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2100000024

第24章 莎菲也会老的(2)

李锐和杨桂欣不赞成丁玲办《中国》文学杂志,是从影响她创作的角度而言的。但办《中国》毕竟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是她晚年的亮点,算不得浪费和多余。真正浪费和多余的是她晚年的大量发言。从她解决历史问题的实际诉求而言,有些发言显然是有必要的。作为德高望重者,有些表态、讲话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她还有太多没必要的、徒令人诟病的发言。言多必失,何况很多是张口即来的、未经认真思考准备的发言。“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的话将作为法庭上的证供。”把“法庭”改为“文坛”或“文学史”,这话一样成立。说得多,留下的“罪证”就多。矜尊地住口,晚年的丁玲会可敬得多。最后她说自己“成佛了”,“以后什么事都不管了,只写我的文章,这还不是成佛吗?”大概也是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了。

丁玲有过清醒的时候:“我不愿意谈个人问题,不愿谈恩怨。什么恩,什么怨,没有什么个人的恩怨,也不是某一个人就能把我打倒的。也许有人背地里怀疑,丁玲是什么人什么人打倒的。不是,不是哪一个人,是一个社会问题。”但她还是陷入了过去恩怨的泥潭。

丁玲晚年过多纠缠与周扬的恩怨,念兹在兹,似乎是为对手活着的,就说明她过不去、放不下,不能向前看,没有未来了。一个有未来的人是不会如此的。如果她专心写自己的小说和回忆录,做自己的事,超脱一点,文坛是非恩怨按下不表,淡定一点,任尔东西南北风,她的晚年将有价值得多,历史问题那么,她就谋求于上层好了,何必非要夹枪带棒,把对周扬的敌意提在口上,让无关的他人也皱眉和嫌避呢?她总是牢骚太盛,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当然要不平则鸣,其实也可以不鸣,至少用不着鸣个没完。丁玲咬定:不是我不和解,是人家不和解;是你不仁,我才不义的。这就为自己介入“文坛政治”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丁玲的斗争思维一向是:你把我当敌人,我更把你当敌人。她是情绪写在脸上的人,不会示弱,更不会若无其事或以柔克刚来化解矛盾,矛盾在她那里容易被放大。

其实,和解甚至都没有必要了,就当他不存在,最大的骄傲就是当他不存在。王蒙说得对,周扬“视对于他的个人攻击如无物”,证明他是“大人物”。王蒙指的就是丁玲对周扬的攻击。这些攻击根本撼动和损毁不了对手,反而有损于自己的形象。说得越多越丢分,徒增困扰,真不如缄口自重。周扬是不会把与丁玲的恩怨提在口上的,那显示出对敌手的重视,反而太抬举了对方,降低了自己。真正有杀伤力的是行动,而不是口舌之功,周扬是个行动主义者。丁玲真的打定主意要报一箭之仇,聪明的做法应该也是去“实干”,而不是满城风雨地去“费话”。

学者王尧评价邓拓:“邓拓是位书生本色的政治家,这样的角色冲突和与此相关的心灵冲突始终缠绕着他,尤其当政治和政治文化处于异常状态时。”对比之下,丁玲似乎更可悲,其可悲在于:她虽然被政治缠绕了大半生,但她根本算不上什么政治家,而只是一个误落政治迷局、且为政治所贻误的作家。丁玲晚年在政治上的那些表现,不要说政治智慧,就连政治世故都算不上,有政治智慧或世故的人都不会那样说和做。周扬晚年的“倒霉”不是因为丁玲,但丁玲与周扬一上一下的同时,在无形的对比之中就使人感觉构成了因果关系。丁玲似乎是胜了,但胜得不尽是快慰,代价可观。丁玲如果不是关于周扬说得太多,带来旁观者的不以为然,也不至于付出这种类似于“触犯众怒”的代价。

