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投资者的心态并不像看过船闸一般享受和悠闲,捞回本钱的想法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突然公布停止通过国内A股市场减持国有股的消息算是2002年以来一次最大力度的刺激,让人浮想联翩。道理并不在于减持本身,而在于处理问题方式的似曾相识,似乎由此就要引发新一轮的大行情。于是市场各方都有人踮起脚尖往上望,尽可能地看高,但随后两周的情况表明,除了第一天的疯狂以外,很快又归于平静。而那几天的天量与气氛并不被认为是行情暴涨的前兆,而是被描述为严重的“围城”效应,城中的人困顿已久,急于出逃,城外的人闻风而动,想要杀将而来,插旗圈地,双方由此发生了一次剧烈的碰撞。但从最终归于无形的情况看,不过是上游的船闸开的过猛了一点,发生了空前的漩流与冲击,这显然还是在消化前期的东西,船仍在闸里,远未到顺风行船的时候。
不过如此,疑惑不安的心态很快就浮现于市场中。为什么沪市180指数公布后不涨反跌,为什么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事没有成为利好,为什么热点在板块之间又出现了快速的轮动、又出现了看热闹而不赚钱的局面?这样的疑问又急急地冒了出来。我想人们是套得太惨了、盼得太苦了,所以总希望见风就有雨,却忽视了分析市场的一些基本前提,或者说忘了我们是在什么样的初始条件下来判断这些消息的。
同样的消息在强市与弱市中效果是不一样的,这就和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道理一样,一个是溢美的,一个是救命的,溢美的重在赏心悦目,救命的则注重实效。市场中的人特别是新入市的人很容易忘掉过去的痛,以为过去的都已过去,实际上2001年那一轮暴跌的打击是不能忽视的,积累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最起码不可能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被忘却,因此在这时段中任何一次消息的刺激其效果首先都是救命、是疗伤。一些一再展期的资金要急于兑现、还款,赶快把已经要爆发的问题解决,这对上市公司、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都是莫大的解脱,一些机构则急于要在上半年做出点业绩,以保留一点脸面和市场形象。因此每一次大的进场总是要面对大的出逃行动,消化和处理善后就成了分析目前情况的最大的背景。
除此之外,现有的情况也并不明朗,至少还不足以形成清晰的判断,产生一致的行动。比如有不少利好,但利好之中有的其实似是而非,更多的是大家在从好处去想。同时市场中也有其他的消息,如不断有上市公司公告称正接受证监会调查,半年报临近,上周已有100多家公司公告业绩大幅下滑等。预期的不确定使操作变得谨慎和分散,也使向上的动力被其他各种方向的操作力量所消耗,大盘在短期和局部的走势上必然形成窄幅震荡和僵持的状态。
这样的背景和心态决定了市态的总体格局,即大节奏上的消化整固和小节奏上的震荡整理。从操作上讲,波段运作自然是最好的策略,但这样的波段往往是非市场性的,至少在高点和低点是这样,所以实际上很难把握,而长期持股不动则可能遇到结构性调整的风险。比如在这一次大涨中出现的老庄股跳水、借机出逃,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消化过去矛盾的特征,持有这些股票的风险就极大。一些市场人士开始将推荐的重点转向次新股和指数股,认为大多是新资金进场,既未大幅获利,也没有累积的矛盾需要处理,算是“干净”的品种。这样的判断有一定道理,从近期招商银行等指标股的走强也反映了这样一种行动,也反映出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弃旧而图新的选择。
所以停止国有股减持后市场最突出的特征是比较明显地进入了过渡状态,表面上看仍然是借政策利好蹦了个高,但内部的暗流涌动正在形成,机构投资者的思路与心态正在变得清晰稳定,新的筹码的集中和热点正在间断性地显现,而老的东西也正在进一步地消化,这反映出决定市场整体趋势的大的结构调整正在进行中,部分的质变正在发生。但从散户心态上仍然谨慎、茫然、躁动的表现来看,这种过渡还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机构力量的形成还需要积蓄,行情不会很快出现。
过渡态的特征还表现在市场建设的其他方面。如证券机构的监管方面,刚刚召开的证券业协会会员大会已经透露出不少信息,未来证监会与协会的关系、协会内部的管理又进入新一轮设计:如面对开放格局和未来市场证券公司的管理结构、竞争模式,有竞争力的公司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竞争是规范而又可以获利的,这其中有许多的界限需要把握;再如已经上升到专家层次研讨的关于这次停止国有股的问题,究竟是倒退了还是进步了,是牵就于旧体制的做法还是选择了务实的改革思路,是暂时的态度还是今后处理问题的原则。这些方面都还说不清楚,也看不清楚,专家往往也是借题谈点别的自己熟悉的见解。
不论规范与否,大行情的产生需要当时情况下各方面条件的配合,只能是谋定而后动。在现在这样一个充满大变动的状态下,显然不能期望那样的整体性行情,震荡整理始终是主基调,大箱体也好,小箱体也好,我们不妨先调整好心态,谋些小利,做点养家糊口的事情。
(发表于2002年7月8日)
美国的经济泡沫破灭了,从2001年以来一个接一个地破灭。开始的时候这种破灭被归咎于外部的因素,包括“9 ·11”的影响,但后来原因逐渐地追溯到自己身上,并且从中介机构的投机炒作、误导而深入到公司的治理结构、会计事务所的诚信,从普遍的机构行为而聚焦于管理层及美国政府现任的高官。看来问题暴露于现在,问题的积累却远非一朝一夕,矛盾的中心在于过去支撑市场信心的大公司造假和高层人士违规,矛盾的牵涉面却远非一人一事的个案。索罗斯指责美国人缺乏道德原则,说起来是这个时代把人变得简单和疯狂,泡沫推动着这个时代前进的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