来已久,非其他地区人可比。对于这些人物的庙宇狄仁杰当然要予以保留,不能干挫伤百姓感情的事情。
狄仁杰焚毁的淫祠中其他种种神灵不想再详述,仅就一些历史人物的祠庙谈一点看法。据载,被焚毁的祠庙中有周赧王、项羽、春申君、赵佗、马援、吴桓王、吴夫概王等人的祠庙。像这些祠庙实在没有必要存在,如周赧王是亡国之君,项羽为败军之将,马援不过是东汉一将,赵佗为南越之王……诸如此类,划入淫祠范围是非常正确的。据载,当时拆毁项羽庙时,当地人皆不敢前去,说是入内者必死。狄仁杰知道后十分愤怒,于是就撰写了一篇檄文,以正告西楚霸王项羽及其将校,然后命人拆毁项羽庙,竟然十分顺利,没有再发生任何异常情况。这篇文章十分有意思,节录如下:
鸿名不可以谬假,神器不可以力争,应天者膺乐推之名,背时者非见机之主。自祖龙御宇,横噬诸侯,任赵高以当轴,弃蒙恬而齿剑。沙丘拼祸于前,望夷覆灭于后,七庙堕圮,万姓屠原,鸟思静于飞尘,鱼岂安于沸水。赫矣!皇汉受命,玄穹膺赤帝之镇符,当素灵之缺运。俯张地纽,彰凤举之符,仰缉天纲,郁龙兴之兆。而君潜游泽国,啸聚水乡,矜扛鼎之雄,逞拔山之力,莫测天符之所会,不知历数之有归。遂奋关中之翼,竟垂垓下之翅,盖尽由于人事,焉有属于天亡!虽驱百万之兵,终弃八千之子。以为殷鉴,岂不惜哉!固当匿魄东峰,收魂北极,岂合虚承庙食,广费牲牢。仁杰受命方隅,循革攸寄,今遣焚燎祠宇,削平台室,使蕙帏销烬,羽帐随烟,君宜速迁,勿为人患。
这篇檄文气势磅礴,正气凛然,表现了狄仁杰不畏鬼神,变革陋俗的决心。项羽虽然在楚汉相争中失败了,但是在江南人的心目中他仍然是一位英雄。在江南人信仰的诸神灵中他又是所谓大神,敬畏程度自然非一般小神可比,如果项羽庙不能毁去,势必直接影响对其他诸神庙宇的焚毁,甚至可能会导致狄仁杰这次行动的流产。狄仁杰知难而进,首先焚毁这些所谓大神的祠庙,就可以推动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篇檄文中狄仁杰斥责项羽不知谋略,不善用人,一味逞强。所谓“矜扛鼎之雄,逞拔山之力”,致使百万雄兵连同八千之子葬身于异乡。他还认为项羽垓下之败,“盖尽由于人事,焉有属于天亡”。即完全是人为的结果,和天命并无关系。嘲笑了项羽至死都不醒悟,没有认识到自己失败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这是狄仁杰进步历史观的反映。最后,狄仁杰提出要项羽“匿魄东峰,收魂北极”,反思自己所犯的错误,没有资格再享受庙食,虚费牲牢。
通观这篇檄文结构紧凑、言辞犀利、正气凛然、说服力强,是狄仁杰流传至今为数不多的文章中的上乘之作,也是狄仁杰反对迷信、反对淫祠滥祀祸害百姓的不屈宣言,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江南百姓焚毁淫祠,移风易俗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