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提出对创伤性记忆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干预的设想,其中情绪记忆网络(emotional memory networks)是一个核心概念模型。创伤事件在PTSD病人的记忆系统中形成了一个有关创伤的情绪记忆网络系统。当外界刺激和情绪记忆网络的表征相匹配,网络系统就被激活,并且将相关信息向网络中的各个节点扩散,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创伤性记忆症状和情绪激惹,如言语、行为和生理反应,以及和创伤相关的知识联系的提取,病人便会再次体验创伤,并伴随着生理唤醒、闯入性记忆和强烈的害怕或愤怒情绪。
针对创伤性记忆的症状研究和认知模型的研究,可以提出对创伤性记忆进行治疗的理论模型,其根本的原则就是解除创伤性记忆编码、储存和提取时与创伤相关的各个联系。
6.5.1 创伤性记忆形成初期的即刻性干预
研究发现,早期对创伤事件的记忆是形成PTSD的重要预示因素。例如,Giletal对120个中度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患者损伤后立即进行1周、3个月、6个月的调查,发现14%的被试在6个月后达到了PTSD的标准,而那些对创伤事件有记忆的被试比没有记忆的被试更容易发展成PTSD。逻辑回归分析(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发现,创伤发生后最初24小时对创伤的记忆是6个月后形成PTSD的强烈预示因素。那么,在创伤性记忆的早期进行干预,是不是会影响创伤性记忆从而降低发生PTSD的可能性呢?我们知道,严重的精神创伤在事发后或其痛苦程度最重的时候主要以单一的、片段的知觉回忆出现,也就是创伤性闪回,这是一种感知觉的视空间想象。而若同时执行另外一种视空间认知任务,则会与这种产生想象的过程竞争有限的大脑资源。也就是说,同时出现视空间游戏如“俄罗斯方块(Tetris)”会与创伤性闪回形成对大脑资源的竞争。如果在创伤性记忆发生的巩固期内(事件发生的6个小时内)执行这种任务,则会产生对后续闪回的抑制,干扰对创伤的记忆。为了验证这个假设,研究者让健康被试观看酒后驾驶事故现场等创伤性场景的图片,30分钟之后,被试被分成两组,一组可以玩10分钟的“俄罗斯方块”游戏,而另外一组什么都不做。结果发现,在实验后的一周内,玩游戏的被试比不玩游戏的一组较少回忆起那些创伤性的场景。这说明,玩“俄罗斯方块”游戏有效地抑制了创伤性闪回。研究也显示,早期干扰能有效地影响被试的创伤性记忆。
6.5.2 激活前额皮质抑制创伤性记忆的回想
前额皮质对记忆起着调节控制的作用,激活前额叶对记忆的抑制功能则可有效控制对创伤性记忆的提取。有研究者认为,情绪记忆可以由两个时间不同的神经机制进行抑制,初期由右侧下额回通过对记忆表征感觉成分,如视觉皮层、下丘脑进行抑制,伴随着第二种来自右内侧额回对支持记忆表征的多元模式和情感因素的脑区(海马、杏仁核)进行抑制,两条机制都发源于额极区域。研究者向被试展示两类图片,一类是人脸图像,另一类是能够唤起情感反应的图像,比如车祸、伤员等。等到志愿者已经在两类图像之间建立联系之后,就向他们单独展示人脸图像,并让他们联想相关的另一类图片,或者努力不去联想。f MRI研究结果发现,当被试故意努力不去联想相关图片时,其图片加工的相关脑区(如枕颞皮层)的活动减少。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大脑负责计划和决策的区域——前额皮层先是降低了大脑加工视觉信息区域的活性,然后又抑制了杏仁核等产生情感区域的活动。随后测验发现,被试对先前建立起来的两类图像之间联系回忆的正确率降低。
f MRI研究发现,抑郁或相关障碍的病人相对于正常被试,前额叶的激活出现异常。在进行抑制提取任务时,海马区出现了激活增强。这提示,前额皮层的功能降低使得对与海马结构相关的陈述性记忆的抑制造成影响。这和在创伤性记忆中,前额叶功能降低的表现一致。那么,如果前额皮层的功能在干预下增强,是不是会对海马结构的相关脑区的抑制增强呢?以色列科学家使用催眠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催眠暗示作用,有些人能够抑制特定的记忆,这称为催眠后健忘症(posthypnotic amnesia)。利用这一现象,Yadin Dudai等让被试观看一部讲述一个年轻女性日常生活的影片。一周后,在催眠状态下,研究人员指示他们忘记影片内容,最后再指示他们尝试记起所有内容。结果,清醒后的测试表明被试只能答对一半的问题;而当被试听到“开始记起所有内容”的提示语后,再次测试时,准确率达到了80%,这与没有进行催眠的对照组相当。同步f MRI显示,当被试抑制记忆时,大脑某些区域,主要是枕叶和颞叶区域的激活减低,而前额皮层嘴部区域的活性却升高,这提示前额皮层抑制了对电影内容回忆的恢复。
