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73900000005

第5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

国际竞争力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研究内容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尤其如此,这不仅是因为产业的外部环境在不断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产业内部也不断经历着巨大的变化。纺织产业作为最古老的传统产业之一,已经从手工纺织、机械纺织发展到现代纺织,正逐渐朝智能纺织阶段迈进,纺织产业内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从2005年1月1日起束缚国际纺织品贸易几十年的配额制度已经全部取消,新的纺织品国际贸易格局尚未完全建立,各国纺织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国际竞争形势,此时此刻,深入探讨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意义,同时也为下一步全面系统地剖析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具体的理论分析框架。

首先为了便于读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有一个清晰的理论认识,本书对国内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与评价。

一、国际竞争力探源

竞争是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据文献记载,关于竞争的理解最初主要集中在军事方面,当时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通过军事力量来决定胜负的,军事力量的强大与否就成为一国竞争力的首要问题。此后,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进行,各国经济力量的强大与其竞争力增强之间的关系日渐清晰,经济因素对竞争力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富国与强国已经成为同一概念,对竞争力的研究也随之从以军事力量为核心转向以经济力量为核心。因此,确切地说,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是指经济力量的国际竞争力。

二战以后,各国经济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迅速发展,国际间的经济利益与矛盾冲突日趋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头等大事。一方面,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出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各国为了捍卫自身的经济利益,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摩擦与竞争也更加激烈。于是,为了协调和处理这些国际利益和国际关系,出现了很多国际研究部门或研究机构,他们展开了一系列的对各国状况的研究与分析,并且在资料汇总、分析工具以及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也因此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所有这些研究成果中影响力最大的首推1989年“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联合发表的第一份全球竞争力报告,它对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原则、研究方法、评估体系以及指标数据等方面都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此后,各国政界、学界及企业界都纷纷参与到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热潮中来,发展至今,国际竞争力研究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世界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关于国际竞争力的各式研究报告和公开发表的文章每年都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对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相互关系、表现形式、作用机制、度量方法等诸多问题的探讨也在百家争鸣中得到不断扩充和深化。但是,国际竞争力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因素之多、关系之复杂、范围之广、形式之善变,都给其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增加了困难,客观地说,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统一的、系统的国际竞争力研究体系,关于国际竞争力的应用研究也刚刚兴起,比较有代表性的国际竞争力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美国总统竞争力委员会在“关于工业竞争能力的总统委员会报告”中指出:国际竞争力是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同时又能够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2)世界经济论坛在1985年的“关于竞争能力的报告”中对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是:企业主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比他们国内和国外的竞争者以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和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该组织在1996年版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对国际竞争力又做了这样的修改,即国际竞争力是一国能够实现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表示的持续高经济增长的能力。

(3)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对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是:一国或一个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较竞争对手获得更多财富的能力,或是一个国家在其特有的经济与社会结构里,依靠自然资源禀赋创造附加价值,或是着重于改善国内经济环境条件以吸引国外投资,或是依靠国内内部型经济或者发展国际型经济,以创造并提高附加价值、增加一国财富的能力。

(4)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中这样写道: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与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

(5)国内学者樊纲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处的地位,所以对国际竞争力的概念最终可以理解为“成本”的概念,即如何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同等质量的产品,或者反过来说,以同等成本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

此外,还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进行了国际竞争力研究,由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不同,他们对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及其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尽管存在着争论,但是人们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共识。首先,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这四个层次。其次,这些研究都强调指出竞争力是竞争力主体具有的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制胜能力,因此,脱离竞争主体而单纯研究竞争力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研究结果对实际工作也没有任何指导意义。最后,这些研究都认为,竞争力不仅表现为现实的竞争实力更包含着未来的竞争潜力。因此,竞争力研究不只是为了测算竞争主体的竞争力现状,满足于简单的市场竞争结果的计算,而是更应该加强对竞争过程、竞争机制、竞争环境等动态特征的深入研究,通过相对竞争力的比较和分析,寻找提升竞争力的最佳机制和最佳路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总之,对国际竞争力的这些争论一方面反映了国际竞争力研究尚未成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际竞争力研究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研究领域。

二、产业国际竞争力概念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是国际竞争力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产业分工国际大转变的关键时期,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是中观层次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它具有向上承接国家竞争力和向下联结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桥梁作用。因此,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不仅可以更好地指导国际竞争力在产业中的实践应用,而且对于微观层次的产品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以及宏观层次的国家竞争力研究都具有很好的理论借鉴意义。其次,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和掌握一国产业国际竞争的实力和潜能,进而调控和指导产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和国际分工合作,而且有助于深刻认识产业发展的国际差距和国际竞争态势,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重点,为政府制定宏观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及外交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但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毕竟起步相对较晚,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需要大量补充和完善,学术界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尚处于百家争鸣之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波特提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定义在国际上影响最广,反响也最大,他指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以其相对于其他国更高的生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或购买者需要的更多的产品,并持续获得盈利的能力。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把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解为是在排除了贸易壁垒障碍的情况下,产业持续获利的能力。

(2)金碚提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定义在国内也很受欢迎,他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国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来的生产力。从这一定义看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一国特定产业相对于国外竞争对手的比较生产力,它反映了该产业的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率的大小。这一定义与波特的定义虽然表达不一,但仍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强调了生产力的高低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影响。

