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16000000007

第7章 唐朝罗浮道教达到鼎盛

唐朝是道教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罗浮道教的特殊地位,不仅产生诸多高道,而且皇帝遇到难事,也常到罗浮山祈福。据《博罗县志》(民国版)和《罗浮山志》载:唐武后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武后遣使入山采药迷路,是夜群象踏山,迟明路开。学士张立碑记其事。因为冲虚观所在之处,实乃稚川成仙得道之地,丹灶俱存。历代王朝遣使祭醮降香,府郡监司祈祷降雨接福,其祭坛都设在冲虚古观。

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诏遣道士罗浮祷雨。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命有司筑百尺坛于罗浮,祀山神,诏郡县长官至祭,遣道士申太芝祭罗浮。

在唐代,李氏皇朝为巩固其统治地位,以老子本姓李而尊老子为“圣祖”,自称李家皇帝是老子“圣裔”,打造“皇权神授”的政治神话。为进一点利用道教来笼络民心,他们执行“崇道抑佛”的国策,把隋末的宗教序位由释、道、儒的排列,调整为道、儒、释。

随着中国道教的迅速发展,罗浮道教也得到高度重视和迅速发展。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葛洪南庵遗址改建的葛仙祠扩建为都虚观,敕命“置守祠者十家,仍度道士二人,专司祭祀之事”。尤其是在唐朝女皇武则天遣使罗浮采药,唐玄宗派申太芝到罗浮都虚观设坛求雨之后,罗浮道教声名显赫,仙名远播。卢眉娘、邓元起和轩辕集等高道先后被召至京师,其中轩辕集还先后两次被召入朝,名动京师。据《旧唐书·武宗本纪》载:“武宗以赵归真为师,学神仙术。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六月,赵归真推荐罗浮山道士邓元起有长生术,武宗亦使迎至宫中。”轩辕集就是在此时随邓元起第一次进京。可惜他此次进宫,竟以“谴罪还山”的结果而告终。事出会昌四年(公元844年)三月,赵归真与衡山道士刘玄靖和邓元起一起向武宗进言:“每对,排毁释氏(即佛教),言非中国之教,蛊耗生灵,尽宜尽之。”同年六月,又有道士奏道:“孔子言黑衣继十八子。”黑衣指僧人,十八子即李氏。言下之意就是僧人要谋朝篡位。七八月间,武宗终下令毁佛像,全国拆寺庙四千六百多间,令僧尼二十六多万人还俗,寺产充公。史称“会昌法难”。但至会昌六年(公元846年),武宗因服丹中毒而亡。宣宗继位后,即杖杀赵归真、邓元起,而将轩辕集逐归罗浮。

唐代罗浮名道众多,有的只有姓名而无其他记载,对事迹有所记载的有:

1.轩辕集

轩辕集,广东惠州人(或曰东莞人,见清《一统志》),居罗浮白云洞,号罗浮山人。有道术,人传数百岁,颜色不老。发长垂地,坐暗室,目前光长数丈。每采药于岩谷,毒蛇猛兽随之,若有所护卫。与人饮酒,则袖出一壶,才容一二升。宾客满座,倾之弥日不竭。人命之饮,百升不醉。夜则垂发盘中,酒沥沥出,香不减。著《太霞玉书》十二篇。

轩辕集的高深道术,集中表现在他第二次入京。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正月,唐宣宗又宣召轩辕集进京。据《旧唐书》载:被轩辕集医好脚疾的广州监军使吴德庸向宣宗表荐轩辕集。时宣宗正患风湿毒,便宣他进京诊治。不用多久,轩辕集就治好了唐宣宗的风湿。据志书记载宣宗问他:“长生可致乎?”轩辕集回答得很干脆。他说:“撤声色,去滋味,哀乐一致,德施无偏,自然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虽尧舜禹汤之道可致,况长生久视乎!”唐宣宗又问:“朕得几年天子?”(即我能当几年皇帝)轩辕集在纸上大书“四十”。但十字上有一挑脚。直到宣宗在位十四年逝后,人们才明白这是“四十”是“十四”之意。轩辕集居京师月余,坚请还山。宣宗请他再逗留一年,以在罗浮为他建道馆为报。他毫无留意。又授他朝散大夫兼广州司马之职,轩辕集还是坚辞不受。宣宗只得许他返回罗浮。轩辕集离京之日,罗浮道教已誉满京师。京师公卿名贤,高僧名道上百人齐来相送,不少名人纷纷赋诗相赠。据说直至高僧禅月大师赋诗后,“群贤息笔”。其诗曰:“玉房花洞接三请,漫指罗浮是去程。龙马便拢筇竹杖,山童常唤茯苓精。曾教老子抛卑吏,却唤轩皇为老兄。再见先生又何日,只应频梦紫金城。” 王棨曾写《诏遣轩辕先生归罗浮旧山赋》,赋中有“别后之岚光未老,来时之春色犹存。白鹿青牛,却放烟霞之境;玉芝瑶草,终承雨露之恩”之句,从中可知轩辕集二进京师,“实居月余”。

