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3000000001

第1章 与书画终身为伴的唐琏

多才多艺的书画家

唐琏,兰州市皋兰县人。清代陇上有名的艺术家。字汝器,号介亭,别号栖云山人,因其书屋名为“松石斋”,故又号松石老人。

他生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享年81岁。唐琏一生坎坷,虽聪敏好学,只因家道贫寒,少年辍学,读书不多。他20丧偶,终生不再娶,绝意仕进,专心于笔墨。24岁时拜栖云山道士刘一明为师求长生术,并深入研究道教。他曾学画于崔蒿斋,学书于大劳山人王伯崖,学医于复初老人,学琴于王珊苔。由于苦学与不懈钻研,他精通诗、文、书、画、印、琴、医、道学等,集多种技艺于一身,尤擅书画和医学。清乾隆年间,他到栖云山(现兰州市榆中县境内的兴隆山西山)修道40余年,著有《松石斋印谱》等,作品流传甚多。

唐琏有三位书法老师,一是榆中县兴隆山的刘一明道长(道号悟元子)。二是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唐琏赴京途中,在山东即墨得大崂山人黄先生指点,授以李后主拨镫法及王右军书法三昧。他的第三位书法老师王光晟,其字立夫,号柏岩,祖籍皋兰,寄籍辽州(今山西昔阳县),工诗文,妙八分,以蔡邕九势相授。他学书用功甚勤,常效法古人苦学精神,抱定“非笔秃万管,不得其妙”的决心,每日必写,谓之“书课”,身后留下许多本大小楷书册,就是他发愤好学的证物。

在书法上,他要求甚高,非常重视书道,要求书法与人品必须一致,书如其人,不作媚世之书。他很重视执笔和运指回腕功夫,学蔡邕九势和李后主拨镫法,主张学书贵在筋骨,不贵形貌,如魏钟繇说的“多骨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唐琏作书,极重视章法,认为一字、一行、一纸都有自己的章法。在一字上有错落、欹斜;一行有趋避、争让;一纸有忽大忽小、忽长忽短、忽轻忽重,不拘一格。他主张学书者首先应从楷书入手,然后再攻行书、草书。他的学生任国钧说他“行年七十有余矣,而画法入唐,且能日作蝇头千余字,勤勤忘倦。”

古朴雅健,是唐琏的书法特色。他所著《松石斋集》其书包括《证道录》(谈“道”的专集)、《书画琐言》、《三十二书品》、《三十二画品》、《信手拈来》、《松石斋印谱》几部分。其中《书画琐言》虽“不数页而终”,却保留了一个勤劳艺术家毕生的心得。唐琏论书法,首重骨力,他说:“学书不贵形貌,筋骨精神尚焉”,如学形貌,依样葫芦而已。假使学二王者欲书“道贯古今”四字,倘二王法帖中只有“道贯”二字,并无“古今”二字,将依何样乎?是以唐太宗云:“吾临古人书,殊不学其形势,但求其骨力。骨力得,形势自生矣。”(引自《松石斋集》,下同)他说:“书法一道,为师者只授其规矩法程,至于变化之巧妙,为要自己心领神会。历观古人每见万类以画象之,如闻江声,看蛇斗,观舞剑,非心领神会,何能笔意变化多端,不拘一定乎?学者若尤悟心,欲求毫端神妙难矣。”

唐琏喜爱草书,他写了《草书赞》寥寥数语,却入木三分。其诗云:

