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去世前,面对困难重重的境况,她对统治大清有没有产生厌烦的情绪,亦或在耄耋之年时遭遇立宪的失败会不会使得她心生退休之念?1907年夏天,在京城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即慈禧太后将要退位,将九年前夺走的政权归还光绪帝。据说,在1908年2月2日,农历新年到来之时,光绪帝复政,同时,将要挑选一位新的皇位继承人。
自从1900年溥儁被废以来,皇储的位置已空缺多时。1906年初,慈禧太后挑选了几位年轻的皇子在宫中生活和学习,以便挑选出最为合适的皇位继承人。据传言,有望夺得皇储之位的有三位皇子--溥仪,醇亲王载沣和荣禄之女的儿子;溥伟,载滢长子,后来过继给载澄,1898年承袭爵,谥号贤;溥伦,“道光帝重孙”、“咸丰帝大皇兄之孙。”在这三人中,虽然溥伟为恭亲王奕后代且朝中仍有较多奕支持者,但还是溥仪和溥伦最有希望成为皇位继承人。
在这一年农历新年时,什么也没发生。慈禧太后退位的传闻不攻自破。1908年1月初,慈禧太后以自己的名义发布了一道关于举行国宴的诏书。在这份诏书中,并没有提及光绪帝和满朝文武向其谒拜,祝贺新年之事。这是因为光绪帝身体抱恙的缘故。
新年过后不久,有传闻称慈禧太后突然召集了几位太医为光绪帝诊治。此时,并没有人担心慈禧太后的身体状况。但是在3月的第二个星期,慈禧太后突然身体不适。据说是因为中日之间危机不断,使得慈禧太后日夜操劳,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二辰丸”事件。
“二辰丸”事件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一艘满载着步枪和子弹的日本轮船“二辰丸”企图私运至澳门,最后被广东水师截获。日本政府对此进行强烈抗议。慈禧太后非常关心此事。
根据《北华捷报》报导,在慈禧太后与醇亲王及两个皇室宗亲的一次会面中,慈禧太后针对大清的严峻形势与其交谈了一个多小时。交谈中每当提起自己年事已高,她便潸然泪下,并告诉他们,近来她常常感觉沮丧,虽然她大权在握将近四十年,但她却不知道该如何救自己的国家于水火之中,这是多么失败的一件事。记者还写道,慈禧太后近来一直待在寝宫中,三位太医在她身旁轮流值守,以防不测。然而,月底的时候,她宣称身体已经完全恢复,但面对国事仍然焦虑不安。特别是北京此时的形势,更是让慈禧太后无法放下心来。
在3月底的时候,京城中发生了几起纵火事件。人们认为,此次纵火事件的元凶是孙逸仙医生的追随者。但是按照礼部的说法,发生纵火事件是因为火神从天宫来到了人间,一旦火神回宫,便不会再出现这样的事情。这样的解释并不足以让人信服。不安的情绪在全城蔓延,直到十四个人被逮捕。十四人中,大部分是才从日本回来的学生,人们的情绪有所平复。慈禧太后命兵部增加皇宫的驻兵,此外,京城中的兵力也有所增加。
除了北京,全国各地也陷入动荡中。人们对即将到来的革命议论纷纷。此时,孙逸仙先生正在中国边境徘徊,一旦他步入中国领土,必死无疑。他的同僚遍布全国,清政府的抓捕行动从未间断。北京作为政治中心,人们的情绪已紧绷到极点。5月13日,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照惯例前往颐和园消暑,这无疑减轻了人们的不安。这时,慈禧太后的身体状况显然十分良好,但光绪帝却因为严重腰腿痛无法行走自如。
虽然已移驾颐和园,但慈禧太后却未停止过对国事的操劳。这段时间里还流传着一个关于慈禧太后的传奇故事:在慈禧太后意识到袁世凯和张之洞间产生摩擦时,虽然她极宠袁世凯,但也不愿意更为张之洞远离朝政。因此,当慈禧太后赏给袁世凯三眼孔雀翎时,也给了张之洞一个,希望他们都能够继续“为朝廷效力。”眼见二者矛盾日益激化,慈禧太后心生一计。在一天早朝完毕后,慈禧太后将他们召到跟前,告知他们她打算为他们的小儿子和女儿牵线搭桥。实际上,她早已将他们的生辰八字给予礼部,让其为他们挑一个良辰吉日成婚。在此之前,慈禧太后就用这样的方法化解了袁世凯和他死对头兵部尚书铁良的矛盾。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之下,袁世凯和张之洞除了顺从慈禧太后意愿,别无他法,他们迅速停止了争吵,开始着手准备婚礼。
慈禧太后在颐和园消暑期间,除了崔安出宫一事,几乎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崔安是接手李莲英之位的大太监,由于年事已高,身体抱恙,他卸掉一切职务,离开了皇宫。崔安是否是因为犯错而被逐出宫,我们不得而知,但崔安作为身份地位仅次于李莲英的太监,对于他的离开,人们多少有些猜测。
