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每个人在人生发展过程中难以回答的问题。有人认为认识自我非常难,“就像自己看不见自己的脸一样,只有借助镜子才能看到自己长得是什么样子”,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但是,如果掌握了一些自我沟通的方法和理念,人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
第一节 自我概念———认识自我的理念
自我概念是指如何看待自己和感受自己。每个人在人生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这个认识过程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反映评价——我是别人所评价的那样的人吗?
“我是别人评价的那样的人吗?”人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这就是反映评价。反映评价就是我们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有关自己的信息。大多数反映评价来自于他人对我们的评论。如果年轻的时候得到了肯定的评价,你就会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概念。如果这种评价是否定的,你的自我概念就可能感到很糟糕。
我们得到的关于自己的信息能够变成自我发展的预言,产生一种期望,从而发生正向或负向的行为。例如,在新学期开始时,如果老师对一个学生说:“你行,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学生。”这位学生听后一定会好好学习做回应;如果老师说:“你以后没有什么发展。”他可能就此消极起来,反正自己不行,懒惰一点也无所谓。
注重反映评价,按年龄来说,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注重反映评价;按性别来分,女性比男性更注重反映评价。
1.少年儿童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在少年和儿童时代,特别是学龄儿童,在家里注重家长对自己的反映评价,在学校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老师一句不在意的评价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有一位学生偶然做了一件调皮的事情,教师在全班学生面前狠狠地批评了他,并断言:“这样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老师对这位学生的批评和冷淡,导致了全班同学对这位学生的疏远和冷淡。在这位学生的脑海里,就逐步形成了“我是个坏学生”的“自我概念”。他的行为就会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反正在老师和同学眼里自己是个坏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伴随着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如迟到、打架、不认真完成作业,慢慢这位学生就真的成了全校师生公认的“坏学生”。
后来换了班主任,也许是这位学生对新来的老师没有逆反心理,在一次上课时,老师的粉笔用完了,他自告奋勇地说:“老师,我帮你去找粉笔。”于是马上跑到其他教室找了几支粉笔,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虽然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新来的老师通过这件事情看到了这位学生的闪光点,于是在全班学生面前把这位学生好好地表扬了一番,并要求全班学生向这位学生学习,学习他热情、乐于助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从此这位学生在全班的形象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同学们也开始和他接近了。老师很细心地观察他的变化,每发现一个小小的优点就加以表扬,这个学生学习认真了,成绩提高了,还经常热情地为班级和其他学生做好事,当年就被评为三好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也很好。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过程中,很多家长和老师不注意反映评价对于儿童的影响力,往往在孩子面前说话随便,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概念主要取决于他人对自己的反映评价,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的学校把学生成绩的好坏作为学生排座位的依据,重视成绩好的学生,忽视成绩差的学生,这样造成了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的现象,形成了两极分化,违反了教育的基本思想。
2.女性更注重他人对自己的反映评价
当你见到一位女士,说一句:“你真漂亮呀!”“你的声音多甜呀!”“你多有气质呀!”这位女士会非常高兴,这种赞美会在她的脑海里保留很长时间,不时回味着被人赞美的情景,因而在行为上更注意打扮自己。如果常常听到这种类似的赞美,就形成了“自己不仅漂亮而且有气质”的自我概念。
女性在恋爱期间,特别愿意听到“我爱你”三个字,听得再多也不会烦,因为在女士看来,女人的一生没有比得到男人的爱更有价值的事了,也就是说,她的自我概念是“我是优秀的,是值得男士爱的女人”,“我在他心里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有一位年轻女士回老家探亲,碰到一位邻居,本来想礼节性地问候一下,不想这位老太太见她就说:“好久不见了,你好吗?你这次回来比以前老多了。”当时这位年轻女士很生气,本来想问候老太太的话也咽了回去,没有理睬她就走了,令这位老太太很尴尬。
“我就那么老吗?简直是胡说八道。”这位女士生气的原因是因为这位老太太的反映评价和这位女士原来的“自我概念”相背离。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自我判断能力的不断增强,反映评价的作用对于自我概念的形成会越来越淡漠。
“思维导言”教师可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可以是扼杀学生灵魂的刽子手”,少年儿童特别重视他人对自己的反映评价,特别是重视老师的反映评价,老师对学生是采取消极性评价还是采取积极性评价,不仅关系到学生当时的感受,还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这样的案例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女性重视他人的反映评价是处于心理和生理的特殊需要,如果懂得这个道理,你就会很好地处理与女性的人际关系。
二、社会比较——我一定会比他强
“我比他强吗?”“我一定会比他强!”“他怎么能比我强呢,肯定有问题!”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常常拿自己和他人相比较来确定衡量自己的标准,叫做社会比较。
1.学生注重社会比较
当学生的时候,考试卷子一发下来,不由自主会想:“同桌考得比自己好吗?我的竞争对手这次是多少分?我的好友这次怎么样?”
