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辅佐周武王讨伐纣王,消灭了商朝。周朝刚刚建立,急需一批人才为国家效力。当时,齐国有一位贤人叫狂橘,很受地方人士推崇。姜太公慕名而去,希望狂橘能为国家出力,可是拜访了三次都被他拒绝了。
姜太公考虑再三就把这个"狂人"给杀了,周公大惑不解,就问姜太公:"狂橘是一位贤人,不求富贵显达,自己拙井而饮,耕田而食,正所谓隐者无累于世,不为我所用也就罢了,您为什么把他杀了呢?"
姜太公说:"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天下大定之时,人人都应为国家出力。现在绝不容许中立思想的存在,只有两个立场,不是拥护就是反对。以狂橘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如果人人都像他这样,那还有什么可用之才呢?所以我把他杀了。目的在于以做效尤!"
果然,那些隐居在民间的高人隐士再也不敢自命清高了,纷纷加入到了周朝的建设当中。
姜太公这种"杀鸡儆猴"的做法其实就是一种管理方式:刻意制造危机感,让"天下贤士"产生"逆我者亡"的感觉,更好地为周朝效力。同样,这样的方法也可以利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当你的员工出现消极怠工或者原则性的错误时,你就可以这样跟他们说:"类似的错误不要再犯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否则就离开这里。"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处于对自己不利的状态时更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而且越是危机时刻越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善于给你的下属制造危机感,让他们感受到现在面临的严峻形势,让他们紧张起来,为了工作努力努力再努力!
比如,管理者要及时把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导入到内部,让下属感受到危机的来临。在开员工大会的时候,领导者可以不时地提醒员工,业务量上不去,没有效益的话,整个企业都可能倒闭,那他们随时都可能失去工作。这样可以激励他们,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美国旅行者公司首席执行官罗伯特·博蒙豪说:"我总是相信如果你的企业没有危机,你要想办法制造一个危机,因为你需要一个激励点来集中每一个员工的注意力。"给下属制造危机感,让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对自己的工作掉以轻心,这种危机也会形成一种约束力,约束他们不得不去努力工作。
有了工作危机感是好事。一方面可以让下属更有效率地工作,另一方面当他们战胜自己面临的挑战时,就会变得更加自信,做出更大的业绩,从而为整个集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的就是危机感对人的重要性。这就要求领导者在管理中注意方式方法,如果总是报喜不报忧,也不管下属的业绩有多差,最终就会造成一种无所谓的局面。这种无所谓必然会让下属无所事事,他们会认为上司注重的是行动而不是结果。
一个管理者不能让自己的下属产生这样的想法:企业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这样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只要工作就行了,业绩好坏与我无关。这种无所谓的想法正是缺乏危机感的表现。要打破这种"无所谓",让他们体会到结果的重要性,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就得在危机感与安全感之间建立适当的平衡点。
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发现能够解释这个现象:
叶克斯一多德逊法则认为,压力与业绩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关系,适度的压力能够使业绩达到顶峰状态,过小或过大的压力都会使工作效率降低。也就是说,随着"危机程度"的加深,人的业绩也会逐渐提高。当危机感达到一个理想水平时,业绩就会随之达到最高点。不过,一旦超过这个顶点值就会出现业绩下降的情况。
由此看来,领导者必须给下属制造一些危机感,让员工时时刻刻感受到在面对挑战,这样他们才会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力量,更加珍惜自己的努力所得。
如果你的下属觉察不到危机,建议你创造一种环境,让他们产生不稳定感,这样才能让他们警醒。改变自己麻木不仁的状态,不断地进步。这个环境的创造可以是外部环境,也可以是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就是关系到整个集体利益的盈亏;内部环境就是指员工之间相互的竞争,竞争必然会有输赢,让下属感觉到同事会超越自己,会被别人所淘汰,这样他们就会加倍努力,想尽办法不被超越,不断地前进,甚至去超越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