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5800000039

第39章 天人合一(1)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主要概念范畴,也是中国智慧的集中体现,其核心论点是天与人的关系问题。“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自觉地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凡事顺势而为,不强为,不妄为,以达到天下太平和顺,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理想境界。“天人合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各种事物的交融、和谐、平衡和互补上。运用“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对于实现社会的和谐、人生的顺利、企业的发展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和谐发展的自然规律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有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所谓“天人合一”,从价值观上讲,就是肯定人与自然皆有各自独立的存在价值,认为天与人之间应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只有这种和谐统一的天人关系,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理想境界,才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只有尊重这种规律,做起事来才会事半功倍。

1自然和谐,持续发展

据史料记载,最早使用“天人合一”概念的,是张载的《正儒家蒙》,但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董仲舒是这一思想的发明者。董仲舒的名言是: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董仲舒认为,“天人合一”的“一”,是“一类”的意思。因为在董仲舒的时代,由于自然科学新的发现,人们知道,物与物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可以发生感应。比如磁石可以吸铁,琴弦可以共振等等。人们认为,感应的发生,是由“气”在做着它们的中介。同时人们还发现,以气为中介的感应,是有条件的。磁石可吸铁,但不能吸铜;琴弦共振,也是宫弦和宫弦共振,商弦和商弦共振。如同牛鸣牛应、马鸣马应一样。于是,得出结论:只有同类的事物可以互相感应。因此,只有说明天与人同类,才能证明天人可以感应。

为了论证天人同类,董仲舒提出了“天人相副”的说法。董仲舒认为,人是天的副本,是天的“拷贝”。比如,天是圆的,所以人的头圆;地是方的,所以人的脚方。人为什么有两只眼睛?因为天有日月;人为什么有四肢?因为天有四季;人为什么有喜怒哀乐?因为天有阴有晴。天有三百六十日,人的骨头有三百六十节,如此等等。类似的思想发展到宋代,就出现了明确的“天人合一”说。周敦颐的《太极图》,邵雍的先天图,都被认为是讲述“天人合一”思想的代表作。它们都认为人世的秩序只是天的秩序的副体。

再往后,“天人合一”思想就成为解读《周易》的基本思想。易学中,“天人合一”的概念很多;“天人合一”也成为解读古代其他经典的基本思想,在对于其他经典的解读中,“天人合一”的概念也多起来了。到今天,“天人合一”又成为中国古代所有思想的核心,并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被赋予了它从来不曾有过的人与自然和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等意义。

在泱泱中华文化史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存有多样化的理解。荀子的“天人相分”说与刘禹锡的“天人相胜”说,均有征服、战胜自然的意思。然而在整个思想史的发展历程中,占据主导与核心位置的是“天人合一”观,而荀子和刘禹锡的观点在当时并非主流思想。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也是力倡“天人合一”说。道教的“天人合一”论与儒家的“天人合一”论基本相近,不同之处在于儒家论“天人合一”,主要是想从自然法则中找到封建伦理的根据,而道教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探究生命奥秘,以期返朴归真,回归自然。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以至中国文化中最古老、最广泛的概念。它不但是中国哲学中儒家的基本概念,而且是一切其他的思想体系,如道家、佛家、法家、阴阳家、兵家、农家、医家,以至风水、气功、武术、房中术……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在现代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运用价值。

2相互协调,相依相存

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发源于周代,经过孟子的“性天相通”观点与董仲舒的“人副天数”说,到宋代的张载、二程最终达到成熟。张载《正儒家蒙·东铭》说:“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张载、二程发展了孟子学说,扬弃了董仲舒的粗陋形式,达到了新的理论水平。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政治、伦理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张载、二程的“天人合一”思想,分析起来,有以下内容:

第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张载说:“理不在人皆在物,人但物中之一物耳。”明确肯定人是一物。张载《正儒家蒙·西铭》说:“天称父,地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其意思是说,人类是天地的产物,也就是自然的产物。

第二,自然界存在其客观规律,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当然也应遵循其规律。

张载说:“若阴阳之气,则循环迭至,聚散相汤,升降相求。……此其所以屈申无方,运行不息,莫或使之。不曰性命之理,谓之何哉?”阴阳之气循环往复,聚散升降,运行不息,这不是自然界的性命之理,又是什么呢?