如果好友考得好,在高兴的同时,心里会想:“我怎么就没有考过他(她)呢?下次我一定比他(她)强!”
得知竞争对手成绩没有自己好,喜在脸上乐在心:“他(她)就不行嘛!”如果自己考得不如人家,就会说:“他(她)肯定考试作弊了,否则他(她)不会比我分数高!”
社会比较对于学生自我概念的丰富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不如他(她)!”“我比他(她)强!”
2.走向社会注重社会比较
从学校走向社会,就和同事比,人家比自己有钱,比自己生活得好;当自己有了孩子,就比自己的孩子好还是别人的孩子好;担任领导管理一个单位时,就和其他单位比;等等。无论什么人,从出生到长大,从家庭到社会,从学习到工作,都在社会比较中发展和充实自我概念。
3.男人比女人更注重社会比较
“男人重事业,女人重感情”,男人的自我概念是:男人就要搞事业,30而立;30岁事业没有成就,视为无能的表现。因此,男人时时刻刻在和他人比较中发展,在和他人比较中充实自己的自我概念。
“思维导言”社会比较是激励个体不断进步和可能引起自卑心理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这是社会发展中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比较对于正确的自我认识,丰富自我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自我感觉——我就是我
“我就是我”反映了一个人的主观意识成为人生发展的主导意识。在孩提时,对自己的认识大多数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反映。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开始用你自己的方式来看待自己,这种看待自己的方式被称为自我感觉。
例如,你通过自己的能力安装调试好一台电脑,你的自我感觉就非常好,也就是说你的成功能改进你的自我感觉。从成功的经历中获得自信,自我感觉就会变得更好,自我概念就会改进。
对许多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感觉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一旦人们从生活经验中获得自信,反映评价和社会比较就失去了意义,而自我感觉就变得更加重要。例如,一个60岁左右的人,就不再对“自己与他人比较如何?以及别人怎样看待自己”感兴趣。相反,他的自我概念取决于他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自我感受。年轻人特别重视反映评价和社会比较,对他人的称赞和欣赏特别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反映评价和社会比较对自己的作用也在不断降低,自我感觉所起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
“思维导言”随着一个人阅历的不断丰富,自我感觉在人生发展中也越来越占有主导地位,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少年儿童重视反映评价,说明了少年儿童从心理上对于健康成长的渴求。女性重视反映评价,说明了女性对于外形的美丽和心理追求的特殊需要。阅历会改变主导意识,当一个人社会评价和自我感觉上升到主导意识的时候,自我概念就得到了改进,考虑问题有主见,就能自主、独立地改变自己的人生。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自我概念?谈谈自我概念对于认识自我的意义。
2.少年儿童和女性注重反映评价,如何利用这个特点和他们进行沟通?
