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7300000012

第12章 纪游散文中的美学特征

在郁达夫纪游散文中,有山岭瀑布的美景,有古迹名胜的丰姿,有民情风俗的独异特色,有人世沧桑的变化……格调新颖,情趣高雅,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作者捕捉大自然的那旷雄的生命气息,那物我皆备、情景融贯的审美境界,以及那绚丽多彩的笔致,在古今纪游散文中可以说很少有人能达到这种神韵和意境。数十年来,郁达夫游记一直脍炙人口,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艺术魅力,之所以如此,不仅在于作者善于体物、长于叙事,运用一支生花妙笔再现了名山大川的自然景色,而且因为作者所创造的艺术美,具有鲜明的个性。他笔下的大自然是人化了的自然,是包含着诗情画意的自然,是富有生命、充满感情的自然,同时也是笼罩着时代气氛、跳动着时代脉搏的自然……如何将自然美变为艺术美并形成美的个性,这将是本节所要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绘画美

郁达夫在对湖光山色的游览中,不是像一般人游山玩水时那样,浮光掠影,只留下一点泛泛的印象,而是游踪所至,美景在目,心有感触,浮想联翩。因此,郁达夫的纪游散文具有明显的绘画美。他画山、画溪、画瀑布、画怪石,各擅胜场。在他的笔下,我们可以领略到大自然山水的千姿百态:天目之峻逸、雁荡之苍茫、闽江之奇秀、沃野之风情、屯溪之夜色、幽谷之飞鹰……他以画家的洞察力、小说家的想象力、诗人的表现力,在尽情地创造着自然之美。

试看《西游日录·游西天目》中的一段描写:

岩鼻的一支,是从开山殿前稍下向南,凭空拖出约有一里地长的独立奇峰,即和尚们所说的“倒挂莲花”的那一块地方。所谓“倒挂莲花”者,系一簇百丈来高的岩石,凌空直立在那里,看起来像一朵莲花。这莲花的背后,更有一条绝壁,约有二百丈高,和莲花的一瓣对峙,立在壁下向上看出去,只有一线二三尺宽的天,白茫茫的照在上面。莲花石旁,离开几尺的地方,又有一座石台,上面平坦,建有一个八角的亭子。在这亭子的路东,奇岩一簇,也像是向天的佛手,兀立在深谷的高头。上这佛手指头,去向南一展望,则几百里路内的溪谷、人家、小山、田地,都看得清清楚楚:一条一条的谷,一缕一缕的溪,一垄一坞的田。拿一个譬喻来说,极像是一把倒垂的扇子,扇骨就是由西天目分下去的余脉,扇骨中间的白纸,就是介在两脉之间的溪谷与乡村,还有画在这扇子上面的名画,便是一幅菜花黄桃花红李花白山色树木一抹青青的极细巧的工笔画!

截取这一细部可以发现,作家在游览中已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客观对象的细密观察上:形态逼真、部位分明、丰姿卓越、呼之欲出,感觉到人的情感和山水的真实协调一致。“一把倒垂的扇子”说明作者抓住了天目山的最传奇之处,把握住了天目山的山水神韵。由“倒挂莲花”而为“倒垂的扇子”,这一发现是经过作家仰视、鸟瞰、远眺等方位转换完成的,其间力透作家身心的极大投入,否则便不会有后面“扇子上的名画”和由此产生的文中有画和画中有画的效果,显示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精确的描摹力。

再看《闽江滴沥之四》中的两段文字:

在光天化日之下,岭上的大道广地里,摆上了十几桌的鱼肉海味的菜……酒是放在洋铁的大煤油箱里,搁在四块乱石高头,底下就用了松枝树叶,大规模地在煮的……

酒宴完后,是敬神的社戏的开场,男女老幼,都穿得齐齐整整,排列着坐在一个临时盖搭起来的戏台的前头;有几位吃得醉饱的老者,却于笑乐之余,感到了疲倦,歪倒了头,在阳光里竟一时呼呼瞌睡了过去……

好一幅自由、安宁、美丽、可爱的“太平村景”图——吃酒、看戏、酣睡三个画面,透露出作者对乡风乡俗的羡慕之情,如此景象,怎能不令人遐思神往?

