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是连锁企业的物流系统为实现商品在空间时间上的转移而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具体包括订货费用、订货处理及信息费用、运输费用、包装费、搬运装卸费、进出库费用、储存费用、库存占用资金的利息、商品损耗、分拣、配货费用以及由于交货延误造成的缺货损失等。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连锁企业利润的多少。因此,如何以最少的物流成本“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的产品送到适当的地方”,是摆在连锁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对物流系统即商品采购、储存、配送三个主要环节的成本控制。
1.采购成本的控制
采购成本的高低对物流总成本的高低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总部采购部门应该想方设法降低商品采购过程中的各项费用支出,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强集中采购,发挥规模优势。连锁企业的兴起就在于它能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统一进货的优势。总部应当集各连锁分店的零星要货为较大批量的要货,争取供应商在价格上给予尽可能的优惠,从而降低进货价格,降低销售价格,提高商品的竞争力。
(2)确定适当的采购时机与合理的采购批量。采购时机与采购批量是影响物流总成本的重要因素。采购过早,会使库存量增加,加大库存费用;采购过晚,库存不足,又会带来缺货损失。采购批量太大,有可能造成积压;反之,又增加采购次数,增大采购固定费用。因此,企业应根据各方面的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适当的采购时机与合理的采购批量,以降低采购成本。
(3)根据市场状态,确定采购对象,建立稳定的供应伙伴关系。社会化的大生产、大流通决定了企业不能把供求关系建立在“吃零食”的基础上。连锁商业作为一种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组织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供货关系,既有可能也有必要。目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连锁企业若有稳定的供货渠道,与诚实可信、资信良好的供应商合作,就可减少假冒伪劣商品混入的可能性,有利于降低订货费用和缺货损失,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信誉。
(4)尽量降低采购风险。采购风险是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存在不确定因素而造成的可能损失。当商品供不应求而生产周期又长时,由于不确定因素增多,应增大保险储备量;当购买新产品时,如果事先不了解市场反应,应减少购买量。
2.存货成本的控制
商品存货成本,包括库存商品占用资金应支付的利息、贮藏中的损耗、保险费以及库房建筑物和仓库机械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通风照明费。仓库职工工资及办公费等。确定存货的最优水平关键在于如何做到既能满足连锁分店的销售需要,又能满足现代库存控制的要求,即使库存费用与采购费用的总和最低。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如下两种方法:
(1)定量订货控制法。定量订货控制法以库存费用与采购费用总和最低为原则,事先确定出相对固定的经济订货批量和订货点。每当库存量降到订货点,即按预定的经济订货批量组织订货。这种方法是通过“经济订货批量”和“订货点”两个量来控制库存的。
订货点=日平均需求量X订货期(发出订单到商品入库的时间)。
定量订货控制法事先确定了经济订货批量和订货点,适用于常年销售且销售量比较稳定的商品。
(2)定期订货控制法。这种方法同样以存货费用与采购费用总和最低为原则,与定量订货控制法不同的是,采购为定期采购,采购批量为订货水准(订货后应达到的库存量)与盘存量(实际库存量)之差。这种方法是通过“订货周期”、“订货水准”和“每次订货量”来控制库存的。定期订货控制法用于销售量不稳定的商品,它只预测较短时期内的需求量,根据盘存量来确定日订货数量,可以保持经营的灵活性,降低采购风险。
如果企业经营的商品品种很多,对每类商品都实行精确的库存控制,库存管理费用就会大大增加,这与实行库存控制的目的是相违背的。所以应该采用ABC分类法,只对价值大的商品进行重点管理。
3.配送成本的控制
配送成本是指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在进行分货、配货、送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总和,包括包装费用、装卸费用及有关工作人员的工资等。配送成本的控制,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加强配送的计划性。在配送活动中,临时配送、紧急配送或无计划的随时配送都会大幅度增加配送成本,因为这些配送会使车辆不满载,浪费里程。为了加强配送的计划性,需要建立分店的配送申报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应针对商品的特性,制定不同的配送申请和配送制度。①对鲜活商品,应定时定量申请、定时定量配送。分店一般一天申请一次,商品的采购量应以控制在当天全部售完为宜。②对普通商品,应定期向配送中心订货,订货量为两次订货的预计需求量。实行定期申请,分店只要预测订货周期内的需求量,可以降低经营风险。
(2)确定合理的配送路线。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合理的配送路线,是配送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确定配送路线的方法很多,既可采用方案评价法,拟定多种方案,以使用的车辆数、司机数、油量、行车的难易度、装卸车的难易度及送货的准时性等作为评价指标,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又可以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考虑以下条件:①满足所有分店对商品品种、规格和数量的要求;②满足所有分店对货物发到时间范围的要求;③在交通管理部门允许通行的时间内送货;④各配送路线的商品量不得超过车辆容积及载重量;⑤在配送中心现有运力的范围之内配送。
(3)进行合理的车辆配送。各分店的销售情况不同,订货也就不大一致,一次配送的货物可能有多个品种。这些商品不仅包装形态、储运性质不一,而且密度差别较大。密度大的商品往往达到了车辆的载重量,但体积空余很大,密度小的商品虽达到车辆的最大体积,但达不到载重量。实行轻重配装,既能使车辆满载,又能充分利用车辆的有效体积,会大大降低运输费用。