草书之妙,放纵为先。

急就恰好,颠狂天然。

快健险绝,刚柔绵延。

生死相托,浓淡牵连。

唐琏积累了数十年书法实践的经验,总结出《学书七要》。曰:一要师授法,凡执笔、筋骨、轻重、缓急、向背、开合等法,必由师授。二要考古,必须从篆、隶、八分学起,考究其文字结构。三要读古论,从秦汉以来,各家立论,都要一一阅览。四要专攻,初学时务要专攻钟繇、王羲之或唐人一家小楷,每日摹写三五百字直至二三千字,十余年后再攻行草。五要领悟,书法的神奇变化,要由自己去体会领悟,以求触类旁通。六要心手相应,即心应手,手应心,随思随造,进入规矩准绳。七要心手相忘,要达到心忘手、手忘心、笔忘字,才能进入妙境。唐琏著有《证道录》、《书画琐言》、《信手拈来》、《印谱》等,收入《松石斋集》,雕版传世。《书画琐言》是他学习前人书画理论和从事书画创作的经验总结,这里先介绍他的书法理论。

他还提出了《三十二书品》,其中较形象的有“端正”、“欹斜”、“怒容”、“笑语”、“放纵”、“收敛”、“参差”、“错落”、“险绝”、“奇特”、“变幻”、“筋骨”、“快健”、“闲逸”等。在《三十二书品》中,每一品配有一首四言诗阐明其内涵和境界。如书品之二“欹斜”诗云:

农夫日暮,荷锄还家。牛背牧童,笛声哑哑。

月映前溪,水边鸣蛙。林下高士,醉卧欹斜。

在其他书品中,他或以“金刚怒目”、“宝杵特立”表示“怒容”;或用“旭日初出”、“宫女晓妆”借喻“笑语”;或用“风雨晦明”、“海市蜃楼”比喻“变幻”,都十分恰切地说明了每种书品的特点与变化。唐琏书法涉及的范围很广阔,从篆隶到草行楷再到篆刻,无一不精。其书法大轴多行草,小帧以楷书居多。他对小楷用功最勤,临习王羲之《黄庭经》,日书千字,至其老年,尤具功底。

《恩师刘老夫子赞并塔铭》是唐琏为其恩师刘一明所写的具有墓表性质的塔铭。刘一明卒于道光元年(1821),火化后藏骨灰于兴隆山灵塔中,唐琏为之题塔铭,中有“住世逍遥,自在随缘,栖隐云山,演道阐真,四十余年”,“紫府传诰,顺时承天,羽化金蝉,脱壳崇山,筑塔长眠”等语。他怀着感恩的心情,以道家语言写下这篇赞铭。全文用正楷书写,严肃而不板滞,端正而有变化,疏密得体,虚实相辅,不落馆阁体窠臼,甚为难得。唐琏还留有一副行书对联:

花间闲披长庆集;

竹窗静仿永和书。

“长庆集”即白居易诗文集,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时称“元白”的元稹为白居易编纂诗文集五十卷,名《白氏长庆集》。“永和书”即王羲之书于永和九年的《兰亭序》。此联道出唐琏一生以读书、写字为乐,其诗宗元白,书法右军的艺术苦旅历程。

时人誉为小“伯虎”

崔蒿斋是唐琏的绘画老师。崔氏字奇石,山西文水人,善书画,尤工山水。“先生作画,古峭淡雅,其源盖出倪云林。”蒿斋先生又摹清人李世倬山水、人物、花鸟和指画多年,介亭善倪派平远山水和指画,就是得益于崔先生的传授。临洮诗人吴松崖曾赠唐琏诗云:

崔君信妙笔,乃感六如唐。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诗中的“六如唐”,就是将唐琏比之于唐寅,说崔先生将绘画妙诀全都传给了唐琏。因吴镇先生诗意,时人多称唐琏为“小子畏”,即小唐伯虎也,可见评价之高。唐琏论画主张“骨格清奇,笔意生动”,主张“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在用墨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他说:“古人用墨,浓淡不拘;盖浓处固宜浓,淡处亦宜用浓,且浓之天然虽有定法,却无定位。”同时,在学画方面,也提出了五点要求:一要从名师,二要避俗,三要读古人论,四要会悟,五要师造化。这几点要求,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可以说是学画者的必经途径。这些理论,简明剀切,不像过去一些士大夫那样故神其说,使人如坠五里雾中。在艺术上他非常重视实践,强调学力功夫。他说:“真行草之法既明,然后效古人坐则画地,眠则画被,万类画象,务使铁砚磨穿,何患不到魏晋之室也。解大绅云:‘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余谓非笔秃万管不得其妙。”这些话,比那些妄谈性灵,谬说天分的言辞,似乎要踏实得多,中肯得多。