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回宫的时候已经是9月底了。在英国远征军到达拉萨后,西藏的达赖喇嘛急切地想要觐见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在得到允许后,达赖喇嘛带上一些西藏特产来到北京。但此次对达赖喇嘛的接见,却不如预想的那样顺利。显然,达赖喇嘛此次进京是希望朝廷能够妥善处理西藏之事。正如我们所知,最终什么也没发生。
在接见达赖喇嘛之后,北京城中一片平静,直到慈禧太后七十大寿庆典到来。接下来所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整个大清,甚至关心大清国事的世界各国颇为震惊。
11月初,慈禧太后对外宣布,光绪帝已病入膏肓。西医们通过翻译宫中太医的药方得知,光绪帝所患的是慢性肾炎和神经衰弱,同时还伴随着糖尿病和坐骨神经痛。就在这时候,关于慈禧太后的一个惊人的消息传遍全城。传闻称,慈禧太后也已经病危,并且有可能已经驾崩了。
在与病魔奋斗了一些时日之后,10日时,慈禧太后的身体状况突然好转,据《京报》报导,12日,慈禧太后召见了军机处大臣。此次会面商议的主要是皇位继承人问题,13日,慈禧太后发布了一道诏书,将溥仪定为皇位继承人,其父亲醇亲王载沣摄政。这一天,各国公使收到了外务府的照会,其中说道:“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指派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
下午两点,光绪帝已经处于弥留之际,据说在光绪帝病重之时,准备移驾宁寿宫,宁寿宫有“和平、长寿”之意,希望能够借此渡过难关。然而在长时间的昏迷之后,光绪帝于14日又恢复了意识,并坚决拒绝移驾宁寿宫。最终,光绪帝驾崩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驾崩时,他甚至没来得及穿上帝王去世时所穿的长袍。
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紧张关系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但在病榻上慈禧太后仍遣老太监去服侍光绪帝。
14日早晨,朝庭发布了一道以光绪帝名义拟定的诏书,其中描述了8月以来光绪帝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命各省总督推荐技术高明的郎中到宫中为他诊治。“但是他们的药方并未奏效……光绪帝依然病痛不断,呼吸不畅、胃绞痛、腰腿疼痛、食欲不振。当光绪帝活动时,便会呼吸困难,气喘、咳嗽。除此之外,还伴随着颤栗和高烧,使得光绪帝难以入眠,体力渐渐不支。我们为此十分焦虑,现在各省总督、巡抚被命令寻找技术高明的郎中,不论他们是否有官衔,他们都可进京。如果他们当中有人治好光绪帝,那么他们将会获得无限的荣耀,推荐医生进京的官员也将得到嘉赏。”
但这些“技术高明的郎中”再也没有展现他们才华的机会了。根据第二天各国公使收到的以溥仪名义发布的照会我们得知:在14日下午5点至7点之间,光绪帝“龙御归天”了。晚上,朝庭又发布了一道诏书,光绪帝生前并未留下一个子嗣,“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作为同治帝后人,自然也应继承光绪帝皇位。”
“溥”字辈作为“同治帝之子”是非常不合乎常理的,但是1875年,慈禧太后将“载”字辈的载湉推上皇位时,这一切便解释得通了。慈禧太后12日与军机处商议时,另一“溥”字辈皇位候选人溥伦近来的进步倍受青睐,也有很大希望夺得皇位。但作为光绪帝兄弟的醇亲王似乎更受慈禧太后喜爱,后来慈禧太后还让醇亲王到她病榻前,并告诉他,她不仅不讨厌他(因为慈禧太后没有将醇亲王之子许配给她的亲信荣禄之女,被醇亲王误以为慈禧讨厌他),而且还为他儿子的将来铺好了路。
此时的溥仪只有五岁,距他成年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而醇亲王必然将要接过慈禧太后的班,作为摄政王,为其保驾护航。在皇上尚未成年的这一段时间里,在摄政王的辅佐之下,才能稳固江山。如果是溥伦继承皇位,则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这时候,虽然醇亲王在人们眼里是胆小怯懦之人,但他对于未来还是满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