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写了1万多首诗,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并且流传下来最多的诗人。
陆游字务观,浙江江阴人,陆游幼年的时候,正是北宋灭亡、南宋苟安的年代,金兵在江南烧杀掳掠,江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陆游从小就饱尝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同时,也看到和听到了江南军民抗击金兵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于是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并立下了报国之志。
陆游少年时代,在家庭的影响和父亲的教诲下,勤奋的学习,能写一手出色的文章,得到师长的称赞和好评。29岁的陆游,参加了两浙地区的举人考试,出类拔萃,夺得第一名的桂冠。这次会试,秦桧在考试前就暗示主考官,要让自己的孙子得第一名,主考官很正直没有买他的账,而是秉公办事,以才取人,让陆游中了第一名,这件事使秦桧十分恼火。
到第二年,陆游参加京城考试,主考官发现陆游的文才,又想让他名列前茅。秦桧得知此事,更是恼火,蛮横地命令主考官取消陆游的考试资格,还要追究两浙地区考试官责任。秦桧妒才嫉能,从此对陆游怀恨在心,不让他步入仕途。后来,秦桧死去,陆游才得以以才取仕,到京城临安担任枢密院的编修官。
陆游积极支持北伐抗金,不断地向朝廷提出合理建议。这时北伐主将张浚缺少指挥才能,出军没有多久,就在符离(安徽宿县北)打了败仗,北伐失败。被一贯主张求和的大臣大肆攻击,皇帝又不能分清是非曲直,主将张浚被排挤出朝廷,陆游也被迫罢官了,统治者昏庸到了极点。
陆游虽辞去了官职,但他的才能和政治见解,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又过了10年,统领川陕一带的军事将领王炎仰慕他的才华,把他请到汉中去,做他的幕僚。这时汉中是抗金前线,陆游认为到那里有机会参加抗金斗争,报国机会来了,他要为收复失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命。
陆游到汉中上任之后,为了解当地军事情况,他常常骑马到大散关边城一带,观察金人占领的地区。在衙门里他还亲眼看到金军占领区的老百姓生活的疾苦,及冒着生命危险奋勇抗金的战士。这些情景使他对收复失地充满了希望。他经过调查研究之后,提出了一个作战计划。他提出,恢复中原一定要收复长安,以汉口为基地积蓄军粮,训练队伍,做好准备,以随时进攻。但是,这时朝廷没有北伐的打算,陆游的计划也自然落空,这使他非常失望。
不久,王炎被调走,陆游也被调到成都,在安抚使范成大部下当参议官。范成大是陆游的老朋友,虽说是上下级关系,并不讲究一般官场礼节。在这里陆游的抗金志愿没法得以施展常常喝酒写诗,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感情。这当然被一般官场上的人所看不惯,说他不讲礼法,思想颓废放荡。其实一般人哪里知道陆游的心情呢!陆游听了也不辩解,索性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号,叫“放翁”,取不拘小节而豪放的意思。后来,人们就称他为陆放翁。他表面放荡不羁,而内心仍然壮志不已。
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陆游受命参与修撰孝宗、光宗(赵)的《两朝实录》及《三朝史》。三年后,两书告成。
公元1206年时,韩胄担任了南宋的宰相,他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北伐,这使陆游十分高兴。但是这次北伐,由于缺乏应有的准备,加上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又失败了,皇帝和投降派大臣,杀害了韩胄,并把他的头献给了金朝,订立了屈辱可耻的和约。
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的忧虑。陆游在川陕生活的9年,是他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也是他诗歌创作收获最多的时期。后来陆游把自己的全部诗歌题名为《剑南诗稿》,把自己的文集编为《渭南文集》的原因。
陆游一生辛勤地从事诗歌创作,是古代创作能力极为旺盛的作家,在同时代的作家中也是杰出的。他在诗、词和散文方面都很有很大成就,尤其是诗歌方面贡献最大。他说自己“六十年间万首诗”,至今还有9300多首保存下来。在历代诗人中,他写的诗是最多的。他的诗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充满爱国精神。
公元1210年,陆游病重,在临终的时候,他把儿孙叫到床边,念了他最后一首感人肺腑的《示儿》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在死之前唯一感到悲哀的是南宋还没有统一中国。儿孙们为他的爱国热情所感动,无不声泪俱下。
陆游86岁抱恨辞世了,但他留下的诗篇却成为一位爱国诗人赤子之心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