(3)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指在公开和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一国特定产业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需要的货物或服务产品,并取得经济效益的产业整体实力。这一定义提出国际竞争环境将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由此可见,这一定义主要是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进行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4)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指某一产业或整体产业通过对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高效配置及转换,持续稳定地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体现的是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关系,表现在市场上如产品价格、成本、质量、服务、品牌和差异化等方面比竞争对手所具有的差异化能力。这一定义明确指出了产业国际竞争是一种相对竞争力,而且还强调了生产要素及其配置效率会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同时,也给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市场表现形式,它侧重从微观角度对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

此外,还有很多学者也给出了各自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定义,他们普遍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种比较生产力,只是各自的研究重点不同造成了他们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不同理解以及表述上的差异。归纳起来,这些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根据不同的研究层次可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等级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从宏观层次进行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主要是把国家竞争力的概念引申到产业国际竞争力中来,研究国内外环境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其中,国际环境主要包括国际经济环境、贸易环境和政治环境等,国内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基础、宏观政策、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和历史文化等。从中观层次进行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又可分为整体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和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两种,前者主要是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区域产业发展等角度开展研究,后者则侧重于从某一产业内部的企业结构、企业组织,甚至产品结构和科技含量等角度进行研究。从微观层次进行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则主要是考察产业在具体的生产、市场、科技、成本与服务等竞争环节中的微观竞争实力。第二类,根据研究视角的不同可分为国际贸易、产业组织、产业发展和产业制度等视角进行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具体来说,从国际贸易角度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时主要是根据贸易数据来测算产业的实际进出口能力的实证研究;从产业组织角度进行的研究主要是根据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的关系展开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考察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是为了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发展模式和外部条件等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从产业制度角度进行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主要是考察制度环境、制度安排和制度变迁等制度因素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作用。总之,这些研究分别运用不同的分析框架对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他们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分析工具、分析模型等进行了创新性探索,是对产业国际竞争研究的必要补充和有益完善。

产业国际竞争力概念是产业国际竞争力深入研究的先导,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概念的不同理解必将影响到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其他方面的研究,因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书给出一个相对全面的、系统的、可操作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定义,即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产业发展的特定阶段,一国产业通过对各种可利用资源的不断整合与创新,在国际市场上相对他国竞争对手能够向客户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产品或服务,并能持续获得较高效益的一种综合能力。这一概念包含了产业国际竞争的竞争环境、竞争资源、竞争市场、竞争过程、竞争优势和竞争结果六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竞争环境。这一定义指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下产生的,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是否参与国际竞争并不是一国产业可以自由选择或回避的,而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已经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国家,封闭和孤立终将被历史的车轮所淘汰。新一轮产业分工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各国产业必须在全球产业链中确定自身的国际地位、寻找自身的发展优势,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分享竞争所带来的实惠。因此,突出竞争环境旨在说明产业国际竞争力既是竞争主体具有的一种能动作用力又是竞争主体对国际环境的一种被动应变力。

第二,竞争资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与其拥有的产业可利用资源密不可分,对资源要素的理解重点需要把握这样两个方面:其一,对资源本身的理解,所谓的可利用资源是泛指全球范围内的可利用资源,即,它既包括国内可利用资源又包括国际可利用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又包括无形资源。而且,可利用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也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扩充,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过去那些不可利用的资源现在或将来变成了可利用资源;其二,对资源利用效率的理解,产业国际竞争力离不开拥有的资源,但是,更确切地说,追求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才是产业国际竞争的最高境界,拥有最多最好的资源并不等于一定具有最强的竞争力,在产业竞争的高级阶段,对资源的有效整合比对资源的单纯物质拥有显得更加重要,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竞争主体对各种可利用资源的优化创新能力。

第三,竞争市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竞争能力,因此,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与其竞争市场有很大的关系。竞争市场的开放度、公平性、国际化程度及市场文化等特征都将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发挥。在开放、自由、公平而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竞争就更能反映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真实状况,如果国际市场的保护条件、垄断性竞争规则和限制性措施比较普遍,那么,在这些不公平竞争规则的扭曲下,竞争结果与产业实力之间的偏差就比较大,就不能真实反映产业国际竞争力。虽然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越来越需要国际市场的公平、公正和公开,但是,种种贸易保护势力和国际垄断行径在短时期内仍然活跃在国际竞争舞台上,因此,深入分析现实竞争市场特征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第四,竞争过程。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在与竞争对手较量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制胜能力,因此,客观准确地刻画竞争过程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竞争过程本身的动态性和时变性特征决定了对竞争过程的直接衡量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为此,普遍采用一些间接指标加以刻画,如产业增长速度、国际市场份额的扩大、盈利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各种投入产出比率的上升等指标。在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其国际竞争力的表现也会不同,竞争过程的起点、终点和过程长短的选择都与上述指标值的计算结果有直接关系,因此,在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时应根据产业属性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动态变化特征。