学家的瞿秋白否定了政治家的瞿秋白,但他绝不提政治对手和恩怨,而是让他人、后人去补白。如果瞿秋白也活到真正的晚年,也被反复改造过,还有没有可能写一个《多余的话》呢?丁玲以无比的坦白,写出过《不算情书》,也以无比的率真,写出过《“三八”节有感》,然而,经历了一茬又一茬改造和血泪教训的丁玲,到晚年却写不出一个《多余的话》了。瞿秋白的勇敢和坦诚,在于他明白地写出了革命者的哀衷。丁玲比瞿秋白桀骜,即便有血目,也绝不以哀示人,然而丁玲也硬撑到了虚假的程度,把自我丧失了。

丁玲第一次读《多余的话》是在延安,当时还有人怀疑它是伪造,丁玲一读就“完全相信这篇文章是他自己写的”,因为她“读着文章仿佛看见了秋白本人”,那样的真实坦白,是不容易伪造的。她说:我读着这篇文章非常难过,非常同情他,非常理解他,尊重他那时的坦荡胸怀。我也自问过:何必写这些《多余的话》呢?我认为其中有些话是一般人不易理解的,而且会被某些思想简单的人、浅薄的人据为话柄,发生误解或曲解。

丁玲认为瞿秋白最后留下的话多余,是心疼他;同时,经过了延安的革命历练,她已然明白,有些话是只能想而不能说的。此时的丁玲看已经就义的瞿秋白,如同一个有阅历的姐姐看不谙世事的弟弟。

l980年写《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时,丁玲重读了《多余的话》,经过了更多磨难的她当然又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想补充一点我的感觉。我觉得我们当今这个世界是不够健全的,一个革命者,想做点好事,总会碰到许多阻逆和困难。革命者要熬得过、斗得赢这些妖魔横逆是不容易的,各人的遭遇和思想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秋白在文学与政治上的矛盾,本来是容易理解的,但这种矛盾的心境,在实际上是不容易得到理解、同情或支持的。

丁玲的意思是:这些话之所以多余,不是它们本身多余,而是环境使它们变成多余;谬误不在于瞿秋白,而在于不健全的社会和时代。丁玲的更深一层的领悟就是:那些并不多余的真话是危险的,真正多余的废话、假话反而安张凤珠曾经表达过这样的遗憾:“丁玲的晚年,却因为太多的干扰,影响了她有更多作品问世。”这些干扰,历史问题的困扰当然是首要的。发言太多、内在能量消耗太多也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她是非太多。她的是非多,与她的处境有关,也与她的性情有关,她的争强好胜、意气用事、不甘寂寞,到了晚年更发展到了一个新强度。铜豌豆似的好斗,出现在一个老太太身上,本来就容易被描述为死缠烂打,何况她的言语确实有把自己妖魔化的危险。

她标榜:“人家打人家的仗,我写我自己的文章。我对于内战是不想参加的。……我就坚持不入伙,免得学别人倒来倒去,演笑剧。”实际上,她标榜不做的,正是她所做的,她从反面把自己说中了。她不忘嘱咐:“我的意见,只是一管之见,望勿扩散。到钱明达为止。全国都有耳,小报告四处飞,我惹不起人。”从这一嘱咐可以看出,她自己正是一个很有是非意识的人,而不是像她标榜的那样一尘不染不谙世事。也许,她以为或希望自己是那样的人,但实际上却做不到。“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是规避是非的态度。丁玲却责备自己五十年代的秘书张凤珠什么也不告诉她了,以至于让张凤珠很难过。可见,她与是非贴得太紧了,唯恐被边缘化。

玩不玩得好是能力问题,想不想玩是意愿问题,玩不好就说自己不想玩,那是不诚实的。自从与周扬搅进矛盾的旋涡,丁玲几乎就没有偃旗息鼓过。只有自己明显处于弱势时,她曾想不玩了,比如五十年代反右前夕,结果却已经晚了,退不出来了。她平反的过程中,也许曾想过再也不玩了,结果是周扬在历史问题上不放过她,于是她又奉陪到底。周扬之所以不放过她,是否正是看透了她不会真的收住呢?