古人写游记或画山水,最高的原则是一卷在握,足供“卧游”。这就要求作者具有捕捉景物特色的高度的形象感,要使躺在床上读游记的人有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感。郁达夫游记便具有这样的特点,如《西游日录》中的一段描写:

山路崎岖陡削,本是意计中事,但在西天目山的路,实在也太逼侧了,因为一面是千回百折的清溪,一面是奇岩矗立的石壁,两边都开凿不出路来,故而这条由细石巨岩迭成的羊肠曲径只能从树梢头绕,山嘴里穿。我们觉得坐在轿子里,有三条性命的危险,所以硬叫轿夫放下轿来,还是学着诗人的行径,缓步微吟,慢慢儿的踏上山去。不过这微吟,到后来终于变成急喘,说出来倒有点儿不好意思。

调动文人的窘态,来形容天目山道路之险,这是一幅既真实而又诙谐的优美风景画,读来不禁令人莞尔而笑,看来游山玩水的风雅事也得有点儿冒险的精神。

还如《钓台的春昼》、《杭江小历纪程》等作品,也都是十分秀丽的风景画,作者用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美丽的画面,创造出新奇的境界。阅读这些文章,真让人叹为观止。

郁达夫纪游散文的绘画美,更多地表现为色彩的点染。作者娴熟地运用绘画色彩的原理,巧调五颜六色,写景状物,把一幅幅五彩缤纷、浓淡相宜、情意浓浓、优美和谐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看《感伤的行旅》中的一段描写:

庭外如云如雾,静浸着一庭残月的清光……夜雾从太湖里蒸发起来了,附近的空中,只是白茫茫的一片……南望太湖,也辨不出什么形状来,不过只觉得那面的一块空阔的地方,仿佛是由千千万万的银丝织就似的,有月光下照的清辉,有湖波反射的银箭,还有如无却有,似薄还浓,一半透明,一半黏湿的湖雾湖烟……

这段文字中有较多的色彩描写,同时也是情调描写。这是气氛,也是心境。随着色彩的涂抹,人们也会感到自己的世界只剩下一缕思绪,并带着这种思绪走进大自然的怀抱。这种色彩的点染造成了远近虚实的层次,使自然景色有了一种若隐若现、氤氲流动的蒙美。

再如在《南游日记》中,作者把方广寺瀑布下的奇景比作“一幅有声有色的小李将军的浓绿山水画”:“一条清溪,溪上半里路远的地方悬着那一条看上去似乎有万把丈高的飞瀑……远远地还看得见几条溪流,一簇远山”,“青青的竹,红绿的树,以及黄的墙头”,画面显得逼真、自然、明丽而高雅。

郁达夫纪游散文不仅善于从内在的气韵上发现自然景物的静态美,而且还善于从大自然的不断变化中去发现景物的动态美。如《南游日记》中写下弦的残月:当大风吹开云雾时,月亮“在树梢上露出半张脸来”,“灰白白地亮一亮”,然后又蒙在“很厚很厚像有实体似的黑暗黏雾之中……”使读者感觉到残月在云雾掩映中的那微妙的动态,很有风趣。这也正是郁达夫纪游散文魅力之所在。

看了郁达夫纪游散文中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不由得使人联想到陶渊明的归隐:身在山中,心融天地;天人合一,其乐无限。那种褪尽人世火气与焦躁的情怀,令人如沐春风,似饮甘泉。又使人想起了徐霞客的纪游:移步换景,对景物极尽描摹精雕细刻之能事;满眼春光,对山水极度透视和朗朗之快慰,人生美好之福祉如此而已。

二、情韵美

郁达夫历来重视文艺的情感问题,他认为情感是文学的最大要素之一。其他创作不谈,就散文创作而言,作者总是把感情渗透到作品之中。他说:“散记清淡易为,并且包含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平生最爱读这一类书,而自己试来一写,觉得总要把热情渗入,不能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自选集·序》)郁达夫的纪游散文便是这样,作者除了以清新的笔墨真切地描写山水容貌,给人以美的享受外,更重要的是,他常常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倾注到自己所描写的景物上去。因此“无论是他早年时期‘感伤的行旅’,还是风雨茅庐阶段的‘奉宪’游历;无论是去欣赏‘故都的秋’,还是去观看‘江南的冬’,都不单纯是对一时一地山水风情的猎奇式描述,而是在各具特色的山水描摹中投进自己的审美主体眼光,与客观对象同融共振”。这样,可以化“景语”为“情语”,使自然景物具有了生气,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也加重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譬如在《扬州旧梦寄语堂》一文中,写泛舟于扬州瘦西湖时作者对情景的描述:

