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4100000020

第20章 南泉普愿

中国禅宗自达摩发端,集大成者无疑是慧能一派。人们习惯于把曹溪慧能作为南宗顿门的开创者和思想先驱,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而至江西马祖道一和湖南石头希迁这一代,才达到渐趋成熟的阶段。两位禅师在当时影响甚远,四方求法者纷至沓来,以至于形成后来人们所说的“走江湖”之说。

在马祖道一的弟子中,最让人难以忘怀,最具有个人人格魅力的无疑是南泉普愿禅师。普愿(748~834年),郑州新郑人(今河南省新郑县),俗姓王,亦称“王老师”。因其长期弘化于池阳南泉山而被人习惯称为“南泉普愿”。普愿9岁跪请父母请求出家,唐至德二年,依大隗山大慧禅师受业,后又参学于多位祖师,因而使得他的禅法“言辞锋利,无不披靡”。但最后使他得究竟之法的却是马祖道一。追根溯源,马祖道一师从于南岳怀让,怀让是曹溪慧能的高徒,是普愿的祖师。由此可见,普愿的禅法出自于名门正派,是真正的禅门贵族。

普愿一生的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师事江西马祖道一求法时期;

池阳开辟南泉禅院时期;因陆亘所请,下山至宣城一带开坛演法时期。

普愿在师事马祖道一时,追随在道一身边的弟子有数百人。在这些人中,不乏学有成就的高徒,如首座百丈怀海,有道一亲授袈裟的西堂智藏,有被人称作禅门明珠的大珠慧海,有破解迅猛、素以“弓箭手”称雄的石巩慧藏等。后来者普愿在同学中同样具有崭露头角的表现,被道一称为“独超象外”。

这位性情刚烈的北方僧人在他最初与老师马祖道一相识的日子里,即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范。一次在给僧人分粥的时候,马祖道一随口问了一句:“那桶里是什么?”在场学人无一敢答。对于那些平庸的学人来说,道一这样的祖师和权威,哪怕是一句极普通的问话,或许都深藏着无尽的禅意和智慧,所有的学人必然要对道一的一字一言作一番认真的猜度,惟恐答出错来。而初来乍到的普愿却对着尊敬的老师呵斥道:“这老汉闭上嘴,说出这样的话来。”在普愿看来,那桶里是什么,你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啊,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啊,这也用得着去问别人吗?在场的学人或许都被普愿的这种胆大妄为吓坏了,然而,正是这种不事权威、特立独行的精神品质和呵佛骂祖的禅凤,与马祖道一一以贯之的禅门风格发生了奇妙契应,这也许正是马祖道一对这位不平凡的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所在。而普愿在突然中对老师的这种超乎寻常的斥责,恰如一柄凌空劈下的利剑,让所有的学人在这种猝不及防的骂呵中顿然醒悟,从而明白,只有将深深隐匿于各种权威、礼仪、规范以及世俗常情等等厚重外衣下的原本活泼泼、光闪闪的心意彻底地显露出来,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才能获得心灵的真正解脱。

普愿的这种不事权威、特立独行的人格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对待老师的态度上,同样也表现在他对待至尊至上的佛祖的态度上。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随老师道一以及同参西堂、百丈等人一同出门赏月,美好的夜晚激发了禅师们各自的想象。道一随口说,这样月朗风清的时分,做一点什么最好呢?

西堂说,供佛最好;怀海说,坐禅最佳;普愿则拂袖而去。于是马祖道一感慨说:经入西堂,禅归百丈,惟普愿超然于物外。

超然物外,正是禅师们所追求的至高的精神境界,也是历代禅师们启悟弟子的中心所在。

禅,归根到底是要在内心里改变自己,让自己从一切现有的规范和束缚中解脱出来,进而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世上的一切,用自己的思考去认识这世上的一切,惟有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的思想者。但多少年来,人们却被一切现成的法则障蔽了自己的双眼,迷失了自己原本活泼而自在的本性,从而让自己变成一部随世运转、人云亦云的机器。这是世人的执着,也是世人的悲哀。

贞元十一年(795年),普愿离开自己的老师来到杏花江南的池阳南泉山(今安徽省贵池境内),不下南泉30余年,带领弟子过起了自给自足的农禅生活。江南的山水,给了这位已了心意的杰出禅师更多的独立思考的品性,在南泉山,普愿依然以他的南泉普愿似的强毅禅风接引学人,化导众生。

虽然是师出名门,但普愿并不把老师的禅法当作教条。“即心即佛”即出于他的老师马祖道一,然而,普愿却反其道而言之,他只说“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学人们也许是被这位古怪的禅师弄糊涂了,于是就有人问他:“连马祖都说即心即佛,你为什么要说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呢?”普愿坚持说:“我就是要说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这难道有什么错吗?”谁也不能认为普愿的说法有错,《华严经》就说过“心、佛、众生(物)三差别”。世上万物,其本质是相同的,表现则各有差异。禅,只关心本质,不关心其外在表现。是和非,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这件事后来传到马祖那儿,奇怪的是,马祖竞也改变了自己的说法,从此也说起“非心非佛”了。并非马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而是他从普愿的说法中意识到,那些愚笨的学人早已把一句“即心即佛”奉为了圣典,并不加实证地认为:心就是佛,心就是道,从而形成了一种文字和理念上的执着,非反其道而行之不能改变那些学人的执着和愚顽。

