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0400000010

第10章 感情的傀儡(1)

群体在行事之前绝不可能做出任何计划。他们可以被前后完全矛盾的观点激发,但是,他们又总是受到此刻刺激的影响。他们仿佛是被狂风卷起的树叶,四处飞散后飘落地面。

在概括的阐述了群体的主要特征之后,我们将进一步更具体的研究这些特征。

我们应当注意到,冲动、暴躁、缺乏理性、判断力与批判精神、态度极端等群体特点,几乎在女性、野蛮人和儿童等低级进化形态的生命体中都可以发现。这一点我只是顺便提及,本书将不对此做论证。因为,这不仅对那些熟悉原始人类心理的人无多大意义,而且也很难使对此一无所知的人信服。

下面我将逐一探讨出现在大多数群体中的不同特征。

冲动的奴隶

我们研究群体基本特征时曾表示,群体几乎只受无意识动机的支配。换句话说,他的行为主要是受脊髓神经而不是大脑中枢神经的支配。就这一点来说,群体与原始人类十分接近。就群体执行力而言,他们可以表现得近乎完美,但是这些行为也不是受大脑控制,而是由其所受刺激因素决定。所有来自外部的刺激因素都会对群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并且群体的反应总是会不断发生变化,其中最显著的表现是他们的言行。

群体是冲动的奴隶。与群体成员一样,独立个体同样会受到这种刺激因素的影响,但是他的大脑会告诉他不要冲动、这是不明智的,因此他们会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不被影响。从心理学角度解释这种现象,即是独立个体具备控制本能的能力,而群体缺乏这种能力。

根据群体受到刺激因素的不同,他们听从的冲动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既可能是仁慈的或残暴的,也可能是英勇的或怯懦的。但是有一点不变,即这些冲动总是极为强烈,即使是个人利益甚至自我保护意识都无法控制它。群体受到的刺激因素多种多样并且总是屈从于刺激支配,因此他们极端善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群体能够在转瞬间由凶猛残暴变得英勇仁慈。群体既可以充当刽子手屠杀生灵,也可以如烈士般英勇就义。他们可以为了信仰的胜利,不惜血流成河。

若想见证群体做出的种种壮举,我们不必重返英雄时代。因为他们在起义中同样从不吝惜自己的生命,不久前,一位声名鹊起的将军轻易的赢得了上万人的支持,这些人为了他的事业甘愿赴汤蹈火。

因此,群体在行事之前绝不可能做出任何计划。他们可以被前后完全矛盾的观点激发,但是,他们又总是受到此刻刺激的影响。他们仿佛是被狂风卷起的树叶,四处飞散后飘落地面。下面我们将研究革命群体,并通过一些例子来证明群体态度的易变性。

群体的易变性使他们难以被控制,尤其是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公共权力之后这种特性变得更加明显。当日常生活的各种必然规律不再具备潜在的调控力时,民主便不可能再维持。群体虽有各种狂乱的想法,却无法持久,因为他们无法做出任何长远的打算或思考。

群体不仅冲动、善变,而且野蛮暴躁。他们从未想过有什么事情或者任何人可以阻止其欲望的实现。因为人数上的优势让他们觉得无所不能,所以他们根本不理解这种障碍。对群体成员而言,不可能的概念在他们的意识里根本不存在。

独立个体清楚得知道,孤身一人时他是不可能向宫殿纵火或抢劫商店的,即使有了这样的念头他也能轻易摆脱。成为群体一员后,他会意识到群体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唤起他杀人、抢劫的念头并立即将其付诸行动。任何意料之外的障碍都会被他们狂暴的摧毁。人类机体确实可以产生这种激愤情绪,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群体欲望受阻的正常状态正是这种激愤情绪。

种族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对事物产生不同态度的不变原因,它一直影响着群体暴躁、冲动和善变的性情,就像一直影响着我们必须研究的民意一样。

所有群体都是暴躁、冲动的,但程度却大有不同。例如拉丁人与安格鲁撒克逊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有关这一点,最近的法国历史事件为其提供了十分生动的说明。25年前,据说一份有辱某位大使的电报被公布后,引爆众怒,立即导致了一场可怕的战争。几年后,越南谅山一份有关无足轻重的失败战役电文再次引起轩然大波,结果导致政府立即垮台。与此同时,英国在远征苏丹喀土穆时遭遇了一场相当严重的失败,但在英国国内只引起了轻微的反响,没有任何一位政府官员因此受到牵连而被革职。