(4)量力而行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物流作业中,分拣、配货要占全部劳动的60%,而且容易发生差错。如果在拣货配货中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条形码,就可使拣货快速、准确,配货简单、高效,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劳动力,降低物流成本。
7——11便利店的配送系统
每一个成功的零售企业背后都有一个完善的配送系统支撑,在美国电影《火拼时速II》(RushHourII)中,唠叨鬼詹姆斯·卡特有一个绰号叫7-11,意思是他能从早上7点钟起床开始一刻不停地唠叨到晚上11点钟睡觉。其实7-11这个名字来自于遍布全球的便利名店7-11,名字的来源是这家便利店在建立初期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后来这家便利店改成了一星期七天全天候营业,但原来的店名却沿用了下来。
7——11最早发源于美国的商店,是全球最大的便利连锁店,在全球20多个国家拥有2.1万家左右的连锁店。
一家成功的便利店背后一定有一个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7-11从一开始采用的就是在特定区域高密度集中开店的策略,在物流管理上也采用集中的物流配送方案,这一方案每年大概能为7-11节约相当于商品原价10%的费用。
在便利店里不同的食品有可能来自不同的供应商,运送和保存的要求也各有不同,每一种食品又不能短缺或过剩,而且还要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随时能调整货物的品种,种种要求给连锁店的物流配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家便利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送系统的成功。
7-11的物流管理模式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三种方式的变革。起初,7-11并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它的货物配送是批发商来完成的。早期日本7-11的供应商都有自己特定的批发商,而且每个批发商一般都只代理一家生产商,这个批发商就是联系7-11和其供应商间的纽带,也是7-11和供应商间传递货物、信息和资金的通道。供应商把自己的产品交给批发商以后,对产品的销售就不再过问,所有的配送和销售都会由批发商来完成。对于7-11而言,批发商就相当于自己的配送中心,它所要做的就是把供应商生产的产品迅速有效地运送到7-11手中。为了自身的发展,批发商需要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经营,尽力向更多的便利店送货,并且要对整个配送和定货系统作出规划,以满足7-11的需要。
渐渐地,这种分散化的由各个批发商分别送货的方式无法再满足规模日渐扩大的7-11便利店的需要,7-11开始和批发商及合作生产商构建统一的集约化的配送和进货系统。在这种系统之下,7-11改变了以往由多家批发商分别向各个便利点送货的方式,改由一家在一定区域内的特定批发商统一管理该区域内的同类供应商,然后向7-11统一配货,这种方式称为集约化配送。集约化配送有效地降低了批发商的数量,减少了配送环节,为7-11节省了物流费用。
配送中心的特定批发商提醒了7-11,何不自己建一个配送中心?与其让别人掌控自己的经脉,不如自己把自己的脉。7-11的物流共同配送系统就这样浮出水面,共同配送中心代替了特定批发商,分别在不同的区域统一集货、统一配送。配送中心有一个电脑网络配送系统,分别与供应商及7-11店铺相连。为了保证不断货,配送中心一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保留4天左右的库存,同时,中心的电脑系统每天都会定期收到各个店铺发来的库存报告和要货报告,配送中心把这些报告集中分析,最后形成一张张向不同供应商发出的定单,由电脑网络传给供应商,而供应商则会在预定时间之内向中心派送货物。7-11配送中心在收到所有货物后,对各个店铺所需要的货物分别打包,等待发送。第二天一早,派送车就会从配送中心鱼贯而出,择路向自己区域内的店铺送货。整个配送过程就这样每天循环往复,为7-11连锁店的顺利运行打下基础。
配送中心的优点还在于7-11从批发商手上夺回了配送的主动权,7-11能随时掌握在途商品、库存货物等数据,对财务信息和供应商的其他信息也能有效的掌握,对于一个零售企业来说,这些数据都是至关重要的。
有了自己的配送中心,7-11就能和供应商谈价格了。7-11和供应商之间定期会有一次定价谈判,以确定未来一定时间内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其中包括供应商的运费和其他费用。一旦确定价格,7-11就省下了每次和供应商讨价还价这一环节,少了口舌之争,多了平稳运行,7-11为自己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费用。
配送的细化随着店铺的扩大和商品的增多,7-11的物流配送越来越复杂,配送时间和配送种类的细分势在必行。以台湾地区的7-11为例,全省的物流配送就细分为出版物、常温食品、低温食品和鲜食食品四个类别的配送,各区域的配送中心需要根据不同商品的特征和需求量每天作出不同频率的配送,以确保食品的新鲜度,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顾客。新鲜、即时、便利和不缺货是7-11的配送管理的最大特点,也是各家7-11店铺的最大卖点。
和台湾地区的配送方式一样,日本7-11也是根据食品的保存温度来建立配送体系的。日本7-11对食品的分类是:冷冻型(零下20度),如冰淇凌等;微冷型(5摄氏度),如牛奶、生菜等;恒温型,如罐头、饮料等;暖温型(20摄氏度),如面包、饭食等。不同类型的食品会用不同的方法和设备配送,如各种保温车和冷藏车。由于冷藏车在上下货时经常开关门,容易引起车厢温度的变化和冷藏食品的变质,7-11还专门用一种两仓式货运车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仓中温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另一个仓,需冷藏的食品就始终能在需要的低温下配送了。
除了配送设备,不同食品对配送时间和频率也会有不同要求。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食品如冰淇凌,7-11会绕过配送中心,由配送车早中晚三次直接从生产商门口拉到各个店铺。对于一般的商品,7-11实行的是一日三次的配送制度,早上3点到7点配送前一天晚上生产的一般食品,早上8点到11点配送前一天晚上生产的特殊食品如牛奶,新鲜蔬菜也属于其中,下午3点到6点配送当天上午生产的食品,这样一日三次的配送频率在保证了商店不缺货的同时,也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度。为了确保各店铺供货的万无一失,配送中心还有一个特别配送制度来和一日三次的配送相搭配。每个店铺都会随时碰到一些特殊情况造成缺货,这时只能向配送中心打电话告急,配送中心则会用安全库存对店铺紧急配送,如果安全库存也已告罄,中心就转而向供应商紧急要货,并且在第一时间送到缺货的店铺手中。
§§第八章 连锁经营的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