第五,竞争优势。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一国产业不可能在整个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具有竞争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各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国内的经济基础、科技实力、历史文化及资源禀赋等因素都存在着很大差异,表现在技术、资金、资源、管理和营销以及其他产业国际竞争各环节的力量对比都很不均衡,各国必须充分了解本国国情,抓住有利环节以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参与国际竞争。换句话说,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种相对能力,是一国产业的某一环节或某几个环节,相对于他国的同一产业或相似产业的相应环节所具有的相对比较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旨在为一国产业寻找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比较优势,以便抓住有利环节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但是,在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发展一国产业时还应该特别注意,比较优势产业不一定是一国的最优产业,过分强调比较优势产业可能会导致一国产业结构的失衡,甚至陷入“贫困化增长陷阱”,因此,一国应该在比较优势产业与最优产业之间搭建最佳平衡点以提升国家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第六,竞争结果。参与国际竞争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制胜竞争对手以取得更好的收益,由于竞争方式并不唯一、竞争途径多种多样,因此,竞争结果的表现形式也不是单一的,可能是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经营利润等直接经济效益,还可能是获得更好的品牌效应、服务口碑等间接社会效益。因此,在考核产业国际竞争力结果时既要考虑可量化的经济成果,又要兼顾难以量化的社会指标,两者不可偏废。

此外,由于不同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发展速度是不同的,发展速度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到产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和竞争形式。一般地,市场进入壁垒比较低的产业,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规模扩张速度较快,竞争表现得比较激烈,价格、成本成为主要的竞争形式,竞争的目标就是扩大市场、赢取更多的经济利润以稳定产业发展。随着产业高级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产业发展从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主的节约型产业转变,竞争的重心也逐渐转移到以“绿色产业”、“生态产业”为目标的间接竞争中来,竞争的表面激化程度大大降低,转而进入表面平静的耐力竞争阶段。从产业属性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竞争成本相对较少,产业科技进步较慢,且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发育,因此,这类产业的国际竞争多以营销网络、市场服务等为主要竞争形式,产业国际竞争的演化进程相对较慢;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产业成本较高,技术进步很快,且主要在发达国家发展,因此,这类产业的国际竞争多以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为主要竞争形式,产业国际竞争的演化进程相对较快。

总之,由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国内的和国际的、宏观的和微观的、产业内的和产业外的、现在的和将来的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而且还会因为研究目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不同而使研究结果出现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时,不能静止地、片面地、孤立地看待产业国际竞争力所取得的成绩与发展不足,而应该运用动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辩证地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竞争优势、竞争弱势和竞争潜力,才能更好地进行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三、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其他竞争力的关系

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包括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这四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国际竞争力研究都有大量的文献资料,但是,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却很少有人问津。为了更好地理解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和外延,有必要阐明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其他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产品竞争力是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持续战斗力,是产品的超额使用价值(产品对使用者)和超额价值(产品对生产者)的有机结合。产品竞争力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产品在上市之前所赋有的各种物理使用价值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如产品的质量可靠、性能稳定、功能强大等;其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市场价值竞争优势,如低廉的价格、优惠的服务、新颖的广告、独特的营销方式等;其三,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价值,这部分价值会因消费群体、消费方式、消费数量,甚至消费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总之,产品竞争力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为:产品竞争力=(物理使用价值×市场竞争价值×客户感知价值)。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这三部分竞争优势来源都比较容易受短期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特别是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今天,产品生命周期被大大缩短,因此,研究产品竞争力时应主要考察一些短期的、个体的影响因素。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比其竞争对手能够长期有效地向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竞争力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企业的产品竞争力;第二,企业为生产这些产品所拥有的资产竞争力,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第三,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过程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企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竞争力)。产品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最直接的表现,企业在其他方面的竞争都是围绕产品竞争而展开的,因此,产品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和核心。反过来,企业作为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其在研发、设计、组织、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竞争能力又直接影响到产品竞争力的强弱,是产品竞争力的有力保证。换句话说,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长久获胜,除了提升其产品竞争力之外,还必须努力提高企业在其他方面的竞争能力。

产业国际竞争力可以简述为一国产业或特定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持续战斗力。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产业国际竞争主要是产业内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因此,企业竞争力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产业国际竞争力不等于产业内所有企业竞争力的总和,这不只是因为企业之间存在的有序或无序的竞争关系会影响到整体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而且还因为产业国际竞争力反映了除企业竞争力以外的其他方面的产业特性,如产业内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产业政策等,这些因素同企业之间存在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样会影响整体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总是附属于一定的产业,企业发展必然受到所属产业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产业竞争力又反过来影响着企业竞争力。此外,产业的生命周期要长于企业的生命周期,这是因为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程度、产业发展等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趋势而迅速调整方向,甚至转移到其他产业发展,相比之下,一个产业从诞生、发展、壮大、成熟到消亡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因此,在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时应该侧重于那些长期的、宏观的影响因素分析,尽量避免短期的、个体的因素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波动影响。

国家竞争力是一国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下,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比较中,所能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系统能力水平。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对国家竞争力的研究最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他们认为国家竞争力由八大因素组成:经济活力、工业效能、财政活力、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对外经济活动能力、创新能力和国家干预。其中工业效能主要反映该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由此可见,产业国际竞争力只是国家竞争力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国家竞争力更多地体现了国家为产业和企业发展所能提供的经济基础、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国家政策以及战略决策能力,这些都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和企业所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它们决定着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潜能。另一方面,一国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能力最终是由该国所有产业内的所有企业创造的,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是以产业、企业的不断繁荣为基础,所以,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企业国际竞争力是构成国家竞争力的基石,没有产业和企业的强大与繁荣也就不可能有强盛的国家,国家也就缺乏实力参与国际竞争。