任何地域的群体都有些女性特质,拉丁族群最为显著。凡是被他们深信不疑的人,命运都会发生极大改变。但是这样做无异于行走在悬崖边缘,有天注定会摔入深渊。

永远徘徊在无意识边缘

我们在给群体下定义时曾提到,他们的一个普遍特征是极易受人暗示,我们还指出了在一切人类群体中暗示的传染性所能达到的程度。这解释了群体态度为何能迅速的朝某个方向转变的原因。通常,群体总是在期待中关注某事,因此很容易被暗示,尽管人们认为这点不值一提。最初的暗示经过相互传染后进入群体所有成员的大脑,接着群体态度趋于一致并很快成为既成事实。

当所有个体处于暗示作用的影响下时,进入大脑的念头很容易转变为行动,无论是纵火焚毁宫殿还是自我牺牲,他们都一样毫不犹豫。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取决于刺激的性质,而不像独立个体取决于受到暗示的行为与全部理由之间的关系。

因此,群体永远徘徊在无意识边缘,随时接受一切暗示的指挥。他们所表现出的所有强烈的情感是缺乏理性、批判力、极端轻信的人所独有的。我们要牢记,对于群体而言没有不可能这个概念,这样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理解群体为什么会有编造并传播各种神话故事的能力了。

在群体中能够轻易传播神话的原因,不仅仅源于他们极端轻信的禀性,还是群体奇思妙想、过度歪曲的结果。受到群体关注的最简单的事很快会变得面目全非。因为群体往往会通过形象思维将一连串前后毫无逻辑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就如同我们有时因为回想某件事情而引出一连串的联想一样,群体的这种状态很容易被理解。理性告诉我们这些联想是零散且不连贯的,而群体不仅无视这一点,还将扭曲的想象与真实相混淆。

群体很少对主客观的概念加以区分。他们把脑中出现的虚幻形象当作真实的,尽管这些假象常常与我们看到的事实之间仅有一丝微弱的联系。

由于群体成员性格各不相同,因而他们歪曲所见事情的方式也应该不计其数、多种多样。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相互传染的作用下,群体歪曲事实的方式是一致的并在群体所有成员中呈现相同形态。

群体成员对事实的第一次歪曲是传染性暗示过程的起点。在耶路撒冷墙上的圣乔治(St.George)出现在所有十字军官兵面前之前,在场的人中肯定有一个人首先感应到它的存在。在暗示和相互传染的作用下,这个人编造的奇迹会立即被所有人接受。

这种集体幻觉的作用机制在历史进程中经常发生,这种幻觉似乎具备了真实性的所有特点,因为成千上万人目睹了这些现象。

要想反驳上述所言,无需考虑群体成员的智力因素。因为自他们成为群体一员的那一刻起,有识之士便与无知之辈一样失去了观察力。

这一论点似乎自相矛盾。要使人们深信不疑,必须对大量历史史料进行研究,仅凭所写的几本著作,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

然而,我不希望让读者觉得这些结论是未经证实的。下面我要给读者举几个例子,它们都是从无数可以引用的事例中随机抽出来的。

下面这个例子极具典型意义,因为它是发生在受集体幻觉支配的群体身上的事实。该群体成员来自各个阶层,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即有最无知的人,也有最博学的人。海军上尉朱利安·菲利克斯(JulianFelix)曾在他的《海流》一书中偶然提及过此例,此外,《科学杂志》也曾引用过。护卫舰“贝尔·波尔号”在公海巡航,寻找在风暴中失散的巡洋舰“波索号”。当时天气极好,阳光明媚,突然一个守卫发现了有船只发出的求救信号。全体船员一齐朝信号指示的方向望去,他们清楚地看见一只载满遇难者的木筏被几条显示遇难信号的船只牵引着。然而这只不过是集体幻觉。

舰队司令德斯弗斯(Desfosses)命令船员放下一条船去营救遇难士兵。快接近目标时,船上的官兵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象:在混乱的人群中,到处是伸着双手求救的人,而且还能隐约的听见人们发出的混杂不清的哀号。但是当他们到达目标时却发现,面前漂浮的不过是从附近海岸漂来的几根长着叶子的树枝。在真切的事实面前幻觉消失了。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集体幻觉的作用机制。一方面,船上官员在期待中关注某件事;另一方面,守卫发现船只失事的信号这一暗示,通过相互传染被在场全体官兵接受。

当眼前发生的事实遭到歪曲,真实被无关的幻觉取代时,并不需要许多群体成员参与这一过程。一旦少数个体聚成群体他们会立刻呈现出在其专业之外群体的所有特征,即使他们一个个学富五车,其独立个体时所具有的观察力、批判精神也会立即消失。敏锐的心理学家戴维(Davey)为此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十分恰当的阐释了这一现象,最近曾被《心理学年鉴》引用。

戴维先生把一群杰出的观察家召集起来,其中包括英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华莱士(Wallace)。戴维先生让观察家们检查完物体并按照他们的意愿对物体做好印记后,当众演示了招魂术,即让刻在岩石上的神灵现形的过程,然后让他们写下观察记录。在随后的报告中,这群杰出的观察家一致认为这种现象只有通过超自然的手段才能实现,而戴维先生表示他不过是用了点小把戏。