瘦西湖的好处,全在水树的交映,与游程的曲折,秋柳影下,有红蓼青萍,散浮在水面,扁舟擦过,还听得见水草的鸣声,似在暗泣。

看了这段洒脱、优美的文字,犹如一幅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但作者笔锋一转,又欣赏起船娘撑船的姿势来了:

还有船娘的姿势,也很优美:用以撑船的,是一根竹竿,使劲一撑,竹竿一弯,同时身体靠上去着力,臀部腰部的曲线,和竹竿的线条,配合得异常匀称,异常复杂。若当暮雨潇潇的春日,雇一个容颜姣好的船娘,携酒与茶,来瘦西湖上回游半日,倒也是一种赏心的乐事。

这样的描写,可谓大胆率真、直抒胸臆了。郁达夫不但写景,而且还借景生情,写出了景中的人及游览者对景中人物的观感,使山光、水色、船影之外,更添一番人的风韵。阅读这段文字,丝毫不令人感到有什么庸俗之感,反而正因为人与景的配合,使瘦西湖又凭添了几分幽美的姿色。同时,也使我们体会到作者对浙东景物的钟情。真可谓“情景交融、景切情合”,游记充满着诗的韵味。

作为一个受到进步思想影响的爱国作家,郁达夫虽然在游山玩水,并自谓他的游记是“毫无系统,不干人事的”(《所谓自传也者》),但他却没有忘记国家的大事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在郁达夫纪游散文中,作者在对大自然景物进行审美的同时,常常还交织着另一条纪游线索,那就是对社会现实给予了艺术的关注、批判,对人生悲苦进行了艺术的展示。

在《临平登山记》中有这样两段文字:

乡民朴素,禁令森严,所以妓馆当然是没有的,旅馆也不曾看到,但暗娼有无,在这一个民不聊生民又不敢死的年头,我可不能够保。

……这几位同乡听说我近来侘傺无聊,篇文不写,所以请那三位住在我左近的朋友约我同去临平玩玩,或者可以散散心,或者也可以壮壮胆,不要以为中国的农村完全是破产了,中国人除几个活,大家死之外别无出路了。

再看《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一文中的结尾:

到了滦口,看看阳山碣石山等不断的青峰,与夫滦河蜿蜒的姿势,就觉得山水的秀丽,不仅是江南的特产了,在关以内和关以外,何尝没有明媚的山川?但大好的山河,现在都拱手让人家拿去筑路开矿,来打我们中国了,叫我们小百姓又有什么法子去拼命呢?古人有“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的诗句,希望衮衮诸公,不要误信诗人,把这些好地方都看作了雪地冰天,丢在脑后才好。

在游山观景时,从这些不由自主的、发自作者内心的话语中可以看出,郁达夫对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以及国民党政府因不抵抗政策而丢弃东北,表现出极大的愤慨,其中憎恶的情感流露得再鲜明不过了。

1928年郁达夫写的《感伤的行旅》,也是一篇这样的作品。由于久居城市的厌倦和对政治形势的迷茫,郁达夫由上海过苏州到无锡,想要到外面通过游览换一口新鲜空气,而所见却是“江南的风景,处处可爱,江南人事,事事堪哀……江南原说是鱼米之乡,但可怜的老百姓们,也一并的做了那些武装同志们的鱼米了”。一路上他耳闻目睹了军警对旅客居民的搜查骚扰、军阀对百姓的征收剥夺,联想到近十年来国民党政治的腐败、军阀委员们的卑污贪暴,这种无奈和愤恨已成为他心中难以消除的块垒,以致在他登上龙山第一峰时,面对苍天和山岚,一反常态地发泄了一番:

在此地我可以高啸,我可以俯视无锡城里的几十万为金钱名誉而在苦斗的苍生,我可以任我放开大口来骂一阵无论哪一个凡为我所疾恶者,骂之不足,还可以唾他的面,唾面不足,还可以以小便来浇上他的身头。我可以痛哭,我可以狂歌……直到喉咙干哑,汗水横流,太阳也倾斜到了很低很低的时候为止。

从郁达夫尽情、尽兴的哭骂与发泄中,我们可以体察到作者那积压了多时的郁闷心情,似乎看到了留学日本时期的那个率真大胆而又孤独无助的郁达夫和他那不无夸张的妄想与佯狂,不过,他的激愤已由过去的“爱的烦恼”变成了今天的“生的痛苦”。

