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产生源于实践,科学理论的诞生又将为进一步的实践提供可靠的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种理论形态,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提炼出来的,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这就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可靠的思想理论保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深入探索和回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问题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作为实践者的人民群众一旦能够认识并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而变自发的活动为自觉的活动,无疑会极大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于这件大事历来非常重视。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同的历史形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并没有与之直接对应的理论论证。因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从自身的实践中去寻找创建和完善的依据。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践,遗憾的是成功的经验有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投入改革开放的实践之前,对即将开始的这段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准备是有限的。1978年前后,改革者找到了两大理论武器: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认识论中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得到重申,并借助着一场声势浩大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二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以及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论述被肯定和完善,由此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思路。
相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这样一项伟大的工程而言,在建设的初始阶段,理论的薄弱和实践经验匮乏的局限是显而易见的。邓小平多次谈到这些问题,“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不但经济问题如此,政治问题也是如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采取的策略是“不争论”,强调“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在实践中则是勇于改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邓小平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任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就是努力把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所提倡的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积极态度,鼓励的是敢闯敢干、不怕犯错的无畏精神。
经历三十多年的艰难探索和艰苦实践,我们逐步发现并日益深刻地把握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包含的大量具体理论都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如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发展的理念、和谐社会的理念等,都是在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基础上提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理论,对于社会主义政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都有深入的研究,它的形成将使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变得更具前瞻性和指导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把它写入《党章》,高度评价了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这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被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实践充分证明了的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科学理论的地位和作用,归根到底是由实践决定的。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各项成绩作了系统总结。主要总结为以下方面:一是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二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三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五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六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七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八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九是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十是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十一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抗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十一个方面的概括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些历史性的成就毫无例外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导下取得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一理论体系,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指引我们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根本指针。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既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方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并在本世纪初已达到总体小康水平,这些成就的取得都为全面小康的最终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没有解决,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在政治建设方面,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在文化建设方面,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更高要求;在社会建设方面,伴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只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我们才能对这一系列问题作出科学回答,才能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和根本道路,并在亿万群众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从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揭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根本规律和根本方法;它以确凿的事实和丰富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只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就一定能够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它是指导继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锐利思想武器,是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所谓共同思想基础,“是指某一组织成员以特定的思想或理论体系为根本,是指导特定组织成员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基本思想。这种基本思想包括思想理论、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它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起着支撑或指导作用,是特定组织凝聚力量沿着共同方向发展的根本前提”。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思想基础,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解体,民族就要分裂。毛泽东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他强调,推进我们的事业“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没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明确指出共产主义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江泽民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大党,这样的大国,这样人口众多的民族,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如果没有以正确理论为基础的强大的精神支柱,那末,我们的党、国家和民族将是不可想象的,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谈不上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社会主义既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必然要用共同的理想和意志来凝聚和统一人民的思想。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在当前和今后“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坚实思想保证。
东欧以及苏联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垮台的教训警示我们,不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行,不发展马克思主义,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统一思想和指导实践也不行。正如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强调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作为我们这样一个拥有7 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国家,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急剧转型中的国内复杂局面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化的新情况,若没有一个统一人们思想、凝聚人们力量的科学理论,就不可能有效地引导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壮丽事业。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真正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万众一心地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我们应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成功地把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具体历史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整体目标与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个体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引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和人民经历和战胜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和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导下,我们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共同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