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5800000002

第2章 无为而治(1)

“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来的。老子认为,治理国家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可逆自然行事;统治者不去干涉、管理人民的生活,老百姓自然而然地就会生活幸福。老子的无为思想影响深远,到现在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要求管理者学会放权,不要干涉下属的自主经营,以一种宽松和谐的管理环境,让下属充分展现自我,发挥才,最终以下属的“有为”衬托管理者的“无为”,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一、震古烁今的管理智慧

“无为而治”是一种超级管理智慧,其精髓是:管理应当顺应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随意妄行,不逆自然规律强为。当然“无为而治”也不是放任自流,一无所为,而是以一种最小的领导代价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

1道法自然,反对人为

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玄奥深邃,其倾毕生精力所著的《老子》(亦称《道德经》)一书,通篇只有5000言,却字字珠玑,句句铄金,2000多年来,它像一盏智慧的明灯,划破了历史的黑暗,照亮了人们的行程。通观全书,我们可以发现,《老子》洋洋数千言的理论,其精髓却只有四个字——“无为而治”。

在这部书里,老子的政治法律思想的理论逻辑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反对人为——抨击礼治和法治。这个理论逻辑的核心是“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是为了论证“无为而治”,反对人为、抨击礼治和法治,是“无为而治”的必然结论。

老子认为,“无为”是一种最好的治国之法。他写道:

“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无为”作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十分深远的影响。

“无为”从字义上解释,是指无所作为,什么也不做,坐享其成。但老子却把它引申为人们的一切思想行为都要服从自然法则,即听从“天之道”。老子告诉人们,服从“天之道”的思想、行为,就是“无为”;违背“天之道”(即遵从“人之道”)的思想、行为就是“有为”。儒家的“礼治”和法家的“法治”就是当时突出的“有为”表现。也就是说,“天之道”就像一杆秤、一把尺、一个标准,符合者就是“无为”,不符合者就是“有为”。由此可见,“无为”与“有为”之分,不是不作为与作为之分,而是符合不符合自然法则之分。

汉初黄老学派的代表作《淮南子》曾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无为”与“有为”。有两个人去牵牛,一个是幼嫩稚弱的小孩,一个是力大无比的壮年。小孩牵牛时牵的是牛鼻子,牛就乖乖地跟他走了;壮年牵牛时牵的是牛尾巴,牛怎么也不跟他走。小孩的行为便是“无为”,壮年的行为便是“有为”。

2人事天事,无为乃治

《老子》的思想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哲理。首先,《老子》认为“人事”与“天事”要一致,治理社会不只是人间局部之事,而应放到大自然中去考察。《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地、天、自然是一个整体,应遵循统一的“道”。这种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有巨大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合”观、“和谐”观与《老子》思想具有密切的联系。其次,“天之道”实际上是《老子》主张的法上之法,是道家之“自然法”。《老子》潜在的意思是说人间统治者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不能为所欲为,恣意横行,而是应该接受“天之道”的约束,顺应大自然的发展规律,用“无为”来治理国家。

《老子》的“无为”学说,依据的是其“柔弱胜刚强”的哲学原理。老子从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观察到,柔弱的事物却具有坚韧的生命力,而坚强的事物却极易夭折;柔弱与刚强相比,柔弱处于优势。《老子》言:“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老子》告诉人们,“柔弱胜刚强”最典型地表现在水的性能上。水看起来是柔弱的,但它可以冲决一切比它坚强的东西。老子说,水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老子》极其推崇水。

根据这种原理,《老子》主张人们在生活中也应该以柔待刚:“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人们要追求“全”、“直”、“盈”、“新”、“得”,就应当通过“曲”、“枉”、“洼”、“敝”、“少”的手段和方法。如果以“全”求“全”,以“直”求“直”,以“盈”求“盈”,以“新”求“新”,以“得”求“得”,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老子还说,真正有德的人是自以为无德的,自以为有德的人恰恰是无德之人。即“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老子》以“柔弱胜刚强”论证“无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它看到了柔弱与刚强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性。“柔弱胜刚强”反应了大自然的普遍规律,因而使“无为而治”更具说服力。

3无为行世,管理实践

“萧规曹随”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典故。这个典故通过汉丞相曹参的亲身经历道出了“为”和“不为”的真谛,它十分明确地指出了作为一个管理者“为”和“不为”的界限,读后使人有一种豁然贯通、眼前一亮的感觉。

