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9100000016

第16章 生命和文字相互温暖

在萧红故居的墙上,挂着一张路线图,那是萧红一生流浪的轨迹。1942年1月22日,不足31岁的萧红在惊恐、病痛和不甘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临死之前,萧红用笔在纸上写道:“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个女人。”在短短九年的写作生涯中,萧红给世人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

一、身为女性的命运

萧红的不幸命运从她出生为一个女孩之时已经开始,父亲不疼,母亲不爱,甚至连生日都被更改。对于她的到来,只有年老的祖父心怀欢喜。她在家里的后花园和储藏室中寂寞地长大。当她在生命的最后回首往昔时,不无悲凉地发现,那样孤独寂寞的童年竟是她一生最温暖的岁月。那时,她至少温饱无虞,有祖父,有家,有“孩子”的身份。童年唯一崇拜的那个伯父也很爱她,给她带来榛子,给她讲故事、买小人书、讲古文,夸奖她聪明、记忆力好、心机灵快。

然而,孩子终归要长大,要更直接地面对身为女性的命运。小学毕业后,萧红以到教堂当修女相威胁,才得到继续上中学的机会。初中毕业后,为了反抗包办婚姻,萧红在表兄的帮助下逃往北京,入读女师大附属中学。由于双方家庭实行经济封锁,表兄缴械投降,两人被迫返回各自家中,萧红被送到乡下“软禁”。大约七个月后,20岁的萧红逃出家庭,随后被父亲开除了族籍。在哈尔滨街头,萧红经历着饥饿、严寒、疲累、孤独的折磨。为了继续读书的梦想,萧红无奈之下向未婚夫寻求帮助,却被对方所骗,开始了同居生活。未婚夫在欠下旅馆四百余元食宿费后,丢下临盆在即的萧红,不辞而别。旅店断绝饮食供应,把她当成人质,威胁要卖掉她。年仅21岁的萧红,逃出父亲家庭不到一年,就陷入女性最绝望的境遇:贫穷、饥饿、怀孕、欠债、被骗、被弃、被困,即将被卖。绝望中怀抱希望的萧红给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部写信寻求帮助。她得到了回音,并由此认识了萧军。在洪水泛滥,店主和旅客纷纷逃命之际,萧红被一条救生船救出。在自传性小说《弃儿》中,萧红描述了生育的痛苦:“芹听不清谁在说话,把肚子压在炕上,要把小物件从肚皮挤出来,这种痛法简直是绞着肠子,她的肠子像被抽断一样。她流着汗,也流着泪。”孩子出生后没几天就送人了。多年以后,弥留之际的萧红对骆宾基提到这个女儿:“但愿她在世界上很健康地活着。大约这时候,她有八九岁了,长得很高了。”这份伤痛是萧红为即将开始的新生活所付出的代价。若干年后,当她和萧军的爱情千疮百孔时,萧红说:“爱情的账目,要到失恋的时候才算的,算也总是不够本的。”(《苦杯·三》)

萧军对萧红的态度是“爱便爱,不爱便丢开”。在与萧红同居期间,他频频发生外遇,给萧红造成持续的精神困扰。此外,萧红还要承受萧军的大男子主义,为他洗衣、做饭、抄稿,忍受他的轻视和虐待。1938年,已经怀孕的萧红和萧军分手。对于萧红的选择,几乎所有的朋友都站在萧军一方,责备她的轻率。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她对骆宾基说:“你也曾经把我当作一个私生活浪漫式的作家来看的吧!你是不是在没有和我见面以前就站在萧军那方面不同情我……你不清楚真相,为什么就先以为是他对,是我不对呢?”从她为反抗包办婚姻逃往北京开始,就已经被认定为一个“私生活浪漫式”的女人,遭遇无数中伤或议论,而真正“私生活浪漫式”的萧军却因其男性身份而轻易得到理解和认同。

日军逼近武汉时,端木蕻良独自去了重庆。大腹便便的萧红在混乱的码头跌了一跤,无力起身,只能躺在地上,静静等待愿意伸出援手的行人。到重庆后,萧红曾对朋友说:“我总是一个人走路,以前在东北,到了上海后去日本,现在到重庆,都是我自己一个人走路。我好像命里定要一个人走路似的。”这个孩子生下不久便夭折了。两次历经磨难生下孩子的萧红,两次失去孩子。1940年,萧红随端木蕻良飞抵香港。1941年,萧红被诊断为肺结核。“一二·八”战争爆发,端木蕻良把萧红托付给东北同乡骆宾基,于第二天离开,试图突围。在战争的惊恐中,萧红病情加剧,被医生误诊为喉瘤,错动手术,致使病情恶化,猝然离世。

