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9000000056

第56章 高峰迭起的棋类活动

棋类(主要指围棋、象棋)活动,由于不受时间、地点、性别、年龄诸条件的限制,并有着法繁复、变化无穷、引人入胜的特点,故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同时它也具有使人收心养性、斗智斗勇的娱乐功能,随着中国古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它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地位,从而成为历代体育习俗的重要内容。明清时期,棋类活动在宋元发展的基础上,仍很兴盛,可谓开展广泛,高峰迭起,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1)围棋

尽管明初朱元璋曾对棋类活动屡加抑制,认为那是好逸恶劳、游手好闲者所为,并“造逍遥楼,见人博弈者……拘于楼上,使之逍遥,尽皆饿死”(周漫士《金陵琐事》),“在京但有军官军入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棋打双陆的断手”(顾启元《客赘语》),但作为一种流传已久的体育习俗,并非靠帝王的好恶或一道圣旨所能废止的,相反在明、清时期还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继魏晋南北朝、隋唐之后的又一高峰,反映出围棋活动这一体育习俗顽强的生命力。

围棋活动在明、清异常风行,开展十分普遍,高手辈出,围棋理论专著、棋谱代胜一代,是这一时期围棋活动的结晶。明初的相子先,“知诗工画,尤精于弈,洪武中,(应)召至京,燕王与对弈,所赐有龙凤弈具”(《清浦县志》)。作为明初国手,仍有人与之抗衡,《宁波府志》记载,永乐初,相子先和楼得达同被召至京,明成祖“命二人对弈……得达弈屡胜……遂命吏部给冠带”,可见高手之多,强中还有强中手。由于围棋深奥难测,技艺无尽,人们对围棋高手非常崇奉,并认为他们的棋艺得自神助,如《凤阳府志》记载:郑信是明初高手,其棋艺即由神传授:“郑信洪武间樵采山中,遇二老对弈,信傍立久,遂受其教,明日复诣,不复见。由是艺高天下。”其实只不过是有些人悟性较高,善于总结围棋规律而已。

明代围棋高手中也不乏女流。如《无锡县志》记载:“唐理,字孟淳,永乐三年乡举,官陕西河渠提举,好弈……为吴中第一。家有竹素圆,楸枰满四座,诸妾臧获无不能之”。尽管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妇女体育已经衰落,但围棋仍是她们喜爱的娱乐活动。

除朱元璋外,明代统治者对围棋活动还是提倡、鼓励的,有的高手以善围棋而被统治者赏识并做了官。如《宁波府志》记载:“赵九成,初为郡学诸生……以棋游京师,尽一时棋士,对局皆屈。孝宗御燕殿,召九成试之,果压流辈,所行算多出古棋谱外。上曰:真国手也。命宫官鸿胪,序班供御”。朱熊也是“以善弈著,天顺间为通政司知事”(《江阴县志》)。

由于明代爱好围棋之人甚多,许多地方俗尚弈棋,连幼童也能为之,如“余姚自弘治以来,俗颇尚弈,童子中往往能布癤”(《绍兴府志》),“黄旦者,登州文登县村民也,未尝学弈,自幼即能之,既长,挟艺行游,遂称国手”(《登州府志》)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明代围棋的发展、流传的广泛,还在于高手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如唐理,“好弈,尝于阴羡山中遇蜀雅州道士买茶者,与对局三日夜,理遂为吴中第一”(《无锡县志》)。过文年“以善弈游师,京名藉甚。于是天下高手筑壁垒而攻之者无远不至。文年开关延敌,莫敢仰视者,遂群奉为国手。自是数十年天下言弈者以无锡过柏龄为宗”(《无锡县志》),成了明末最著名的围棋高手。这种风气,一方面正体现了围棋的魅力,另一方面扩大了围棋的影响,促进了围棋在更大范围内的开展。

明代围棋开展广泛、水平提高的标志,还在于此时形成了弈棋流派,即“永嘉派”、“新安派”、“京师派”。各派虽系名手所创,但各派风格各异,攻守布防有所不同,代表着各地的棋风,反映出明代围棋活动的广泛性。

在明代围棋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许多围棋著述,如林应龙的《适情录》、许谷的《石室仙机》、程白水的《白水遗局》、刘仲达的《鸿书》、诸克明的《秋仙遗谱》、陆玄宇父子的《仙机武库》、冯元仲的《弈旦评》、《弈难》等等,都是当时围棋活动的经验总结,是明代风行围棋的最好说明。

清代棋风之盛,比明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围棋技艺日新月异,名手辈出,出现了新的高潮。早在清初,国手周懒予便先声夺人,以其多变的棋风,常常取胜明末第一高手过柏龄。据徐星友《兼山堂弈谱》云,周懒予幼时,常观伯父周慕松弈棋,已解攻守应变之法。少年即达国手水平,与明末第一名手过柏龄对弈,多能取胜,遂成为清初著名的弈坛高手。之后周东侯、汪汉年、黄霞等相继棋坛问鼎,霸主地位不时易人,特别是黄霞,十八岁已成国手,“先是弈家虽渐变明代之著法,然终为成局所囿,习气未能尽除。及黄始变旧法,自出新意,穷极变化,开后来诸国手之先声”(《清朝野史大观》),为清代围棋活动树立了新风。