曹参,西汉时江苏沛县人,秦朝时曾担任沛县狱吏,公元前209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刘邦称帝后,请他去任齐王(刘邦的长子刘肥)的相国,由他来辅佐齐王治理齐国。汉丞相萧何死后,曹参继任汉丞相,并遵照萧何制定的政策治理国家。作为西汉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曹参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更重要的是,他开启了“无为而治”的先河。现在人们提到汉朝,便会想到“文景之治”,论及“文景之治”,便会想到“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其实,真正实践“无为而治”并取得巨大成效的,曹参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人。“无为而治”这一学说,在当时极为盛行,但在此前从没有人实践过。曹参把它先尝试于齐国,后又用于整个国家的治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曹参之后,汉初几任皇帝都恪守如一,历70年不变。结果是粮仓里粮食堆满了,国库里串钱的绳子烂掉了,终致国强民富,开创了汉武帝时的大汉雄风。这种管理实践,不仅对汉朝政权的稳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还对后世如何治理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曹参任齐相时,天下方定,万业凋敝,百废待兴,他到任后即召集长老和儒生,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寻求治理良方。无为而治思想的选择和运用,是曹参善于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的结果。

曹参代萧何为相国之后,“举事无所变更,一尊萧何约束”,惹得皇帝忧心忡忡。于是出现了这样一段著名的对话:

参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

参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

上曰:“君似不及也。”

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

从这段对话中,很多人得出曹参是因为自己不如萧何,才“萧规曹随”的。其实关键的字眼在于“法令既明”四字,既然前人已经有了一套健全而又完善的规制和大政方针,那为什么还要再重新制定呢?曹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建议皇上“垂拱”,自己“守职”,曹参的伟大之处也正在于此。如果高帝和萧何制定的法令像秦始皇时代一样糟糕,曹参还选择“萧规曹随”,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曹参为将时,一直是刘邦、韩信的副手,独立作战较少,所以他虽然取得了不斐的功绩,但后人对他的评价并不高。其实,我们后人评价历史人物,不能仅仅看他对历史的直接贡献,而要从他所处的角色和地位来分析。作为一个副职,如果在他的顶头上司是英明正确的情况下,他还整天想出思路、出办法、出成果,则势必乱了全局。曹参的高明就在于能明白自己的定位,能够配合自己的上司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韩信东击赵,曹参留代地清扫残敌;韩信率军会战垓下,曹参留齐,击未服者。因为有曹参这样的坚强后盾,韩信才能在前线放心杀敌。曹参这样做,并不是他无能,而是他善于从全局出发,甘愿当好配角。从他后来在齐国为相和接手汉相辅佐幼帝孝惠的实绩来看,他都是一个胸有成竹的治国干才。

二、无为而为的管理规律

“无为”是针对“有为”而发的,是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趋势而采取相应措施的不主观妄为,是指不单凭“权力”和“法律”来实施管理,而是凭借“顺其自然”的哲学智慧进行科学管理。因而,“无为”的结果恰恰是“无不为”。这是“无为”与“无不为”之间的辩证关系。

1遵从规律,进入自由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无为”主要有两层意思:

第一,遵从自然规律,顺从天地之道。

不妄为,不恣意行事,不用过多的法令条规强制约束,才是统治者行政的最高境界。老子说:“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意思是说人民难以统治,是因为统治者太胡作非为。因而,“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应像煎小鱼一样,不可随便乱翻,否则会把鱼弄碎。治理国家如果玩弄权术,频繁扰民,必然会造成国家混乱。统治者要像天地那样无私,“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就是说使万物生长而不占有,推动而不自恃有恩,有所作为而不居功自喜。

第二,“无为而无不为”。

从哲学的角度讲,就是进入自由的境界。同时,给老百姓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无苛政之苦,无重税之忧,人民安居乐业,自然达到“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的理想境界。

总的来说,“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强调统治者的行为要顺应自然和人性,不强作干预,不横征暴敛,让下属和老百姓各得其所,各尽所能,相安无事。老子认为,最好的政策应该是“清静无为”,不好大喜功;要使一个国家安定大治,就要像对待井水一样,尽量不要搅动它,否则会淤泥残渣泛起。因而,“无为”不但不会有什么疏失,而且还能补救“有为”之弊端,抑制违反自然的行动。

老子之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自由发展,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只有这样,事物才能正常存在,健康发展。如果人为干涉事物的发展进程,按照某种主观愿望去干预或改变事物的自然状态,其结果只会是揠苗助长,自取其败,因此,明智的人应该采取无为之道来养生治世。

当然,“无为而治”的“无为”,决不是一无所为,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为之。但所为之为,都应是出自事物之自然,无为之为发自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所以,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反而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