叙述这段事例的作者指出“在戴维先生的研究中最令人吃惊的特点不是神奇的骗术本身,而是外行旁观者极度缺乏说服力的报告。”他说:“很明显,这些旁观者都给出了有充分细节却无法证实的完全错误的描述,但如果他们的描述被认为是正确的,那么他们所描述的现象就不能用骗术解释。戴维的方法简单得让人感到吃惊。但是他具有控制群体思想的能力,让群体相信他们看见了自己没有看到的东西。”

这个事例仍然是催眠者控制被催眠者的魔力。而且当这种魔力作用于那些思维逻辑较强或原先抱有怀疑态度的人时都可以发挥效力,那么,普通群体为何能够如此轻易受骗上当就不难理解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当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报纸上充斥着两个小女孩在塞纳河溺水身亡的报道。最初,五六个旁观者信誓旦旦地说,他们清楚地看到了那两个女孩。所有证词一模一样,不容法官再有疑虑,于是签署了死亡证明。但就在为孩子举行葬礼时,人们惊奇地发现,本以为死了的孩子还活着,并且她们和溺死的女孩并无多少相似之处。

就像之前提到的几个案例一样,第一个目击者本身就是幻觉的牺牲品,他的断言足以影响其他目击者的判断。

在这类事例中,暗示的起点通常是由个人模糊回忆引起的幻觉,当最初的幻觉得到肯定后,就会相互传染。如果第一个目击者不那么坚持自己的观点,除去所有与真实相似的地方,当他自认为辨认出的尸体呈现出某些让人联想到另一个人的特征时,如一道伤疤或是一些打扮上的细节,就会使他摇摆不定。当这种联想变得清晰具体时就会干扰他的理解力,麻痹一切判断力,并成为这一过程的核心。因此,目击者看到的不再是事物本身,而是在他脑海中唤起的幻觉形象。

这就解释了近来被报纸重提的旧闻中,母亲为什么会认错孩子的尸体的现象。在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准确的找出上述幻觉作用机制中的两种暗示。

那个男孩认出了这个孩子,但他弄错了。接着一系列无根据的辨认开始了。

一件特别的事情发生了,就在那个男孩辨认出尸体的第二天,一个妇女惊叫道:“天哪,那是我的孩子!”

她走到尸体旁,仔细检查了孩子的衣服和五官,突然她发现孩子的额头上有一道疤。她说:“肯定是我儿子,他是去年7月失踪的,他一定是被人拐走害死的。”

这位妇女是福尔街的看门人,姓夏凡德雷(Chavandret)。她的妹夫也被传唤来了,而且他也确信:“那是小费利贝(Filibert)。”几个住在这条街的人都把这个在拉弗莱特发现的孩子认作是费利贝·夏凡德雷(FilibertChavandret),其中包括孩子的老师,他是根据孩子佩戴的奖章做出判断的。

然而,邻居们、她的妹夫、老师以及孩子的母亲都错了。6周后,这个孩子的身份得到确认。他是波尔多人,是遇害后被一伙人运到巴黎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误认常常发生在妇女和儿童身上,即最没有主见的人身上。他们向我们表明,这种目击者的证词在法庭上丝毫没有价值。尤其是孩子,决不能对他们的证词信以为真。地方长官总是习惯性的重复说孩子不会撒谎,哪怕他们只懂一点心理学常识也会知道,事实正和他们所说的相反,孩子们在不断地撒谎,虽然这种谎言是无心的,但它依然是谎言。正像经常发生的那样,通过一个孩子的证词决定被告的命运,还不如用掷硬币的方法来的更好。

让我们再次回到群体观察力这个问题上,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集体观察的结果极有可能出错,多数时候只是个人幻觉,而且这种幻觉在传染过程中极容易影响同伴。无数事实证明,明智的做法是完全不要相信群体证词。

同类推荐
  • 让你人际烦恼一扫光的社交心理学

    让你人际烦恼一扫光的社交心理学

    《让你人际烦恼一扫光的社交心理学》巧妙地将心理学和社交学融合在一起,揭示了人们心理变化的规律,对社会交往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境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供了最具实战效用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帮助你提升社交技巧和能力,了解人们外在行为背后的心理奥秘,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开创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的人生局面。
  •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有病,心理疾病尤其如此。你是否经常无意识重复同一行为?你是否每天郁郁寡欢、无所适从?你是否总是认为自己身体有问题?难道得了绝症?你是否怎么吃都觉得不饱,还是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比自己胖?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他总是真诚地说着一个又一个谎言?你有没有发现原本熟悉的世界突然间变得无比陌生?你已经身处危机边缘,请对号入座。
  • 这才是心理学