尽管这四个层次的国际竞争力之间存在如此密切的关联关系,但是,仍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研究内容来看,它们之间的确有交叉重叠部分,但不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其竞争力来源、影响因素、作用程度、表现形式等都有很大的区别。其次,从研究层次来看,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属于微观层面的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分别属于中观和宏观层面的研究。由于研究层次的不同,进而决定了它们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视角也会有所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关注程度也将有所差异。最后,从研究方法来看,研究微观层面的竞争主体时,比较容易剖析其内部结构和作用机理,而且微观个体的生命周期一般较短,容易在短期因素的影响下发生改变,因此,在考察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时应主要设计一些短期指标来分析其影响作用。相反,在考察中观和宏观层面的竞争主体时就必须从全局出发,设计一些中长期指标和宏观指标,进而分析中长期因素对竞争力的影响作用,尽量消除短期因素对竞争力的波动效应,强调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关系对整体竞争力的影响。

总之,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用NC(National Competitiveness)代表国家竞争力,IC(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代表产业竞争力,CC(Corporation Competitiveness)代表企业竞争力,PC(Product Competitiveness)代表产品竞争力。

四、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述评

1.国外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人们对国际贸易问题的探索,当时人们一直试图解释一国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竞争优势,在这种背景下,比较优势理论应运而生。此后随着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绝对成本优势理论到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的比较优势理论,再到赫克谢尔(Heckscher)和奥林(Ohlin)的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后来学者提出的人力资本论、技术差距论和产品生命周期论等理论成果的不断演进,比较优势理论逐渐被完善,现已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和基石。该理论不仅有助于论证国际贸易的存在性和贸易收益的合理性等问题,而且也有助于解释国际间的产业分工、产业互补以及产业竞争优势等问题。长期以来,比较优势理论就是各国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下面就国外不同学派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成果进行详细评述。

(1)绝对成本优势理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解释。亚当?斯密是绝对优势学派的创始人,该学派从生产成本最小化的角度认为一国应该生产该国具有绝对生产成本优势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换取本国必需但生产成本较高的产品。这里的绝对生产成本优势主要是指劳动生产率优势,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主要是通过劳动分工来得到提高,因此,该理论是把个人间的分工原则推广到国际间的分工,从而得到国际分工的结果是相互交换各自具有绝对生产优势的产品。该理论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具有绝对生产成本优势的产业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国际竞争力,但是,它不能说明为什么一国在所有产品上的生产成本都高于其他国家时的国际贸易情况。

(2)比较优势理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解释。大卫?李嘉图将绝对成本优势理论演化为比较优势成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资源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往往被配置到具有相对较高生产率的产业当中,也就是说,一国仍有可能进口那些它具有绝对生产成本优势的产品,因为该国生产其他产品比进口产品更具有相对生产优势。该理论模型假定生产技术是给定的外生变量,企业的报酬与生产规模大小无关,仅仅考虑了劳动这一生产要素,认为生产成本的差异是源于商品生产中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很显然,比较优势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揭示产业竞争力的来源。

(3)要素禀赋理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解释。赫克谢尔和奥林对比较优势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创立了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首先基于不同产品所用的生产要素不同的假设将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的劳动成本占其价值的份额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类是,使用资本较多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其次,该理论又给出四个假设条件:在不同区域生产同一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同一区域生产不同产品所使用的技术不同;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不同区域各种生产要素禀赋不同。基于上述前提得出的结论是:在给定一个区域里,供给量丰富的要素,其相对价格较低,密集使用这一要素的产品相对成本必然也低;而供给量较少的生产要素,相对价格较高,密集使用这一要素的产品相对成本必然也高。因此,资本富裕的国家具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劳动资源丰富的国家具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在自由贸易情况下,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实现最佳国际分工,产品的价格和要素价格在世界各国趋于统一(要素价格的均等化),各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

比较优势理论在18世纪和19世纪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主要是因为当时许多产业还很不完整,甚至还没有形成,产业生产更多地表现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国际贸易主要反映了自然资源和资本的差异,生产技术还很不发达,劳动生产率主要通过劳动分工产生的熟练技术得到提高,因此,短期内可以把生产技术作为固定的常量。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深入开展,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与它固有的理论缺陷就逐渐被暴露出来,比较突出的问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比较优势理论所指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有形资源,显然它们只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比较优势理论没有考虑国际贸易中的其他成本,事实上,当今世界贸易保护依然存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交易成本,而且比较优势理论忽略了知识、技术等无形资源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作用,这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现实显然不符。第二,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按照既定的生产率水平差异来确定与他国的相对比较优势,这就意味着生产技术是外生的固定变量,这与技术进步较慢的18世纪和19世纪比较相符,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这样的假设难免过于简化。第三,比较优势理论假定规模收益不变,事实上,很多产业是规模经济收益递增或者规模经济收益递减的,这样笼统的假设显然不能解释具体产业分析中的问题。