第三,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

张载说:“性与天道云者,易而已矣。”他认为性与天道具有同一内容,即是变易。程颐说:“道与性一也。”又说:“道未始有天人之别。”他认为天道、人性、人道是同一的,其内容即是理,也就是仁义礼智等道德原则。张程都肯定性与天道的同一性,但两人也有分歧:张载认为天道即是变易,程颐则认为道即是理。

第四,人生的理想境界是天人的和谐。

语出《易传》:“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张载、程颐对这种观点深表赞赏。

中国古代对于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自然有三种典型性学说:一是庄子的“因任自然”说,二是荀子的“改造自然”说,三是《易传》的“天人调谐”说。庄子的观点是消极的思想,荀子的观点是积极的思想。自从西方“戡天”的思想传入中国后,荀子的学说受到高度赞扬。但是,如果一味讲“戡天”,也可能造成破坏自然的恶果。事实上,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如果盲目破坏,必然会造成生存环境的严重恶化。现代社会人们强调保持生态平衡,是一种非常明智的举动。《易传》主张“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是一种全面的观点,既要改造自然,也要顺应自然;应调整自然使其符合人类的愿望,既不屈服于自然,也不破坏自然,以天人相互协调为理想。值得肯定的是,这种学说确实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老子把天和人放到一起研究时,发现天和人都遵循着同一原则,就是纷纭变化的事物都要回归到他们的出发点,这是一种永恒现象,所以叫做“常”。认识了常,就能包容一切,处事公平,天下就会归从,也就能长久。人们只有依据“天人合一”效法天道,包容万事万物,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此外,“天人合一”的思想,还可以从人患疾病时其症状变化中得到验证。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体内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致使阴阳失衡。其临床症状表现,又与天气的阴阳消长相关,大多数疾病在上午和白天症状较轻,而到了下午和晚上,其病症就会加重。原因是上午和白天,人体阳气增强,又得天之阳气的帮助,则阳盛阴衰正胜邪,故病症就减轻;而下午和晚上,人体阴气渐盛,又遭天之阴气的侵袭,则阴盛阳衰正不胜邪,所以病症加重。另有一些疾病,往往随着季节性的变化而产生或消失,这也是阴阳转换,彼去此消的“天人合一”原理。

在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的人类社会早期,人的生活需求简单,没有对自然造成侵害,还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开始对自然界进行掠夺性的开发利用,造成生态环境严重失衡。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已无法处于平衡状态,突发性的暴风、暴雨、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文明的发展,大量的废物和废气的任意排放,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地表和地下自然资源掠夺性的开发利用,破坏了植被和地壳结构,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大国搞军备竞赛,无限止进行空中和地下核试验,破坏了大气层和地壳的相对稳定结构。这种现状若继续下去,“天人合一”的局面就会被打破,自然的惩罚会愈加剧烈,最终人类必然会失掉自己的家园。

3天人同根,生成法则

“天人合一”,反映的是人与外界自然的关系问题,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博爱思想,“天人合一”是古代文化的哲学基础,也是人们认识自然,解剖自然的理论工具。

第一,“天”的涵义。

“天人合一”里的“天”是什么意思,“人”又是什么意思呢?“天”的概念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但大多充满了浓厚的迷信色彩,是能够主宰人类命运的“神”。

老子对天则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法”是效法、顺从的意思,“道”即自然规律。他还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听任万物自然生长,对万物十分宽容。天地就这样与万物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老子的“天”是对宇宙及其运行规律最彻底的抽象。老子认为“天”是无限的,是无限小和无限大的统一;又是无始无终的,“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它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这是老子的大道宇宙观,它有别于现代物理学意义上的宇宙。

这个天的概念一直有强大的影响力。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最有影响力的始终是虽然已经是宇宙的最高抽象但是仍然带有某种道德意志以至目的的天。这就是儒家,特别是宋朝以后的新儒家所发展的“天人合一”学说中所说的“天”。

这个“天”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说过“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就是所谓的“自然之天”。他又说过“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这就是所谓“命运之天”,但是孔子又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又有人说这是“义理之天”。把这三句话再加上孔子说过的有关“天”的话合起来一看,就可以明显地看得出,孔子心目中的“天”是一个有着道德倾向的天,与人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的天。但是,真正开辟了儒家“天人合一”学说的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他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孟子进一步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寿天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此后,《礼记·礼运》也说:“人者天地之心也”。这句话从哲学角度再一次明确了天与人的关系。

第二,“人”的涵义。

明确了“天”的涵义,我们再来看“人”。“天人合一”里的“人”又是指的什么呢?古代有人说,有资格与天合一的人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圣王。在当时,这种解释看来符合原义,但是,自从孟子说过“人皆可以为尧舜”,儒学的教化越来越向群众普及以后,人的意义也就越来越普遍化。再根据传统中医、农、卜、筮、星、相中的人只有极少数的例外才是指王者或是圣人,因此可以说,“天人合一”中的“人”还是指一般的人。