有人说,普愿的禅法是利刀,是锋芒毕露的宝剑。普愿的禅法,往往像一柄凌空劈下的利剑,在猝不及防中斩断了凡夫的执着之念,砍断了那些执着于理念的学人们精神上的种种羁绊。而普愿自己也常常以刀来譬喻自己。据说有一次外地求法的僧人前来问路,恰遇普愿在野地割草,当那问路的僧人问如何去南泉院,谁是普愿禅师时,普愿没有正面回答那位问话的僧人,而是举起了手中割草的镰刀:看到这刀子了吗,我就是啊。

禅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正所谓“一说便是错”。作为“王老师”,普愿一生的教诲就是要让学人们丢掉一切执着之念,用自己的心意去认识事物。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普愿这把锋利的刀子不惜做出被后来的无数人褒贬不一的杀生行为,这就是有名的南泉斩猫。在那些执着于外界事物的凡夫面前,一切有形的事物都会成为障蔽心意的桎梏,乃至一草一木,一线一针。于是,就发生了东西两堂僧人争夺一只猫儿的闹剧。对于那些连一只猫儿也不肯放下的僧人来说,又何谈独具智慧和人生的解脱呢?于是,当两堂的僧人为那只可怜的猫儿争吵不休的时候,普愿毅然决然地做出了斩猫的动作。执着的对象消失了,“一切有相,皆为虚妄”(《金刚经》偈句),学人们执着外相的意识也在这刀光剑影中警醒了。在普愿看来,所损失的是一只无辜的猫,还有自己被无数人指责的杀生的罪名,但他却觉得,能让东西两堂乃至后来无数的学人从此警醒,那是比什么都合算的。普愿让人们懂得:凡事不可执着,最要紧的,还是要像恰好前来的赵州一样,将自己的鞋儿顶在头上扬长而去的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这正如日本学者铃木大拙先生所言:禅不是教化,禅是要把一切羁绊彻底抛却(《禅者的思考》)。

在南泉普愿心目中,一切现成的规矩都是人心的羁绊,人必须冲破传统的樊篱,将无限盈然的心意展现出来,以确立自己独立不倚的精神品格。当一位僧人以拱手站立的姿态向他问候的时候,普愿鄙夷地说他“太俗气”,而那位不知所措的僧人又改为双手合掌向老师问讯时,普愿又说他“太僧气”。普愿也许的确很瞧不起这位除了俗气便是僧气的僧人,普愿一定在心里说,难道你就没有你自己的方式吗?

太和初年(827年),寅城(今安徽宣州市)廉使陆亘因仰慕南泉普愿独行世人的人格精神,遂与护军彭城刘济一起恭请他下山说法,师事礼拜。

据说陆亘在宣城一带多有善政,而对禅法也十分热衷。然而他毕竟是一个被无数理念灌输得有些麻木的士大夫,他所热衷的,是文字上的教条,是理念上的执着。这也是中唐以后中国禅流于形式的普遍现象。一次,当陆亘请普愿来家中做客时,陆亘指着院子里的一块大石说:这块石头,弟子有时坐在上面,有时躺在上面,但我现在又想把它雕成佛像,老师说行吗?普愿说:“行啊。”陆亘表示怀疑,这曾被自己的身子亵渎过的石头真能雕刻成一尊纯洁的佛像吗?于是他说,恐怕不行吧?对于陆亘的执着,普愿只好说,不行不行。在普愿看来,石也好,佛也好,都不过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木佛可以烧火取暖,顽石当然也可以雕刻成佛像了,行与不行,又有什么差别呢?

陆亘对文字禅的执着还不止如此,一次他不知又从哪儿找来一只大大的书袋,他问普愿:“古人瓶中养一鹅,鹅渐渐长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毁瓶,不得损鹅,师父您怎样让鹅出瓶?”日本的禅学者铃木大拙说,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难题,不毁瓶又不损鹅,恐怕那鹅永远也取不出来吧!事实上,被养于瓶中而进出不能的非是一只虚拟的肥鹅,而是被禅的理念束缚得近乎杲痴的陆亘大夫。于是,普愿再次挥舞起他那柄利剑,突然大唤:

“大夫!”陆亘应声而答。南泉高兴地说:“出来啦!”陆亘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陷阱,南泉一声呼唤,把一时陷入思想空白的陆亘从陷阱中拯救出来。据说陆亘摆脱了相对条件的束缚,他开解了。这不禁使我们想起当年四祖道信向他的老师求得解缚之法时僧璨所说的话:束缚你的,原本是你自己,而非他人,因而解脱自己的仍是自己,正所谓解铃仍需系铃人。