第二节 健康的心理环境来源于心理成熟状况
一个人心理成熟的过程,就是从离开心理安全的家庭开始,通过不断地经历心理风险,达到新的心理安全,周而复始,不断改进自我概念的过程。
一、记住一个规律:心理成熟取决于不断的心理风险到下一个心理安全的过程
1.家庭是一个避风港湾
我们回到家里,就像到了一个避风港湾,在心理上就有一种安全感。也就是说,你从你最亲近和熟悉的人、熟悉的思想和熟悉的情景中获得了心理安全。心理安全是每个人的需要,但是为了生存和发展,有时人们必须放弃一些生活中的安全领域,去冒一些风险,而这种风险是心理上的,称为心理风险。
“案例”7岁那年暑假,妈妈找到了离散20多年的远房亲戚,亲人的寻找燃起了妈妈强烈的思乡情,她决定带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随行,去探望阔别多年的亲戚。
母亲的家乡位于湖北省崇阳县,是一个离武汉约几百公里的大山区。
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一路上笑着、唱着,别提多开心了,窗外的景色像放电影一样频频闪过,农田,山水,让我这个都市长大的孩子大开眼界。那时火车进不了山,中途我们又转汽车,开始向深山进发,一路上只见山越来越高,路越来越窄,汽车在盘桓的山路上艰难地行驶着,这次我总算知道了什么是崇山峻岭,路上两天,让我过足了坐车的瘾。
妈妈见到了儿时的伙伴三姐妹,妈妈要我喊姨妈,他们开始叽里咕噜地说着家乡话,我一句也听不懂,还记得她们抱头痛哭的样子。我傻乎乎地还不太理解大人的感情,也不懂她们为什么要哭。
到了离别的日子,妈妈见我玩得开心,就说:“巧儿,你暑假就在这儿过,妈妈先回去了,开学了来接你。”我正玩在兴头上,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
可到了晚上,煤油灯的光线,驱赶不了我离开了妈妈的孤寂和压抑感,我开始想家,睡在乡下那个陌生的木制的方框框床上,心里开始有一点难受。
第二天,大人们都去忙农活,连小伙伴都去干活了,我一个人到处跑,开始觉得孤寂无聊,最让我不习惯的,也是我下决心要回家的一件事,是我在他们那个茅坑里拉屎的经历,拉完屎后到处找不到手纸,就大声喊着:
“姨妈。”
“什么事啊?”一个不太熟悉的大姐姐答道。
“大姐姐,我要揩屁股的纸。”
她递给我一根麦秸秆之类的东西,我说,这个怎么揩啊,她说她们都这样用的,没有纸,我的天,实在受不了,吃晚饭的时候我开始哭。
“姨妈,我要回家。”
“怎么啦,刚玩了两天就要走啊?”
“我想回去……”
“等开学了,你妈来接你才行。”
“呜呜……”一想到还要等那么久妈妈才来接我,我开始放声大哭。
晚上,姨妈哄了我好久,才总算让我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我只要一想起妈妈和武汉的家,就哭,饭也不吃。我第一次离开家那么久,那种撕心裂肺的不可抑制的思念,是我第一次的感情体验。不吃不喝地哭闹了3天,姨妈实在哄不好,坚持不住了,只好带我到汽车站,拜托了一位到武汉的旅客,一路上照顾我转车。
当我在妈妈面前从天而降,那种惊喜是无法描述的,她紧紧地把我抱在怀里,
“我的宝贝儿,你是怎么从那么远的地方回来的啊?!”
“宝贝,路上丢了怎么办啊?”
“啊,那位送你回来的人呢?”妈妈听我说是姨妈委托别人送我回来的,忙起身去找,可是那位好心人已经走了。
“案例分析”贪玩的性格,使这位年满7 岁的孩子留在陌生的亲戚家里,不熟悉的生活方式,冲淡了儿时的玩性,唤醒了回家的念头,还是自己家里好呀,熟悉的环境,亲爱的妈妈,打闹的姐妹,家是最为安全和舒适的,对于陌生环境的新奇,不过是暂时的,恋家情结才是长久的。
“思维导言”如果呆在家里,是最为舒服的,从心理上感觉是最为安全的。孩子就像小鸡在母鸡翅膀下获得保护,但是,要学会生存,小鸡必须从母鸡翅膀下面出来,自己去觅食,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
2.不断克服心理风险到新的心理安全就是心理成熟的过程
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敢冒心理风险。尝试新的事物,在新的环境中接触一些未知的东西,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探索你的自我感觉会有很大的改变。例如,当你接到大学入学通知书,这时你必须离开家,离开这个父母和亲友为你提供的安全港湾,对你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心理风险,在大学一年级时,因为想家,甚至会经常哭鼻子。当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环境,结识了新的朋友,产生了新的认识的时候,就逐步改进了自我概念。
离开家庭走向社会,或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这时候你可能得不到任何外援,靠自己独立打拼。当接受了很多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社会环境逐步变得熟悉的时候,心理风险就逐步转化为心理安全。这种心理风险到心理安全的不断转化过程,就是不断改进自我概念的过程,也就是心理成熟的过程。
“思维导言”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是不断地从心理风险到心理安全的转化过程,也是自我发展的过程,让自己在不熟悉的环境中甚至在逆境中进行磨炼,从不熟悉到熟悉,从逆境到顺境,形成这种主动意识,自觉自愿地去指导自己的行为。
3.心理成熟的十大标志
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从少年儿童到年轻、壮年、老年,每个人都有从心理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心理成熟就意味着行为的科学和得体,那么心理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呢?