三、感伤美

散文创造的独特性,不仅仅在其审美境界的高低,还在于主体心灵展示的自由幅度。正因如此,郁达夫在他的纪游散文中,以其个人的情致,除了去追求空旷疏散的韵致和清新脱俗的笔调外,还凸现出了他的感伤情调(感伤是一种郁积的情感,是一种压抑的情绪。探寻郁达夫纪游散文中的感伤特色,能让我们真切地品味到在郁达夫那个时代,一部分觉醒了的知识分子心灵上的孤独与忧思)。郁达夫纪游散文的感伤情调,在其个人话语里主要是通过自然与心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统一而显现出来的。

先看自然与心境的矛盾。郁达夫善于描绘山水的清新秀丽,但遮盖不住的是凄楚的心绪。譬如在《西溪的晴雨》一文中,作者先写微雨中的西溪:“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你若坐在汽车里,引颈而向西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后写“日暖风和”的西溪,更是“一味的清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然而,“小河里的晚烟”、龙妇吹起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引起了作者感伤的心绪,因而又联想到了被贬在黄州的苏东坡在赤壁时的夜游……

又如在《花坞》一文中,作者先写了花坞过去美丽迷人的风韵:

花坞的好处,是在它的三面环山,一谷直下的地理位置,石人坞不及它的深,龙归坞没有它的秀。而竹木萧疏,清溪蜿绕,庵堂错落,尼媪翩翩,更是花坞独有的迷人风韵。将人来比花坞,就像浔阳商妇,老抱琵琶;将花来比花坞,更像碧桃开谢,未死春心;将菜来比花坞,只好说冬菇烧豆腐,汤清而味隽了。

文中三个清新的比喻,使人感到花坞过去的竹木清幽,山溪琤琮,而现在(指达夫去游时的1935年)变“洋”了,也变老了,作者触景伤情,所以在这篇游记的最后,他又写道:

同去的几位,因为没有见到十余年前花坞的处女时期,所以仍旧感觉得非常满意,以为九溪十八涧,云栖绝没有这样的清幽深邃;但在我的内心,却想起了一位素朴天真,沉静幽闲的少女,忽被有钱有势的人奸了以后又被弃的状态。

这种形象的比喻,不仅写出了花坞今昔演变的面貌,同时也反衬出了作家内心的感伤与悲哀。

再看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扬州旧梦寄语堂》中,作者写自己第一次去扬州时的感觉:“梦想着扬州的两字,在声调上,在历史的意义上,真是如何的艳丽,如何的够使人魂销而魄荡!”“实在太有诗意,太富于六朝的金粉气了……”然而,“在到扬州的一路上,所见的风景,都平坦萧条,没有一点令人可以留念的地方”;进了城去,“只见到了些狭窄的街道,和低矮的市廛”;原本壮丽的重宁寺,“寺里不见一个和尚,极好的黄松材料,都断的断,拆的拆了,像许久不经修理的样子”;“到了这大伽蓝里,四面不见人影,仰头向御碑佛像以及屋顶一看,满身出了一身冷汗,毛发都竖起来了,这一种阴戚戚的冷气,叫我用什么文字来形容呢?”

又如在《钓台的春昼》一文中,写作者对于本乡本土的名区胜景“心里虽每每记着”,却“往往没有机会去玩”,果真来到钓台后:

抬起头来一看,四面的水光山色又忽而变了样子了。清清的一条浅水,比前又窄了几分,四围的山包得格外的紧了,仿佛是前无去路的样子……向天上地下四围看看,只寂寂的看不见一个人类……山下岩头,只沉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前面的所谓钓台山上,只看得见两个大石垒,一间歪斜的亭子,许多纵横芜杂的草木。山腰里的那座祠堂,也只露着些废垣残瓦……走上严先生祠堂去的时候,我心里真有点害怕,怕在这荒山里要遇见一个干枯苍老得同丝瓜筋似的严先生的鬼魂。

从上述两篇文章的景物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好的梦想与眼前破败的现实,给郁达夫带来了极大的失望与伤感,也可以说,这是理想幻灭在作者心灵中暗淡的投影。作品里,郁达夫虽然为我们营造了优美而耐人寻味的意境,但他更注重渲染的却是“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因时代而产生的愁苦与郁闷、寂寞与感伤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个性美

