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恨血
“马嵬恨血”指女子以色媚君,终招致玉碎身亡。
此典出自《新唐书·后妃传》。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曾经做女道士,号太真。晓音律,擅长歌舞。唐玄宗(李隆基)召她入宫,封为贵妃,其兄弟姐妹都跟着她显贵起来。她的堂兄杨国忠(公元?~756年)因堂妹杨贵妃得宠,也深得唐玄宗信任。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宰相李林甫死,唐玄宗任杨国忠为右相,兼吏部尚书、判度支等要职。于是他结党营私,独揽朝政,横征暴敛,搜刮民财。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第二年,安禄山兵破潼关,杨贵妃、杨国忠于是就跟着唐玄宗仓皇出逃。
唐玄宗逃到马嵬(今为马嵬镇,属陕西兴平县)的时候,军官陈玄礼等人为了维护唐朝的天下,决计杀死杨国忠,从而让安禄山退兵。然而,杀死杨国忠以后,军士们仍不肯散去。唐玄宗派身边的太监高力士去问,军士们回答说:“祸根杨贵妃还活着啊!”唐玄宗没有办法,洒泪与杨贵妃诀别,杨贵妃就被军士们带走了,接着将她吊死在路边祠堂下,裹上紫色的垫褥,埋在道旁。那时候,杨贵妃38岁。
买臣负薪
“买臣负薪”形容士人有志难遂,生活潦倒。
此典出自《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汉代,有一个人叫朱买臣(公元前?~前115年,字翁子,汉吴县人),家境十分贫寒,喜好读书,不谋产业,经常上山砍柴,换些钱用来糊口。在担柴的路上,他一边走,一边诵读诗书。他的妻子也背柴相随,多次阻止朱买臣在路上吟诵诗书,避免被人家嘲笑。朱买臣不听,反而更大声地吟诵起来。妻了感到羞愧,于是要求离婚。
朱买臣笑着说;”我到五十岁时就要富贵起来,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你苦了很久,等我富贵后一定报答你的功劳。”妻子仍然十分愤怒地说:“像你这样的人,终究要饿死在山沟里,还做什么富贵梦?”朱买臣挽留不住妻子,不得不让她走了。到了后来,朱买臣独自一人在路上吟诵诗书,背着柴禾经过一座墓地。离了婚的妻子和她的新丈夫到墓地上坟,看到朱买臣又饿又冷,于是还送给他饭吃。
几年以后,朱买臣来到长安,经人推荐,被汉武帝召见。朱买臣谈《春秋》,论《楚辞》,很得汉武帝的欢心。他也因此平步青云,当上了中大夫。到了后来,汉武帝任他为会稽太守,并对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乡夜行,谁知道呢?”朱买臣顿首拜别汉武帝,到家乡会稽郡走马上任。各县县吏听说新太守到来。于是纷纷到路旁迎接,派人鸣锣开道,引得一群群百姓看热闹。
朱买臣经过吴县时,看到他的前妻及其丈夫在路旁恭迎。朱买臣停下车,让他们坐在车后,一起来到太守的官邸,并把他们安顿下来,并且供给他们饮食。一个月之后,前妻自缢而死。
矛头淅米
“矛头淅米”形容处境极端危险。
此典出自《晋书·顾恺之传》:“矛头淅米剑头炊。”
顾恺之(公元341~402年),字长康,晋代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是东晋一位杰出的画家。顾恺之性情坦率,而且为人诙谐幽默,人们都爱同他开玩笑。他曾给大司马桓温当参军,二人非常亲近。
桓温死后,顾恺之给殷仲堪当参军,依然和大家相处得很融洽。殷仲堪在荆州时,顾恺之请假东归省亲,在路上遇到大风大浪,有幸的是他并没受伤。