轩辕集回归罗浮,居罗浮白云洞,号罗浮山人。曾著《太霞玉书》十二篇。他在此书的自序中说道:“大历之初(公元766年),集栖朱明洞之野。忽石楼前洞,砉然中开,示我灵文,成兹玉书。结空粲以成篇,……为十有二章,统以太霞。”

历代《罗浮山志》和《博罗县志》对轩辕集的仙事记述颇丰。如“远猜盘鹄”、“宫女变老妪”、“袖出荔花”、“捋叶成钱”、“施钱不竭”、“气攻发直”等等,流传至今。

2.何仙姑

据《续通考》载:“何仙姑,广州增城人,何泰之女。年十五,梦神人教食云母粉,可得轻身,因饵之,誓不嫁。往来(罗浮)山顶,其得如飞。每朝出,暮则持山果归遣其母。武后遣使召至阙,中路失之。景龙中白日飞升。”

作为道教八仙之一,何仙姑在岭南道教尤其在罗浮道教中传说颇丰。明人李砺侯的《罗浮山志》卷九记道:“元宗天宝九载(公元750年),都虚观会,乡人斋,有五色云起于麻姑坛,众皆见之。有仙子缥缈而出,道士蔡天一识其为何仙姑也。”“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又现身于小石楼,广州刺史高翚具上其事于朝。”

《全唐诗》则收录其诗三首,一首是《炼药诗》,据说是其在罗浮按神人梦授仙方,服食云母,得道成仙后所作。诗曰:“凤台云母似天花,炼作芙蓉白雪芽。笑杀狂游勾漏令,却从何处觅丹砂!”另一首是《有道士自罗浮之增城,口占三绝寄家》。传说其得道后长在罗浮仙游。有一天,冲虚观有个道士匆匆下山往增城办事,道旁一古松磐石上,一仙姑端坐,笑递一纸与他后化去。这纸上写了三首七绝:“铁桥风景胜天台,千树万树桃花开。玉萧吹过黄龙洞,勾引长庚跨鹤来。”“寄语童童与阿琼,休将尘事恼闲情。蓬壶弱水今清浅,满地花荫护月明。”“已趁群真入紫薇,故乡回首尚迟迟。千年留此井边履,说与草堂仙子知。”

3.卢眉娘

卢眉娘则以善绣著称。明人陈琏《罗浮山志》载:“卢眉娘,唐顺宗朝南海贡之京师。称北祖帝师之裔,自大定中流落岭表。幼而慧悟,士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字如粟米。又作飞仙盖。以丝一缕为盖,五重中有十洲三岛。每日食胡麻饭二三合。宁宗嘉其聪慧而奇巧,遂赐金凤环以荣其腕。知眉娘不愿住禁中,遂度为黄冠,放归南海,仍赐号‘逍遥大师’。后神化,香气满室。弟子将葬,觉举棺轻,即撤其盖,惟存藕履。焉其后有人见眉娘乘紫云游于海上,或游罗浮山。罗浮道士李象先作《卢逍遥传》。”

卢眉娘天生一副绿眉毛,工于刺绣,她离京返岭南后,就直奔有神仙洞府之誉的罗浮山,在稚川东庵遗址白鹤洞筑庵而居。在潜心修道之时,不时仍操持刺绣。据说她曾将罗浮四百三十二峰和七十二长溪的秀丽风光,浓缩在《罗浮烟雨图》这幅刺绣作品之中。其最为令人叹绝的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画中的景色竟各不相同。从正面看,是罗浮春色图:郁郁葱葱,烟雨濛濛;从左往右看,是罗浮夏景图:万峰耸翠,飞瀑凌空;而从右向左看,却是罗浮秋色图:漫山红叶,萧瑟秋风;但从后面看,却是罗浮冬景图:峰巅素裹,幽岩凝重。堪称为“神绣。”