早在郁达夫开始小说创作的时候,他就笃信“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理论。而在现代散文里,郁达夫认为“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了……这一种自叙传的色彩是什么呢,就是文学里所最可宝贵的个性的表现”(《〈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因此,在郁达夫的纪游散文里,我们随处可以看到最为活跃的人物就是作家自己,即表现为处处有“我”在,记“我”之行踪、述“我”之言论、表“我”之习性。当然这个“我”不一定是名家,也不一定要具有卓越完善的人格,但是必须有鲜明的个性、特异的情致和真实的心灵。

在郁达夫纪游散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作者每到一旅游地,他总是喜欢题字赋诗,抒发他的怀古之情思,表达他深沉的感慨;他对各地的寺院、名胜的碑刻以及藏书等都会发生强烈的兴趣,时常为此而流连忘返。他徜徉于山水之间,达到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地步。他常常放浪形骸、不拘小节:在杭州西溪的弹指楼上,喝得酒醉醺醺;在宜兴的张公洞里,高歌乱唱京剧,自己倾听嗡嗡的回音;在杭州的城隍山上,独自对着山水大笑,而被游人当作疯子;在皋亭山下,挤进赌摊,押牌九输了四毛小洋;在安徽屯溪夜宿船上,和同伴约定说话需用文言,而闹了不少笑话;在扬州的瘦西湖上,被一位容颜姣好的船娘所迷,以致离别时依依难舍;等等。都能使读者真实地感受到,郁达夫是一位具有浓厚名士气的文学家,并充分完整地表现出了他的博学多才、潇洒倜傥以及玩世不恭等复杂的个性。

郁达夫纪游散文中的美的个性,还表现在他行文中的坦荡和真诚。古人说,“修辞立其诚”,对文学艺术作品来说,“立诚”不仅是对作家的人格要求,而且向来就是一个美学追求。数十年来,尽管人们对郁达夫的看法褒贬不一,但一般都能够认为,他是一个坦诚的作家,他的作品没有矫饰,没有伪善,一切都赤裸地袒露在人们的面前。

郁达夫艺术上的真诚,其根子还在于他对人生的态度向来如此。在一些纪游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将自己的私生活,包括与妓女的交往以及性意识、性行为等,毫无隐藏地和盘托出,这在20世纪的中国作家中是很少见的。譬如在《还乡记》里,作者写自己在上海求职无成,在返回故乡的路上因穷困无奈而生的“偷”之幻想,不仅想破窗而入“去撮取几个钱”,还想象“看看那狭长的女鞋……把这双女鞋闻了一回,玩了一回,最后又起了一种惨忍的决心,索性把口袋鞋子一起拿了,跳出窗来”。这种坦荡心理的直白,就如同他小说的风格一样,把自己完全地放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勇于解剖自己的灵魂,是是非非任人去评说。不过他此时的作品已表现出了十分平和的心态,“不要说已没有了前期的那种神经质和变态,即是以往的愤激不平、忧患高亢也从自然山水中淡出了。代之而来的是从容不迫、和谐宁静、融融通明、心灵剔透、一派天然机趣!这既与作者生活的安定、情感的满足有关,也与作者将自己投入大自然的深处,充分体悟自然的奥秘有关”。

综上,郁达夫纪游散文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它是我国现代文苑中不可多得的奇葩。在对郁达夫纪游散文“美学”的分析与观赏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在文学创作上的灵感和风采,领略到了他那忘情于山水之中的狂放不羁的名士派风格的性情。然而,这种自由的欢畅的生活,只能算是作者不如意生活状态中的短暂插曲,应该说,纪游散文中的郁达夫,在思想情感方面离那真实的郁达夫还有着一定的距离。

同类推荐
  • 朱自清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朱自清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无语江山有人物

    无语江山有人物

    本书为“百家小集”之一种,是作者傅国涌最新文史作品小集,书中所写人和事,上至清末,下止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阅读,爬梳考证期间的人事,写成此书。书中写了慈禧的垂帘时代,写了名人政要的读书生活,写了鲁迅的讲演,写了胡适的“得寸进寸”思路,写了报人邵飘萍,写了傅斯年对抗战进程的判断;还写了郁达夫、王云五、竺可桢、胡政之等知识人的在旧时代的心路旅程。
  • 鸢尾几度花

