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能够正视问题,正视存在的弱点和不足,就可以及时调整,完善自己。这样的企业,即使一时遭遇类似被查封的不公正的干预,也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我们如果想在这个社会上做一点事情,有一番成就,那么就可能受到很多正常和不正常的干预。这些干预来自家庭、社会甚至政府主管部门,即使是我们所做的事情利匡利民利己。
干预是不公平的,甚至带有拙劣私人目的的,但是我们作为个人,是无法与之抗争的,特别是在一定的特殊时期,面对一些特殊的人物。他们自己无作为,也不想让别人有作为;他们自己不学好,也不想看到别人好。
这些干预,对我们个人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会让我们遭受意想不到的损失。我们在社会上做事,担心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已经小心翼翼了,但也难免因为什么惹了哪一方神圣,节外生枝的事就会因此发生,轻则破财,重则企业被查封。我们只能眼看着煮熟的鸭子飞走,只剩下连叹倒霉的份了。
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们所经营的企业受到种种干预,如果追寻原因,可能有很多问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也可能只有一个直接诱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只要我们的生产和经营受到干预,损失必然存在。
而受到干预的原因,综合起来,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有量化的标准,可以通过努力改进,符合标准的;一种是不可抗的原因,无法通过自身的改变,达到符合要求的。如果是前者,有一定的标杆和尺度,那问题就变得相对容易解决,老老实实改进就是了;如果是后者,改进也无济于事,就要费一番工夫了。
假如我们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干预,那又该怎么办?和干预我们的入抵抗到底,还是就此罢手不干,恐怕这都是下下策。
神通人人有,巧妙各不同。下边我们看看鲁冠球是怎样应付这样的难题的。
鲁冠球生于浙江萧山的亨围乡,小时候家境贫寒,初中刚毕业,鲁冠球就到萧山县铁业社做了打铁工人。那时候,鲁冠球最向往的地方是大上海。在鲁冠球的心目中,大上海才是做大事的地方,发展事业的乐士。可是既然命运安排自己做了铁匠,那也只有在铁匠的位置上奋斗了。于是,年仅?5岁的鲁冠球,每天都要抡着十几斤重的大锤,在炙热的炉火前挥洒汗水了。
铁业社:台炼打铁,为农村生产铁制农具,什么镰刀、锄头之类的,鲁冠球很快就掌握了这些生产技术。不料厄运悄悄降临,三年自然灾害开始了,各企事业单位纷纷裁员,刚刚学成的鲁冠球就此被打发回乡下老家,继续他的农民生活了。
东方不亮西方亮,被遣散回家的鲁冠球并没有灰心,他总能够发现社会的潜在需要,并从中寻找商业机会。通过观察,鲁冠球发现,家家户户都需要碾米和磨面,而乡里缺少加工米面的机器,很多人不得不但着稻谷,跑到很远的集镇上去加工。鲁冠球自己凑了3000元钱,购买了一台磨面机,一台碾米机,开办起了米面加工厂。
这个米面加工厂,在乡亲看来,不啻及时雨,免去了他们背口袋去集镇磨面的麻烦,自然生意兴隆。鲁冠球是个有心人,为了规避当时社会上禁止私人办企业的政策,他的加工厂故意不起名字,只是暗箱操作,私下经营,他以为这样就能够躲过监管,顺利运作下去,既为乡亲们办了好事,也能够增加一些收入。可是,没有不透风的墙,鲁冠球的加工厂还是被发现了,某领导批示说他“不务正业,办地下黑工厂”,责令查封他的工厂。
对于鲁冠球来说,这道禁令无异于泰山压顶。那时候,为了开办加工厂,鲁冠球已经倾其所有,还借了一大笔债务。如果一下子被查封,不但自己一场辛苦全落成空,欠的债务也很难偿还。为了躲避这场危机,鲁冠球想尽了办法。他一边托人求情,希望能够放过一马;一边躲避查封抬着机器,四处转移,和查封人员打起了游击战。但是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到最后,工厂还是被查封,机器按照原价的三分之一拍卖。
