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7700000004

第4章 华语电影的工业与美学(4)

其实,现在看得最为清楚,改革开放给予中国电影的价值,就最为突出的体现而言,主要落实在社会层面的市场体制的接受和观念层面的精神开放大度两个方面。

市场问题无需多言,无论是90年代时因为只能迁就市场而似乎会破坏艺术的纷纷议论,还是21世纪初叶担忧加入WTO使脆弱的民族电影大祸将至的恐惧,其实都是体制变化带来的阵痛过程,虽然这一过程显得漫长,也几乎导致中国电影自信力丧失,但一当中国电影迈入市场轨道后,戴着镣铐跳舞的优美已经开始显露和世界接近又别具一格的风格。

于是我们要强调改革开放给予中国电影的重要功绩是创作观念和环境的变化。其中可以看到过去的改革开放已经实现的价值意义,和当前需要进一步推动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而发现的不足。譬如,就从目前任意一部市场很好,也为多数人称道的电影,依然具有横竖不满意的挑剔来看,电影观众的多样化趣味存在说明中国电影处在相对自由的观赏环境中,由此所缺憾的一个问题也就凸显出来,即应该有对于生产和创作放映的更为宽大的环境的期待,以及到了需要更为宽容的创造国产电影机制的时候了。

问题就最终落在观念层面的精神开放大度问题上。改革开放已经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观念改变,一切皆有可能,没有一成不变的条规。对于艺术而言尤其如此。中国电影已经受惠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转型、多元创作交融带来的良好局面,而基本因素就是创新观念。但如果说接受市场体制对于中国电影长远发展的价值,是经历过痛苦乃至于无可奈何的选择才得以逐渐适应,那么已经站在市场条件下来倡导对于艺术文化更为宽容的艺术支持,也不亚于当初的抉择艰难。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偏重市场、对于艺术追求似乎难以启齿却又必须强调艺术生产的艺术质量的过程中。在新的机运面前,我们需要再次开拓进取,寻求电影艺术的新发展。

显然我们歌咏改革开放,是期待在中国电影逐步爬升的历史机遇面前,已经具有开放视野的中国电影如何成为多样化和谐格局中的国家文化品牌。这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国电影理应面对更高的诉求,包括在文化诉求上实现艺术价值,因为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招牌,在软实力的建设中,文化诉求应当是主流电影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在加强情感诉求意识上,电影需要期求商业回报和受众认可,不能违逆世界大潮,但显然在坚持艺术方向,将情感作为艺术表现的核心上必须坚定的观念,这也是中国电影获得市场生存之后,进一步扩展道路扩大发展的钥匙。由此,中国电影在现实表现诉求上还需要坚持努力,中国电影应当多样化,但对于现实社会的表现,对于大众期望电影面对现实问题的心理满足,是主流电影首先应当注意的问题。同样,中国电影强化道德诉求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表现任务应当坚持,但面向世界的眼光,需要采纳更为切近大众的表现手法。亲近大众是保证电影生存的重要前提。

中国电影受惠于改革开放,其中有曲折和弯路,但革新进取的方向没有变化,我们期待新形势下的观念革新能带来更高境界的艺术自由发展。

改革开放促发市场意识的转变

中国电影创作和体制市场研究,原本是分开谈论的两个问题,但改革开放使中国电影走到新的发展起点上,即在宏观上将电影艺术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内在艺术把握连带在一起来看待。因为体制、市场已经成为研究创作和发展艺术不能回避的话题。

这也依然是观念变化的结果。

在市场经济成为电影艺术不能不参照的对象之前,艺术与市场的勾连关系难以想象,即便在现在,中国电影如何真正成为世界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影在世界文化构成中如何显示重要的存在,也一直是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尽管事实是,几年来我们已经取得电影产量和市场收益的良好进展,但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比重中,中国电影其实只占很小的比重。其实,就是目前国内的市场上,也只占不大的位置,2007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33.27亿元,较上年增长26%。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18.01亿元,占总票房的54.13%,尽管连续5年超过进口影片,但还没有压倒性优势。而在世界格局中如何?2007年,中国共有78部影片销售到47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发行收入总计20.2亿元人民币。而2005年,中国共有69部影片销往境外24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总计达到16.42亿元人民币,但其中27部合拍影片的境外票房就达到16.3亿元人民币。2006年,销往境外39个国家和地区的合拍片数量达到31部,票房11.24亿元人民币,而当年境外票房总数为19.2亿元人民币。可以看出,中国电影总收入在增长,但无论是国内票房总量还是境外票房都其实和泱泱大国地位并不相称。以2006年全年美国国内电影票房收入达94.9亿美元,和2006年美国电影在全球取得258亿美元票房总收入比较,可以看得更为明显。2006年美国电影市场共发行影片607部,比上年增加近60部,其中63部票房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中国2007年度402部电影的票房没有一部能达到5000万美元。尽管我们在历年的世界电影节上都有所斩获,但就大众中的影响力而言,依然不是乐观的态势。

