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5000000024

第24章 天文学的新发现

1610年9月12日,伽利略终于回到了佛罗伦萨,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把他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

他信步走在佛罗伦萨的街头,迎风招展的白杨、让人心醉的天空、雕像林立的广场、恬静幽雅的教堂、成群结队的白羊、飞跑的马车,他发现这个城市更加美丽动人。

伽利略的衣锦还乡,让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迎接。比萨大学里的学生把他当做神明一般敬仰,昔日的敌对者,似乎也都离开了学校。现任的老师们都对伽利略尊崇备至,当他讲解他的新发明的时候,宫廷官员和科学家们都会洗耳恭听。

让伽利略感到安慰的是蒙特主教送了他一幅镶有珍珠的图画和一封写得十分诚挚的信,作为对伽利略赠予的望远镜的回报。而且,罗马学院的很多教授也开始承认木星周围有四颗卫星是确凿无疑的。

爱唠叨的母亲满脸堆笑地欢迎儿子回到家乡。两个出嫁的妹妹,领着丈夫来看望哥哥,显得殷勤、有礼貌。弟弟已经结婚,领着妻子也来欢迎大哥。这一切都让已经46岁的伽利略感到心满意足。

伽利略回到家乡,一切安排就绪,心情逐渐安定后,就去了宫廷任职。

科西默大公是个极其喜欢新思想的人,所以他的宫廷里有不少在当时许多领域有影响、有贡献的科学家。伽利略的几何启蒙老师里奇就是科西默大公的宫廷数学家之一。能当上宫廷科学家在当时也是许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自从里奇去世之后,伽利略就一直想做宫廷里的数学家。

在做宫廷数学家和哲学家的同时,伽利略没忘记,也没有放弃对天象的观测,并且又开始对星空进行更深入、更仔细的观测。

伽利略的学生卡斯特利写信给他,建议伽利略抓紧时间观察金星,因为如果哥白尼的主张是正确的,那么金星就应该是绕日而行,那么,金星就一定会有盈亏。于是,伽利略开始研究金星。

金星是太阳系的行星之一,按离太阳远近的次序计为第二颗,是大行星中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我国古代把金星叫做太白星,早晨出现在东方时叫启明星,晚上出现在西方时叫长庚星。

伽利略过去用望远镜观测过金星,给他留下的印象,金星是一颗很亮的星。

一天晚上,伽利略先看了一会儿金星,金星依旧是亮亮的,分外的耀目。然后他顺便把镜头移向土星。发现土星的外貌很奇特,星球的东、西两边各有两个斑点,好像是两个卫星。这一发现使伽利略很兴奋,以为在发现木星有四颗卫星之后,又发现了土星有两颗卫星。

可是过了两天,继续观测,发现土星的两个斑点消失了。令他很失望,于是不得不把镜头又对准金星。这时,伽利略发现金星缺了一个边,就像不圆的月亮。

一连两个星期的观察,伽利略得到了结果,他发现金星的盈亏规律。金星不但和月亮一样,在形状上可以由满月而变为娥眉月,而且光亮也会时而有增长和消退之分,它的外圆半径也会大小相异。

这一观测充分说明,金星不是绕地球运转而是绕太阳运转,从而彻底打破了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理论,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是绝对正确的。

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人曾经说:“如果各行星真是绕着太阳旋转。那么它们就该像月亮一样有盈有亏,而现在没有,所以哥白尼的学说是无稽之谈。”

伽利略的发现,无疑又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静止的,处于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和其他的行星都是绕着地球在旋转的。这就是人人皆知的“地心说”,即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学说。现在看来,这种理论虽然是错误的,但是在当时却被奉为真理。

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

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经亚里士多德完善,又为托勒密进一步发展。在16世纪日心说创立之前的一千多年中,地心说一直占统治地位。

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动,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球运行。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力。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尽管它把地球当做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地心说承认地球是“球形”的,并把行星从恒星中区别出来,着眼于探索和揭示行星的运动规律,这标志着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大进步。

