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党成立初期,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处于初期阶段,革命实践经验不足,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也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完全找到并把握住中国革命的规律,因此,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上还存在机械引进和学习的特点,在马克思主义的运用上还不能真正做到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致使中国革命实践出现许多曲折,遭受严重损失。在挫折面前,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教训,并根据自身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特殊而严酷的社会现实,逐渐寻找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形成,在实践上宣告了中国开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辟社会主义革命的崭新道路,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勇气。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这种探索性实践在世界其他国家还没有先例,在中国也还面临各种考验,以致党内早期对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存在较大分歧,形成以王明为首的城市革命论和以毛泽东为首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论。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城市革命论遭受严重挫折,而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不仅有效地开展了革命活动,保存了工农红军的实力,同时还使工农红军的力量不断壮大,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众多的革命根据地,因此,在遵义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后,党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迅速发展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可简要概括为“两大理论体系和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产生第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开创性地运用到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中,是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体化过程中形成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总结,是继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以来的最伟大的理论成果。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党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推翻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和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创造性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二是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三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
这里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对毛泽东思想的规约作用以及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属性。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没有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对毛泽东思想的规约作用,是通过将其基本原理、原则内化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原则来实现的,而实现这种内化的主体则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客体是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过程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这里强调的是中国化,即中国特色: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因为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学说,它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精髓是与马克思主义完全一致的;第二,它更加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特殊性的一面,是以中国的实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第三,作为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具备两个特征:一是有鲜明的中国因素;二是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成果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有所贡献。
毛泽东思想的六个方面的内容,都极具鲜明的中国因素。如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状况中发展起来的,这个因素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是个新的因素;又如关于革命党的建设,毛泽东思想是在以农民为主的条件下开展党建工作的,这也与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和俄国的实践存在明显的差异;再如关于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毛泽东思想是以当时中国整个国民文化素质较低、识字率偏低的国情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等等。关于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贡献,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思想的新民主主义论和社会主义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学说的发展,而其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则是对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创造性的发展。
因此,我党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1)毛泽东思想极具中国针对性。
中国共产党以前的共产主义革命,建立政权的有两次,一是巴黎公社,二是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公社是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发动工人进行城市革命建立的工人政权,而“十月革命”则是在帝国主义势力最薄弱的俄国开展的由城市向农村发展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很明显,这两次革命具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资本主义国家巨大的工人力量及其集中性。而这一共同点却没有出现在当时的中国。当时的中国实际是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活动,却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九一一年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并没有改变。无论是当时的国民党,还是其他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治派别,都没有也不可能找到国家和民族的出路。
这样,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的历史使命,历史性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给人民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那么,中国共产党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又靠什么呢?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靠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的毛泽东思想。
首先,毛泽东思想拯救了中国革命,第一次成功地将城市革命转移到农村,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不顾以宋庆龄为杰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背叛了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屠杀共产党和革命人民。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已经发展到了六万多党员的党只剩下了一万多党员。党仍然顽强地继续战斗……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江西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朱德同志领导的起义部队不久就到井冈山会师。随着斗争的发展,党创建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海陆丰、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根据地,建立了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其他许多红军部队。
其次,毛泽东思想接受了革命实践的最严峻考验,发展了中国革命。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同志直接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红军各个方面军曾连续击败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造成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一方面军不得不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而转战到陕北,同在那里坚持斗争的陕北红军和先期到达的红二十五军相会合。第二、第四方面军也先后经过长征转战到陕北。红军主力撤离后的一些南方根据地坚持了艰苦的游击战争。王明“左”倾错误造成的失败使革命根据地和白区的革命力量都受到极大损失,红军从三十万人减到三万人左右,共产党员从三十万人减到四万人左右。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毛泽东思想极具实践发展性。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以及革命胜利后的国家建设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中国革命的对象、性质和任务也不断发生变化。复杂的革命实践造就了毛泽东思想极具实践发展的特质。
在北伐战争阶段,中国共产党人以无私的献身精神投入革命运动。为了实现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人甘愿作出重大牺牲,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为国家的完全独立和统一而奋斗。然而,中国共产党的这种牺牲,换来的却是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疯狂抢夺革命果实的结果。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实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是这种变化促使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道路。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第一次重大发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针对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及全国各种进步势力的白色恐怖政策,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土地革命斗争,在全国农村建立了十多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使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力量弱小时期仍得以保存并实现发展壮大。到1934年,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时期没有自己的军队发展到拥有红军部队30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也发展到30万人,是大革命时期的5倍多。这些成果的取得,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斗争路线的结果。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最凶残的敌人是日本侵略者,“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决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毛泽东思想又在新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得到新的发展。鉴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在联合抗日政策上,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采取了既联合又斗争的独立自主的策略。
抗战期间,国民党统治集团继续反共反人民,消极抗战,因而在抗日的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我们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政策,紧密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迅速地发展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战斗。在敌占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这样,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才能够坚持八年之久,并同苏联和其他国家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互相支援,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在抗战时期,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开辟敌后根据地的战略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得毛泽东思想更加充实和完善。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对的是拥有美式精良装备的800万国民党反动军队。这又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的实际。
党在全国各解放区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在国民党统治区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各阶层人民斗争的有力配合下,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积极合作下,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消灭了蒋介石的八百万军队,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思想又一次与新的革命实践有机结合,得出两点重要认识: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革命的主力;二是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就使毛泽东思想再次被人民所掌握,使之作为与蒋介石集团斗争的锐器,中国共产党最终在人民的支持下将拥有精良美式装备的800万国民党军队打垮,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再次面临全新的实践——社会主义的建设。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接受考验,实现了由指导革命的理论到指导建设的理论的历史性转变,从而转型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在资本主义企业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它们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在它们和本企业职工、全国各族人民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打击投机倒把、调整和改组工商业、进行“五反”运动、工人监督生产、粮棉统购统销等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和步骤,必然地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发展,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党在这十年中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七年春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接着,他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要求……毛泽东同志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时提出了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强调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主张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等观点。
毛泽东思想经历了从北伐战争到解放战争的四个革命斗争阶段,以及革命胜利后的国家建设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能够根据斗争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成为人民能够掌握并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服务的指导思想,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一次又一次革命的胜利,最终实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解放。毛泽东思想的这种特性,深刻地表明了毛泽东思想极具实践性的理论品质。
(3)毛泽东思想极具理论创新性。
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发展完善的根本前提。毛泽东思想同样也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这为毛泽东思想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品质基础。从北伐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国家建设的新时期,毛泽东思想经历的每一个时期都是创新发展的时期。在这些时期中,毛泽东思想不断得到发展,相继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国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等一系列的思想成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毛泽东思想的第一个理论突破是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将中国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毛泽东同志指出: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人民内部还存在着各种矛盾,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他提出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经济工作中实行对全国城乡各阶层统筹安排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等一系列正确方针。
同时,毛泽东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提出了经济发展中必须处理好重工业同轻工业以及农业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系统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人民军队和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还特别重视政策和策略。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学说,“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上,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说,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
关于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主要集中在论述如何将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多数的组织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的政党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2.第二阶段至第四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理论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爷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运用到中国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新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理论体系,是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二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三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提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思想;四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五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大胆探索的精神,史无前例地开展国家建设运动,再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也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国家科学技术得到新的发展。但是,随着旧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新的各种矛盾也在不断产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以科技领域为核心的经济技术领域也实现了突破和发展,占领了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面临新的国内外形势,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立足现实,正确客观地把握变化了的国内外形势,解答历史给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的课题,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这个全新的实践中,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最终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作出的又一新的贡献。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爷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再次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