一个人的心理成熟取决于以下方面:
第一,取决于自我认识的能力。一个人能够正确认识、正确评价自己,对发生的事件,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哪些是客观造成的?哪些是主观造成的?很快得到心灵的决断,促使暂时的心理失衡很快趋向平衡。
第二,取决于一个人承受心理挫折的耐力。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与挫折为伴,心理挫折耐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生发展的状况。心理挫折的耐力又取决于一个人的阅历和对人生的感悟程度。阅历越丰富,心理挫折的耐力就越强,对人生感悟的程度就越高。
第三,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层次。这种知识包括书本、实践及社会知识。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一般能预知事物的发生和发展。即使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也能很快在暂时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使心理趋向平衡。
第四,取决于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人常说,“态度决定一切”,也正是如此。一个人如果有积极而快乐的心态,面对任何挫折,都会“一笑而过”,表现了一种坦荡、开阔的胸怀。
第五,取决于一个人的心境。悲哀、痛苦、烦恼的消极心境,遇到环境改变的突发事件就会给人造成恶劣的心情;开心、快乐的积极心境,遇到同样的事件仍然会保持良好的心境,拥有良好的心情。
第六,取决于一个人自制力和情绪控制与调节的能力。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激烈的情绪会导致走向极端,情绪控制和调节取决于人的自制力,情绪来了能够理智、积极地去面对,而不是消极地去发泄。
第七,取决于一个人的自驱力。一个人能够自觉自愿、心甘情愿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是为了取悦谁,不是为了要当多大的官,赚多少钱,而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自驱力的人,有着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融入社会之中,在工作中享受快乐和幸福。
第八,取决于一个人的人际能力。一个人的人际能力高低决定人际关系的走向,尊重、宽容、理解、换位思考等形成了与他人交往的主体意识。
第九,取决于一个人以沟通为主导意识的思维方式。人生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在人的意识中形成沟通的主导意识,才能面对出现的诸多客观事物,用沟通来解决问题。用沟通主导意识进行思维,并形成新型的思维方式,改变过去那种无意识的、盲目的沟通为有意识的科学沟通。
第十,取决于自我沟通的平衡能力。自我沟通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平衡过程,心理平衡是行为平衡的基础。自信和自卑的沟通,积极和消极的沟通,心境与环境的沟通,情绪和理智的沟通,做人和做事的沟通,传统思维习惯和新型思维方式的沟通等,涵盖了心里平衡的全过程。
只有良好的自我沟通,才能做好其他的沟通,也就是说,只有接纳了自己才能真正接纳一切,你本身就不通,任何方面的沟通都不会有多大效果,即使知道了一些沟通的艺术和方法,沟通的效果也不会很长久。
只有做到有效的自我沟通,才能更好地培养健康的心理环境。
二、清楚一个概念:心理挫折是一种感受,不是客观存在
人们的行为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满怀必胜信心,去做一件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今后发展的重要事情,但由于种种原因,事情没有做好或者根本就是失败。这种打击,能使人长时间精神不振,甚至达到崩溃的边缘。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动机受挫,也叫做心理挫折或欲求不满。
动机受挫是某种动机得不到满足时出现的心理状态,是欲求障碍或欲求阻止。造成心理挫折的原因可以来自客观原因,如组织管理不善、人际关系不协调、天灾等外界条件的限制和障碍,欲求得不到满足。也可以来自主观原因,如能力不足、知识欠缺、沟通不良、决策失误等。还可以来自心理障碍,把在事实上不具备的欲求目标当做自己眼前应该有的东西加以追求。
1.心理挫折对个体影响
(1)心理受挫的大小与个体的动机密切相关。当重要的动机受挫时,感受到的挫折就较大,对个体的打击也较大。
(2)由于心理发展层次不同,认识方法的差异,抱负水准的高低等原因,不同个体会有不同的重要动机,因此,挫折的感受因人而异。如两个人同时被小偷偷了钱包,一个人可能就受不了这种打击,好像天塌下来了,感到非常痛苦。另一个人却不以为然,一句“破财免灾”就过去了。面临同样的考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反应。由此可见,心理挫折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心理反应。
2.人生发展中的挫折是由自身因素造成的
其中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挫折的主要根源。不能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目标制定得过高,就可能因能力的限制,使目标不能达成,造成心理挫折。狭隘经验型思维模式按照原有的经验思维定势,习惯性的经验操作程序去处理所获取的特殊经验;教条思维方式,盲目地去照搬书本,都因为不能适合于外界事物的实际而导致行动上的失败。
在人际交往中,语言差异障碍、年龄差异障碍、偏见障碍、认知差异障碍、自我认知障碍、不良个性特征障碍,都是导致人走向失败与挫折最重要的原因。
社会环境存在于个体社会生活中,是遭受人为因素的限制而导致的挫折,主要来源于个人需要和动机产生的阻碍作用,比自然环境引起的挫折更多。
3.人的一生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认识到挫折与失败是人生发展的必然经历,坚定信念,树立较高的自信心,就能迎着挫折上,通过做出成绩来平衡自己的心态。
“思维导言”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可能遭遇失败,但是,人们对于失败的心理感受却不同,也就是说,挫折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一种心理感受,这种感受,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消除对自我的伤害,这就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消除心理挫折所造成的伤害。
