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孩子的心情就像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的确,孩子的脸就像一张晴雨表,喜怒哀乐都会在脸上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如果我们没有留意孩子的异常表现,没有读懂他的心思,他就会感到无助,甚至绝望。
一些父母可能会认为:只要让孩子吃好、喝好、玩好,他就会感到快乐和幸福,哪还有什么烦心事啊!事实并非如此。孩子的情感世界是丰富而敏感的,他渴望我们关注他的心灵成长,渴望我们读懂他的心。
一位妈妈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有一次,女儿一连好几天都不太高兴,我也没当回事。过了几天,女儿变得更反常了,回家就直接进自己的房间,不和我们主动说话,我给她播放她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她都没兴趣。
于是,我找女儿谈心:“宝贝,你最近怎么了?”
女儿吞吞吐吐地说:“我这几天过得不快乐,我以为您和爸爸会关心关心我,没想到你们……所以我很失望。”
我的确是疏忽了孩子,但是又不想让孩子知道我们没有在乎她,便说:“妈妈早就看出你最近不快乐,没有关心你,是希望你能够学会调整自己。”
“真的吗?我还以为你们都不爱我了呢!”
“不会的,妈妈和爸爸都非常爱你!”
随后,女儿把她前几天发生的事情讲给了我听。原来,她和好朋友之间出现了一点小误会,还好已经解决了。女儿恢复了往日的快乐,我暗自庆幸及时找孩子谈心了。
从那天开始,无论我工作多么忙,都会从女儿的表情、动作、语言中探究她心里在想什么,以便随时给予开导和安慰。
这位妈妈虽然一开始没有读懂女儿的心思,没有关注女儿的心灵成长,但是她后来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及时作了弥补。如果她一直没有给予女儿关注和关怀,女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很可能会受到影响。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萌生着美好思想道德的田地。”因此,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给予他更多的心灵关怀,从而塑造他健康、美好的心灵。
读懂孩子的心思,知道他在想什么
我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这也许是我们最为感兴趣而又为之困惑的问题。因为,我们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心思,知道他都在想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他。
一般来说,当孩子有烦心事的时候,他往往会有一些异常表现,比如,突然变得沉默不语了;会因一点小事儿而发脾气;即使是他最喜欢的事情,他也没有心情和兴趣去做……
一旦我们发现孩子有类似的异常表现时,就要耐心地坐下来和他沟通。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要通过拉手、拥抱、抚摸、拍肩膀等方式安抚他受伤的心灵。等孩子的情绪稍稍稳定之后,我们再引导他把心事说出来,让他释放内心的烦闷,从而帮助他解开心结,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给孩子的心灵补充营养
孩子的成长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身体的成长,二是心灵的成长。孩子的心灵和他的身体一样,都需要营养元素的摄入。概括来说,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五大营养:爱、自由、梦想、肯定、宽容。
爱,是孩子心灵成长的“润滑剂”;自由,是孩子心灵成长的“水分”。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让他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同时,我们也要懂得放手,给他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梦想,是孩子心灵成长的“阳光”。只要孩子的心中拥有梦想,他就会生活在希望中,并不断创造生命的奇迹。也许,孩子的梦想很荒唐,很不切实际,但梦想就是童心上长出来的幼苗,我们要给予呵护,从而让它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肯定,是孩子心灵成长的“蛋白质”。孩子渴望得到肯定的心理需求比我们更迫切,所以我们要在孩子的“心理期待期”给予他肯定,满足他的心理需求,这是对他的一种强有力的心理支持。不过,肯定孩子也是要讲究技巧的,最好不要肯定他聪明、有能力,而是肯定他的努力、认真、踏实。
宽容,是孩子心灵成长的“氧气”。因为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如果我们懂得宽容孩子,就会比批评、指责、打骂更容易让他理解、接受,也更容易促使他改正错误、弥补不足。
教孩子学会心理自助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如意,遇到挫折和失败。如果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了日积月累的压抑情绪,很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要教孩子学会心理自助,让他随时释放压抑在心头的情绪。
首先,我们要引导孩子认识到,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会拥有鲜花、掌声、快乐、幸福等一切美好的东西,还会遭遇孤独、困难、挫折、失败。当孩子对此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之后,他就会积极地调整自己,勇敢地面对它们。
其次,我们要指导孩子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情况下,采用合理的方式释放内心的烦闷情绪。
最后,我们要安抚孩子受挫的心情,给他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帮助他分析这些挫折、失败是如何产生的,应该如何克服、避免,从而让他对挫折和失败有更深入的认识,进而努力改变目前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