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志向不同,条件不同,位置不同,自然就会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我们改变不了其他人的看法,但是它不适合我们,我们也没有理由牺牲自己的追求,去点亮别人眼中的光环,毕竟只有我们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有的行业,被人们广泛看好,出状元容易;有的行业,历来被人们歧视轻视,出一个能被社会承认的状元,却相对要困难。为什么?很简单,社会偏见。
俗话说:本地的和尚不念经。通常情况下,偏见来自两个原因:第一是不了解别人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仍然拿过去的眼光对待他,这种人不明白,麻雀虽然平凡,也会飞上枝头变凤凰。第二是嫉妒,明知道别人已经超过了自己,却想压制别人,生怕别人能够出人头地,胜过自己,这就是红眼病作祟了。
本来,只要不违法乱纪,诚实经营,社会的各个行业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你说理发行业微不足道吗,哪位仁兄一年不理发试试看,何况理发也是一个遍地金矿的行业;你说按摩行业低贱吗?从事这些行业的人,也不比谁缺少自尊,因此发了大财的人不在少数,捡破烂还能捡出来百万富翁呢?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人毕竟是活在社会当中,我们不可能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说法。即使顶着压力好不容易做成一件事情,那么曾经否认我们的人自然不可能承认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如果对我们带有偏见的人手里没有干涉我们行为能力的人,还好办,不理他就算了,可是一旦他们手里拥有对我们行为的决定权,对我们的威胁可就大了。
偏见本来不是个值得辩驳的题目,其实在那些遭受偏见的行业里,也出过不少富翁,赵章光就是一个。
赵章光家住浙江南部乐清县象东乡农村,离著名的雁荡山不远。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在父亲的影响下,赵章光从小就对中医中药特别感兴趣。每当父亲为人治病的时候,他就奔走左右,递水拿药,趁机学习医理药方,成为父亲称职纳帮手。
浙南的农村天气炎热,又潮湿多雨,非常适合皮肤真菌的生长。当地的农民长期在水田中劳作,很容易造成皮肤感染,患上顽固性皮肤病。当地的民间医生,在长年和皮肤病打交道的过程中,掌握了很多治疗皮肤病的验方,赵章光的岳父林光华,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赵章光是个有心人,一有机会他就向岳父请教一些病例病理,很快对治疗皮昧病有了心得。
有一年,县里按比例给当地培养赤脚医生,赵章光所在村里正好也有一个名额,盛世多好事,良机难再逢,赵章光立即报名参加。在培训期间,赵章光系统的学习了一些医学理论,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眼界大开,进步很快。回到村子里,他就开了一家小小的诊所,正式悬壶济世,纳入中国庞大的医疗体系,成为一个乡村基本的医疗单位。
在医疗实践中,赵章光发现了很多秃头的病例。按说这头秃也不是什么大病,能吃能唱能劳动,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唯一的缺憾就是有碍观瞻,不够美观。好好的一个大姑娘,水灵灵的要多好看有多好看,可是少了这份长发飘飘,就成了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看来这个小小的头发,关手中国人大大的面子,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理和医学问题,也是复杂的心理和社会问题。赵章光决心解决这个医学难题。
那时候的赵章光,偏居浙江乡村,根本不知道他面对的是怎么样一个顽疾。这么说吧,从古到今:从中到西,从有案可稽的资料和实践来看,还没有人能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虽然那时候外国市场上有类似的药品,但是那些药品也只是试用性质的,聊胜于无,对大部分患者来说,心理效果大于实际效果。