可见,就创作论,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还需要拓展,也还有巨大的延伸的余地,在这里,关键的不仅是创作的深入,还必不可免涉及操作的思路,其中对于市场的关注也是另外一个关键点。

其实,改革开放已经为中国电影打开了开放之门,但中国电影的体制革新和市场改革之路依然要继续进行。回顾历史,在中国电影发展进程当中,曾经有过很长时间只把艺术内容的维持和变革作为第一要点,传统所造就的偏重内容的趋向为中国电影在自足的历史氛围中,曾经也造就出不少出色之作,在改革开放初期,没有市场压力也开阔大度的创作锻造出中国电影的一批经典,证明艺术创作不见得只能以市场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艺术自身的质量要求对于精致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承认,艺术有天然的本质,作为艺术品的对象,内容成为很长时间的追求要点是自然合理的。正因为此,在进入市场体制后,人们往往习惯性地把中国电影发展中的问题都首先归结到创作剧本不如意上,忽略创作环境和背景全然变化的影响作用——这实际上延续着对艺术内容的重视和把持。在作为独立产品创造的时候,的确完全没错。创作自应首先来自内涵,内容是维持品质的核心要素,故把所有发展问题的原因归咎于内部似乎合情合理,因为根源于个体创造的作品,比如说文学作品、诗歌作品,没必要关心社会的制约。由此,艺术创作性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基于以上原因,也很好理解电影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作为电影文学和电影剧作来看待,注重文本阅读的偏爱,显示了电影作为阅读时代的影子。电影乃至于影视作为“电影文学”、“影视文学”的价值被放大,也带来对于影像给予观众的吸引力价值的淡漠,和创作忽略影像对于市场观赏感官意义上的价值。

但时代变化后,这是越来越需要纠正的观念。

显然,作为当今文化产品和大众艺术的对象,电影不能只限于电影剧作文本的阅读,而越来越成为影像的阅读。在这里我们看到,从过去器重电影文学,到现在对于影像语言的重视,观念把持的变化非常重要。虽然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像阅读的共识也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是电影文学性意识的影响依旧余存。但时代观影经验不可扭转,重视影像自身,强调影像艺术的魅力,以及重视市场大众的审美需求的观念已经确立。无论如何,从剧本创作观到市场把握观的变化,彻底改变了电影是什么的误解:电影不是文学的延伸,文学的延伸是剧本论;电影不是戏剧的延伸,戏剧的延伸是表演论;电影也不简单是舞台的延伸,舞台的延伸是身体语言或者是明星决定论。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是声画艺术整体的美丽,是音与影结合的奇妙东西。所以,就创作论,影像意识的改变,也就使电影摆脱了个体阅读的理解,成为独特的群体观赏,而这就必须看到电影大众文化产品性质得到了明晰的确认。大众文化对于影像的要求影响着电影的创作,于是我们发现电影强大的影响就是对影像语言的重视。革新语言就是革新电影,革新技术也是革新电影语言的表现,近三四年我们已经看到影像语言和技巧追求带来电影创作的明显变化。

简言之,把电影作为大众欣赏对象就决定了电影受社会大众要求的影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制约,而这成为我们现在讨论体制改革和创作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总之,中国电影从对艺术内容的重视,到对体制和市场的器重,既是发展的顺乎自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电影规律的尊重,更全面衡量了电影艺术作为市场产品的必须要素。显然,电影的品类只有内容的艺术衡量,不足以区分它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例如和文学的差异。由此必须要注意市场观影要求,市场因素的介入是电影创作摆脱单一想象而建立艺术与观众需求之间正态关系的必要之举。当然,这里也可能带来一些令人忧虑的东西,若干年来不少人对电影剧作水平减弱的忧虑实属自然。但这一转型必然到来,因为从艺术到市场转变的观念,不仅是理念上的进步,也是中国电影终于迈上传播时代和商品生存时代的必然,它有时牺牲的就是剧本内容的单一衡量,但带来的正是我们需要探究的创作与体制改革问题。

显然,创作观念的迁变标志着我们已经转换了一个时代,在图像时代,电影创作和观赏,不能不考虑观众市场的需求,剧作的张弛、结构的变化等都已经遇到新的认知要求的影响。不用说“90”后的一代,就是“80”后的一代人对剧本内容到底器重多少,和对影像的观念到底器重多少,都已经有了很大变化,这无疑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放开思路看世界,且不说有人断言电视即将消亡,单论网络的发展趋势,新媒体和网络对于认知媒体新格局肯定是难以估量的大问题。