第三,天人同根同源。

道教认为,天地万物,并非从来就有,在其产生之前,有一个共同的本原,这个本原就是“道”。“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人与天地万物在本原上和禀受上有着同一性。

第四,天人同一生成法则。

道教认为,人的生成法则与宇宙是相通的,也就是说人生命的形成,与天地万物的生成法则相同。《钟吕传道集》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为体,二为用,三为造化。体用不出于阴阳,造化皆因于交媾。”意思是人与万物皆是由“阴阳”的“交媾”而产生的。这一思想源于《易传》。《周易·系辞下》说:“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就是讲的宇宙发生和生命发生同一原理的思想。

第五,天人同构。

道教天人同构的思想来源于“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人身”的观念。《太平经》说:“人取象于天,天取象于人。”《灵宝毕法》说:“人同天地,以心比天,以肾比地”,心肾相去八寸四分,即天地相去八万四千里之比例。

董仲舒认为,天人相应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是由天所派生的。人与天相对应的规则是:“于其可数也,副数;不可数者,副类;皆当同而副天,一也。”意思是说,天上有的,人身上对应都有;不能对应的,则可归于某一大类,亦即“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人身”的翻版。

第六,天人同律。

在道家看来,人与天地不仅在形体结构上是相应的,而且人的生命活动的节律,如气血之循环等,与天地日月、一年四季之气的运转规律、度数也存在着一致性。《钟吕传道集》说,人的“气液升降,如天地之阴阳;肝肺传导,若日月之往复。”说的就是天人同律。

道教的“天人合一”的人天整体观包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在现代社会,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危机,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逐渐认识到“天人对立”、“征服自然”等等错误观念的危害性。

二、行事为人的黄金法则

“天人合一”理论肯定人与自然各自的独立存在价值,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与协调统一,这种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爱精神,从根本上排斥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对于现代人的和谐相处,顺势行事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1主体实践,以类相从

《周易》是一部总结我国古人经验和智慧的百科全书,它对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影响至深至远,“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从其中演化而来的。

我们知道,虽然“天人合一”思想只具有原始思维的形式,但是,从整个《易经》的基本倾向而言,则有很大突破,它不仅认识到生命的某种意义,而且从自然界寻求人类生命的来源和根据,尤其重视人类生命活动的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从而实现了人的主体性,表现出主体思想的特征。

这种主体思想重视人在有机整体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意识到人在实现“天人合一”方面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它并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思想,后来也没有发展出这样的思想。它是从为何完成生命过程、实现生命价值这个意义上,也就是从主体实践的意义上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它是一种主体实践型的思想。由于《易经》所强调的主体性,不是以主客体相对立、相分离为特征的,而是以主客体相统一、相融合为特征的,因而,它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绝对的主体性思想。

主体思想是《易经》的卦、爻辞中的基本原则,它说明主体的行为和道德实践,不仅决定吉凶祸福等结果,而且能提高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这就使《易经》的生命哲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道德修养方面,《易经》恒卦的正面意义是非常明显的。相反,如果不恒,则有危难与灾祸。正如九三爻辞所说:“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孔子在提到这条卦辞时说:“不占而已矣”。意思是,如果没有恒久的德性,就不必占筮了,因为结果是明白的。《易经》中的这类卦、爻辞,实际上是对道德主体性的一个肯定。

同类推荐
  • 20岁经营自己 30岁经营孩子 40岁经营丈夫

    20岁经营自己 30岁经营孩子 40岁经营丈夫

    本书共分为三篇,主要内容包括:20岁,做一个漂亮聪明的女孩;30岁,做一个温柔体贴的妈妈;40岁,做一个魅力无限的妻子。
  • 慢腾腾,煲一碗尘世的汤

    慢腾腾,煲一碗尘世的汤

    终日的忙碌让人们变得疲惫,错过了很多生活中的美好。其实,不急躁和善于慢下来的人才是最聪明的智者。本书就是一本告诉读者如何慢慢生活的心灵指南,学习如何让心慢下来,在浮躁的现实中从容地生活,一步步地进步,一步步地获得幸福。
  • 相信你会到达明天