萧红短暂的一生中,也曾遇到温暖的男性,例如祖父、“像祖父一样”的鲁迅和临终前对她不离不弃的骆宾基。在《永久的憧憬和追求》中,萧红写道:“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然而,温暖和爱总是那么短暂。萧红念初中的时候,祖父便去世了。认识鲁迅没多久,鲁迅就开始生病,不到两年,鲁迅就去世了。认识骆宾基时,萧红已经缠绵病榻,不久于人世。对于萧军当年仗义相救的举动,萧红一直心怀感念。然而,他们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萧军自言:“我从来没有把她当作‘大人’或‘妻子’那样看待和要求的,一直把她作为一个孩子——一个孤苦伶仃、瘦弱多病的孩子来对待的。”一直到晚年,萧军仍以萧红的恩人自居。萧军的大男子主义、泛爱主义、潜意识中对萧红的轻视,给敏感纤细的萧红造成了无数的伤害。在《苦杯》、《沙粒》等诗中,萧红记录了自己的心情,或许因为原本无意发表,那些文字非常坦率和真切:

往日的爱人,

为我遮蔽暴风雨,

而今他变成暴风雨了!

让我怎样来抵抗?

敌人的攻击,

爱人的伤悼。

——《苦杯·五》

我幼时有个暴虐的父亲,

他和我的父亲一样了!

父亲是我的敌人,

而他不是,

我又怎样来对待他呢?

他说他是我同一战线上的伙伴。

——《苦杯·七》

萧红一再忍让,试图维系两人的关系。然而,对于萧红真挚的感情,萧军并不珍惜。当她怀着萧军的孩子,独自走在逃难的人流中时,萧军却在分手两个月后即与年轻的王德芬闪电结婚。“作为一个六年文学上的伙伴和战友,我怀念她;作为一个有才华、有成绩、有影响的作家,不幸短命而死,我惋惜她;如果从‘妻子’意义来衡量,她离开我,我并没有什么‘遗憾’之情……也许可以这样说:在文学事业上,她是个胜利者!在个人生活意志上,她是个软弱者、失败者、悲剧者!”这就是萧红所挚爱的萧军对她的评价!

端木蕻良在武汉和香港两次遗弃了身处困境的萧红,她对骆宾基说:“我早该和T分开了,可是那时候我还不想回到家里去,现在我要在我父亲面前投降了,惨败了,丢盔弃甲的了。因为我的身体倒下来了,想不到我会有今天!你知道吗?我是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而多么讨厌呵!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的精神。这不是勇敢,倒是怯弱。”“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这是一生都在奋力挣扎的萧红,对自己身为女性的命运发出的最后哀叹。

二、坚守写作的位置

弥留之际的萧红,无法发出声音,只能用纸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一个高度象征化的场景。在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在“救亡”文学的主潮中,萧红所体验的性别境遇和精神创伤无处诉说,无从反抗。意识到死亡已近时,她写道:“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她的《马伯乐》还未写完,《呼兰河传》的第二部尚未动笔,《红玻璃的故事》只能口述。“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她有那么多的写作计划,又是那样才华横溢、勤奋、富有创造力,如果不是天不假年,她完全有可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日本学者水田宗子认为:“对有志向有才华的女性来说,文学和艺术是最恰当的领域,事实上也是唯一的领域,她们能够在这一领域中寻找自己的梦想和成功。”萧红最早的兴趣是绘画,中学时代她就意识到自己在绘画方面的天赋。《生死场》初版时的封面,就是由萧红自己设计的。在1936年11月24日的信中,她还表示:“我对于绘画总是很有趣味,我想将来我一定要在那上面用工夫。我有一个到法国去研究画的欲望,听人说,一个月只要一百元。”回上海后,她曾一度进入画院。弥留之际,她还描述了自己的女画家之梦:在蓝天、绿树之间,夹着调色板和画架子,走在一条美丽的路上。由于学画的成本太高,她无力偿付,所以只好放弃。幸好,她还有一个作家的梦,正如端木蕻良在《萧红和创作》中所言:“创作是萧红的宗教,她经常流露出她对创作有一种宗教感。”1933年,在贫困中挣扎的萧红与萧军自费出版了短篇小说、散文、诗歌集《跋涉》。从《跋涉》出版开始,萧红真正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并从此坚守写作的位置,把“写作放在第一位”。

埃丽卡·琼认为女性写作是“为了进入自我,为了盖房子和拥有自己的花园,为了立下声名和历史,并且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创造自己”。对于萧红来说,最初的写作目的或许要单纯得多。她以自己的生命温暖着笔下的文字,而那些文字也温暖了她的生命。她在1936年8月31日的信中,第一句话便是:“不得了了!已经打破了纪录,今已超出了十页稿纸。我感到了大欢喜。”她在写于9月2日的下封信中表示:“创作得很快,有趣味。”紧接着,在9月4日的信中又说:“五十一页就算写完了。自己觉得写得很不错,所以很高兴。”“我自己觉得满足,一个半月的工夫写了三万字。”面对稿纸她自由畅快地表达着,这个过程所伴生的兴奋、欢喜和成就感,应该是萧红始终把写作放在第一位的重要因素。