顾恺之回到荆州之后,人们向他问起会稽一带的山川景致。顾恺之咬文嚼字地回答道:“千峰竞秀,万川争流。草木葱茏繁茂,恰似云霞满天,蔚为壮观。”那时候,桓玄(曾任江州刺史)同顾恺之一起就座,陪同殷仲堪,共同比赛,每人说出一句说到尽头的话。顾恺之先说:“火烧平原,焚毁无遗。”桓玄说道:“白布缠棺,挑起幡旗。”殷仲堪说道:“投鱼深泉,放走飞鸟。”这种说到尽头的话说过后,又比赛说描述惊险情景的话。桓玄说:“矛尖上淘米,剑刃上做饭。”殷仲堪说:“百岁老汉,攀登枯枝。”有一个参军插话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仲堪有一只眼睛失明,听到“盲人骑瞎马”一语,吃了一惊,大为光火,说道:“说这种危语,真是逼人太甚了!”于是,于是大家不再说下去了。
莫予毒也
“莫予毒也”比喻没有人能危害我了。有时也形容一个人目空一切,狂妄自大。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吕臣实为令尹,奉己而已,不在民矣。’”
春秋时,晋文公于公元前632年率领晋、齐、宋、秦四国联军在城濮同楚军作战。两军交战前,楚成王告诫大将子玉说:晋文公在外流亡多年,经过了一番磨砺,又很有政治经验,你不要轻易地和他交锋。
然而子玉总想打个胜仗,从而显示自己的威风。他一再派人向楚成王请战,楚成王对子玉非常不满意,不肯多给他兵马。
战斗开始以后,晋军抓住楚军的薄弱环节,首先击溃了其右翼,接着又集中兵力打败了其左翼,取得了胜利。
子玉打了败仗以后,觉得楚成王一定不能够饶恕自己,于是就自杀了。晋文公听到子玉自杀的消息,十分高兴,觉得这下子可除却心腹之患了。他对部下说:从今以后没有谁能危害我了。
悔过自新
“悔过自新”比喻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此典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于是少女缇萦伤父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
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
西汉初年,有一个名医叫淳于意。
他的医术十分高明,那时许多医生医治不好的病,他都能医治好。到了后来,淳于意被人告发,被解送到京城长安,要受割鼻、断足的残酷刑罚。淳于意没有儿子,只生了几个女儿,他因为没有儿子替他申冤感到气恼,这时,他的小女儿缇萦立志营救父亲,也跟着来到了长安。缇萦给皇帝上了封书信,书中说:“我父亲以前做官的时候,齐地的百姓都夸他廉洁,如今由于犯法应该受刑。我深深感到,人死了不能再活,砍下了手脚也无法接上,虽然想悔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宁愿把自己献给官府为奴婢,来赎父亲的罪,让他有悔过自新的机会。”
皇帝看了缇萦上的书,于是便免去了淳于意的罪。
南柯一梦
“南柯一梦”比喻一场梦,或者是空欢喜一场。
此典出自《异闻集》:“棼至郡凡二十载,使送归,遂觉。因寻古槐下穴,洞然明朗,可容一榻,有一大蚁,乃王也。又寻一穴,直上南柯,即棼所守之郡也。”
从前,有个人名叫淳于棼,家住广陵郡,他十分喜爱喝酒,而且不拘小节。
一天,淳于棼饮酒过渡,酩酊大醉,躺在家门前的一棵大槐树下睡大觉。这时候,有两个酒友把淳于棼扶进屋里上床休息,于是两人就在床旁一面守候,一面洗脚。