    这才是心理学

    本人心理学生一枚,学完四年心理学课程,不得不感慨一句:万万没想到,这才是心理学。进入心理学的世界,就像钻进了旋转的万花筒。生理心理学展示了身体和心理之间的秘密;实验心理学再次确认,心理学是一门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科学;人格心理学帮我结束“不知道自己是谁”的阶段;社会心理学拓宽视野,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到整个社会、人类发展的历程……除此之外,本书还介绍了心理学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术生活、实习生活以及职业选择。想了解神奇的心理学,神秘的心理学学生,请赶紧翻开本书吧!
  • 和心理专家谈谈心

    和心理专家谈谈心

    让专家帮你解开心结“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人的心理是极为丰富和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烦恼和忧愁,会随着心理的变化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和行为。有的人能够很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而有的人在面对一些困难和失意时,则会显得手足无措,陷入某种心理的沼泽地,困惑、无奈、悲观、痛苦。
  • 每天都会用到的趣味心理学

    每天都会用到的趣味心理学

    心理学隐秘白金法则,FBI每日贴身研读。选最有味的视角,读最好玩的心理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标签,在每一张标签下,都有一个你所未知的自己。每天一节心理学,让你我在充满问号的生活中求得一枚句号。心理学,你可以懂。
热门推荐
  • 武警建设讲座精选

    武警建设讲座精选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20多篇讲稿,主要内容包括时事政治与法规解读、前沿课题与实践研究、建队育人与带兵感悟、安全预防与管理探讨、机关业务与写作交流五等五个部分。书稿反映了武警建设工作的理论成就,供广大武警战士和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 校花的贴身高手文

    校花的贴身高手文

    一个少年一次任务失败险象环生,被路人搭救,惹下一生情债,随之也接触到了更高的实力,最后杀之阴魔,惩治罚邪
  • The Enchanted Typewriter

    The Enchanted Typewri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凉山

    清凉山

    我们所怀念不过是我们逝去的青春,那茶花树下动人身影是那样的让人迷茫!
  • 桃花无意惹邪君

    桃花无意惹邪君

    穿越异世附身刺客之身,几经周折却将心失落;奈何天意弄人,一朝身世揭露,却没想到引发的却是另一个惊天的阴谋。为救他,她不惜以身犯险,待到尘埃落定之时,却已是……
  • 如果岁月如初

    如果岁月如初

    -如果岁月如初-他转头就走,不是愤怒不是玩笑,只是我从来没有看过的悲哀。心里第一次这么这么难过,比和孟清风分手还要难过。我总以为我更爱孟清风。他没有道别没有说绝交,而是再也没有回来过。“于瑾年,时间是我们最好的药。”可我并没有说出口,我知道他都懂,我只是对自己说,仅此而已。也只是固执的不想说出口……-时光-“阿静你已经把我拱手让人。”大学毕业,我和他乘地铁回老家时,在我耳边说了一句这样不声不响的话。我从地铁上下来,看见坐在椅子上的阿曼,她看见他一脸激动地跳起来抱住他,然后阿曼帮他拿了一袋行李,看也没看我就走了。我知道阿曼和他都是恨我的。——终于时光回过头来笑我们傻
  • 翩翩影舞者

    翩翩影舞者

    他是一名经商的小老板,忠厚踏实。离婚后,飞来横祸,又将他和前妻的命运绑在了一起。她清纯可爱,温柔娴淑,乐意助人,一来二熟,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个痴情,一个重情,风雨之后,他们会有怎样的人生呢?
  • 世界游戏竞赛百科

    世界游戏竞赛百科

    《世界游戏竞赛百科》一书通过282的有关体育运动的小故事来展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 充气兵王

    充气兵王

    秦阳是个胖子,还是个上等兵,当有人问他有什么特长的时候,他就会非常淡定的告诉别人,“哥会充气。”
  • 你我的相遇终是离别

    你我的相遇终是离别

    他们的缘分是叉形的相交线,上天安排他和她从不从的方向而来,到一个交点相遇,然后渐行渐远。她和他本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毫无交集,命运却鬼使神差地安排了他们的相遇。高中,他以自己的方式倾尽所有去对她好,然而距离,给这段爱情的布匹割了一道口子,因为猜忌,吵架被越扯越大,终于不可挽回。他却始终无法释怀,为什么她不明白他有多爱她,在乎她,愿意为她付出一切。终于,他在佛前求一个答案,想通了便放下了。对于这两个人来说,相爱就是他们命运中的交点,然而沉浸在爱情的蜜糖罐里人从来不曾知晓。恋爱即是如此,浓情蜜意时,又怎会料到其实如黄沙,抵不住风吹,握得越紧流失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