2清静无为,无为自化

“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随意妄行,不逆自然规律办事。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在自然无为的状态下,事物就能按照自身的规律顺利发展。

依据老子的理念看世间万事万物,其生长、发育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天地万物如此,人的思想行为方式也应该如此。人要按照“自然”和“无为”的本性,保持“清静无为”状态,把握好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尺度,遵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不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横加干涉,使之最后出现“无为而无不为”的局面。天下之事物极必反,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称老子的这种思想为“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历史上很多成大事者常以柔弱自处,大智若愚,反而大功告成;而一些锋芒毕露,其势如虹者却身败名裂。很显然,这里所说的“无为”,不是说什么事都不做,而主要是指处事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积极引导其自然发展,最后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决不可能把事情办好。唐代李世民选择“清静无为”的思想作为治理天下的指导方针,坚持“以静养民”的治理方略,造就了“贞观之治”那样稳定而又繁荣的局面,但也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对外不侵略,对内不扰民,不加重百姓税赋,让百姓休养生息,才出现“无为而治”的效果。

当今世界,无数人都想有所作为,但机关算尽,也难以成功;有的不择手段拼命积累财富,但黄泉路尽,也带不走一分一毫;有的人企图用金钱药物延长寿命,却促成了夭亡短寿。所有这些,都是因为私心欲念太重,刻意追求自己的目的,无法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而造成的恶果。

3柔性处世,无为做人

“无为”思想表现在处事做人方面,可以显现出一个人的涵养和智慧。做人的最高层次是大智若愚,大敏若讷。我们常常在社交场合见到那些锋芒毕露、爱出风头、爱表现自己的人,他们其实并非智者。

事实上,人在公众场合并不需要太多的言行表现,有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默默无言的稳重态度,无形中就能赢得人们的好感,在某些情况下,你的不言不语,沉默寡言往往能给人造成一种威慑感和神秘感。靠此感觉去征服他人的意志,做你希望做的事,达到你的预期目的,虽然表面上没有积极主动地采取任何行动,而实际上,也正是没行动才是最有力的行动。这种“无为”,其实是“有为”。

“无为”表现在为人处世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以柔克刚。比如说,一块巨石落在一堆棉花上,则会被棉花轻松地包在里面。以柔克刚,两无损伤;但若那块巨石落在另一块巨石上,以刚克刚,则会两败俱伤。

一般来说,性格刚烈之人,其情绪均好激动,情绪激动则很容易缺乏理智去做或不做某些事情,这便是刚烈人的致命弱点。俗语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处。”对待刚烈之人应以己之长,克其之短,如果以硬碰硬,势必会使双方共同失去理智,头脑发热,做出令人后悔莫及的事来;倘若以柔和之姿去面对刚烈火爆之人,则会是另一番局面,就像是细雨之于烈火,烈火熊熊,细雨濛濛,虽说不能当即将火扑灭,却能有效地控制住火势,并一点点地将火灭去。

有句俗话叫“四两拨千斤”,讲的也是以柔克刚的道理,世间之人百人百心,百人百性,我们只有加强自己的修养,培养自己的美好品德,才能在这波诡云谲的纷繁世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春秋末期,郑国宰相子产在治理国家上就采用了以柔克刚的方法。

郑国是一个小国,国力较弱,要想在大国林立的情况下求得生存,增强国家的实力刻不容缓。子产提倡振兴农业,兴修农事。同时征收新税,以确保有足够的军费供应和给养。

刚开始征收新税,民众怨声载道,甚至有人扬言要杀死子产。朝中也有不少大臣站出来表示反对,而子产毫不理会,新税照常征收,子产又实施了振兴农业的一些办法,因此很快农业得到了发展,民众由怨到赞,渐渐宾服。

可见,子产避免与反对派发生正面冲突的以柔克刚无为之策,却取得了宾服民众、振兴农业的有为效果。

4不为而为,正是有为

同类推荐
  • 阳光美少女:女生的形象与气质

    阳光美少女:女生的形象与气质

    本书指导青少年朋友在青春的季节,如何提升女生的形象与气质。全书共计8章,内容包括:魅力无极限、美眉加油站、优美风景线、超级人气迷、温柔小女生、淑女速成季、校园时尚美等。
  • 点燃头脑火把(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点燃头脑火把(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创新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在英语里,创新(innov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里的“innovare”,意思是更新、制造新的东西或改变。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1796年的告别演讲中,告诫美国人民要“保持创新精神”。《汉语·叙传下》中也有“礼仪是创”;颜师古注为“创,始造之也。”
  • 启迪青少年卓越人生的智慧故事