淳于棼在床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恍惚间,他看见两个穿着紫色衣裳的使臣走进屋来,跪拜他说:“奉槐安国王之命,特来邀请。”淳于棼不由自主地下床整理衣服,接着跟随二人出门,登车往大槐树根部一个树洞直奔而去。一进洞里,于是淳于棼感到十分惊诧!只见晴天丽日,山川旷野,城郭村庄,真是另外一个世界。淳于棼跟着使臣来到了大槐安国城内,进入王宫,拜见国王。
槐安国王亲自将次女瑶芳公主许配给他,择日完婚。淳于棼当上驸马,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他还想过过官瘾,国王就任命他为南柯郡太守。接着,淳于棼携妻来到南柯上任,由于他自己勤奋,加上瑶芳公主协助,一切都很顺利,政绩优良,全郡百姓极为拥戴,国王也很器重他。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就过了整整三十年。这时候,淳于棼已有五男二女,官位显赫,家庭美满,十分得意。可是,乐极生悲。瑶芳公主突然得了急症,不幸病故。时逢檀萝国兴兵入侵,淳于棼领军出战,可是却吃了败仗。从那之后,槐安国王不再信任他,不仅免去了他的官职,还把他软禁了一个时期,最后差人将他送回老家广陵郡。
淳于棼懊悔万分,一下子醒了过来,原来是一场大梦。恰恰这时候,他的两个朋友正在床边洗脚,他自己还躺在床上,想着梦境竟像度过了一生。淳于棼把酒友送出大门,他看见门前大槐树下有个蚂蚁洞。他梦中见到的槐安国就是这个蚂蚁洞,洞里旁边有一条孔道,往上直通向南的一支,这可能就是所谓“南柯郡”。
鸟瘦毛长,人穷智短
“鸟瘦毛长,人穷智短”亦作“人穷智短,马瘦毛长”,这个典故比喻人到穷困之时,再也无计可施了。多含悔恨当初之意。
此典出自《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常言道‘鸟瘦毛长,人穷智短’,只得聚十来个村童教书写仿,渐渐粗茶淡饭,习惯了,绝不想分外受用,又常被春儿数说,追思往事悔之无及。如此苦熬十五年。”
扬州城外曹家庄,庄主曹太公只生一子名曹可成,人材十分出众,是个监生,可是他不会持家,挥金如土。太公知他浪费,就不给他钱用。于是他就瞒了父亲,偷偷将田产抵押银子挥霍。本地有个妓女叫赵春儿,曹可成看上了她,便偷了父亲五百两银子给春儿赎身,平日里大把银子任由她使用。到了后来,曹太公一病身亡,债主都来算账,把曹家祖业田房尽行盘算去了。曹可成无依无靠,只好在坟堂安身,一时间酒肉朋友、亲眷更没一人上门慰问资助,十分凄惨。赵春儿得知,于是送白银百两与他,谁知他是个财主的性子,受苦不透,与一般闲汉好吃好喝,不过数日,盘缠就用完了,有一顿没一顿。有人怂恿他说:“你在春儿身上费过几千银子,她是你赎身的,为什么不向她追回身价?”可成道:“当初是我自愿,今日如何翻脸?”春儿闻得,知其心肠好,等三年丧满,就可以与可成结为夫妻。凑出三百两银子交与可成经营。那可成散漫惯了,被闲汉们哄他,不一时都哄尽了,却又去问春儿要银子用。
春儿气得两泪双流,于是将箱笼钥匙交付丈夫,由他自用,从此开始,朝暮纺织自食。可成虽得了许多东西,坐吃空山,不到一年又使光了。又过几日,没饭吃了,常言道“鸟瘦毛长,人穷智短”,只得聚十来个村童教书写仿,慢慢粗茶淡饭,习惯了,也不想分外受用,又常被春儿数落,追思往事悔之无及。这样苦熬十五年。这日半夜,春儿醒来,见可成披衣在床哭泣不止,问其缘故,始知他白天见往日一般的监生补授了官职,回想自己选期早过,可是却没钱打点,悔恨不已,又愧对妻子,所以深夜悲泣。春儿见他真个悔悟,遂将地下藏下的银子约千余两挖了出来,交付可成。可成想她十五年绩麻吃素,为自己守下这许多银子,又感激又羞愧,痛哭失声。于是将银子打点一下,选了同安县二尹(副县官),只因饱历世故,深知甘苦,宦声大振,数年间,直升至知府,重整了曹家家业。