1938年1月,萧红和萧军、端木蕻良、聂绀弩等一起从武汉到山西临汾。很多朋友劝萧红去延安,但她拒绝了朋友的提议。萧红清楚自己的使命是写作,而不是政治。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她并不十分满意的端木蕻良,并跟随他前往香港,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有相对稳定、平静的写作环境。在1940年6月24日给朋友的信中,萧红表示香港的朋友不多,天天想回重庆,但“所好的是文章到底写出来了,只为了写文章还打算住一个时期”。在《回忆鲁迅先生》中,萧红写道:“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萧红何尝不是这样?逃出父亲的家庭后,因为生活的艰难,萧红一直备受各种身体疾患——头痛、咳嗽、失眠、便秘、痔疮、痛经、妇科病、胃痛、肺病、气管扩张——的折磨。因为无钱上医院,很多病连名字都不知道。许广平在第一次见到萧红时,便对她有过多的白发印象深刻。萧红就是以这样的身体,在颠沛流离的生涯中,始终坚守着写作的位置。在一次和聂绀弩的谈话中,萧红说:“我不是说我毫无天才,但以为我对什么不学而能,写文章提笔就挥,那却大错。我是像《红楼梦》里的香菱学诗,在梦里也做诗一样,也是在梦里写文章来的,不过没有向人说过,人家也不知道罢了。”在生命的最后时间,萧红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一批经典之作。和鲁迅一样,她似乎意识到时日无多,因而要拼尽所有的气力,绽放最灿烂的光芒,给世人留下更多的华美篇章。生命是短暂的,文字是永恒的。在这个意义上说,萧红是幸运的,她的人生因为写作实现了真正的飞翔。

在1938年4月29日《七月》杂志社召开的座谈会上,萧红坚持:“作家不是属于某个阶级的,作家是属于人类的。现在或是过去,作家们写作的出发点是对着人类的愚昧!那么,为什么在抗战之前写了很多文章的人而现在不写呢?我的解释是:一个题材必须要跟作者的情感熟悉起来,或者跟作者起着一种思恋的情绪。但这多少是需要一点时间才能够把握住的。”在劝阻萧军去打游击时,萧红强调即便是在抗战时期,作家也应坚守自己的本职岗位。而在这次发言中,萧红进一步指出,文学有自己的规律,不能因为抗战而进行功利主义的创作。对创作个性的坚持在和平时代都非易事,更何况是在那个以战争和阶级为主题词的特殊年代,但也正是这种坚持使她写出了《呼兰河传》、《马伯乐》等传世之作。这些作品虽然在很长时间内遭受“误读”或漠视,但终于能够超越特定的时代,以其复杂丰富的内涵不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萧红的艺术风格在当时也受到朋友甚至爱人的非议和误解。据说有一次,萧红躺在床上休息,萧军以为她睡着了,对朋友说:“她的散文有什么好呢?”“结构也并不坚实。”如今受到很多读者喜爱和推许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端木蕻良却报以嘲笑:“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这些轻视自然伤了萧红的心,但她并未屈服,“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几种东西,一定要学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在当时的抗战背景下,萧红坚持书写女性的经验和困境。正如艾晓明所说:“她的作品坚持了自己的性别,坚持了‘她们’的经验与‘他们’的经验是不一样的;问题和处境不一样,需要不一样的叙事指认……她的寄寓于乡村女性原始而野蛮的生死场中痛苦的呐喊,要到20世纪80年代站在女性主义的批评立场的研究那里,才被听见,才有回声。”

在颠沛流离、饥寒交迫、身心受创、孤立隔绝的处境中,萧红能够坚持自己的性别立场和创作个性,既要归因于其坚强、桀骜的性格,更是出于她远大的文学抱负。她甚至有超越自己所尊敬和热爱的鲁迅先生的想法。这种写作的热忱,这份不屈服流俗的气概,远胜于嘲笑她、轻视她的浊世须眉。在艰难痛苦的人生背景上,萧红以生命书写文字,以文字温暖生命,感动了无数灵魂。这一切,萧红可能永远无法知道,也可能早就预见到了。至少,她曾经憧憬过,追求过。

同类推荐
  • 萤窗小语(全新珍藏)

    萤窗小语(全新珍藏)