    启迪青少年卓越人生的智慧故事

    本丛书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智慧可以帮助中学生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 用理智驾驭情感

    用理智驾驭情感

    用理智驾驭情感》讲述了:理智地驾驭情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感情用事者不仅仅会远离成功,还会因为自己的不成熟给别人带去伤害、给自己招来祸端。宽容会让人感动一世,爱意会让人温暖一生。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身心愉悦,远离愤怒,把持平和,少生气,多喜乐,认真快乐地生活,豁达宽容地处世,用理智赢得快乐的人生。
  • 你的礼仪价值百万

    你的礼仪价值百万

    本书详细介绍了职场宴请的礼仪,包括订餐、邀请、点菜、宴会礼仪,中餐宴会、西餐宴会礼仪、商务宴请礼仪,宴会酒水有关礼仪,宴请礼仪、外交宴请礼仪十方面,是一本实用的宴请礼仪工具书。
热门推荐
  • 圣魔异界

    圣魔异界

    上古瑞兽,魔神血脉,人与魔的契约,或许由他改写!
  • 血浴魔尊

    血浴魔尊

    何为正?何为邪?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这世间的正邪究竟由谁而定?妖魔之灵,重生异域,天生邪异无法掩藏,被正道定为邪魔外道,在正道统治的大陆,他该如何自处。是坐等审判,还是奋起抗争……
  • 走吧,去结婚

    走吧,去结婚

    “呐,阿芜,你相信爱情吗?”“我啊,还是比较相信我自己。”“也许有一天,你会碰到一个比起自己,你更愿意相信的人。”
  • 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唐诗精品鉴赏》所选诗歌都是唐诗中脍炙人口、妇孺能详之作,诗是好诗,赏析亦高雅成趣,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上的无限美感。
  • 我们不是逃兵

    我们不是逃兵

    一个想要回到祖地,想要证明自己不是逃兵,想要告诉别人自己不是南蛮的人的故事。
  • 太玄战纪

    太玄战纪

    皇甫千风穿越异界,奇遇连连,各大美女不断送爱,什么大家闺秀,什么火爆女郎,统统放倒了再说。他是一个修炼妖孽,也是一个美女评审资深专家。
  • 星辰陨落:天劫

    星辰陨落:天劫

    天地色变,万物丛生,当自然之力洗涤人间,可悲的,从来只有虫蚁!以破碎轩辕剑为代价,聂明重新回到了灾难之初,天地尚未塌陷,万物还没再生,时间尚早,我要逆天而行!
  • 杀手狂妃十三岁

    杀手狂妃十三岁

    她,现代第一杀手代号“火狐”,一朝穿越附身在叶丞相家不受宠的三小姐身上,受尽嫡姐的凌辱和旁人的冷眼,一睁眼,原本懦弱的眼神已不在,而取代的是一双冰冷的毫无感情的眼神。他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就被她身上的杀气震慑住了,不知怎么的他的心好疼,心疼她这么小就有这么强的杀气,这是什么样的环境下才能练就出来的人,而且他发现她的杀气都是面对她的爹叶丞相还有大夫人所散发出来的,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些什么。她第一次见他的时候就被他身上邪魅的气息所吸引了,虽然表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心里不得不承认眼前的男子是邪魅的,她前世是杀手,很少有人能激起她心中的波澜,他,到底是谁?当强者对上强者,且看他们如何颠覆天下!
  • 豪门契约:总统大人的冷艳娇妻

    豪门契约:总统大人的冷艳娇妻

    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女孩,17岁时家里常常闹矛盾,母亲出轨,父亲病倒。有个陌生的男人给钱治病,却有一个条件。1年的婚姻让她痛不欲生。她选择离开。他,陆氏集团总裁,用了5年时间建造了有史以来世界第一跨四国的集团,人都称为:商业魔鬼。他21岁娶了一个比他小4岁的妻子,每天都想办法虐待她,终于在她满18岁的时候,亲手送上了离婚协议书。六年后归来,她24岁,他28岁,时隔六年没见,他当上了帝国的总统,而她的蜕变将又如何…
  • 为了让生活继续

    为了让生活继续

    岁月正在撕扯我们的脖子间由红领巾变成领带手中的汽水变成酒水马尾变成披肩铅笔变成香烟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日子过的百般无聊有时候发现寂寞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有时候只会剩下孤独的自己,转身后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有时候会被小朋友喊叔叔或者阿姨,痛苦而又不甘心的接受着不愿接受的种种勾心斗角、压力山大、艰苦生活……我们拼了命地反抗现在的一切种种的不情愿与不甘心到头来发现所有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让生活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