三、明白一个道理: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挫折
漫长的人生之路,在生活与工作过程中,无论你怎样设计、安排,失败与挫折总是不可避免。这是作为“人”这个特殊的社会存在,以及由他自身和他所处的各种不同环境所决定的。
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实际上是一种理智地追求自己利益的竞争游戏。你的设想或是理想只是成功的一半,后面还有很多坑坑洼洼需要你去填补,很多隐藏在你背后的可能出现的困难等待你去克服。只有充分认识到人生道路的艰难和崎岖,树立自信心,有坚强的信念,才能在人生的道路出现困难的时候,有“遇水搭桥,逢山开路”的勇气和魄力。
人生的挫折多种多样,有重的有轻的,有的挫折能够克服,有的挫折可能对人的打击非常大,使人长期振作不起来。小时候,想要吃冰棍,母亲不能满足,就大哭小叫地闹个不停;进入上大学的年龄,未能考上大学,窝在家里不出来,觉得没脸见人;大学毕业后找不到适宜的工作而垂头丧气;托福几次没有考过,失去了出国的机会;工作后,别人不如自己都提干了,自己还是老样子;与领导关系相处得不好,领导老是找茬……
有的人老喜欢和别人比,总认为自己生活得不愉快,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其实,大千世界,与你相同遭遇的人何止千万?你应该知道,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与困难、挫折搏斗的过程。如果一个人没有困难和挫折,生活也就没有了它的价值和意义,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平平淡淡,没有挫折怎么能够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多彩的人生就是不断地出现困难和挫折,并不断战胜的过程。
“失败是成功之母”,确是至理名言。但是在经历失败的时候,许许多多的人并没有很好地正视它。世界上许多成功者都对失败和挫折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
在人的一生中,谁都难免遭受失败和挫折。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不畏失败和挫折并能克服困难,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伟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渡过难关获得盼望已久的成功。
“思维导言”当你真正明白困难和挫折是人生发展的必经之路,那么,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你就会坦然面对,就会把战胜困难和挫折作为一种乐趣,为你的人生增添异彩。
四、认识一个事实:构成挫折情境的诸多因素是不能达成目标的原因
人们在完成自己的目标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使需要不能满足的各种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因素也就是挫折产生的原因,即挫折情境。任何人遭受任何挫折都与当时的情境有关,构成情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1.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
人生发展中的挫折都是由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其中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挫折的主要根源。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人生问题的基本看法。人为什么要活着?应该怎样活着?人为什么要有理想?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人生道路为什么会有逆境、困难、痛苦、烦恼、生离死别、错误、失败、悲剧?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们?人怎样才能活得潇洒而满足?人生的价值是金钱和地位?还是为他人做奉献……对于许多的人生问题有的人领悟了它的真谛,取得了成功。有的人困惑和迷茫,不能领悟人生的精神实质而虚度年华。
2.个体能力限度的差异
人的能力有强有弱,有些挫折是受个体能力的影响。例如,有的人记忆力很强,可以达到过目不忘;有的人则记忆力很差,丢三落四;有的人能统帅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有的人连自己家里的人也领导不了,甚至连自己也管不好;这些都说明人的能力有差异性。
(1)能力结构的差异。在一个人的能力结构中,有的人擅长理论思维,却拙于观察实验;有的人书本学习能力强,但做事笨手笨脚;有的人书本学习能力差,而动手能力却很强;有的人口语表达能力较强,但写作能力较差;有的人善于科学研究,而有的人却善于人际关系;人的能力有强弱区别,这是客观存在。但是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能力和劣势能力,扬长避短。
(2)人生经历的影响。在人生发展活动中,一个人的经历对他提高挫折的认识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经历的事情多了,遇到困难的机会也多,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体验,也就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3)人性特点与人性弱点的影响。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人性特点,这些特点既有有利于事业发展的,也有不利于事业发展的。个性中的优点可以成为特定活动中走向成功的个性心理基础。比如,性格外向的人,就比较活泼,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中有较大优势;而性格内向、严肃、呆板者,则不宜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工作,但从事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和做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就可能做出成绩。性格中的缺点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妨碍人们取得成功。