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细细说道一下的倒是这两天国内证券市场的“变脸”。8月22日下午两点半以后,一直小步攀升的沪深股市突然出现大幅跳水,沪市一口气就跌下去40个点,8月23日早间开盘稍作反抽之后,又进入逐波下跌,并呈加速之势,下午开盘后最低跌至1980点,两日最大跌幅达134点,随后在逢低抢反弹和主力护盘的带动下,大盘才逐波回升,沪市以下跌17点报收,在大部分人都还未回过神来时,一切似又归于平静,好像坐了一回过山车,惟一的感觉就是头晕。
从22日收盘以后就不断有各路朋友打来电话,声音都一样的急切,问题都一样的简单:怎么回事?是不是有政策利空?要不要跑?我的回答到后来也变得一样的浓缩:不知道,没有利空,看情况。显然朋友并不满意,马上追问:没有政策利空,那是什么原因?我憋了一会,大声说:是风!说完自己都笑起来。
但这不是单纯的笑话,事实上真的是风。中国证券市场10年的历程,身在其中的投资者都知道其政策市的特征,因为市场建立的初衷就有政策上的考虑,推进过程中又有诸多的政策目标要在市场中实现,于是市场总是在政策的调控下发生正向或逆向的波动。随着改革深入和证券市场本身的发展,2000年以来,管理层更多地注重了用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手段来建设完善市场,来完成政策目标,但并没有改变政策对股市支持与推进这一特征,因此,有利于市场向好的政策的超常规推进、管理层倡导的新的投资理念以及相关方面努力营造的一个投资环境,支持了股市的缓慢攀升和牛市格局。但是股市毕竟不是单靠政策支持就可以长期走牛的,对于投资者而言,股市在半年内升幅超过40%以后,虽然政策面仍然一直向好,它也会低下头看看作为宏观经济面、作为上市公司效益的提升如何,实际的支撑在哪里,看看自己离地面究竟有多远,对于投机者而言这种心理就更浓。随着沪市大盘跃过1800点,跃过2000点,又跃过2100点,有两个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一是中报公布已近尾声,总体情况看上市公司业绩并无大的改善,业绩滑坡、亏损的企业在增加,业绩大幅波动现象仍然十分突出,这种微观状况与上半年主要靠外力推动的宏观状况基本吻合,表明经济提速的内在机制还未形成,经济运行的效果短期内还不明显。二是随着指数的节节突破,一些真正与经济运行相关度较大的绩优股、蓝筹股、科技
股并未成为推动股指上攻的热点,倒是一些重组题材股、强庄股在主力拉抬下屡创新高。在高位理性、观望的气氛下,市场热点偏重于投机,这已经预示着大盘随时有可能出现大幅震荡和调整。至于引起震荡和调整的导火线则并不重要,最近传闻的国有股上市、二板推出、清查银行资金非法流入,甚至22日召开的证监工作会上有什么好消息或不好的消息都有可能成为原因,好消息可以被理解为利好出尽,坏消息可以被理解为管理层导向有变,总之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引发震荡。所以从表象上看股市震荡的原因真的是风,风一吹,就掉下来了。
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开车来打比方。比如你开着夏利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为120时一切正常,车速提高到140时,方向盘开始打晃,但还可以勉强维持,如果再往上提速,则随时可能会有翻车的危险。如果你开的是奔驰,那情况就完全两样了。
现在我们已经经历了一次戏剧性的大幅震荡,那么风吹过后会怎么样呢?应该说未来的情况仍将取决于上述两个问题的解决。如果我们把指数、政策支持与基本面支撑看作三个指标的话,三者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参数关系的,任何一个指标都不可能偏离太远、太长,震荡调整常常是对这种偏离的矫正。因此,上市公司的整体状况要有一个持续性的提升,光有预期是不能维持长期牛市的。这是总量指标方面的考察,在结构方面,需要有一个热点切换,以蓝筹股、科技股逐渐形成对大盘的实质支撑。否则,即使短线震荡后主力迅速将指数拉回来,继续高位横盘甚至出现急速拉升,都只能看作过去状况的延续,风险进一步积累,车速还在加快,有一天风一吹,大盘又掉了下来,而且掉得更惨。这样的话市场仍然是个投机气氛很浓的市场,只是形式有所变化而已。
(发表于2000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