地心说最重要的成就是运用数学计算行星的运行,托勒密还第一次提出“运行轨道”的概念,设计出了一个本轮均轮模型。按照这个模型,人们能够对行星的运动进行定量计算,推测行星所在的位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

在一定时期里,依据这个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预测天象,因而在生产实践中也起过一定的作用。

地心说中的本轮均轮模型,毕竟是托勒密根据有限的观察资料拼凑出来的,他是通过人为地规定本轮、均轮的大小及行星运行速度,才使这个模型和实测结果取得一致。

但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观察仪器的不断改进,行星位置和运动的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到的行星实际位置同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偏差,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信奉地心说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地心说本身的错误造成的,却用增加本轮的办法来补救地心说。

到了16世纪,哥白尼在持日心地动观的古希腊先辈和同时代学者的基础上,终于创立了日心说。从此,地心说便逐渐被淘汰。

伽利略认为,这一发现事关重大,必须尽快向大天文学家开普勒通告,以便申明他是金星盈亏的首次发现者。

为了谨慎起见,伽利略用一种类似于密码的文字,向远在布拉格的开普勒写信道:“爱神的母亲模仿戴安娜的面容。”

这句话,看似很难懂,后来人们才破解了当时的谜底。爱神的母亲即指金星,戴安娜即指月亮,模仿面容就是改变形状。意思是金星像月亮一样可以改变面貌,有时是圆的,有时呈娥眉形。

开普勒对伽利略的发现给予肯定,并回信表示祝贺。还鼓励他继续观测,争取获得更多的成果。

伽利略在对几个行星进行了观测之后,又把镜头对准了太阳,对太阳表面的黑点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太阳上面有黑点,伽利略曾经用肉眼看到过。这个黑点是什么东西?这在伽利略心中始终是个谜。

通过用望远镜对太阳上黑点的长期观察,黑点是由太阳表面上的某种现象引起的,应当称其为黑子。黑子的形状很少变化,但它在太阳的表面慢慢移动。看到黑子在运动,伽利略推断,太阳是绕自身的轴线在不停地运动。

伽利略认为黑子是太阳表面的某种现象引起的,由黑子的运动,就可以推断出太阳是绕自身的轴线在运动的。这一点对于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人来说更是不可容忍的,他们坚持认为太阳是完美无缺的。

太阳神阿波罗象征着光明,阿波罗是音乐与诗歌之神、是医药之神、是航海保护之神、是银弓之神等。总之,人类将所有美好的光环都加在这位太阳神的身上,它的光辉普照着大地。而如今,伽利略却说它的上面有黑子,还说太阳也和其他行星一样自转。这让他们感觉到荒唐至极。

在佛罗伦萨期间,伽利略更加努力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虽然研究实验工作是一件十分艰苦和劳心费神的事情,他的身体状况也明显地不如从前了,但他的心情却是十分愉悦。

对于一位科学家来说,能让他进行自己心爱的研究实验,能让他将自己的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这比让他天天吃得好、穿得好,舒舒服服享清福要强得多。

伽利略像个年轻人一样,不分昼夜地工作着。1613年,他发表了《论太阳黑子的信札》。

在这封信中,伽利略以严谨的论证、犀利的笔锋,明确指出太阳和地球都在旋转,地球不但绕着太阳旋转,而且还在绕着自己的轴线自转,从而论证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和托勒密“地心说”的错误。

由于这些内容具有鲜明的哥白尼特点,所论证的结论直接威胁到宗教神学的基础,这就给了一直对伽利略心怀妒忌、伺机报复的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卫道士们一个进行攻击的口实。

如果说过去伽利略的发明和实验只是对宗教神学有所冒犯的话,那还都是一些不甚明了的事情,比萨斜塔的实验只不过是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一个结论的错误,打破了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望远镜的发明也不过是向人们提供了一个进行天文观测的工具,从客观上为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提供了论证。这一切都是在科学实验发明的基础上产生的副产品,只是在客观上对宗教神学构成了威胁,还没鲜明地站出来向宗教神学挑战。

