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男人坦言,最害怕去参加同学会,因为现在的同学会简直就是“攀比会”:比事业、比地位、比房子、比车子、比银子……于是,他们越比越急、越比越累,老实说,这种烦恼都是自找的,放下攀比之心,你的生活一定会轻松很多。
尽管我们都知道“人比人,气死人”的道理,可在生活中,我们还是要将自己与周围环境中的各色人物进行比较,比得过的便心满意足,比不过的便在那儿生闷气、发脾气,其实这都是我们的攀比之心在作怪,说白了还是虚荣心在作怪。
有这种心理的人,会将别人的什么东西都拿来与自己的进行比较:家里住多大的房子、有什么样的车子、配偶长什么样、花钱的派头、地板砖的质料、孩子的学习,当然更多的就是比谁家住的、吃的、用的、玩的更阔气!
历史上也不乏权贵们互相攀比的例子:
北魏时期,河间王琛家中非常阔绰,常常与北魏皇族的高阳进行攀比,要一决高低。家中珍宝、玉器、古玩、绫罗、绸缎、锦绣,无奇不有。有一次王琛对皇族元融说:“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石崇就是一个又富贵又爱攀比的人。
元融回家后闷闷不乐,恨自己不及王琛财宝多,竟然忧虑成病,对来探问他的人说:“原来我以为只有高阳一人比我富有,谁知道王琛也比我富有,唉!”
还是这个元融,在一次赏赐中,太后让百官任意取绢,谁拿得动,这绢就属于谁。这个元融,居然扛得太多致使自己跌倒伤了脚,太后看到这种情景便不给他绢了,当时,被人们引为笑谈。
人生在世,但凡是个正常的人,多少都有些虚荣,虚荣本来无可厚非,但虚荣过火之时便是让人讨厌之时。攀比就是因过度虚荣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让人厌恶的性格特征。
攀比有以下害处:
1.让人情绪无常。当攀比之后胜了别人,立刻情绪高涨,自大狂妄,以为天下唯有我是最了不起的。可是比得过甲,不见得比得过乙,不如乙的时候立刻情绪低落,感觉脸上无光。
2.易伤害交际感情。人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如果你在群体中不是去攀比甲,就是攀比乙,在攀比之中会伤害和你交往的对象。比得过,你便轻视别人、看不起别人,从而不尊重别人,别人只能对你不置可否;比不过的,你会心存妒意,或造谣、或诬陷,对人用尽一切诋毁之手段,同样会伤害别人的感情,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大家都不愿意与你来往。
3.攀比会使一个人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犯罪的起因无非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扩大自己的财富,提高自己的名声。当你所使用的手段不是那么正大光明时,比如你通过贪污挪用、行贿受贿来扩大自己的财富,好去虚荣地攀比,那么总有一天你会锒铛入狱的。
有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在攀比,而认为自己花钱多、购物多,穿名牌、拿手机、玩掌上电脑是讲究生活品质,自诩自己的那些一掷千金、一掷万金的举动是“为了追求生活品质”!
实际上,那些真正讲究生活品质的人并不是体现在表面上,也不是纯粹表现在物质这个浅层次上,“讲究生活品质”只不过是为自己肤浅的攀比行为打掩护。你只要在镜中照一下自己眼角的那些不屑、那些自满,你就会明白“生活质量”不过是攀比、炫耀的代名词!事实上,这只不过是失去了求好的精神,而将心灵、目光专注于物质欲望的满足上。在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中,人们误以为摆阔、奢侈、浪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忘记了生活品质的实质,进而使人们失去对生活品质是什么的判断力,攀比着追逐名牌、追逐金钱、追逐各种欲望的满足。
但很多一般人还是羡慕那些住大房子、开名牌车、穿着入时的人,以为那才是生活、才是生活的本质,于是我们这些一般人不择手段地去追求,甚至到心力交瘁的地步。
如果你是一个攀比的人、一个试图攀比的人,那么,请停下你的脚步吧:
1.别让虚荣阻碍了你享受生活。攀比让你的虚荣心满足,可为了满足你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想方设法、不择手段、焦头烂额、心力交瘁,更大的代价是你忘了生活中还有很多比攀比更让人感到愉悦的事情。
2.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生活品质。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地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从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外可以依靠敏感的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巷、饮粗茶、吃淡饭而依然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
3.思考攀比的意义。与别人攀来比去,你最后除了虚荣心的满足或失望之外,还剩下什么?有没有意义?是徒增烦恼还是有所收获?最后思考的结果即毫无意义。你感到无意义,自然就会停止这种无聊的行为。
生活是自己的,只要自己过得开心、舒适就好,何必让有害无益的攀比损害自己的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