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平民出身的伟大发明家毕昇发明了先进的活字印刷术。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毕昇是一位平民,多年来在印刷作坊做工,他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常年从事雕刻书籍的工作,使他对印刷业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自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以来,我国出现了雕版印刷业。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分制字、排版、印刷、回收活字等四道工序。
关于制字很有意思。毕昇曾经试验过用木头做活字,但是发现用木头做的活字因受木纹疏密的影响,沾水以后就会膨胀,以致版面高低不平,后来他就用胶泥来作活字。毕昇用胶泥刻成如铜线一样薄的单字,然后用火烧硬。一般常用的字,要制若干个同样的活字。像“之”、“也”之类的常用字,就刻几十个,以便在排版遇到重复字时应用。平时用木头贮藏活字,按照古代韵的次序排列,并且贴上标签。
排版很别致。首先弄一块具有一定规格的铁板,在铁板上敷上松脂、蜡和纸灰等合制而成粘胶物,作为固着剂,然后再把铁制的框放在铁板上,在框中间排胶泥活字,这就是排版。排成一页书版之后,用火烘烤,待固着剂稍稍熔化时,就用平板按压版面,使之平整。到此,排版这道工序结束。
印刷比较简单,把排好的版印在纸上就可以了。通常要准备两块铁板,一板在印刷时,另一板就已排好字,两板交替使用,印刷的速度就加快了。
最后一道工序是收回泥活字。当印完了页书后,再用火把固着剂烤化,用手轻轻指动,泥活字就会自行从铁板上脱落,然后按韵放回原来的木格保存。
这就是活字印刷术的新工艺,它比起雕版印刷术来进步很多,节省了原材料和大量雕刻的劳动量,泥活字可以重复使用,少数冷僻字可以临时刻好烘成,印书的数量又多又快。
毕昇创造的泥活字原物和印成的书籍虽然未能流传下来,但是他的这套活字印刷方法却对后代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人曾根据他的经验,先后制成过陶活字、木活字、锡活字、直到铅活字。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在印刷事业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技术创新,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受毕昇的影响,朝鲜在12世纪时铸成了铜活字,15世纪时又铸成了铁活字。日本又从朝鲜传入活字印刷术,我国的活字印刷术又经由新疆传到波斯和埃及,再传入欧洲。欧洲最早的活字版制造者是德国人谷腾堡。他于1444-1448年期间,用铅、锡、锑的合金制成了欧洲拼音字母的活字,但他的创造比毕昇晚了4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