    “萤窗小语”系列是著名作家、励志大师刘墉先生最早出版、最受欢迎、最被铭记的励志散文作品,也是刘墉先生的成名作,畅销数百万册。《萤窗小语(全新珍藏)》收录了《人生不惧时间的弯镰》、《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快乐是最美的化妆品》、《爆米花好美从头到尾》四辑“萤窗小语”系列单行本。“文章无所谓新旧,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总有许多不变的东西,在我们心底流动,由十八岁到八十岁”……这段刘墉语录是在说给时间听?是在说给你听我听?而刘墉本身,也是常读常新……嗯,人生不惧时间的弯镰。
  • 只想记得这些好

    只想记得这些好

    张冬娇十年散文精选本《只想记得这些好》,唯美,清新,纯静。捧读文字,就像在火炉边和朋友交心,感到岁月美好而温暖。
  • 上海夜奔

    上海夜奔

    我们不再那么地需要上海上世纪的30年代了,至少在形式上。毕竟70年已经过去了,我们活在新的上海历史中。
  • 宝玉记

    宝玉记

    《宝玉记》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一段曲折离奇的人生经历。正如梁瑞郴在《序》中所指,“它基本上从《红楼梦》原著中剥离开来,但又不完全游离于《红楼梦》之外,在小说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变得刚强健朗,泼辣颇具心机的薛宝钗变得温驯随和,贾宝玉也一变而不再懦弱。”犹显特色的是,《宝玉记》对这三个人物的命运都给了他们非悲剧的人生,给了一个中国人喜欢的大团圆的结局,这与高鹗续作的结局大相径庭。《宝玉记》情节曲折,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且富有武侠、魔幻色彩,可读性极强,实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谭仲池在给郭雅洁的信中,赞扬《宝玉记》是作者“笔耕的果实,是在秋天收获的,应当珍惜”。
  • 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是警世大言,给一个时代提供了一种道德方向,伦理精神,带有启示性。书里面充满一种庄严感和良知感。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一本书,充满了智慧,充满了问题,提供了很多很可靠的答案。 财富对每个人都极其重要,然而如何获取财富和如何对待财富将是一个与人的生命同等深奥和深刻的问题。《财富如水》为我们透析了这样一个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因而读它有无限益处。这部书看起来不厚,但每一篇东西都充满经典。
热门推荐
  • 浮生若茶之花开在夏

    浮生若茶之花开在夏

    浮生若茶,煮其一生之冷暖,品其一生之五味,思其一生之所踪,往矣,茶若人生,载其万千大道,却不知其与何人品。------------浮生若茶浮生伴若花,媱媱开盛夏,细细雨丝身上打,吾怜娇花梦落花,花开花落似伊人,不知是梦还是花。-----------花开在夏
  • 唯愿与你终老

    唯愿与你终老

    他养我四年,供我吃穿,供我读书。我深知他总有一天会腻了我,因此在那天悄然而至的时候,我并没显得太狼狈。我按照他的吩咐抽身离开有他的生活,绝不给他添半点的不痛快。可他却偏偏再次找上我,笑着问我:唐欣,你怎么比我还薄情寡义呢?我恨我自己没骨气,被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一声召唤便又重新回到他的身边。
  • 妖娆妃子倾天下

    妖娆妃子倾天下

    “累了吗?累了就把身体交给我吧。”交给我我帮你杀人
  • 武定江湖

    武定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这是属于你的江湖。这里没有火枪大炮,有的只是刀光剑影。这里不仅有儿女情长,更多的却是尔虞我诈。“江湖?人生处处是江湖。”墨云看着对手倒下为自己成一条通往巅峰之路。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感悟生活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感悟生活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嘘,今夜有鬼

    嘘,今夜有鬼

    我能见鬼。真的,我不骗你,我家里现在就住着好多鬼。其实说起来他们‘鬼’还挺好的,除了有点伤眼睛。
  • 重生之灵源天下

    重生之灵源天下

    一场车祸,使他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让原本是孤儿的他有了父母,但是却被自己大哥追杀,身受重伤而坠崖,被神秘女子相救,为了帮神秘女子找回遗失的记忆,他们从此走上了寻找红绫岛的道路……
  • 狂道当头

    狂道当头

    来自农村山沟沟里的小鲜肉,从小孤苦伶仃,被人欺负到成为小霸王,打架勇猛。遇到失散多年的叔叔,指点一身功夫。带领兄弟征服世界,毫无背景的身份!携手最爱之人走向人生巅峰。
  • 你们这些轮回者

    你们这些轮回者

    “你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了吗?”“想明白生命的意义?想真正的……活着吗?”“YES,或者NO?”张志明:“滚。”
  • 愿各自天涯安好国洙

    愿各自天涯安好国洙

    这是我写的第一个文,送给我最爱的男男CP!我用我觉得最好的和最接近的现实的结果来写的结局,每个作品就像是我自己的孩子一样,希望大家就算不喜欢,也可以尊重我的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