这一场打击几平让鲁冠球倾家荡产,也让他明白了以前没有深入考虑过的一些道理。一个企业家,办企业服务和回报社会,当然无可非议,但是仅仅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得到社会认可,并不是企业取得正当性的唯一前提,一个企业如果想要生存,首先还必须具有合法性,得到法律的认可和承认。而在当时的社会,如果想要获得认可,必须采取变通的办法,取得正当的身份,至少得挂上集体或者国家的牌子,在这个牌子下从事生产和销售。
亡羊补牢,时犹未晚。鲁冠球想明白了这个道理,立即重敲锣鼓再开张,思谋着另办企业。因为刚刚被查封过,元气大伤,他无力再做加工厂,就另想主意。他学过铁匠,会做各种农具,而生产农具投资小,在当地又很有市场,正是一个本小利大的好生意。于是他招收了五六个徒弟,在童家塘小镇开了一个作坊,为周围的农民打制农具,修理自行车等。吃过大亏的鲁冠球,这次不再以个人名义做事业了,他的作坊挂的是大队的名号,起名就叫“大队农机修配组”。反正名字也只是个符号,只要作坊还在鲁冠球掌握之下,起什么样的名字并改变不了作坊的实质。在打击和挫折,奋斗和复起的过程中,鲁冠球迅速成熟起来。从建立私人名下的工厂,到执掌集体企业的作坊,鲁冠球迅速调整自己的社会位置,成功完成了自己身份的转变。
识时务者为俊杰,鲁冠球无疑是一个俊杰。查封自己工厂之后,他既不就此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也不知错再犯,转变方式继续搞地下经营。他知道:有的力量是自己无法抗拒的,既然无法抗拒,就避开锋锐,实行曲线转移。美国人有一个谚语说:如果我打不过你,就加入你。鲁冠球的选择,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久,机会终于降临到鲁冠球头上来,宁围乡政府有一家乡办的企业“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由于经营不善,濒临绝境,无人敢接。当地领导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鲁冠球的大名,考虑让他接手经营。反正都是社会主义大集体的一员,在哪里都是一样贡献力量。对于鲁冠球来说,接手固然有风险,可是自己千辛万苦,等的不就是能够纳入体制,正正当当经营企业这样一个机会吗?他毫不犹豫,接受了任务,开始了脱胎换骨、由乡镇企业的身份出发,踏上财富的漫长路程,最终创办了万向集团,完成了自己的财富传奇。
时代不同,面对的具体问题也不相同,但是鲁冠球在处理这些难题的手法,无疑可以给我们提供某些思路。
公司被查封,说明它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且不说这些不足之处来自硬性的标准还是软性的条件,都有必要及早意识到。因为如果不事先考虑,只要相关条件具备,这些隐患迟早都要暴露出来,早暴露就可以早处理,及早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避免事情进一步恶化,到无法收场的地步。
对于鲁冠球来说,在他事业发展的初期,社会条件还没有发展到允许私人企业出现的地步,他的企业虽然能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但是缺少的是一个正当性的外衣,所以查封给他的启示,使他正视这个问题,汲取经验。这样一来就使他及时调头,明确企业发展的最重要方向,孜孜以求一个合法的地位,并最终转型成功。如果他不及早重视这个问题,等到公司发展到很大规模的时候,问题已经很严重,再来解决,恐怕就会遭到难以承受的损失,无法想象他还能不能重新振作起来。
木必先腐,而后虫生,企业经营也是如此。一个企业能够正视问题,正视存在的弱点和不足,就可以及时调整,完善自己。这样的企业,即使一时遭遇类似被查封的不公正的干预,也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如果粗心大意,知错不改,甚至大错铸成,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不能够正视,那才是一个企业的真正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