牛衣对泣
“牛衣对泣”形容夫妻生活贫苦悲凉。
此典出自《汉书·王间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汉朝时候,在山东泰安地方有个读书人,名叫王章。他十分聪明,性格耿直。他的妻子更是通情达理,十分贤惠,常常鼓励丈夫发愤读书,为国家效力。
有一年,王章和妻子一起住在京都长安读书求学,日子虽说很清苦,但夫妻二人十分恩爱,生活也还快乐。王章学问长进也很快,妻子心里也非常高兴。
有一天夜里,王章突然病了,且病势来得很急,浑身发烧,家里衣物被褥很不齐全,没有什么东西给王章盖上。妻子只得把平日里用乱麻编织的席子给丈夫盖在身上。这样的麻席子是用来给牛披盖的,农户称它是“牛衣”。可是由于家境贫寒,不得不给丈夫盖牛衣,妻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暗暗地流下了眼泪。
王章病得昏昏沉沉,想到自己的病一定很重,家里又无钱治病,很有可能会病死的。他越想越悲哀,越想越难过,禁不住呜呜咽咽地哭泣起来。
王章妻子心情更是凄楚万分。可她想,哭泣有什么用呢?她应该劝他鼓起勇气,打起精神来,病才会好,才会取得功名呀!
因此她推开忧愁,狠了狠心,十分严厉地批评丈夫说:“夫婿啊,现在在朝廷做官的人,论才能有几个能比得上你呢?得了一点病就这样失魂落魄,像女人一样哭哭啼啼,这是多么胆小怕事呀!有志向的人,应该精神振奋、百折不屈啊!”
妻子的激励产生了效力,从那以后王章更加发愤,才学愈加深厚,没过多久便被朝廷召为官吏。开始做谏大夫,到了后来又做中郎将,并且当上京兆尹。
王章做官以敢于给皇帝提意见而扬名,他经常不避皇亲国戚,不管谁做错了事,犯了章法,他就揭发谁。哪怕是自己的好友、恩师也不例外。他也因此遭到排挤、诬陷。他的妻子看到这种状况,就劝丈夫说:“夫婿,你已经做上京兆尹的高官了,官职难道还嫌小吗?人应该知足,你为什么不想一想披着牛衣夜里哭泣的日子呢?”王章说:“这是不同的两回事嘛,你们女人了解什么!”
王章仍然我行我素,又去告发专权乱政的重臣王凤。王凤大将军是皇帝的亲戚,怎么能动得了呢?最终自己招来祸事,被捕下狱,最后丧了性命。王章直到死,还不清楚自己犯了哪条罪过。王章死后,他的妻子和家属被撵到广西合浦,以采珍珠度日,生活反倒清静多了。
呕心沥血
“呕心沥血”比喻做一件事情一定冥思苦索,用尽心血。
此典出自《新唐书·李贺传》:“(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它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唐朝时有一个叫李贺的诗人,字长吉,是李唐宗室。从小就很聪明,能诗能文,有“神童”的称誉。长大后,上京参加进士考试,由于文士们嫉妒他的才情,使他受到各种压抑,结果落第,从那以后他对功名冷淡,专心于吟诗作文。
他作起诗来,不先立题目,而是每天一早骑了一匹瘦马,叫个书童背了锦囊(丝织的手袋)跟在后面,遇到了好的题材,马上写成诗句,放在锦囊里,回到家里,就把它整理写成佳篇。
李贺身体一直不好,母亲见他天天从早到晚的奔波,非常担心,故每天待到李贺回家,便要查看他锦囊,若是见到诗句太多,便忍不住责骂他道:“你这孩子如此下去,终有一天要连心血都呕出来!”唐宪宗时,李贺做了协律郎(调和乐器音律的官),传说某日白天他见到一个穿红衣的人拿了一块板,板上写着:“上帝成白玉楼,召君作记。”意思是:上帝建成了一座白玉楼,召你去写一篇记,接着他便死了,那时还只二十七岁呢!
蓬头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