白鹤洞中层峦叠嶂,每天都有一群群白鹤在苍松翠竹间,翩翩飞舞。卢眉娘每天目送它们离巢,暮迎它们还山,颇有一段不解的仙缘。她曾潜心绣了一幅《水帘仙鹤图》。图中,一瀑飞帘,直泻岩底。一株古榕的碧枝绿叶间,一群仙鹤,或翱翔于蓝天丽日之下,或交颈安歇于绿叶之间,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画图绣成之后,竟有两只白鹤飞入厅堂,盘旋于画下,似欲飞入画中与群鹤同乐,又似呼画中群鹤飞出同游。真可谓传神之至。

卢眉娘子的神绣之作,无一不饱含着道教的“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教义。

4.其他道士

唐代的罗浮道教名扬海内外,吸引了不少玄门高人前往罗浮修道,人才济济,使罗浮道坛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兴旺景象。为历代《罗浮山志》收录的名道就有王体靓、侯道华、刘潜、罗万象、许碏、申太芝、司马退之、蔡天一、王锡和厉归真等人。

王体靓有“第二个黄野人”之称,同州人。他在罗浮观源洞长居二十四年,不娶妻,少言语,以诚待人,默默修炼。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五月仙逝于观源茶园。村民“凿木为空,盛其尸埋于园中”。处士陈洹后称:“发其棺,惟见空衣。”山民皆传其仙去。并以音讹传其为“黄野人”。为历代《罗浮山志》收录在《仙释》卷中。

侯道华,苪城人。初在河中永乐观为道士。县有无核枣,苏氏女子自少获而食之,自是不食五谷,年五十,颜如处子。道华亦得食焉。侯道华后来游罗浮,遇异人传录《龙虎丹决》,遂得道。自云上帝赐其姓名曰“李内芝”。复隐峨眉山,诣中条道靖观事周悟仙。恒如疯狂人,登危立险,如履平地。又好子史,手不释卷。因殿宇坏,登梁揖之。得小金合,中有丹,遂吞之。后晨起飞上松树顶,道流竞呼之。(道华)挥手谢众曰:“玉皇召我为仙台郎,今去矣!”遂与云鹤盘旋凌空而去。时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也。苏轼诗中有“道华亦曾啖一枣”。其自注曰:“道华窃食邓天师丹,仙去。永乐有无核枣,人不可得,道华得之。”

罗万象,不知何许人。志书称他“有文学,明天文,洞精于易”。后游罗浮山,深为这个神仙洞府的灵山秀水、幽谷灵岩所折服。他叹道:“这个朱明洞天,就是葛稚川曾栖此炼丹的洞天福地!我虽然没有像邓岳那样的人挽留,但何不择此胜地而居呢?”于是,他在石楼峰下结茅成庵而居,以黄精为食。饮露餐霞数十年,后隐于石楼,不再出山了。人皆称其仙去。

许碏,自称高阳人。少为进士,累举不第。晚学道于王屋山,周游五岳名山洞府,茅山、天台、委明、武夷、霍童、罗浮,无不偏历。到处皆于悬崖峭壁人不及处题云:“许碏自峨眉寻偃月子至此。”观笔踨者,莫不叹其神异,竟莫详偃月子也。尝醉吟曰:“阆苑花前是醉乡,踏翻王母九霞觞。群仙指点嫌轻脱,谪向人间作酒狂。”好事者诘之,(许碏)曰:“我天仙也!方在昆仑就宴,失仪见谪。”人皆笑之,以为疯狂。

申太芝,字元之,洛阳人。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生。尝游南岳,遇异人授金丹火龙之术,遂能乘虚。天宝初(公元742年)奉诏祭罗浮,访寻朱明洞,得之道。遇异人告以“九嶷山旧有天乐一部,岁久化五野猪,郡人捕之,又化五石器”。太芝往来求访得之,扣之音律相和。(太芝)谓其徒曰:“此必有异,后二十年当有应者。”及安禄山反,形腯如豕,俗谓猪龙。太芝道术最高,醮祭辄动风雷。所著有《服气要诀》,世称为天师,亦曰仙翁。肃宗即位,以其灵异尤宠幸之。后坐妖妄罪伏诛,道流谓其兵解也。宋徽宗封其为妙寂灵修真人。

司马退之,河内人。道行高洁,博览工诗,居长安为道士。唐玄宗命往罗浮采药,住冲虚观。尝赋《洗心诗》,为人传诵。其诗曰:“不践名利道,始觉尘土腥。不味稻粱食,始觉精神清。罗浮奔走外,日月无短明。山瘦松亦劲,鹤老飞更轻。逍遥山中客,翠发皆长生。草木多古色,鸡犬无新声。君有出俗意,不贪英雄名。傲然脱冠带,改换人间情。却矣丹霞路,向晓云冥冥。”