比较优势理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解释的局限在实践中也遭到了一些质疑和挑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里昂惕夫之谜”。经济学家里昂惕夫(W。W。Leontief)利用美国1947年的资料对要素禀赋做了验证,验证结果是美国进口产业的每个劳动力使用的资本要比出口产业高出30%,这与美国是资本丰裕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常规推理相悖,这就是所谓的“里昂惕夫之谜”。为了更好地解释产业国际竞争现象,探讨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源泉,许多经济学者不断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有:人力资本论、技术差距论、产品周期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存在性,揭示了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来源。

上述理论基本上都是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进行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真正从竞争优势来源角度进行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是美国哈佛大学M。E。波特教授1990年提出的国际竞争力理论。他认为要素禀赋、需求情况、相关产业的支持和国内竞争是加强或减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此外,政府和机遇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这就是著名的“国家钻石”(National Diamond)理论(又称为国家菱图)。该理论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已经成为最重要和运用最广泛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之一。与比较优势理论相比,钻石理论有了很大的改进和突破。第一,波特所指的生产要素大大突破了比较优势理论的要素局限性,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以及知识资源等,而且他还特别强调要素创造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而不是比较优势理论所指的一般要素禀赋。第二,波特把市场需求状况作为影响产业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改变了传统的供给创造需求的分析思路,这不仅是适应国际竞争新形势的需要,也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三,波特指出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能力,而且与相关产业的竞争优势密切相关,相关产业的支持和辅助功能是促进主导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保证。而比较优势理论则忽视了产业间的关联关系和相互强化能力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作用。第四,产业竞争不同于企业竞争和产品竞争的一个很大区别就在于,产业竞争是群体竞争,群体的力量不等于个体力量的总和,因此,企业策略、企业结构以及竞争对手等产业内部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会影响到整体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第五,波特把机遇和政府也作为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说明他已经充分注意到外界环境和国家宏观调控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作用,这也是比较优势理论未曾涉及的内容。

2.国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面对新的国际竞争形势以及我国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国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也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热情,并专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2000年在上海召开了“中国产业国际高峰会议”;2001年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完成了“我国主要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课题报告;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完成了“WTO与中国工业竞争力问题研究”的课题;2001年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召开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讨会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研究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从有关文献来看,国内针对产业的界定与分类以及对产业层次上国际竞争力的含义做了大量的阐明,其经济分析模型主要是在国外“钻石模型”基础上的改进。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研究是国内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其二,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国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应用研究主要是借鉴国外产业国际竞争理论在我国产业中的具体分析和应用,研究范围包括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竞争结果、竞争态势、竞争构造和竞争评价等多个方面,特别是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比较常见,既有宏观方面的国家财政政策、国际贸易政策、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分析,又有微观方面的产业生产率、科技投入、生产成本等方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尽管国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研究中同样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直接引用多于本土创新、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宏观指导多于微观实践,结果忽视了对我国具体国情的分析和思考,使得很多研究成果只能束之高阁,对产业实践缺乏真正的指导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产业环境分析。产业环境对产业国际竞争力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不同环境下成长的产业,其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和成长速度等都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国内研究多数都是直接借鉴国外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缺乏本土化的理论创新。在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分析范式研究中,很少有学者注意到我国与发达国家有着完全不同的产业成长背景,我国正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而且,我国的经济水平、市场化条件、社会环境、消费意识、历史文化等产业成长环境都与国外的产业环境存在很大差别,这些因素必将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将国外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与我国特殊的体制因素和社会发展条件相结合,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

第二,产业规模分析。产业规模与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不具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我国很多产业都表现出总量雄厚但个体平均值偏低的现象,如总产值一般较大但企业平均产值一般较小;产业总投资比较大但单个企业投资份额又比较少;产业的出口总量很大但平均出口单价偏低等等,诸如此类的“大而小”的产业内部矛盾还有很多。因此,如何在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时处理好“大”与“强”的关系,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难点之一。

第三,产业结构分析。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会深刻影响到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我国产业体系庞大但产业内部发展极不平衡;我国的整体经济增长较快但区域发展差距明显;我国的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极为不均;诸如此类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均匀的产业发展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协调和处理好这些内部矛盾就成为我国产业发展所不可逾越的一道鸿沟,这也是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内容之一。

第四,产业价值链分析。一国产业不可能在所有产业链上都具有竞争优势,产业国际竞争说到底就是产业在具体价值链环节上的竞争,而且,具体到每一个产业,我国拥有的产业竞争优势和产业力量也各有差异,因此,必须深入分析我国特定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着“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产业发展原则,抓住有利环节提升我国产业竞争优势,而不是一味地建议我国所有的产业和所有的企业都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加强现代化管理等等。

第五,产业动态分析。产业在发展,国际竞争环境在变化,因此,产业国际竞争力也在不停地变化,这就要求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反映产业国际竞争新形势的变化,正确评估产业国际竞争的现状,科学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产业国际竞争趋势,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停留在宽泛的定性描述,非常缺乏相关的预测模型和研究方法。