乾嘉时期,围棋活动汇成洪流,出现了中国古代体育史上最后一个高峰。“乾嘉间,朝贵盛行弈艺,以此四方善弈之士咸集京师”(毛禅麟《黑余录》)。弈坛霸主已非以前那样一人称霸多时,而是多人称霸,如被当时称为“四大家”的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等棋坛高手,皆处于伯仲之间,棋艺各有千秋,梁魏今和程兰如齐名,范西屏与施襄夏,皆学于俞长侯,十六岁成名于天下,一直齐名。据云,三十岁时,二人对弈于当湖,凡十局,胜负相当,“弈家评论,范如神龙变化莫测首尾,施如老骥驰聚不失尺寸”(《清朝野史大观》),体现了各自的围棋风格。二人还都以自己的实战经验,著有弈谱行世,即范西屏的《桃花泉弈谱》,施襄夏的《弈理指归》,对后世围棋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但自此以后,清廷政治每况愈下,乾嘉以前繁盛的围棋活动局面再也未出现过。

(2)象棋

继宋代象棋定型并初步发展之后,由于它自身的特点而日渐为人们所喜爱,在明、清时期得以进一步推广,和围棋一样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普遍体育习俗。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文人学士、平民百姓,都以此为娱,因此各阶层中都产生了不少高手。如嘉靖进士李开先就是当时著名的象棋高手,他“性好敲棋编曲,竟日无休”(《李中麓闲居集》),常和当时著名的象棋国手较量,多能取胜;明仁宗朱高炽在当太子期间,颇爱象棋,自己下,也常观内侍下(《坚弧集》卷四)。明兰阳人秦科,“善著象棋,精手谭,天下无敌”(《兰阳县志》)。象棋高手对棋非常痴迷,往往挟技游历江湖,寻觅对手,并借以成名,如吴桔甫、吴升甫,都以象棋为业,常遍游各地,与名手对垒,获得了“棋士”、“棋客”的称号。明末著名棋手朱晋桢,闯荡棋坛三十余年,天下无敌,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象棋财富——《橘中秘》,至今仍为象棋爱好者所称赞。

象棋著述的大量出现,是明代盛行象棋活动的标志。据文献记载,明代产生的棋谱有《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适情雅趣》、《自出洞来无敌手》、《橘中秘》等近二十种。在布局、残局诸方面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和规律性。这不仅标志着明代的象棋水平,而且也是明代象棋高手们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贡献。

清代,象棋在民间开展更为普遍,清人所写《象棋歌》即谓“市夫牧童靡不能”。可见开展范围之广。特别是康、乾之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对娱乐活动的追求也愈益强烈,象棋活动盛极一时,出现了许多名手和象棋理论著述。并形成了民间九大象棋流派,即谢侠逊《象棋谱大全》所说:“当乾隆中叶,象戏盛行,人才辈出。其最著者,共有九派,十有一人,曰:毗陵派、武中派、武林派、洪都派、江夏派、彝陵派、顺天派、大同派、中州派。时称江东八俊,河北三杰。而周延梅遍历南北各省,战胜诸派,遂成天下国手,而创毗陵派。从之学者二百余人,颇极一时之盛。”棋谱佳作也层出不穷,其中以王再越的《梅花谱》最为有名,至今在棋坛仍享有盛誉,此外如《竹香斋》、《心武残编》、《象棋百局》等残局研究专著也都颇有影响。所有这些,构成了明清象棋发展的新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统治者为了显示本民族的尚武精神,提高自身的形象而创制的“满洲棋”。该棋一方同中国象棋,十六个子;另一方除将、士,象、兵同中国象棋外,余仅三子,但可兼车、马、炮三用,即“满洲棋”,往往能“纵横敌境,守者稍不慎,满盘皆无补救”(《清朝野史大观》)。显然带有民族歧视的色彩,故不行于世。这说明,生命长久的体育习俗,必须以平等竞争为基础,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这样它是无国界、无族别的,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反之,只能像“满洲棋”一样,为人们所不齿。

同类推荐
  •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本书试图以绍兴覆盆桥思仁堂寿氏家族作为首选的研究对象,力求全方位地搜集、发掘、梳理和研究这个家族史料,重点探究其清末民初鼎革时期的历史,感受其时代的风风雨雨,真实记录其文化传统的光与影,从而汲取我们所需求的思想、精神和其他有用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思仁堂寿氏家族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 饮酒与行令

    饮酒与行令

    中国人喜饮酒,有事没事喝两盅,家里来了客,有朋自远方来,都不免要备上一壶好酒,推杯换盏一番,似乎不喝酒就不算吃饭,不喝酒就不能尽地主之谊,不喝酒就不能尽兴。于是,酒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酒行令好处多,可以调节气氛、增进交流,雕俗共赏、老少皆宜,陶冶性情、激发才智。从诗到小说,酒令无处不在,为文学色彩拓宽了体裁,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朱领略酒令文化的魅力。
  •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谚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文化经典的部分,凝结了民间百姓生活智慧,它们以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人生道理。本书精选谚语与歇后语中的精华部分,加以点评,阐释谚语、歇后语的含义,力图揭示其包含的生存智慧,给人以警醒、鞭策、鼓励、教育,使读者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对为人处世有所裨益。
  • 莲花的盛宴