    鸢尾几度花

    本书是作者的散文集,书中内容从作者的高中黄金时代开始,一年一年追溯下去,到轻狂时代,到竹马时代。有柔情有硬气,有怜悯有叛逆,有含蓄有锋利。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过程,看文字由青涩稚嫩的学生腔蜕变成成熟历练,又看着复杂纠缠的文字回归到最初的天真与纯粹。在这里,疯狂与无邪并存。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在这里,有无数等待证实的梦想。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在这里,可以听到笔锋划破纸张的声音,是情感的颠簸。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时光会在记忆回溯中开出鲜艳的花朵吗?鸢尾花开在春天,梦想启程在春天,这一切都同青春一般美好。
  • 河流

    河流

    本书基本反映了西安建大师生在一定时期内的文学写作态势和水平。共收录了400篇作品,包括触摸词汇、往事如歌、生活彩照、儿女手记、师生之间、人生感悟、诗词广场及社团展示等。
  • 人间笔记

    人间笔记

    人间笔记 人间笔记1之火车记 心虚悬着,处于古汉语所谓“惴惴”“忐忑”之中,像断了线的汼……
热门推荐
  • 风控侦探手册

    风控侦探手册

    一本披着都市皮的本格类侦探小说,希望会有人喜欢
  • 一切因为轮回

    一切因为轮回

    风云,一名没有名气的·学校的一名小教师,年龄只有17岁,薪水少得可怜,一个神秘的仙人的到来改变了他的生活,轮回开始了.......
  • 邀宠纯情小娇妻

    邀宠纯情小娇妻

    被渣男夺去亲骨肉,只为救渣男心爱的女人!当宝宝因供血不足死于襁褓时,她撕心裂肺,大彻大悟······一场大火,斩断恩爱,遍体鳞伤的女人,却浴火重生!六年后,妖娆女子带着天才宝宝强势归来!死了六年的前妻,彻底扰乱他的生活······
  • 观亡诡事

    观亡诡事

    民间观亡师,又叫问米婆,观花人。观阴问卜,行走阴阳,以符箓风水镶镇驱邪。他们通常生下来就疯疯癫癫,而后忽然一夜正常。皆因他们天生邪骨,缺了一魂,天生与鬼有缘,得阴师传承。我自幼疯疯癫癫,是成家村里无人不知的弱智,直到一天,一个诡异的走阴师来到贫瘠的成家村,为了活命,我不得不拜鬼为师,自此,我走上了一条阴阳观亡路。走阴换寿,稚子丢魂,阴阳玉童,四阴辱尸,走上观亡这条路,冷艳女鬼教我通天本事,从此我这一生不再平凡。
  • 捉鬼专家

    捉鬼专家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一场意外的高空坠物,导致了一个人的一生,从懦弱,到坚强,从一事无成,到闻名天下,豪车,美女,名声,地位,看主人公如何选择。
  • 异世之熏衣

    异世之熏衣

    她是丑八怪,她是魔法废柴,只是为了复仇,在这个险恶的世界小心经营,步步艰辛……一朵花,一壶酒,漠然恣意,逍遥自由。且看一个弱女子在魔法世界的漫漫修真奋斗史!
  • 调皮皇后,朕只宠你

    调皮皇后,朕只宠你

    你说不想当皇后,想要一生一世一双人。好,我给你一生一世一双人,我也不当皇帝了。你说你想去看尽天下繁华闯荡江湖。好,我陪你去看尽天下繁华,闯荡江湖。只要你在我身边就好,如果你不在我身边,朕要这天下干嘛呢?朕会给你一生一世一双人的!
  • 魂陨大帝

    魂陨大帝

    通八脉,破八宫,开八门。这是一条不归路,也是一条能保住我小命的光明大道。——白修八脉:督、任、冲、带、阳维、阴维、阴蹻、阳蹻八宫: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门:开、休、生、伤、杜、景、死、惊.通八脉为师,破八宫为王,开八门为皇。而更深奥的境界还等待着白修去摸索。
  • 武道争天

    武道争天

    我见过西门吹雪那一剑的寂寞;我也见过独孤求败那一剑的孤独。末法时代、武道式微!当神魔化为了尘土,岁月腐朽了天地。白骨皑皑,这天下以我为尊!
  • 幽冥之启

    幽冥之启

    幼儿期全家便因自己死于非命,侥幸得以逃脱的少年踏上一条复仇之路,而自己发现身上似乎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伴随着迷雾一点点被揭开,注定要在修真界兴起一阵血雨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