唐琏所绘的花卉不多见。他的一幅指画梅花图上,清癯老健的树干,发出瘦硬横斜的新枝,蓓蕾、繁英直傲霜雪,写出了他心中的圣洁。右下角题:“癸巳秋八月,栖云山人唐琏指画。”此画作于癸巳,即道光十三年(1833年),他时年78岁。作品上还留有《题梅》诗四首,其二云:

贞姿瘦骨,雅操孤根。

冰心皎皎,俗尘不昏。

千红万紫,莫可比论。

惟此清气,充满乾坤。

这首诗,正是这幅梅花图最好的注脚。

唐琏的绘画以山水为主,兼及花卉、人物。他先学倪云林平远山水,但“平林远岫”的景色多在江南,不符合陇右实情,有违“师造化”的主旨。后改习荆、关山水。山西荆浩、长安关仝常以高山大壑入画,同陇上自然景色相近,可供借鉴。介亭虽出入倪、荆、关,但只取其气势,不循成法,喜用小斧劈皴,以篆隶笔法点染雄浑豪放的陇原山水,略施赭、黄色,劲而不板,细而不碎,为创立陇原画风,开辟了一条道路。他的墨画和指墨画以山水、人物为主,兼及小品和其他种类:其特点为:以书入画,讲究线条,浓淡相问,枯润并施,虽以指画,但求通神,虚实有度,构图别致,气势雄伟,生动自然,禅味十足,款式干练,钤印到位。

《国朝画后续集》、《墨香居画识》这两部书对他均有很高的评价,说他“点染云山,苍茫古秀,陕人目之为小子畏”。他的《秋山萧寺图》,在尺幅中真有千岩万壑之势。山峰庙宇,掩映有致,数株老枫,色极浓艳,而古淡萧瑟气象,已然在笔墨外。又有一幅《古木寒鸦图》,树身苍劲离奇,枝乱而整,简而有趣。寒鸦数十,姿态横生。有的缩着脖子,有的反顾相呼,有的盘桓将落,有的还没有站稳,树枝儿仿佛还在颤动。每一只鸦虽只有三四笔,但却一个有一个的样子,没有雷同。

对绘画理论,他作过不少精辟论述。他在《作画管论》中说:“要皆骨格清奇,笔意生动,远近相称,前后左右有情。如画树木,不论多寡,凡趋避、争让,虽极狂怪,亦须四肢分开,繁简恰好。如画山石,峰峦凸凹,随处峻峭,即纵笔写去,亦须三面毕现,姿态横生,奇怪叠出。山石树木既能随意纵横,心手不违,然后布置分合、向背、俯仰顾盼之势,使云烟之逗合、水之源流出入,与夫桥梁、道路、楼台、屋宇俱若天成。”他认为作画要力求画面清奇、生动,用笔矫健、放逸。书画同源,凡书法上的趋避、争让、分合、向背、俯仰、顾盼等法,都可用在绘画上。他特别指出,切忌“画云烟如板片,画泉渊如披练”,“以软弱脆嫩为细秀,以干枯板滞为苍老”。如此,就犯了作画之大忌。

唐琏提出的艺术论

唐琏提出学画要有师授法,如画技、画风、布局等,都须师授。他善指画,即由其师崔奇石传授而来。他把“师造化”看成作画最重要的一条,说:“天地之四时变化,阴阳晦明,活活泼泼,均是自然粉本。其间如奇峰峭壁、怪石嶙峋,林木茂密、烟云缭绕、泉渊曲折、瀑布飞溅、仙窟灵宅、楼台屋宇,又如江湖之风浪汹涌、舟楫繁杂,渔网罾钓、樵子野叟,其闲情逸致,果能从游览中豁然贯通,加以学历年久,下笔自有天地造化之妙也,此为妙境。”他主张将各种自然奥妙、人间奇迹都当成创作素材,比一味临仿古人作品要高明得多,如此坚持下去,自然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来。