蔡天一,罗浮都虚观道士。天宝九年(公元750年),都虚观斋会,有五色云起麻姑台,仙女缥缈而出。(天一)识其为何仙姑也。因为之作传。大历间(公元772-773年)天一于会仙观左立仙姑祠。事闻,代宗赐仙姑朝霞帔一袭。

王锡,罗浮道士,嚥炼五年,返还天谷,人多师之。(王锡)犹不自足,往来名山寻师,由是为时人所重。曹唐有《送羽人王锡归罗浮》诗。诗曰:“风前整顿紫荷巾,常向罗浮保养神。石磴倚天行带月,铁桥通海人无尘。龙蛇出洞闲邀雨,犀象眠花不避人。最爱葛洪寻药处,露苗烟蕊满山春。”后隐于石楼,不再出山了。人皆称其仙去。

众多道人,无一不在罗浮道教史上留下绚丽多彩而又神奇莫测的一页。正因如此,罗浮山以其高深莫测的道教神秘色彩,成为唐代文人雅士的吟咏对象。在《全唐诗》中,就有五十多位诗人的七十多首吟咏罗浮名山名道的诗作。大诗人李白的“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罗浮麻姑台,此去或未返”,“余欲罗浮隐,幽桂有芳根”;杜甫的“结托老人星,罗浮振衰步”。这些诗句都寄托着他们归隐罗浮的夙愿。吕洞宾的《寄罗浮道士》,施肩吾的《赠别王炼师往罗浮》,李群玉的《送隐者归罗浮》,许浑的《送王隐居归罗浮》,曹唐的《送羽人王锡归罗浮》,贯休的《送轩辕先生归罗浮山》,黄滔的《寄罗浮道者二首》等,字里行间无一不洋溢着对罗浮道教的盛赞,罗浮道教的名人逸事,已飞越岭南,传遍京师了。第四章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罗浮道教的传播宋、元之际,中国道教又进入一个迅猛发展的高峰时期。至金元时,全真道长一再被皇帝召询,受到朝廷的重视,全真教因而在民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罗浮道教既有葛洪这个丹鼎派的外丹理论家,又有苏元朗这个内丹学说的首倡者。罗浮山既是外丹之术的根据地,又是内丹之说的发祥地。正因如此,罗浮道教更凸现其在岭南道教乃至中国道教中不可低估的地位。

同类推荐
  •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诗》是对禅宗诗歌偈颂的体悟与阐释,探讨了历史上五家七宗的禅僧们所创作的修禅悟道诗偈,同时对禅宗形成之前的禅僧诗歌、禅诗美学境界、禅门七家之外的禅僧诗歌,也都设有专章加以阐释,将禅的精华要义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使读者深入透彻、直观亲切地领悟禅的精髓要义。
  •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本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得失莫叹,随遇而安;忍辱为上,慈悲为怀;佛家的智慧与幽默;欲变其世,先变其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等。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道家文化常识

    道家文化常识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哲学--道家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展和演变,突出表现了其在中国对思想、文化及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旨在提升大众的文化修养,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热门推荐
  • 福尔摩斯推理集2

    福尔摩斯推理集2

    艾琳艾德勒为福尔摩斯生了一个儿子,不料在儿子满月时,被开膛手杰克盗走,多年以后,福尔摩斯找到了自己的儿子,而他的儿子已不认识他,他的儿子也被培养成为一名杀手,最后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福尔摩斯的儿子变好了,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而开膛手杰克也伏法了。
  • 破之马面

    破之马面

    由于派系争斗,创立六道轮回的大神被迫害,司职六道轮回的马面被迫投胎转世成为一介屌丝李逸。同伴都被困,无人能够帮助自己。且看李逸如何度过层层艰难险阻,恢复真身,拯救大神.....
  • When the Sleeper Wakes