赵章光翻阅了大量的医书,试图从典籍资料中寻找有关脱发的记载。闲暇时候,他还走村串巷,四处打听民间土单验方,根据自己对脱发机理的理解和大量临床经验,他重新筛选组合,选配药方。雁荡山高耸入云,也是中草药的宝库,能够自己采集的蓟材,赵章光就亲自爬山采摘,采集不到!就到药房去买。赵章光根本没有想过,要解决这样的一个医学难题,需要投入多么大的资金。一场场实验下来,赵章光花光了自己家的积蓄,还欠下了为数不小的外债。可是,这样的投入是个无底洞,实在借不来钱的时候,他不惜背下败家子的恶名,把祖屋也卖掉了一间。
1974年春天,苦日子终于熬到了尽头,赵章光的实验成功了。他把自己发明的药水命名为“101生发酊”。当问及命名的来历时,赵章光说:当初做实验,也不知道究竟失败了多少次,107次是不止的;叫这个名字,就是为了纪念那些失败的实验,因为每失败一次,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101生发酊”:治疗周期是长了一些,但对于全秃、斑秃、早中期脂溢性脱发有切实的疗效,让很多患者光秃秃的头顶焕发了春意。可是当时它一面世就遭到了攻击和嘲笑。赵章光拿着自己的产品,到当地卫生局请求批准,遭遇的却是怀疑和冷漠的眼光,一个负责人还警告他说:以后不准再行医骗人,抓住了要逮捕法办的。
不明内情的人们也议论纷纷:人家教授都治不好的病,一个初中都没有毕业的乡村土医,他能治好,这不是骗人吗7赵章光被宣扬成一个江湖郎中,卖假药的骗子。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社会的偏见把赵章光压得抬不起头来。
说也难怪,头秃的人,毕竟是少数,即使治疗好了,囿于面子也不愿意为赵章光辟谣;而不需要赵章光生发酊的人,没有机会实验它神奇的疗效,不自觉就把他和江湖游医联系起来。没有人愿意受骗上当,所以就众口一词地对他进行攻击。
赵章光的产品在乐清县受到了抵制,无奈之下就跑到附近的温州、宁波等地行医。可是乐清县卫生局基于高度的责任心,紧盯着不放,赵章光每到一处,他们就公函交至,说明赵章光是庸医,不能信任。这样下来,赵章光四处受打压,行医执照也被吊销了。偏见能毁灭一个人才,也能毁灭一桩刚刚萌芽的事业,赵章光几乎崩溃了。
本省无法发展,赵章光把目光转向了千里之外的郑州。有一天,赵章光在《浙江日报》上看到一则广告,是郑州亚美商店刊发的,广告上说:“本店有护发水零售批发,请广大用户购买、洽谈。”这则广告给赵章光带来一线生机。赵章光想,他们既然卖护发水,难道就不可以卖生发酊吗?赵章光决定去碰碰运气。饱受偏见之苦的赵章光,做事不得不很小心,他先发了一封信,表达了合作的意向。经受了多年受打压的痛苦,赵章光萌生了离开乡土,去外地发展的打算。
郑州方面接到信后非常重视,立即同意和赵童光合作,并支持他办起了脱发医院和研究所。1986年,“101生发酊”在郑州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新华社配发长篇报道。一时间,赵章光和他的神奇药水,响遍神州,并远销海外。拨去偏见的乌云,凤凰还是凤凰。赵章光成功了。
社会偏见,是一种顽固的舆论力量:它可能来自对某种行业某种现象固定的看法。有心人,却能冲破偏见,自觉不自觉地站到社会发展的前沿,发展出来一个强大的新型的企业来。
其实越有偏见的地方,从业人员越少,就缺少强有力的竞争。对于有事业心的人来说,这未尝不是一种捷径。赵章光的“101生发酊”正是从这个捷径中,杀出一条路来。尽管在事业发展的初期,他受到了偏见的约束:可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走出偏见,赢得的将是更美好的前景。
那些不求改变、不思进取的人,他们只是不断消减自己的理想高度和才华,以求适应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事实上,每个人的志向不同,条件不同,位置不同,自然就会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我们改变不了其他人的看法,但是它不适合我们,我们也没有理由牺牲自己的追求,去点亮别人眼中的光环,毕竟只有我们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