中国电影自身的改革和外在市场调整的不可避免。中国电影面对的市场应对和体制改革,从90年代正式开端并逐步展开,其影响要素包括:一是90年代中央几个改革文件的出台,推动了电影市场化的进程;二是国外大片的引进,改变了观众对于电影单一化认识的视野;三是大众喜好的贺岁片的诞生,造就了市场趋利关系的进展。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并为人注目,继而成为我们现在谈论问题的默认对象,市场已经无可奈何地成为第一位的创作取舍。民营影视公司几乎成为2007年电影创作批量生产的重要主体。尽管我们理解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体制改革并没有根本实现,包括集团体制的形成与问题等,但冲破计划经济体制和现代多样的生产主导方,已经显示出体制改革初步的状况。2007年度402部影片创作中,民营公司独立摄制和合作出品的影片高达267部,显示了远别于传统生产的格局。多投资主体的合拍片越来越多,可以看到电影体制改革和创作的基本走向。

十余年体制改革带来的成果很多,但是最明显的,第一还是观念变化,它促使政府转变观念,促使生产主体变化,促使观众接受多元化,促使发行体制适应市场变化,促使放映体制和院线的调整,而其中毫无疑问观念变化最重要。第二是生产体制的调整,投融资渠道多样和活跃,高成本创作增多支撑着市场,而低成本创作依然是主力,数量占据绝对多数。第三个变化是发行放映体制的革新。其中院线制度走过了5年历史,到2007年底,全国已经有34条院线,共有1427家影院,新增银幕块数493块。2007年中影星美、北京新影联、上海联和、北京万达、中影南方新干线五条院线全年票房均超过3亿元。显示了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创作问题上我们需要把艺术内容表达和市场体制和环境因素连带起来进行思考。于是,以下几个问题显得日益重要:

第一,前面谈及的艺术内容和市场要求的衡量之间形成了一个文化上的冲突,协调发展是我们思考的视野。艺术内容衡量和市场要素的衡量,专家们对于一些创作在这一点上的分析都涉及如何协调的问题,过去出现的《色·戒》、《苹果》、《集结号》等引起不同议论的影片,就包含了两者的冲突,为什么呢?这些影片的创作其实符合或者说屈就于现在的市场要求,无论是身体语言,还是其他的因素,在我们目前文化上形成了冲突,故而导致不同议论。注意对外解决市场和观众的协调,对内解决创作内容之间的矛盾是考量创作者境界的重要问题。第二,现在的矛盾就是市场观赏要求和技术演进与表现内容之间的背离。从《英雄》、《十面埋伏》的初现端倪,符合市场变革的要求,到《无极》等被人唾弃,走到偏执的一端,凸显了两者之间的背离和矛盾,再到《集结号》市场追求与艺术把握之间的协调,显示了内在与外在追求的相对和谐。第三,类型和性状的创造把握。追求影片的类型和性状创作与现实矛盾越来越难以把握。最典型的就是《集结号》。《集结号》一出来的时候,宣传口号目标明显,即叫商业大片。它最初的宣传口号和现在的理解未必一样,现在很多人理解该片为具有艺术情感追求的大片,更靠近艺术,但作为深谙市场的操作方,始终把影片作为商业大片来宣传,造就了一些疑惑性:现代影像观念认知上的观众都把它当作和过去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感化大片相雷同;创作者认为是商业大片,而大部分观众把它当作艺术大片。而事实上2亿多的商业回报的巨大成绩,和所遇到的政治上的是非挑剔,形成很大的背离。作为类型的创造和事实放映上产生的矛盾,正好体现了体制上和创作观念上的问题。

这正说明,创作和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发展需要辩证看待的对象。

同类推荐
  • 忠信花灯

    忠信花灯

    忠信花灯是一种以绘画、剪纸为主,集书法、楹联、诗词和手工编织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本书介绍了忠信花灯的历史渊源、上灯习俗、制作工艺、艺术特色与价值等内容。
  • 中国十大古曲

    中国十大古曲

    《中国十大古曲》介绍的这些古曲经历了由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末年,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历久弥新。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评剧是中国众多戏剧中的一种,在华北地区深受人们喜爱。北京长久以来都是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评剧在北京同样也拥有众多忠实观众。本书从评剧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等四个阶段较为系统的梳理了评剧在北京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在评剧发展历史中涌现的众多名角和名戏。
  • 看名画的眼睛.2

    看名画的眼睛.2

    《看名画的眼睛2》,精选14幅西洋传世名画,均为印象派到现代派美术史中的代表作,包括《撑阳伞的少女》、《呐喊》、《亚威农少女》等,从 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创作意图全方位、多角度深入解读画作本身及画家生平,带你看懂每一幅画,分享喜悦与感动。 图文并茂的解构带你观察这些画作的细微之处,仿佛就站在图画面前,亲眼品鉴传世佳作的无穷魅力。
  •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的书法艺术》介绍了董其昌的生平事迹、书法艺术特色、书法作品赏析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