他的学生梁宗礼说:“介亭唐君,余父执也。先生以书画驰名,凡周籀(大篆)、秦斯(李斯简化大篆而成的小篆)、汉繇(钟繇)、晋羲献(王羲之、王献之)、唐颜柳诸书法及顾氏虎头(顾恺之)、吴氏道子、王维摩诘、唐寅伯虎诸画家,吸精敲髓,神妙天然。”而唐琏的另一个学生徐悖文论唐琏的画说:“初学倪高士(云林),壮岁变通诸家,不拘一格,近年(道光初年)出入荆浩、关仝、李龙眠,遂成一家法。至楷隶行草,专宗钟(繇)、王(王羲之、王献之)。若分书,则直入汉人之室矣。”总之,唐琏在书画方面,出入于汉唐,涵泳于宋元,博采众家之长,兼师造化,参以己意,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风格,书法古朴雅健,运笔峭拔不凡。绘画点染云山,苍茫古秀,有出尘之致。唐琏在诗、书、画、篆刻上的成就很大,受到当时不少名人的称赞。如临洮吴镇《赠唐介亭》诗云:

潇洒唐生号介亭,图章人妙画通灵。

几家篆籀镌奇石,随处云岚挂小屏。

白塔山前风浩浩,红泥岩下水泠泠。

与君把酒欢无极,沉醉何妨倒玉瓶。

综观唐琏的艺术成就,他的确是清代兰州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书画篆刻大家。他一生却如他在“松石斋”一诗中所说,生活是在“淡饭充饥肠,读书务农圃”中度过的,这在当时也至为难得。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秋天,即唐琏逝世的前一年,他为自己写好的碑文中,还深有感慨地说:“生平所学,自知不足”,“自愧志不坚”。他的坟茔据说在兰州市伏龙坪附近,其墓与碑至今在何处仍不得而知。

同类推荐
  • 四大名石故事

    四大名石故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四大名石故事》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有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的故事。
  • 《说文》会意字研究

    《说文》会意字研究

    本书在继承前人对《说文》会意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会意字的性质、来源以及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对会意表词和义界表词关系的研究,并借由《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与辞书义界模式的比较,首次提出“会意字的取象表词要以对词义的义界为中介”的论断,并揭示意义的承载形式由义界语言向会意文字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特点;本书还通过穷尽性统计,归纳出本义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同时,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分析各取象-表词模式形成的原因以及由此显示的汉民族的认知思维特点。此外,本书还提出了《说文》会意字研究对促进汉字教学的几点建议。
  • “三言二拍”与拟话本

    “三言二拍”与拟话本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汉民族发展史

    汉民族发展史

    本书以研究汉民族发展源流为对象,对汉民族的起源、形成、发展、特征、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审视,综合了几十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材料翔实,并有不少创见,填补了民族学研究的一项空白。可供学者、大学生和关心改革与民族前途的读者研究、参考。
  • 世界文化生活百科

    世界文化生活百科

    智慧创造着文明,知识丰富着社会,好像太阳和月亮,照亮我们绿色的地球。
热门推荐
  • 时空堡垒

    时空堡垒

    2265年的某一天,一条临时新闻广播将混沌的世界扰乱。一个新的时代随之而来。一个巧遇,一个芯片,一块水晶,一艘战舰,使王海的人生突然转变!不得不完成的使命,未知的未来,让他成长。前进的道路永远不是平静的,人类能否延续下去。被吞噬的地球能否夺回来?一场惊心动魄的星际大战即将展开,战斗吧!本书交流群:175730003有好的建议在群里通知我,我将非常感谢!
  • 燕王王妃