    When the Sleeper Wak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世烟花

    一世烟花

    内容简介:身处乱世,处处受敌,明枪暗箭,看她如何化解。她是史上第一个登上皇帝宝座的女子,然,却无法载入史书页,有人说她只是傀儡,有人说她是女子难以成为正统,不过是一个棋子。多年后,这纷乱的格局,这金戈铁马又是谁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天下,只能是她的。她本是权势之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千金,一朝精心谋划的变故,使得她家破流浪,寄人篱下,受尽侮辱,后又被逼远走他乡。机缘巧合之下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沧溪阁上,谁在谋划天下?这乱局又是由谁搅动。“父亲如此信任你,你竟这般谋害他!简直畜生不如。”她在雨中绝望地哭喊“你都已经如此地步了,竟还敢对我出言不逊,来人!把她拉下去,教教她如何和主子说话。”冷漠的脸一如既往地文丝不动。“哎,你住在我家,吃用都是我的,你的房间不就是我的吗,我就进了,你不爱住着就滚出去。”“给我回来,你还能去哪?”只因他是她的仇人之子,竟是连爱上她的资格都没有了吗?“放心,拼了这条命,我也会带你逃离此处。”看着眼前的人,就算此生只是为她而活,也值得.....“快走,不要管我,我只要你好好地活着。”君恩恳切,今世无缘以报,来世定相随…..“安分地跟着我,是你的终究能帮你拿回。“戏谑地声音传来,不知有几分真假“我不相信你。““很好,从现在开始,不要相信任何人,包括你自己。”此生的认真,皆倾付于你“你我并未相识多久,为何如此舍命救我?你,可是故人?”看到那奋不顾身为自己冲上去挡剑的人,即使倒在血泊中仍不肯摘下黑色面纱,他,究竟是谁?血泊中的他,在厚重的面纱后笑了笑,为你而死,为你夺得天下,而你抛弃皇权富贵,只是想你知道,我此生从未负你……是谁在在菩提树下回眸一笑,如烟如花,嫣然美艳,殊不知,不经意间,惊艳了谁的一世时光。要在内容简介中泄露你的QQ、电话等等联系方式,以免被他人冒用
  • 老婆大人求放过

    老婆大人求放过

    她是商场上叱咤风雨的Queen,他是官场上呼风唤雨的king,当女王遇到帝王,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欢乐版:“笨喵,我饿了。”他神色暗沉的说道,“昂昂,我去给你做饭,干嘛,干嘛,不要拽我衣服啊!”小虐版:“笨喵,我多想看到你,多想看你一眼,哪怕只有一眼。等我,等我变强大。”温情版:"笨喵,我等你很久了。‘
  • 总裁的贴心小天使

    总裁的贴心小天使

    她是唯一一个可以掌管人间生死的天使,每天她都会落入凡间,看着人世间的生离死别,然后挥动着她的手指,将死者的灵魂收纳在她的生死书中。一个意外她生死书中的灵魂全部破书而出,落入世间各处,扰乱世间的生死,作为惩罚她被封印在一副画中。若干年之后那幅画被以三亿拍卖,拍得这幅画的人,却将它丢弃在深海之中,她便破画而出,变成了落入凡间的天使,却永远记住了那个解救她的人。他到哪,她就到哪,他赶她,她死皮赖脸,他动心,她却要遵守她三个月的约定。他们相知,相爱,却逃不过生离死别,天地之隔。幻境中她回到他们的十年前,一切的都变了,变得不一样,青春匆匆的校园,岁月如梭的青春。落难天使,步步来袭!
  • tfboys之水晶爱恋

    tfboys之水晶爱恋

    三个家里有钱的女主碰上了三个刚出道的明星,他们的爱恋将从哪里开始又会遇到怎样的磕磕绊绊呢
  • 敦煌大梦

    敦煌大梦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一批中国知识分子为敦煌的保护、研究事业而殚精竭虑的故事,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凝聚在这些中国知识分子身上为民族文化事业勇于牺牲敢于承担的优秀品质。
  • 逍遥狂妻

    逍遥狂妻

    “逍遥公子有何目的”“目的嘛,王爷,在下还未许人家呢。”墨倾城就这样赤果果的说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还一副娇羞的样子看着百里熙焱。“哦,本王没有女儿可嫁与你,公子还是去别家下聘吧。”这家伙,你看上去才二十多,就算是十五岁生女儿,几岁的娃小爷我也下不去口啊,何况小爷我看上的是你丫的,和你女儿毛线关系。一旁的千黛满头黑线,自家小姐追求夜王爷,以什么身份不好,偏偏是“逍遥公子”这个头衔?墨倾城:我卖萌,我耍贱,我无赖,我挥金如土,我温柔似水,都说女追男隔层纱,可自己都七十二变了对方却还岿然不动。百里熙焱:你卖萌,你耍贱,你无赖,你用尽手段,你穷追不舍,可你才十二岁。
  • 魔啸天穹

    魔啸天穹

    老子是魔,武体被封,只想安度余生,可是愚昧的世人啊,你们为什么不让老子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