    莲花的盛宴

    “莲花”为“佛陀”的象征。本书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摩崖造像群为蓝本,抓住其造像“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从宗教、美学、哲学、社会学的角度,选取40龛最具代表性的石刻造像进行解读和阐释。
  • 中国居家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居家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在研究众多经典古籍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居家风水文化的主要特点,结合居家实践,从庭院、大门、玄关、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餐厅、卫生间、窗户、阳台、楼梯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不同居家空间在选址、设计、装饰、规划、营造等方面的居家文化选择。
热门推荐
  • 梓萱和小川

    梓萱和小川

    这算是一册回忆录吧!所有的情节,均取自于笔者亲身经历过的、亦或是看到过的,真实发生过的。没有任何YY的成分。但多少,还是有一些加工。比如说,将几个人的故事合并到一个人身上。或许,这样的合并,会有些生硬。或许,故事本身并不怎么出彩。而且,笔者的文笔,也是一般。但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为了忘却的纪念……仅此而已……不求被几个人喜欢,不求大红大紫,不求签约赚钱……只是为了给一段回忆加上一个句号而已。一句歌词,一个心情。“上帝他死了,不能把你悄悄带走。”“年轻的坟墓,不在一起……”
  • 三国之争霸四方

    三国之争霸四方

    他是一个新世纪残疾退伍军人,却意外来到混乱的三国时代,在这个群雄并起的时代,无论是否能称霸天下,都应当挚起手中之剑,轰轰烈烈的拼搏一场。正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 我心本明月,妖孽很倾城

    我心本明月,妖孽很倾城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顶级杀手,佣兵妃转世居然穿越了。还遇到了自己的亲妹砸,你说哈?拖油瓶!我妹可是高级魔灵使。那我么?我可是神级魔灵师!什么?炼丹师,早就是了。什么?三系天才,对不起,我可是全系……看我如何翻天覆地,称霸天下!!
  • 龙吸水志

    龙吸水志

    一个普通的少年,却是一代人皇。从两条真龙把他送入龙泽大陆的那一刻起,命运就已经改写。面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犯我族者虽远必诛的至强者,他发誓要把王者之路走下去,带领人族开创新的纪元……龙泽大陆生态群,QQ群号197352340
  • 一生情,全世欢

    一生情,全世欢

    在一起前,苏曲知撩秦予之得靠“苏氏撩汉语录”,他撩她就只要端着一张脸,一个眼神,一抹笑,一个3D立体环绕低音炮,就能让她晕头转向找不着北,这着实是不公平的很。在一起后…秦予之:“我是你的医生。”苏曲知:“我知道啊。”秦予之:“更是你的一生。”苏曲知:“可,可不是嘛…”爱情一开始是相互吸引,然后就是改变,变成更适合对方的样子,结果是,变得了的相濡以沫,变不了的相忘于江湖。
  • 花千骨之永生爱你

    花千骨之永生爱你

    本书写的是花千骨重生后,是皇宫的三公主,和两个姐姐上了长留,两个姐姐爱上了白子画,与白子画相认后,却遭到了两个姐姐和转世后的霓漫天的报复。女娲娘娘的到来,让花千骨知道她是神界的大公主,神尊继承人。白子画的吃醋,花千骨的迫不得已,他们还会继续相爱吗?
  • 魔王的小娇妻之转世遇见你

    魔王的小娇妻之转世遇见你

    你还记得,千年前的那场神魔大战吗?我是神界最受玉帝和王母娘娘喜爱的小女儿,而你却是魔界的魔王,我们注定不能在一起,但是我们却。。。那一场大战,你为了保护我被一件刺穿心脏在我面前死去了,我抱着你的尸体,留下血泪,质问你,:“为什么要为我做到这种境地!”你用最后的力气,拿起没有沾满鲜血的手抚摸我的脸颊,“因为。。。我。。爱。你”。。。。。我抱着你一步一步的走向诛仙台,跳了下去,,,血冥,愿我们来生再见,我不后悔爱上你
  • 锁宫心

    锁宫心

    后宫如深海,我,管盈然,本不愿入这深宫,却又无法。纵使我日后母仪天下,金印银袍,那却又如何?我早已不是那个管盈然了。郎有情,妾却无意,我冷笑,这些与我何干?不过是一场痴梦罢了。
  • 剑舞今方

    剑舞今方

    我欲踏破红尘,横断万古,这世间谁能阻我?
  • 尘世修仙者

    尘世修仙者

    小隐隐于泽,大隐隐于市,这个世界没表面那么简单,你认为简单是因为你只能接触到表面。实际上这就是一个为情伤所困的农村小子,偶得修仙秘法,神奇秘宝,逆天改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