    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悠悠岁月唯爱不变

    悠悠岁月唯爱不变

    一场意外,让她远离恋人;三年以后,她的生活天翻地覆;再次相遇,他们能否续写当初的承诺
  • 大战略

    大战略

    穿越未来,对于普通人来说无疑是场噩梦,不过对陈望来说,仅仅是将奋斗的舞台从虚拟变换到现实。“所以这一切其实就是场盛大的即时战略游戏吗?”陈望微笑着看着身边的少女说道。
  • 从细枝末节,到心头欲孽

    从细枝末节,到心头欲孽

    陆骥薪年少时冷漠刻薄,对顾长乐从最初的各种不屑到最后的呵护溺宠,对她而言,只要能依赖他就什么都可以;陆弦优柔寡断,从来都是她看不透的,曾几何时的各种试探都无疾而终。他说:“长乐,如果看不见方向,看不见光明,那就看着我。”她说:“我想幸福,想有个家,想有你陪着,这样难道都不行吗?”他照顾她陪伴她,甚至疼她到心尖上,可是面对着她的靠近,他却做不到任何的回应,无法给予,也无法将她推离,这也许是他此生最可悲的事。一个神秘莫测的百年家族,一场疯狂滋长的绝望爱情,一段封入阴暗的前程往事,这场尘埃爱恋,注定你进我退,誓死爱恨反目成仇,都将注入命运前途未卜。注:【此文半虐小甜,女主性格迥异,男主前坏后宠】
  • 拒爱首席:总裁大人一边去

    拒爱首席:总裁大人一边去

    他是腹黑校草,她是伶俐校花,他们因一次相撞而相识,几次的碰撞而两人相厌,五年前,她带球跑。五年后,他们再次相见,他是她的上司,她是他的秘书。
  • 十二因缘论

    十二因缘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许仙反天

    许仙反天

    “白素贞水漫金山,我抽干西湖,推到雷锋。”许仙从雷峰塔中出来,看到漫天洪水,扔出地书。地书如远古巨兽饕餮吞天,霎时,洪水倒流,西湖水干,身后的雷峰塔,在轰鸣声中倒塌。
  • 微凉昨天

    微凉昨天

    "fate""在牛津词典里的解释是:事情的发展超脱人的控制,被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所决定。“缘是天意,份是人为”。很多年后我才明白遇到一个人是多么的不容易,错过一个人却是那么的轻易。
  • 天价婚约,总裁前妻很抢手

    天价婚约,总裁前妻很抢手

    新文《旧妻新爱,总裁的七天新娘》http://www.*****.com/?a/991564/四年前,她生下了一对生父不明的龙凤胎......*****四年前新婚,深爱的丈夫没碰她,但她却怀孕了,丈夫扬言要她生不如死,果然,四年的婚姻生活,唐心妩受尽了羞辱,可为了给孩子一个健全的成长环境,她淡然若素。直到那晚,丈夫欲把羞辱转到孩子身上,才毅然带着孩子离开翟家。却不想路上和人撞车,对方是港市商界的传奇人物邵博寅,正是她一直不知的孩子亲生父亲。她将他送进警察局,命运之轮开始发生转变……一次商业合作,丈夫为了拿到合作权,将她推向了他,而他却发现了她的一对双胞胎竟然是他的……*****当年的真像揭开,邵博寅在游乐场压住她:“孩子我是要定了,你......勉为其难的收下了。”唐心妩冷鄙说:“我是不是该感谢你八辈子祖宗?”邵博寅看着她,眼色深邃,良久说:“跟我回去,乖乖别闹。”唐心妩:“......”*****她对回头的他说。在爱的世界里,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得珍惜谁。遇见他,她说。只不过刚好伤心不已,只不过刚好决定放弃,只不过刚好忘记哭泣,只不过刚好遇见你,然后就是一生。
  • 腹黑老公,我爱你

    腹黑老公,我爱你

    “我不会爱上你的。”她低着头。“没事,我爱你就行。”他拥过她。“迟枫慰!我恨你!!!”她在雨中对他怒吼。……“夏颖瑶,我爱你!”他跪在雨中抱着昏迷的她。……“老公,你是万能的吗?”夏颖瑶抓抓头发。“为了你,即使不是万能的,我也可以为你而变得万能。”迟枫慰宠溺的在她额上留下一吻。……“你不恨我吗?”迟枫慰低垂着眸。“嘿嘿,先爱完再说。”夏颖瑶环上他的颈。《腹黑老公,我爱你》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