如虚伪、固执、粗率、轻佻、呆板、怯懦、凶残、专横、鲁莽、怪僻、多疑、懒惰、急躁、犹豫不决等性格特点,就是成功的最大障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性弱点,即人们必须首先满足自我的基本需要,然后才能顾及他人。人们都渴望自我的愿望得到满足,只有当这种渴望至少得到部分满足时,我们才会把自己的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其他方向,这是人的天性。人们对自己的事情比对世界上其他任何事情都要关注,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最重要、每个人都渴望赞赏,以便自我肯定,满足精神需要。对于人性的这种“自我主义”,在过去一概排斥。如我们曾竭力去自己压抑自己的人性需要,从而扼杀了我们因需要而产生的创造力;我们曾压制别人的人性需要,从而恶化了正常的人际关系,导致不满、嫉恨和对抗。事实上,在一个人有更多精力去注意任何别的事物之前,他必须先解决吃饭问题,先关心自己最基本的生存和生理需要,同样重要的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需要一定程度的他人与社会的认可和赞许,以维持精神上的基本需要。缺乏这种精神上的赞许,人们的性格可能就会出现孤僻、古怪,甚至出现精神上的毛病。这就是人性的特点。
认识人性的特点,先去满足他人需要,则人际关系和事业就会向着好的方面发展;反之,如果忽视人性的特点,忽视他人的需要,则人际关系就会越走越窄。进而会对人生的事业及爱情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先满足自己再顾及他人的人性弱点,使人们总是生活在一些自相矛盾的观念里。例如,每做一件事情,总是先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另一方面又对他人寄予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希望别人能无私地帮助自己。一旦这种希望落空,便会对别人产生猜疑和反感。可以说,人性自我的弱点,是决定人难以完美和必然遭受挫折的原因。
3.人际关系障碍
人生发展的实践表明,人际关系在事业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影响巨大。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里,必须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团队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好。
一般来说,人们更倾向于接近那些愿意接近自己的人,人若敬我,我亦敬人,这是一种情感的回报。尤其是那些自我评价不高、自信心低落遭受挫折的人,一旦得到别人的喜欢、赞赏和肯定,他们就会用强烈的情感加以回报,这种人际吸引一般强烈而持久。这就说明人际吸引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人际交往中,一些不利因素会引起人际交往的障碍。
例如:
语言差异障碍:语言不通,或是对同一词汇或句子有不同的理解,很难进行交流和沟通;
年龄差异的障碍:由于年龄差异出现代沟,主要是对于事物持有不同的态度和观念,难以交流和沟通;
偏见的障碍:人们或是人群中常常存在许多偏见,阶级的偏见、种族和民族的偏见、地区偏见、性别偏见等形成态度障碍;
认知差异的障碍:交往双方文化程度、认知方式、观点意见、兴趣、价值观以及交往的目的和方式等各方面的显著差异,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双方认知失调,从而妨碍进一步交往;
自我认知障碍:有些人在认识上发生较大偏差,表现为过度自负或过度自卑。前者自恃过高盛气凌人,脱离人群,后者自惭形秽而远离人群,两者均会引起人们的反感,难以交往;
不良个性特征的障碍:良好的个性特征可以促进人际吸引,不良的个性特征自然会破坏人际关系。典型的不良特征有:敌意、自私、粗鲁、贪婪、虚伪、冷酷、恶毒、不友善、狭隘、嫉妒、猜疑等。
实验表明,这些不良个性是导致人走向失败与挫折的最重要的原因。
4.错误的思维方式
正确的思维方式是符合客观规律和思维规律的认识方式,错误的思维方式是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方式。最典型的有狭隘经验型思维方式和教条主义思维方式等。
5.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总和,其中包括各种非人为力量所造成的时空限制,人世间的生、老、病、死,以及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和各种事故。如地震、洪水、车祸、亲人亡故等所招致的挫折,都属于自然环境因素,它往往是无法控制和避免的。
社会环境挫折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遭受的人为因素限制而引起的挫折,包括一切政治、经济、宗教、伦理道德、种族、家庭因素及一切风俗、习惯的影响在内。由此造成的挫折情况比较复杂,对于个人需要和动机产生的阻碍作用,也比自然环境引起的挫折更多、更大、更普遍,影响也更深远。
五、树立一个信念:树立自信是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根本法则
信心是以主动意识为根本特征的积极心理态度。凡是潜能上有所发展、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条成功的秘诀:自信。尽管这些人的出身、经历、思想、性格、兴趣、处境等诸方面有所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对自己的才智、事业和追求充满必胜的信心。自信的意识、自信的力量,足以使一个人潇洒自如地正视人生,以艰苦卓越的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树立自信主动意识
所谓自信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价值和缺点积极地感知和认识,也就是自尊、自爱与自强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对于人生价值执著追求的人格魅力,也是实现自我价值最坚实的基石。
树立自信主动意识,就是明确了成功的具体目标,相信自己有坚持奋斗、获得成功的能力,有不断追求成功的信念和勇气。
2.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价值和智慧