同类推荐
  • 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

    本书为励志类图书,集纳了几十名成功的80后青年的事迹,对于新时代的青年有一定参考价值。
  • 走过人生峰与谷:祸福相依的人生哲学

    走过人生峰与谷:祸福相依的人生哲学

    《走过人生峰与谷:祸福相依的人生哲学》内容简介:每个人都会遭遇高峰和低谷,这是人生的常态,生活的快乐,交织于人生的波折起伏变化之中,而不是一成不变,一成不变的生活会让人厌倦,而峰与谷的交错,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 做人不要太明白 生活不要太较真

    做人不要太明白 生活不要太较真

    生活和工作中有不少场合都需要你不要去较真,更不能较真。如果你避开锋芒,或许矛盾反而迎刃而解,气氛一下子完全改变,打开新的局面,这才是人活得潇洒的原因所在。做人不要太明白、生活不要太较真。需要的是思想的精深和灵魂的感悟,需要的是摒弃一切奢求、贪欲和妄想,卸掉一切外衣、面具和伪装。学会崇尚自然,返璞归真,让心灵变得更加纯朴、真实。
  •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心态培养全集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心态培养全集

    本书通过一些积极观念的引导,帮助青少年养成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以后成才打下良好基础。
  • 为什么有人能接住天上的馅饼,有人却掉进地上的陷阱

    为什么有人能接住天上的馅饼,有人却掉进地上的陷阱

    天上掉馅饼不是天方夜谭,事实上,天上掉馅饼的事每天每分每秒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机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可现实是,馅饼似乎只往某些人身上掉,抓住机遇的似乎总是极少数人;机遇似乎也喜欢回头客,幸运的人总是那么幸运,而有些人却终其一生都看不见天上掉馅饼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平凡且继续平凡着。
热门推荐
  • 谋神无双

    谋神无双

    这是一代谋神,穆子青的红尘历练史;这是一代药神,药十三的入世修行史;这是一代女神慕容真真的风流艳遇史。
  • 电竞宝典

    电竞宝典

    英雄联盟,一个全世界都风靡的电竞游戏,作为一个穷苦屌丝又怎么能够不迷恋呢?只不过我这猪一样的手速,白痴一样的意识,想要打一场绝对完美的战斗,那么绝对是痴人说梦,但是现在却是不一样了,电竞宝典在我手,虐你如虐狗,什么世界强队韩国,美国,在我的面前你们就是狗!
  • 刀道天帝

    刀道天帝

    少年持刀报师仇,传承天帝屠真魔、乾坤之下谁做主,化身唯一瞰宇宙。看我手持神刀,破灭蛮族十万年传承,看我脚踏异界,挥手灭杀诸天神魔,看我青袍阵阵,万众期待,做那宇宙唯一,就算祖神又如何?看我掌源时空,做那刀道天帝。凝气境、控元境、四极境、青冥境、碎月境、腾龙境、尊者境、九宇境、道轮境、太极境、虚天境、真祖境、祖神境、掌控境(源宇宙掌控者)。
  • 易爱十世

    易爱十世

    【暂停更新】易烊千玺,因你而生,又为你而死,但是,生命里有一个你,真好……欢迎加入苏森森的咖啡馆,群号码:619526384
  • 英魂之巅

    英魂之巅

    一个英魂的世界,在近卫与天灾战斗时,三世轮回的奥丁回来拯救近卫了,高智商的达芬奇,无畏的凯撒,还有拔山傲帝,战斗还在进行中……
  • 海国春秋

    海国春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今夜:鬼敲门

    今夜:鬼敲门

    一场诡异的谋杀案打破了小村庄的平静,一次离奇的经历改变了我的生活。奇异的梦境、槐树上的飘荡女影、百年前的神秘古事、地底深处的无尽秘密??这些的一切究竟引出了怎样的惊世之谜?它们之间到底又有那些关联?“天呐,我的生活是怎么了!”
  • 赤练金乌之凤凰涅槃

    赤练金乌之凤凰涅槃

    上古时期魔尊帝焱出世,率领妖祸乱苍生,神人魔三界大乱,众天神死伤无数惹的天帝大怒。战神夫妇请命征战最后妖魔受罚二人一死一伤,奈何凤神怀有身孕不幸陨落,千钧一发之际诞下麟儿被小妖收留。千年后,魔尊再次崛起却不想这透骨冰山遇到了那耀眼的温暖舍不得放开。
  • 天地挽歌

    天地挽歌

    人族独霸“鸿”宇宙,四十九纪元,歌舞升平,纨绔横行;子民只知物欲,懈怠修身养性,金絮其表,败絮其中。天地不仁,降下重重浩劫,欲毁灭一切;人为刍狗,却有逆天之志,为天地拉响挽歌。
  • 德伦撒多的秘密

    德伦撒多的秘密

    夏洛里安·加西亚,我以女王和神的名义赋予你家族最高的荣誉,请你在神的面前说出家族的誓言。一袭黑色加法长袍,只露出半张脸的法师,在教堂的最高点显得没有半点感情。他是不想接的,可是····事到如今,真的没有办法了·····我可以逃吗?他不停地问。···再次从异元出来时,他说:奥吉叔叔,离下一次加冕还有多久?奥吉抽着手中的香烟,吐了一口眼圈:还有两个月。“那就帮我准备一下吧。”“里安,你可想好了?”“我长大了”他的眼眸不带半点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