    相信你会到达明天

    她们是华语媒体中最炙手可热的女主播,对于经常在电视屏幕里侃侃而谈、风姿绰约的她们,你也许再熟悉不过了,但对于她们从默默无闻的青年成长为优秀女主播的艰难和她们在幕后的奋斗与艰辛,却知之甚少。本书将为你展现柴静、董卿、侯佩岑、谢娜、柳岩、朱丹、阿雅、王冠等18位魅力女主播不同于荧幕前的别样生活,展现她们身上的正能量,带给读者追逐和实现梦想的希望、勇气与力量。
  •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套装上下册)》从理论到实际,从生活到职场,从办公室到大小宴会,展开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力图为读者展示细节决定人生的详细脉络,以便让读者汲取成功经验,规避风险。使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都达到辉煌的顶峰。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非常重视细节的作用,他们会自我要求从点滴做起,看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为自己做大事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人脉储备。
  • 让你成功赚钱的智慧全集

    让你成功赚钱的智慧全集

    谁都无法逃避金钱的社会,赚足“钱”程是对生命最好的承诺。成功带来财富,财富展示着成功。每一个成功的财富故事,其背后都隐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真实细节。了解了它,你就会学习到赚钱的思维与智慧,从而走向成功的人生。
热门推荐
  • EXO之要懂得反击的时候

    EXO之要懂得反击的时候

    在你一次一次被别人欺负时要懂得反击!只有在你反击的时候那个人才不会那么嚣张,才会知道你的强大,和知道你自己不是个容易被打倒的人。
  • 五行镇天

    五行镇天

    吾之弃苍生、我欲破天穹、携剑舞天下、怒之为红颜、..................我叫纪枫、别问我多叼、
  • 忍魅.剑城记

    忍魅.剑城记

    新世纪,新时代的崛起王骑士、无瞳者、金瞳者、罔生者的诞生二十年轮回,几轮回记忆
  • 谁的青春没狂过

    谁的青春没狂过

    我青春,我狂过,我无悔。我青春,我狂过,爱无畏。作者QQ3404768259
  • 火影之忍界修罗

    火影之忍界修罗

    我是修罗,双手沾满血腥的魔鬼。但是,后悔吗?……不,看到同伴亲人脸上的笑容时,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泉也戴上冰冷的面具,隐身于黑暗中。这就是羁绊啊……
  • 天马王子传

    天马王子传

    我是个喜欢创作武侠的作者,同时呢,也是“全民飞机大战”游戏的爱好者,在《壹剑刺向太阳》这部作品中,就曾融入了路西法、风暴烈鹰等角色,当然,他们都是以武林高手的身份出现的。接下来,我还想再码一本小说,在这本小说里呢,将要融入更多此游戏里的角色,实在,这个游戏相当的好玩~这本小说,就是《天马王子传》,在用武侠方式进行表达的同时,更多的就是用玄幻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可能更新会慢一些,请朋友们多提些建议,本人QQ921118,可以用邮件或评论多交流。
  • 大陆传说之冒险团

    大陆传说之冒险团

    在凯迪大陆,近两三百年兴起了由平民和落迫贵族组成的冒险团,依靠完成各地的悬赏令或寻找宝藏支撑,他们追求自由、冒险,足迹遍布大陆。同时,安宁了数百年的大陆动乱渐始,新的世界欲来未来。没落的贵族约书亚在一场偶遇之下,加入了冒险团,踏上与大陆命运息息相关的旅途。
  • 黑色的驱魔师

    黑色的驱魔师

    眼前的雨水混着鲜血化作河流,淡淡的血腥气息令心脏为之悸动抽搐,抬眼处九颗暗红色的太阳散发的是代表死亡的光辉,抑或代表死神来临的号角,在这绝望的世界里,少年,你竟然想拯救“恶……恶魔……”——希望有推荐票票什么的给几张我就满足了哈哈。
  • 一箱情愿:男神快入怀

    一箱情愿:男神快入怀

    【日更1000+】“给你三秒钟时间考虑当不当我女朋友。”“当!肯定当!”苏慕莞尔一笑。///三年前,家里意外出现苏家亲女苏椤抢走了她在苏家的一切!三年后,她回来,势必抢回一切!于是三个月前苏慕对姐姐心上人邵琛展开了疯狂追求。“男神你家住哪?”“男神你电话是多少?”“男神你喜欢怎样的女生啊?”……但都被一一无视。没关系!她苏慕什么都不好,就是脸皮厚!//“我们分手吧。”“当初你厚脸皮追我时我就想拒绝,现在他妈老子爱你爱到死,你不准离开!”【原谅我对你故作深爱的姿态只是和姐姐的争夺战。】【前文大爽+后文大虐】
  • 绝情剑客胡蝶传

    绝情剑客胡蝶传

    关于绝情剑客胡蝶的种种传说在江湖中早已流传,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他是近年来江湖中最顶尖的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