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多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说英语的人,而是陌生人。
我们经常遇到形形色色的陌生人,在马路上,在写字楼里,在宴席上,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会看到自己不认识的人。
陌生人之间总是存在一道藩篱,这道隐形的藩篱就成了我们相互沟通的障碍,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但为了达到各种各样的目的,我们需要不断吸收新鲜资源。结识更多的陌生人。那如何才能打破藩篱,结识陌生人呢?
最理想的方法就是营造一种气氛,这种气氛就是"一见如故",这是成功交际的理想境界。如果一个人具备了和陌生人"一见如故"的本领,他的朋友必会遍布天下,做事也会左右逢源,事业自然会取得成功。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和陌生人"一见如故",所以学习和掌握这种心理策略和交际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怎样才能跟陌生人一见如故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最初见面时透露给对方你的信息。你的态度,并用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往往能打破彼此心理上设置的藩篱。打开双方的心门,从心理上认可对方,继而接受对方,然后走进对方,成为朋友甚至是知己。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几点成功打破心理藩篱的技巧。
问一些容易回答的礼节性问题。礼节性的问题很好回答,虽然这些问题可能都很笼统,很常见,但这些问题会传递这样一种信息:"我想更好地了解你。"
初次见面,我们谁都不了解谁,这时一定要以友好真诚的方式观察对方,找准合适的时机,问对方一个礼节性的问题,表达对他的称赞,比如:"你的裙子好漂亮啊!从哪儿买的啊?"
如果你找不到对方可以令你称赞的地方,也可以观察他手里拿着的东西。比如你看到某人拿着一本书,你可以问问他这是关于哪方面的书,或者问他对这本书的看法。如果对方拿着一把吉他,你就可以问他在哪儿学的吉他,弹了多长时间或者初学者怎样才能入门等。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在一个宴会上,你找不到洗手间,就可以直接找自己想认识的人,问他洗手间在什么位置。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一个交流的机会。当然,还可以对自己观察的现象发表一些看法,最好是引人向善的积极的观点。以引起对方共鸣。
先问封闭性问题,后问开放式的问题。你可能发现你提问题的时候,对方显得有点漫不经心,自己得到的答案往往只是一两个字。这是什么原因呢?也许你问的是封闭性问题而不是"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常用来做开场白,可以帮你找到"突破口",接下来,就要问一些开放式问题了,这样谈话才会更有效。开放性的问题通常都会要求一个详细的答案,这个答案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所能概括的,需要对方"透露"更多的想法和思想,这样你就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封闭性的问题大多是只要用"是"或"不是"就能回答的问题,比如你喜欢小沈阳吗?这是你的第一本书吗?之后你就可以再问一些开放的问题,比如"你觉得小沈阳什么地方最吸引你?"、"这本书很有趣。能谈谈你在写作时的一些想法吗?"这样既拉近了双方距离又能获取对方的信息。可谓一举两得。
学会倾听。注意对方口中的"关键词"。会说话还要会倾听,重点听那些"关键词",很多人在对方谈话的时候没有仔细听对方在说什么,而是在想这样的问题——"接下来。我该说什么好呢?"
这样是很不合适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采用主动的倾听技巧。可以采用眼神交流、微笑、点头等积极的肢体语言去鼓励对方继续交谈,然后在他的谈话中听取"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包括人物、地点、事物、活动等等。了解了这些关键词,你就能顺利地和对方谈话了。
自我表露,让他人了解自己。要想打开僵局,和陌生人一见如故,最好的方法是先打开自己的心门。自我表露是让他人了解你的想法的途径,你与他人分享的信息决定了他们了解你的程度。所以,在交谈时可以适当地分享你的愿望、目标、收获、经历等等。
相互问候后,人们一般都会交换一些基本的个人信息,告诉别人自己来自哪里,在做什么,有什么兴趣,然后再深入一些就是自己的背景和阅历。接下来能不能成为朋友,就要看双方对某件事的观点了。这也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好的交谈就是一种友好的交流,交流得好就容易产生"一见如故"的感觉!
通过以上的谈话技巧,往往能打破心灵上的藩篱,赢得陌生人的好感。和陌生人"一见如故",这是一种交际艺术,也是一种心理策略,掌握了这门艺术,往往能使一个陌生人快速成为你的朋友,让你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源。
当然,要想使陌生人快速成为你的朋友,不能光靠嘴上的功夫和临场发挥,还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了解对方的信息。
比如,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跟任何一位来访者交谈,不管是牧童还是教授,不管是经理还是政客,他都能快速赢得对方的好感。其中的秘诀就是,罗斯福在接见来访者之前必会花一定时间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来访者最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