五、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模型

1.波特提出的竞争优势分析模型

波特在研究了许多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基础上得出,一国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四个直接因素: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这四个因素构成著名的“国家菱图”,此外,政府和机遇也是两个不可或缺的间接因素,同时他还指出,在产业竞争的不同阶段,一国不同产业的竞争力及其决定因素也会发生显著变化,产业竞争的阶段演进,不仅会在特定产业的竞争态势中表现出来,也会反映在一国各产业群以至产业总体的竞争态势中,而且,全球的产业竞争也有其发展的历史演进,这也会对参与国际竞争的各国的产业竞争态势产生重要影响。他将一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要素驱动阶段(Factor-driven)。处于这一阶段的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几乎都是得益于某些基本的生产要素,比如,拥有自然资源,拥有适宜的气候或土壤等。

第二,投资驱动阶段(Investment-driven)。与要素驱动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升级主要是由投资供给推动,即投资到那些能使生产要素向更高级方向发展的领域,同时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产业国际竞争趋于白热化。此外,政府能否在这一阶段实施适当的政策也非常重要。

第三,创新驱动阶段(Innovation-driven)。在这一阶段,生产要素的自然禀赋优势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贡献率越来越少,相反,生产要素的劣势刺激企业不仅要引进和运用国际先进技术,而且还要不断地对这些生产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企业是否具有消化吸收和创新改造外国先进技术的能力是一国产业达到创新驱动阶段的关键,也是创新驱动与投资驱动的根本区别。

第四,财富驱动阶段(Wealth-driven)。在这一阶段的驱动力是那些已经获得的经济财富,而不是投入更多的自然生产要素或人力资本,更不是通过积极创新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向财富驱动阶段过渡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产业内外出现广泛的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现象,反映出企业希望通过减少竞争来增强稳定性,事实上,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推动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相反,企业还会因竞争程度的减弱失去进一步开拓创新的斗志,因此,这一阶段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衰退期。

波特的分析模型虽然不是很完美,对于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模型可能也不完全一样,但是,他开启了从竞争优势的角度剖析产业国际竞争力来源及影响因素的大门,为以后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2.Cho提出的九要素模型

波特的“钻石模型”是基于发达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得出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解释力度则明显降低,这主要是因为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在不同经济水平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为此,很多学者展开了对“钻石模型”的修改和扩展,其中,Cho构建了“九要素模型”,用于发展中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九要素模型强调了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二者构成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在影响因素。其中人的因素主要是指政治家和政府官员、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工程师以及工人;物的因素主要是指资源禀赋、国内需求、相关产业和商业环境。他同波特一样都认为机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外部影响因素。同时,他还强调,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因素对不同产业的影响也会不同,而且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动态模型。

对波特的分析模型提出修正的还有很多学者,如,邓宁认为“跨国商务活动”同样不可忽视,它同机遇和政府一样都是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外部影响因素;鲁格曼以加拿大产业为例研究发现,加拿大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加美之间自由贸易协定的跨国经营机会,借用美国的市场容量扩大其经济规模,从而避免了小国经济对一些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限制作用,因此,他把“钻石模型”扩展成“双重钻石模型”;蒙等人进一步将“双重钻石模型”改进为适用于所有小国经济的“一般化的双钻石模型”,并以韩国和新加坡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斯代芬等人认为需要将政府增加为钻石模型的第五个决定因素;波西等人呼吁应认真研究民族文化对竞争优势来源的影响;纳瑞拉则认为应将“累积技术”增加为钻石模型的外生变量;也有学者引入了“体制竞争力”的概念,认为竞争力取决于宏观、中观、微观层次上的制度协调等。

3.金碚提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

金碚认为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视野应集中于经济分析较易把握的领域以及因果性比较清晰的关系,因此,必须首先从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研究开始,从国产工业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状况及其直接和间接决定因素的分析入手,建立适合我国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并易于进行更深入国际比较研究的经济分析模型,并据此建立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框架。该模型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种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可以从结果和原因两个方面分析:从结果分析,竞争力直接表现为一国工业品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从原因分析,一切有助于拓展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因素都可以是竞争力的研究对象。

4.其他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

朱春奎在波特的钻石模型和Cho的九因素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竞争力来源的层次结构模型,分直接来源、间接来源和最终来源,共三个层面十六个因素。赵洪斌基于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不同假设,把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成三种表现形式:绝对竞争力、相对竞争力和差别化竞争力,并建立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三角模型。此外,还有很多分析模型,在此不一一列举。

总之,无论是国外的分析模型还是国内的分析模型,大都是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的不同程度的改进和创新,或者是对原影响因素的细化和分解,或者是增添了新的影响因素,实际上,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思路来看,这些研究仍然以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为主,只是各人强调的重点或者研究的内容不同而已。他们的研究成果无疑是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有益补充,但是,这并不能掩盖研究中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这些模型对产业国际竞争的环境、市场以及管理等因素的重视不够。此外,这些模型都把外部因素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简单归结为产业发展机遇,事实上,产业发展同样会遇到难以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挫折和困难,如当前的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就具有双重性,它给一些进口型企业带来了实惠,同时也使一些出口型企业面临新的困境。为此,本书有必要提出一个全新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