6.5.3 暴露疗法缓解打破创伤性记忆的刺激联结
暴露疗法由国际创伤应激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raumatic Stress Studies, ISTSS)在制定PTSD临床治疗指南的研究中提出,并获得相当多的实证研究支持,该疗法反复将个体暴露在能够引发个体创伤性记忆并确保安全的环境中,且保持足够长的时间。比如,治疗中要求病人反复详细生动地回忆创伤性事件,就像该事件正在发生一样,而且大声地用语言将这些创伤性情境和经历描述出来。此过程通常持续45~60 min,直到患者的主观困扰程度从顶点下降50%。通过暴露治疗,患者真正体验到讨论和回忆创伤性事件、面对一些创伤性刺激虽然让人难受,但并不危险,也不会伤害自己。这样,系统的暴露使得个体对创伤性记忆、外界刺激和创伤线索习惯化,创伤性记忆以及相关外界刺激就不会再引起患者的恐惧,原有的创伤性记忆与恐惧痛苦等情绪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被消除,从而最终达到重建情绪记忆网络、缓解患者痛苦的目的。
6.5.4 分子水平上对创伤性记忆的阻断和抑制
神经生物学研究领域对脑功能的变化机制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解释。Li Huei和Tsai等研究发现,抑制一种名为Cdk5的激酶,有利于消除特定环境造成的恐惧记忆,而如果海马中这种酶的活性上升,所产生的恐惧就会持续下去。研究者将小鼠在特定环境中进行足底电击,这时小鼠会在环境和电击之间产生创伤性记忆。然后再放入相同环境中,不加足底电击。结果,体内Cdk5活性上升的小鼠很难清除对电击的恐惧记忆,继续颤抖;而Cdk5活性被抑制的小鼠在发现环境中不存在电击时恐惧便消失,这个结果显示,恐惧记忆的消失依赖于消除蛋白激酶Cdk5的相关成分。也有人(Rainer Reinscheid)发现,脑内存在一种简称为神经肽S(neuropeptite S, NPS)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是一种信号分子,可能发源于脑干的神经核团,该核团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警觉和焦虑。而NPS的受体广泛存在于脑组织中,包括那些和焦虑警觉相关的组织。研究发现,注射了NPS的小鼠比没有注射的小鼠对暴露在光亮地方的焦虑更少,而且对异物的侵入也较少表现关注。对有创伤经历的小白鼠,阻隔脑中该区域的NPS蛋白会使它们的创伤反应时间延长,而注射能够激活NPS受体的药物,则创伤反应会在较短时间内消失,这说明NPS具有镇静功能。除此之外,注射了NPS蛋白的小鼠比没有注射的小鼠清醒时间要长2倍,置于陌生的环境中达到倦怠的时间更长,表现为好奇心更强。可以看出,这些表现都和创伤性记忆下的情绪激惹症状相反。
另外一些神经科学家致力于找出能够表征特定记忆痕迹的精确神经元。如Hanetal发现,在外侧杏仁核内,如果带有循环的腺嘌呤单磷酸反应元素绑定蛋白(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 CREB)的神经元含量增多,就会被恐惧记忆表达选择性地激活,提示这组神经元被纳入了特定的记忆痕迹中。在进行了恐惧学习之后,使用一种导入性的白喉毒素来选择性地烧灼这些神经元,以消除过度表达CREB(而不是外侧杏仁核神经元)的神经元。结果显示,对恐惧记忆丧失的效果显著而且持久,似乎对创伤的记忆被永久性地擦除了。作者认为,这些结果在特定的神经元亚群和记忆表达之间建立了特定的神经联系,以此可以确定某些记忆痕迹的确定神经元。
6.5.5 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的分别处理