那时向伽利略发难的只是些死死抱着亚里士多德信条不放的大学教授和学者们,他们所能进行的也只是诸如施妖术、行巫法、异教徒等人身攻击和谩骂。

但是,这次大不相同,教会人士亲自出马,他们对伽利略毫不掩饰自己观点的做法十分愤怒,向教会控告伽利略宣传异端邪说,玷污了天主。“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科学研究成就与声望日盛的伽利略从此开始了他多灾多难的与宗教神学顽强斗争的征程。

这年冬季,伽利略接到了罗马教会一位天文学家神甫寄来的信件,邀请他访问罗马教廷。于是,伽利略准备动身前往罗马,将他获得的最新天文学成果展示给教廷和天文学同行。

同类推荐
  •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介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介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在波恩。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里的乐师和歌手,母亲是宫廷厨师的女儿。他们一家象当时为宫廷服务的所有仆人一样,过着贫困清寒的日子。贝多芬的母亲生过七个孩子,只活下了三个,贝多芬最大。
  •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哪个女人不想温柔如水,貌美如花,把生活过得如诗如画?可是生活往往给予我们一段平凡的人生,饮尽世事的无奈与繁杂。如今,虽然我们投身生活的洪流,却不曾忘却那最初的梦。于是,当历史的画卷里隐现那一抹优雅的身影,许多人会不自觉地爱上她,爱她的才情,爱她的美丽,爱她的温柔。她成就了一个女人幸福的理想。她是民国画卷里一抹婉丽的倩影,她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林徽因。
  • 王小波传

    王小波传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离世,年仅45岁。《王小波传》是国内外首部完整再现王小波惊艳一生的唯一传记,以王小波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王小波对时代、社会深刻思考的文学创造和思想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描述了王小波精神世界的心路历程,呈现了王小波幽默机敏、理性清澈、特立独行的人性特点,反映了王小波及其文学思想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 孙子谋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孙子谋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我和爸爸丰子恺

    我和爸爸丰子恺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了丰子恺这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的生平事略。
热门推荐
  • 如果说出口,结局是否不同

    如果说出口,结局是否不同

    有一种深情叫潘璟言和靳清。相爱十年,却错过了多年,当终于能够相守的时候,当知道潘璟言是爱自己的时候,靳清选择隐瞒。顾虑的太多,最终只会走向一个结局。等待靳清的那是一个怎样的结局?是相守到老?还是分离一生?
  • 奔跑的八戒

    奔跑的八戒

    我们都是坠落凡间的天使,只不过多数愿意好好做人,他不愿意——他,要做一只猪。。。
  • 时空诸世界

    时空诸世界

    中国的神话传说有一句话:“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们的主人公演义着一个三界中跳来跳去的故事;一个时空的变幻的精彩历程。
  • 何为修真何为道

    何为修真何为道

    “师父,何为道呢?”“对呀…何为道呢?道可道,非常道。天地之道,可分为无数的小道和三千大道以及至高无上的虚无缥缈的天道。”王进也成为了一名修道者,他在修真界中开始了求道之路......(新书全新的修真修炼系统,修仙者、修道者、佛儒道、神、魔...各自都有不同的修炼方式)(看的可以就多多收藏和推荐,谢谢大家,感激不尽。)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黑玫瑰联盟

    黑玫瑰联盟

    一个无心之举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命运。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深宫风云之华紫萱

    深宫风云之华紫萱

    【一点朱砂,两方罗帕,三五鸿雁,乱了四季扬花。六弦绿漪,七星当挂,八九分相思,懒了十年琵琶。】那一年落雪,谁心弦已动。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又情归何处?她,华紫萱。相府庶女,无人问津。庭上惊艳谁人一撇,梦中呢喃谁家少年?他,叶长安。无意闯入,结下情缘。他迎风而来,宛如千树花开。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演武法则

    演武法则

    世人皆知:武,由源而生,因力而行!法则为相,相由心生,因人而立。他,家族旁系子弟,偶获演武玉,展妖孽天赋。他,门派低阶弟子,巧夺九贤竿,战天下奇才。他,世间凡夫俗子,重撰天鼎榜,屠荒之一族。当他累了...言之:武无法则,因道而存。新人新书,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