5.本书提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并非所有的影响因素都同等重要,究竟应该突出哪些因素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构建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时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第一,全面性原则,即系统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避免片面的、孤立地看待问题;第二,纲领性原则,即分析模型既要兼顾全面系统的原则,又要注意不能过于细化和分散;第三,可操作性原则,即分析模型不能过于笼统和抽象,应该能够指导具体的实践工作。这三个原则相辅相成,任何一者都不可偏废。基于上述原则,该模型由八个因素组成,其中资源、市场、管理和科技为内因,相关产业、政府、环境和不确定因素为外因,这八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车轮向前滚动,我们可以形象地称它为“圆轮模型”。下面具体解释模型中每一个因素的含义:

第一,资源。资源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物质基础。所谓资源是泛指全球范围内所有可利用的产业生产要素,包括各类自然要素、知识要素和资本要素。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种生产要素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贡献也不完全相同。一般地,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知识要素和资本要素相对不发达,自然要素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力量,但是随着产业不断向高级化方向演进,知识要素和资本要素积累得越来越多,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当然这种变化也会因产业特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自然要素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作用力较大,而知识要素和资本要素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作用远大于自然要素的作用。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源的范围和内涵都在不断扩大,从低级要素向高级要素的演化往往会伴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在分析资源要素时既要考虑产业本身的属性,又要兼顾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要素本身的变化。

第二,市场。市场是产业国际竞争的舞台。产业国际竞争力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就是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市场利润,因此,市场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核心要素之一。从产业国际竞争的市场结果来看,产业国际竞争力表现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的进口能力、出口能力以及进出口之间的平衡能力。从市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制来看,市场结构、市场需求、市场规则以及市场秩序等因素都会从不同侧面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首先,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原理,市场结构与绩效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关联关系。大量的经验和实践也已经证明,合理的市场结构有利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其次,市场需求特征影响着产业国际竞争的竞争层次和竞争方式,有效需求和市场容量的大小不仅影响着产业的规模效应,也控制着产业的竞争空间。第三,市场规则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也会起到阻碍或促进作用,这是因为产业国际竞争不等于产业自由竞争,市场竞争规则是政府对产业国际竞争干预的前提下制定的,目的就在于保护国内的弱势产业免受竞争,同时鼓励国内的优势产业参与竞争。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兴起,一国产业进入国外市场的难度将更大,即使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的不同国别的同一个产业,也会面临不同的市场规则。因此,认真细致地研究东道国制定的市场竞争规则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最后,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为产业参与国际竞争营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相反,混乱无序的市场秩序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提升,同时也削弱了产业整体的竞争实力。

第三,管理。管理是产业国际竞争的灵魂。管理是协调各种产业要素的力量和机制,包括各种各样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如果没有管理,产业拥有的一切资源都只能是一盘散沙;如果没有管理,科技也将失去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管理,再优秀的人才也将无用武之地。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一国产业即使拥有一流的原料、一流的设备和一流的技术还有可能生产出二流的产品或提供二流的服务,产业国际竞争明显处于弱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采用了落后或不适宜的管理方式,结果导致了先进的设备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优秀的人才无法做到人尽其才,整个组织软弱无力。而且,随着产业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频繁开展,一般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逐渐趋于普及,产业国际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产业在现代化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上的竞争。

第四,科技。科技是产业国际竞争的生命力。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流通更加便捷而传输成本逐渐降低,产业逐渐趋向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因此,产业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产业对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竞争、产业增长方式的竞争、产业增长潜力的竞争以及产业发展前沿的竞争,而解决这一切都离不开产业科技,说到底,产业国际竞争就是产业科技的竞争,谁掌握了引领产业发展的科技,谁将成为产业竞争的优胜者。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致力于产业科技的发展,纷纷加大科技投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加深科技体制的改革、加强科技政策的落实、加紧科技队伍的建设,这些都对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五,相关产业。相关产业是产业国际竞争的辅助力量。产业之间充满着物流、信息流、资本流的传递和扩充,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产业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着,主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产业的大力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发展实力直接地影响着主体产业的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发展动力等方方面面。主体产业的关联性越强,对其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依赖性就越强,产业间的相互强化效应越明显,其他产业的升级就越能够带动主体产业的变革和创新。因此,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时,不能单独评价该产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而是还应深入分析其相关产业及辅助产业的竞争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

第六,政府。政府是产业国际竞争的有力保障。产业国际竞争属于国家竞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反映了该国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定程度上是该国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的象征和代表,是国家对产业发展战略的判断决策能力和对产业资源的组织协调能力的体现,因此,产业国际竞争力备受政府的关注和重视,产业国际竞争必然渗透着政府的足迹,尤其对弱势产业,政府更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广泛的关注,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提供各种基础设施、基本动力、金融服务、教育文化等间接地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国家还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宏观调控、组织协调、战略规划等直接地干预产业国际竞争。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现阶段我国政府对产业国际竞争的作用尤为重要,这是区别于市场化条件相对成熟的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为此,本书将政府作为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直接影响因素,从而不同于波特的“钻石模型”中将政府作为一个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间接因素的观点。