具有高度自信心的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勇气,他们具有积极适应环境而又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活力。自信心低下的人对生活境遇难以适应,对于个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总有一种紧张和难以适从感。发展积极的心理态度,其关键就要使自信主动意识占据主导地位,而且永不让位,这才具备了自信意识。
著名学者罗素说:“从科学意义上来说,人类社会没有天才,成功者也非天才。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主要是自信决定他走向成功。”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价值和智慧而得出的正面、积极的描述。一个人没有自信,就不会发现自己的价值。
阻挡自己成功之路的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成功者并不是身怀绝技,而只是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优势。
3.希望与信心
希望意味着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实现人生事业的成功目标。要使希望成为现实,就得有足够的自信心。自信心产生于行动中,绝非源于不切实际的幻想或空谈。希望属于精神,自信属于行动。我们要正视现实的客观环境,用希望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有助于果断地采取自信行动。只有全心全意地投入生活和事业,才能获得希望。只要你下决心排除外界的干扰,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就有充分的信心去克服它。
一个人没有了希望,就不会有信心。没有了信心,什么样的行动都拿不出来。不想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也不想帮助其他人。每个人都是一样,若想扭转自己的人生,就得有信心,每天做出决定、拿出行动并确实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若你拥有控制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行为的能力,你就拥有成就人生事业的巨大潜能!
4.战胜自卑,寻找自信
充满自信的人,洋溢着活力,而自卑的人,内心却往往灰暗而脆弱。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具有自卑感的人总把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偏低,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惭形秽,丧失信心,进而悲观失望,不思进取。一个人若被自卑感所控制,其精神生活将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而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所以,自卑是束缚创造力的一条绳索。
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如一个书法爱好者,自己写了一幅作品,他自我认为不错。但是请资深的书法家看时,却一致对他的作品给予否定的评价,这样可能导致他对自己书法能力的怀疑,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就会产生自卑。孩提时期,我们总觉得父母比我们强大,而自己是脆弱的,要依靠父母,依赖父母;另一方面,父母也会强化这种感觉,令我们不知不觉地产生了“自己是弱小的”这种感觉,从而产生自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寻找自信是建立在克服自卑的基础上的。
“案例”有一个人,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上。由于世界大战的爆发,他无法取得产品所需的原料,因此只好宣布破产。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了妻子儿女,成为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后来甚至想跳湖自杀。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本《自信心》的小书。这本书给他带来勇气和希望,他决定找到这本书的作者,请作者帮助他再度站起来。当他找到作者,说完他的故事后,那位作者却对他说:“我已经以极大的兴趣听完了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对你有所帮助,但事实上我却绝无能力帮助你。”
他的脸变得苍白,低下头,喃喃地说道:“这下子完蛋了。”作者停了几秒钟,然后说道:“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我可以介绍你去见一个人,他可以协助你东山再起。”刚说完这句话,流浪汉立刻跳了起来。抓住作者的手,说道:“看在老天爷分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于是作者把他带到一面高大的镜子面前,用手指着镜子说:“我介绍的就是这个人,在这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除非你坐下来,彻底认识这个人,否则,你只能跳进密歇根湖。因为在你对这个人做充分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他朝着镜子向前走了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照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退几步,低下头,开始哭了起来。
几天后作者在街上碰见了这个人,几乎认不出来了。他的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他从头到脚打扮一新,看来是很成功的样子。“那一天我离开你的办公室时,还只是一个流浪汉,我对着镜子找到了我的自信。现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3万美元的工作,我的老板先预支了一部分钱给我的家人。我现在又走向成功之路了。”他还风趣地对作者说:“我正要前去告诉你,将来有一天,我还要再拜访你一次。我将带上一张支票,签好字,收款人是你,金额是空的,由你填上数字。因为你介绍我认识自己,幸好你要我站在那面大镜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给我看。”
那人说完后,转身走入芝加哥拥挤的街道,这时作者已经发现:在从来不曾发现“信心”价值的那些人的意识中,原来也隐藏了巨大的潜能。世界上,除了信心之外,还有其他的力量能做这样的事吗?
