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职场需要“专才”还是“全才”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国内某权威调查网站就“当今职场更倾心于专才还是全才”进行调查,结果八百个受访者当中有将近六百人选择专才,甚至一些从事人力资源研究的专家也支持先做“专才”,再做“全才”。
在跳槽越来越普遍的今天,很多人转战于各行各业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表面上看是什么都会的“全才”,但似乎又什么都不会,而这样的人也是任何一个企业或老板最不欣赏的。
我最近工作不忙,决定陪同事去人才市场招聘,顺便做些调查。
在招聘期间,一个叫李旭的女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聊了许久,从家庭、学校到个人爱好,她都认真仔细地回答。但当我问到工作经验的时候,她马上摆出一副“我是全才我怕谁”的架势,详细向我介绍毕业这一年的工作经历。
李旭从本市一所二类本学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因为本专业工作不好找,只能先到一家装饰公司做文秘。工作其实很乏味,录档案、做会议记录、端茶倒水、招待访客,没有资本不敢随便跳槽。几个月之后,前台辞职,老板一时招不到人,就把她调过去替几天。这让她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公司客户,锻炼口才,并且一直做了下去。
半年之后,老板认为李旭为人踏实诚恳,于是把现金结算的任务也交给她。偶尔周六周日,还要去人才市场招聘。总之,她是公司的大忙人,老板身边的大红人。
我问李旭:“看起来老板很重视你,升职加薪指日可待,为什么要辞职?”
她回答:“没办法,文职工作本来就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我的工作量又和薪金不成正比,早就干够了。何况我财务、人事、行政都能做,语言表达能力也不错,应该能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
我问她:“财务,你只做过现金结算,至于税务和银行结算方面你知道多少?人事,你只懂得去人才市场招聘的流程,对于考核、调配、工资核算方面都熟悉吗?行政工作,你应该最擅长接电话。这里每个职位都要求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你看自己合适做什么工作?”
我并不是有意让她出丑,而是出于一种善意去“提醒”她。所谓的“全才”,不过是什么都会做,什么都不出彩。老板拿她当个“杂役”,哪里需要哪里搬,做些含金量少、内容简单的工作。说来说去,不过是个廉价劳动力。
根据现代职业模式,越高一层次的人才越少,越低一层次的职员越多。最底层的基础工作已经接近饱和,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而高一层次的人才实际上就是指在某一领域有建树,对某一行业特别精通,而又具有其他方面才能的专才。
当今社会走向多元化,但目前人才的合理利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使一个人在一个地区找工作的难度增加了不少。常听到很多人感慨找不到和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难道没有对口专业的工作就不参加工作了吗?所以你不但要有个人特长,还要有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能力。
其实,全才和专才都很重要,但社会更注重专才的发掘。因为这个社会还欠缺大量的专业人才。人只有一颗心,人一心一意地做一份工作他会做得更好。这个社会必须有它详细的分工,这便需要更多的专才,而那种全才精英毕竟还是少数。
供给量少的人才大多是一些综合性人才,即全才,但并不是样样懂、样样精的“全才”。这些综合性人才往往都是在某一领域有专才,而在与之相关的其他领域也不乏才能的人才。这样的全才才是目前市场上稀缺的,是受企业欢迎的人才。如果没有在一个岗位上有多年的积累,在行业或专业上就没有好的发展。
现实中有许多人,往往在某个行业干个一年半载,心里就开始不安分。研究着跳槽,准备换个行业寻找突破。殊不知,这样跳来跳去,根本找不到自己的职业定位。虽然在不断变换的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表面上看是什么都会的“全才”,但实际上在任何领域都无法站住脚。行业经验或职业经验不集中,很可能造成以往工作经验归零。
这个世界上似乎有太多的人认为自己是“全才”,殊不知,“全才”是建立在良好的专业基础之上的。对于社会来说,工作职责越来越明确,岗位越来越细,个人很难成为一个什么都懂的全才,如果在各方面都去涉猎,难免会缺乏专注,导致最终做什么都不到位。要想在一个行业或者专业有好的发展,必须要在相关的岗位上磨炼。因此我建议,应该先做“专才”再做“全才”。
梦想需要一步步地实现,要把自己打造成“全才”就必须先成为相关领域的“专才”。毕竟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知识也源自于一点一滴的积累,“全才”需要经历“专才”的提升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