第七,环境。理解和掌握产业国际竞争环境是正确指引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决条件。在新的贸易格局尚未完全建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产业国际竞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关于产业竞争环境的分析与研究是新时期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产业国际竞争环境有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之分,经济环境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新一轮产业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环境以及各国国内的经济背景。政治环境主要是指国际国内政治形势以及外交政策等政治背景因素,甚至还包括特定历史时期的种种国际国内政治事件和各类政治风波。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国际间的产业竞争,反过来,产业国际竞争也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一轮的产业国际分工,有助于产业结构的细化与升级,进而推动产业国际竞争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产业国际贸易环境的动荡变化将给产业国际竞争蒙上阴影,产业竞争环境的不明朗也将束缚产业竞争优势的充分发挥,从而阻碍了产业生产力的发展。由此可见,虽然环境不是产业国际竞争的直接内容,但环境却影响着产业国际竞争的方方面面,而且这种影响非常深远且难以估量。

第八,不确定因素。现实生活中总是充满着诸多不确定力量或突发性事件,它们或许带来生机和希望,给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或许给产业发展造成了无法抗拒的灾难和损失,因此,这两方面不确定性力量都是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可忽略的外部力量。

同类推荐
  • 走出山坳的中国

    走出山坳的中国

    近年来,中国已被公认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之一,甚至在一些过去场合下国际上流行的“美国打一个喷嚏,世界要感冒”的话语,其主语也被悄然改成了“中国”!“到中国去投资!”,已成为时下国际网络中点击率最高的用词
  • 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

    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

    本书收录了《提高我国科技生产力的相关战略和策略》、《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中国面临着沉重的环境压力》、《环境保护是人类活动的永恒主题》、《论企业战略变革的途径》、《通过四大管理战略使研究所登上四大创新台阶》等文章。
  • 微软的秘密

    微软的秘密

    本书以大量详实的材料为基础,对微软这个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作者将重点放在对微软内部运作机制和市场营销手段的分析上,为读者展示了每一个软件公司都想知道的秘密——软件开发和商业策略的之间的应该如可互动与协作,以赢得利润。专家评价“将成为计算机产业的标准参考书”。
  • 劳动合同管理与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合同管理与劳动争议处理

    本书共分15章,第1~4章概括介绍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劳动管理的组织以及劳动关系预警等整体性理论;第5~9章系统介绍劳动合同管理的具体技术方法;第10~15章细致阐释劳动合同管理中比较突出的双方争议的处理技术。 本书贯彻由宏观到微观、先理论后技术的原则,全景式的介绍、程序式的剖析,对企业合同用工制度的宏观、微观各个层面都作了较好的梳理。理论介绍简洁明了、框架清晰、技术方法合乎法律规范、操作性强,特别适合于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日常应用,对于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就业者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现代促销理论与实务

    现代促销理论与实务

    促销是企业向消费者或用户传递产品或服务信息的一系列说服活动。本书对促销组合的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包括总论、人员推销篇、广告篇、公共关系篇、销售促进篇五部分共十八章内容。
热门推荐
  • 盛时枭雄

    盛时枭雄

    清柳无依林中长,鬼槐无恐门前生。当今盛时皆欣悦,惜得不见地下尸。一人为怨负家城,双刀应龙万骨枯。虽赢天下心,何为枭雄?何为人?
  • 泰坦之遗

    泰坦之遗

    万年底蕴的神诗大陆被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帝国,在这片充斥着神秘色彩的大陆上,原本身为十大【泰坦】之一的朴焱,再一次抵抗【边境帝国】的行动中,被【路西法】所杀死,却发现自己竟然时光逆流回到了三十年前,而且还莫名其妙的被【大祭司】选定成了新晋【泰坦】的【侍护】,拥有前世记忆的他,誓死要改过当年的悔恨,却又在不断的进步中,一点点的揭开了自己时光逆流的原因。拨开层层迷雾,披荆斩棘,却不曾想崇高【大祭司】与【泰坦】以及这片神诗大陆背后的秘密,出乎预料......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逆袭吧,小炮灰

    逆袭吧,小炮灰

    作为一个刚刚获得影后的头衔的人,肖琦突然之间就遇到一个和尚对自己说:小姐,我看你头堂发黑,不日将有血光之灾,不如买下贫僧的戒指如何,不要998,不要98,只要9998,小姐,你看怎么样。肖琦看这和尚怪可怜的我,就买了下来,结果,马上她就出车祸了,然后戒指闪光,她就穿越了。。。。
  • 养小录

    养小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仙道至尊

    仙道至尊

    千万界,谁与争锋仙纪元,谁主沉浮至尊路,万灵皆拜不朽真仙,天地……之巅万般修仙皆下品,唯吾仙道至尊高!!!
  • 终极系列同人之樱舞

    终极系列同人之樱舞

    新年到了,雁在此祝福大家:春节的钟声响,新年的脚步迈,祝新年的钟声,敲响你心中快乐的音符,幸运与平安,如春天的脚步紧紧相随!春华秋实,我永远与你同在!
  • 逆天神魔之凡人修仙

    逆天神魔之凡人修仙

    成神,化魔,仅在一念之间!我若成神,必屠尽天下之魔;我若入魔,神又能耐我何!踏着无尽天骄之尸骨,成就无上之荣耀!吾为神魔,神亦可屠,魔亦可弑!
  • 深府往事

    深府往事

    往事一瞬而过,奈何错事太多。留言家之礼,剪言家之势,方可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