施琪嘉(2010)提到PTSD的记忆障碍分为两种类型:空白性记忆和闯入性记忆或闪回。因而,创伤性记忆的治疗就应该涉及是否要和患者讨论他所经历的创伤性事件。有着空白性记忆特点的患者无法回忆重要细节,或在回忆创伤的细节上存在很多遗漏和矛盾,甚至完全地遗忘,这种遗忘不同于不愿意回忆(回避),是真正的遗忘。这种遗忘取决于大脑结构暴露于创伤情景的强度和时间,尤其和与外显记忆相关的海马等边缘结构的改变有关。闪回是指创伤鲜活地“闯入”患者头脑记忆,其特点为反复地、无法回避地获得创伤性体验,那些和创伤事件相关的刺激都会使患者重新体验到创伤的痛苦,与之相伴的症状是警觉度增高,如噩梦、惊恐反应和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状,患者希望通过治疗消除这种记忆。
根据创伤性记忆的这些特点,他提出了创伤的心理治疗的三步骤:稳定、暴露和重建。稳定指构建内在和外在的安全、稳定和支持的环境,主要用于当患者无法面对过去的创伤性事件,无法表达内心感受甚至无法回忆的阶段,或每当回忆创伤性事件时,出现严重的闪回和分离症状的情况。稳定化虽然主要在创伤发生的早期阶段应用,但其实贯穿于整个创伤治疗过程,可由专业或非专业人员实施,通过陪伴、支持以及符合当地文化习惯的一些仪式等得以实施。暴露治疗一般在事件发生一个月后开始,特别要对受害者进行PTSD的评估,通过与患者讨论创伤事件本身达到治疗目的。一些患者具备完整的叙述能力,经常有当事人会反复叙说当时的情景,其实是通过讲述完成内在大脑对创伤性记忆的整合过程。暴露治疗要求在第一步稳定化的工作基础上由专业人员完成实施。重建工作约开始于创伤事件发生的三个月后,这时,当事人具备现实检验能力,承认丧失、允许自己表达哀伤和开始计划新的生活。这一过程可能会持续数年或者更长。
6.5.5.1 陈述性记忆的处理
第一,允许表达。如果是成年人,在社会功能逐渐恢复、表达连贯清晰、主动的情况下,可以让其表达。伴随强烈情感和躯体感受的表达有利于记忆从杏仁核到海马的整合,讲述的过程就是自我痊愈的过程。第二,终止表达。如果表达带来的情绪太强,甚至有失控的倾向,则需要终止表达,因为失控的表达并不利于记忆在海马结构的整合,它主要反映着停留在杏仁核内未经处理的强烈的创伤性躯体的感受和负性情绪。第三,暂时不表达。对于儿童或有着严重抑郁、记忆缺失或遗漏(分离症状)的患者,表达方向不应该在创伤性记忆方面,而应该在资源表达方面。第四,资源表达。在创伤治疗中,营造好的记忆可以战胜、覆盖和整合旧的创伤记忆。资源表达的方式有:追溯数段过去美好的回忆并将其讲述出来;回忆自己过去能够胜任的事件并讲述出来;如果缺乏上述表达的记忆,则讲述自己看过的故事,故事的内容与好人战胜坏人的美好结局有关;应用一些熟悉的比喻,比如来自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山水、天海等臆想,挑自己熟悉的去描述。第五,对于有空白记忆症状的患者需要区别分离症状。如果表达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失神、讲述中断、回忆困难时,需要将其唤回,方法为呼唤其名字、数数字让其回到现实、触碰其身体、让其起身活动、注视治疗师的眼睛、逐条描述眼前所见屋里的景象。
6.5.5.2 非陈述性记忆的处理
第一,闪回记忆。闪回记忆常伴随强烈的躯体感受和负性情绪,因此需要终止,办法是实施稳定化技术,即停止、唤回和提供资源。第二,眼动脱敏处理技术(EMDR)。强调通过对称性的躯体刺激激活杏仁核到海马间的通道,它强调想象而不使用言语(具体操作参见第3章,心理创伤理论;第7章,心理创伤的治理理论与相关技术)。第三,艺术表达。绘画或音乐治疗可以作为言语表达的补充,类似的治疗还有沙盘游戏治疗。第四,躯体治疗与躯体雕塑。放松、生物反馈、冥想、气功和与处理创伤有关的躯体雕塑技术均是非言语表达的方式,可用于不宜于作陈述表述的创伤患者。第五,催眠治疗。催眠主要用言语来进行暗示,但由于催眠时患者处于非言语状态的昏迷状态,因此特殊地针对创伤的催眠治疗能够促进创伤记忆的整合。综上所述,急性创伤的记忆需要经过表达,需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多以陈述性记忆的方式加以处理;慢性创伤的记忆则需要谨慎对待,在非陈述性记忆向陈述性记忆的转化过程中,需要多通道、多途径地处理,而稳定化仍然是处理创伤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