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368~1664)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国号明。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专政制度,从而使明朝中央集权专制空前强化。朱元璋废除隋唐以来的中书省,取消丞相制,集军政大权于皇帝。同时设置翰林院大学士为顾问,后形成内阁制度。中央设置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种三法司体制对清代有重要影响。
明代社会经济发达,农产品丰富,手工业生产具备很高水平,陶瓷业、丝棉纺业、冶炼、建筑等闻名世界。16世纪隆庆、万历年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若干手工业行业中出现。
明代对外交往活跃,郑和先后七次率大型船队下西洋,行迹遍及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明代科技文化在专制主义空前强化的背景下,较之唐宋成就较少。思想家李贽、王守仁等人学说对后世影响较大。文学作品产生了《牡丹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著名作品。同时出现了《三言》、《二拍》等短篇小说集及长篇通俗小说《金瓶梅》。科技著作则以《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流传于世。明成祖倡导编著成的《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
明代末年,政治腐败,天灾频繁,剥削惨重,崇祯初年陕北爆发农民起义,不久发展为席卷全国的农民大起义。1644年,李自成率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杀,明朝灭亡。明亡后,明残余势力曾在江南建立过短期的政权,史称南明。
自从刘福通死后,朱元璋把小明王接到滁州,名义上还接受小明王的领导。到了这时候,他做皇帝的思想膨胀起来,觉得留着小明王对他是个障碍。公元1366年,他用船把小明王接到应天,趁小明王在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过江的时候,派人暗暗凿沉了船,把小明王淹死。
第二年,朱元璋消灭了张士诚割据势力,接着,命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过了两个月,徐达的军队旗开得胜,占领了山东。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即位称皇帝,国号叫明建元“洪武”。他就是明太祖。
明军乘胜进军,元兵节节败退。这年八月,徐达率领大军直捣大都,元顺帝逃往上都。统治中国九十七年的元王朝终于被推翻。
至此,朱元璋统一了中国。
创业容易守业难。朱元璋把应天府改称南京。立其结发妻子马妃为皇后,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当年朱元璋41岁。当上皇帝后,朱元璋就想如何才能让他的子孙永远当皇帝,让朱家皇朝,传之千秋万世。
他的第一个办法是把儿子封王。朱元璋的后妃们一共给他生了26个儿子,16个女儿。其中长子朱标封为皇太子,还有一个皇子朱楠,中途夭折,其余24个皇子,全都封为亲王(也叫藩王),让他们的封地遍及全国,去主宰那里的一切。比如他将二儿子朱樉封到西安(今陕西西安),这里是古代秦国,朱樉便被封为秦王。三儿子朱棢封在太原(今山西太原),这里曾是古晋国,便封为晋王。四子朱棣封在北平(即元大都),称为燕王。以此类推,这二十四王就像一个特大的蜘蛛网,把整个中国都笼罩在朱家的势力范围之内。
亲王府内设置官署,由“相国”主持。还有护卫的军队,有着很大的权力,可以控制当地驻军的调动指挥权。不过当中有一条限制,被分封的各亲王不能干预地方的民政,除王府以外,都归各级地方官吏治理。
第二个办法是大封功臣。所谓功臣是指跟随他打天下的文官武将。这些开国元勋多是有才能的人,笼络住他们,就可以保卫着他的政权。这些功臣封公的7人,封侯的28人。当初随朱元璋起兵的二十四将,除已死的外,都得到封侯。比如徐达封为魏国公、常遇春封为鄂国公、李善长韩国公、李文忠曹国公、冯胜宋国公、邓愈卫国公、汤和信国公。
朱元璋别出心裁,设立了一个特务机关“锦衣卫”,随时监视大臣们的行动,向皇帝报告。百密还有一疏,国家那么大,人员又那么多,再加上一些贪官污吏从中挑拨离间,自然会生出事来。而朱元璋随着年纪的增大,性格也发生变化,原先那种坦诚待人的长处不见了,变得刻薄、猜疑、凶残、好杀。特别是他看到太子朱标很像他的母亲马皇后,性情朴实,待人宽厚。他怕太子将来驾驭不了那些功臣,从而威胁朱家的皇位,于是朱元璋狠狠心,决定把一些一意孤行、擅权妄法、行动跋扈,能够影响朱家王朝安全的全部杀掉。
洪武十三年、二十六年,朱元璋两次借丞相胡惟庸和凉国公蓝玉谋反案,杀掉了几万人。死于两案的功臣有李善有、陆仲享、费聚、唐胜宗、张温、曹震、陈桓等人,甚至连元帅徐达也不例外。朱元璋杀红了眼,对自己的亲戚也不客气,他的亲侄子朱文正被他用乱杖打死,外甥李文忠被他派人毒死。“二十四将”中,除花云等少数早期战死的以外,其余的几乎都被他杀死。只有一个汤和,看徐达、李文忠先后被毒死,急忙跑去见朱元璋,主动交出兵权,回家养老,才得以幸免。真是伴君如伴虎,可怜,当年轰轰烈烈的“二十四将”,只有此人得以善终。
逃脱朱元璋毒手的功臣,还有一个刘基(刘伯温),当年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功劳不在李善长之下。朱元璋原来也想封他为“公”的,但他坚拒不受,请假回原籍去了。因为他聪慧过人,与朱元璋相识十多年,深知这位朱元璋的为人,所以故意远离皇帝,以图免害。
皇后马氏是个忠厚人,听说朱元璋滥杀元辜,便加以劝阻,但朱元璋不听。马皇后郁郁不乐,后患病拒绝就医,于洪武十五年去世。
太子朱标,性格仁厚,很像他的母亲,眼看父皇暴虐,几次进谏,都被斥退。为了讽谕太子,表明自己的隐衷,朱元璋故意丢一根棘杖在地上,要朱标拿起来,朱标面有难色朱元璋语带双关地说:“你怕刺不拿,我替你把这些刺拔掉,然后再交给你,你不就敢拿了吗?”
朱元璋见朱标过于柔弱,倒是四皇子燕王朱棣聪颖勇武,有些像他自己,他曾打算把太子朱标废掉,立朱棣当太子,跟几个大臣商量,大臣们都认为废长立幼,不合宗法,都不同意。但朱标知道后,明白父皇不喜欢自己,终日惶惧不安,于洪武二十五年因病去世。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依据宗法原则,便立朱标长子朱允炆为帝位继承人。
明太祖是农家出身的,对农民生活多少有点了解。他即位以后,也注意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他告诫地方官员说:“现在天下刚刚安定,百姓财力困乏,好像初飞的鸟,不能拔它的毛;新种的树,不能摇它的根。”他要官员们廉洁守法,不能贪赃枉法,加重人民负担。以后,他又招集流亡农民,开垦荒地,免除三年的劳役和赋税;要各地驻军屯田垦荒,做到粮食自给。他还兴修水利,奖励植棉种麻。所以,明朝初年的农业生产有了很明显的发展。新建立的明王朝统治也巩固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