    燕王王妃

    在外人眼中,她是高高在上的宁洛公主,即使远嫁幽燕却也是贵为王妃,似乎她簇拥着权力,似乎她受尽万般恩宠,可是她只能感到让人窒息的落寞,似乎没有人真正的在乎她,似乎没有人知道她也是人,有血有肉有喜有悲,,,
  • 生死召唤

    生死召唤

    主人公只是一个16岁的孩子,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到另一个世界中,有幸结识了许许多多的朋友,满腔热血的游历大陆,但有一个魔妄图毁灭这一切,于是,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最后,他发现,这一切的一切,早已注定…………
  • 凤华天下  冷帝的心尖宠

    凤华天下 冷帝的心尖宠

    一个暴虐的帝皇,却宠妻入骨,奈何,爱妻香消玉殒。转身,宠女无下限。三岁痴儿,指着他说:“我要他做我的宠物。”东麓三皇子,被拴着狗链,开始了屈辱地宠物生活。这,仅仅是开始。楚小贝,现代一特警,一警花,为了接近貌美小肉偶像,辞职当起了替身演员,竟在一次拍摄中,莫名失踪,穿越到了一个完全不知道的天荆大陆。代替楚悠儿,活了下来。爱或恨,情或仇,且看女主一朝凤华倾天下,才知:惊艳了岁月的,却未能温暖她的时光。。。何去?何从?
  • 替身鬼医

    替身鬼医

    她羡慕她的荣华富贵她想要她的家庭和睦一纸契约,两人交换灵魂谁知……我靠!!!小婊砸,你这具身体是废材啊!!!啊!!大骗子!!!你为什么会是杀手?!!!两个不同的世界,两道撕心裂肺的呐喊同时响起,她们悲哀的发现,原来对方比自己更为不堪!老天爷,我们能换回来嘛?答案是——不能!!!
  • 二元修真

    二元修真

    海市蜃楼,是否是神话?沧海桑田是否是传说?东方海域,梦幻与神秘并存,蓬莱仙岛。北方冰原,寒冷伴随着危机,飘渺仙宫。地球,末法时代,灵气日渐消亡。一个来自星空深处仙道修士的重生,两个文明的碰撞!随着杨清的重生,南疆的蛊术,东方的武者,西域的苦修者,一一出现。茫茫星空,无尽星墟,无数大陆,修士如过江之卿,仰天试比高!重生后的杨清是否风云再起?掌太极阴阳二道,握生死轮回!请关注二元修真!求点击!求推荐!求鲜花!新人新书!大家多多支持!
  • 倾城少女的爱情单选题

    倾城少女的爱情单选题

    一代明君、冷面王爷、云宫宫主、亲生哥哥、幽冥阁主……一个个极品帅哥都为她---京城第一美女倾心。但终究命中已注定,终有人注定孤单一生。面对他们的爱,她,究竟该如何选择?
  • 神女逆天:千世倾恋

    神女逆天:千世倾恋

    她,神女陌璃冰,神界最高执权者,冷情冷心,却美得令天地失色;他,魔皇蓒逸洛,邪魅冷漠,却惊得令天地变色。她为求突破,下界历练,却无意中遇到了他,本想无视之,可谁能告诉她,这个死缠烂打,无耻卖萌的男人是谁?他强势住了她的心,本以为可以厮守一辈子,可谁知,风云突变,真正的灾难才降临,她竟是……
  • 指尖上的悸动

    指尖上的悸动

    你用手机给人发过信息吧?当然。你每天会发给同一个人吗?不会。你相信,这两人从没见过面吗?不相信。然而,某一天,他们相遇了……这是一条误发手机短信引出来的故事。这是一个四年后突然中断了联系后,在现实中不经意的邂逅,引发了各种溺宠的故事。
  • 秘密保镖

    秘密保镖

    三年前,他是杀手界的超级王牌,只手遮天,叱咤风云!三年后,他褪去荣光,华丽转身,成为保镖,于是,关于秘密保镖的传奇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