“案例分析”人不怕摧残筋骨和皮肉,最怕的是摧残意志和自信,使你失去对美好的向往和活下去的勇气,产生自卑。但是,执掌自信和自卑的不是人所处的环境,不是他人,而是你自己。因为,信心隐藏着巨大的潜能,只有你自己才能挖掘它。
5.信心起作用的过程
具备相信“我确实能做到”的态度———产生了能力、技巧与精力等成功的必要条件———当你相信“我能做到”时,自然就会想出“如何去做”的方法。
有很多年轻人,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功。他们抱着“我就要登上巅峰”的积极态度来进行各项工作。他们仔细地研究各类成功者的各种行为,学习那些成功者分析问题和做出决定的方式,并且留意他们如何应付进退。最后,他们终于凭着坚强的信心实现了目标。
人一旦拥有了成功的欲望,就由自我暗示和潜意识的激发形成一种信心,这种信心会转化为一种“积极的感情”。它能激发潜意识释放出无穷的热情、精力和智慧,使每个人的欲望所求转化为物质、金钱、事业等方面的有形价值。进而帮助你获得巨大的财富与事业上的成就。
“案例”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法国科学家维克多·格林尼亚,他是从另一种自卑走向成功的。格林尼亚出身于富翁之家,从小过着优裕的生活,养成了游手好闲、摆阔逞能、盛气凌人的浪荡恶习,仗着自己长相英俊,挥金如土,任意地玩弄女人。21岁之前,一直春风得意。在一次舞会上,他对一位从巴黎来的美貌女伯爵一见倾心,像见了其他女人一样追上前去,但他却得到一句冰冷冷的话:“……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被花花公子挡住视线。”女伯爵的冷漠讥讽,第一次使他在众人面前羞愧难当。突然间,他发现自己是那样渺小,那样被人厌弃,一种油然而生的自卑感使他感到无地自容。
他满含耻辱地离开了家,只身一人来到里昂,在那里隐姓埋名,发奋求学。进入里昂大学插班就读,并断绝一切社会活动,整天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这样的钻研精神使他赢得了有机化学权威菲力浦·巴尔教授的器重。经过名师的指点和自己长期的努力,他发明了“格氏试剂”,发表了200多篇论文,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19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案例分析”一次意外的挫折,可以改变一个人正向或负向的价值取向,也是自我沟通的一个法则,这个法则不偏袒任何人。隐藏在人体的潜能很大,只要相信自己并不断努力,你的内在潜力就一定能够挖掘出来,就能丰富自己的心灵。要想成功就必须正确地评价自己,千万别认为自己无能,一定要相信自己什么事都可能做好。认为自己无能就注定要失败,也就是说,你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别人自然也就认为你是个无用的人。
6.如何培养自信心
第一,不断告诉自己,一定要实现目标。一个充满自信和希望的一天就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制定好目标以后,一定要拥有自信,要树立全神贯注的信念。
第二,要做最好的准备。凡事做好准备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因素。因为准备得充分,所以你才会信心十足。
第三,重心放在你最大的长处上。有大成就的人,知道把精力放在最擅长的地方。当你集中精神在你能表现最好的事情上时,你会觉得信心增强。
第四,从你的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惟一避免犯错误的方法是什么都不做,有些错误确实会造成严重影响,但是没有失败,没有挫折就无法成就伟大事业。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学到教训。愚蠢的人一再失败,却不能从其中获得任何教训。
第五,要确实遵守自己所定下的约束。这里指的约束,泛指包含你的工作、经济、健康等各种问题。比如时间观念、一些制度约束等,面对约束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信心当然也会跟着而来。
“思维导言”拥有自信能使自身产生一种心理力,这种力会使你冲破一切障碍,伴随你走向成功。
思考与练习
1.结合自己的经历阐述从心理安全到心理风险再到心理安全的改进自我概念的过程。
2.为什么说挫折是一种感觉而不是客观存在?如何用自信来战胜自卑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