丁玲的“太政治”、“钩心斗角”,其实都是“非政治家”的“小政治”、不入流的“小把戏”。丁玲吃亏就吃亏在不是政治家,却貌似政治家;没有政治家的战斗力,却给人当政治家来对付。所以,过多地从政治上去评价面又以政治眼光去评判她。这也是很多论者的问题。以不适应的政治标杆来衡量别人,政治眼光和人际关系眼光交互运用,或把政治完全等同于人际关系,恰恰折射出论者本身浓厚的政治意识。丁玲的灵魂始终是“非政治”的,把她当政治家来分析难免“下药太重”。

冰心给人的感觉一向是平和冲淡,晚年姿态更是如此。孙犁一向是回避是非,远离政治,晚年依然出于避祸心理而与文坛保持适当的间离。丁玲之所以老得不够可爱,就是因为她缺乏这种淡定平和、宁静致远的东西。莎菲时代结束以后,丁玲本来就不再是一个幽雅的人,老了,更与幽雅无关了。老人要放下,她放不下,主客观都决定了她放不下,所以姿态如此。假如她晚年淡泊隐忍一点,潜心写作中耐心等待,也许历史问题仍然有机会解决,同时也没有浪费心力和才华。

人到了晚年,往往容易向传统回归,趋向保守。丁玲虽然不服老,但老年毕竟是老年,逃不脱的必然规律,她对美国贷款买房的不以为然就体现出保守心态。历经坎坷的人,晚年的道路走得尤其小心翼翼,觉得自己再也不能经受新的折腾了。丁玲晚年向传统的回归,其实就是一种与世界和解的姿态。事实上,因为家族经济纠纷,她年少时是跟母亲怀着恨意离开临澧的,后来很久没有回去过。正如她自己所说:“六十年前,我怀着对封建家族的不满和嫌弃,离开了风光秀丽的临澧,辞别了生我养我的临澧人民。”可如今,她与临澧“和解”了。不仅是时间,更是老年,使丁玲达成了这种“和解”。

老人的善念,就是宁愿相信一切都好,安稳幸福。l982年她给一个读者的回信中说:“难道老一代人就认为我们现实社会一切都好,好得不得了吗?我们的思想里就再也不会偶尔也产生一丝消极和失望的感触吗?我们不过是因为年龄大了一些,经验丰富了一些……”这也是她老年心理倾向的一个自陈。

老年人喜欢圆满、吉庆、祥和,喜欢大团圆式的喜乐,不想揭盖子,不喜欢批判和悲观,不愿触及社会弊端,这就很容易走向“卫道”。丁玲晚年做顺弃了知识分子批判的义务,不想让自己反思更多、否定更多。学者王尧这样评价邵燕祥:“邵燕祥是作家中少数几个不讳言自己疮疤的人。这么多年来,邵燕祥由诗人而成为杂文家,他对鲁迅先生杂文精神的继承、他在写作中体现出的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已经为大家熟知。这样一个大的变化,显然是在发生了深刻的精神裂变之后。”主客观条件限制,使这种“深刻的精神裂变”与丁玲无缘了。

苦尽甘来的人,更不愿提过去的倒霉,而宁愿多看到眼前的福气。她晚年不喜欢写灰暗,也不喜欢别人写灰暗,她对“伤痕文学”的态度就是如此。

法国传记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评价马尔罗:他的生平就是他的代表作。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丁玲,她这一生的“情节”太曲折了,尤其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尾”。丁玲晚年是喜剧还是悲剧?无法做出单一判断,也许可以说,喜剧背后是悲剧。历史地看,丁玲晚年的亮点有二:写了自己和他人的有价值的回忆录、办《中国》文学杂志。丁玲晚年最肯定的是自己哪些作品?她从未给出过统一答案,因为,她本身对此就是矛盾的。

原载《红豆》2013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宇向诗选

    宇向诗选

    《宇向诗选》是中国二十一世纪诗丛之一,收录汉语诗人宇向的近体诗72首,分九辑编排,包括:你只是到我这儿来;这个人就要消失了;我的心悬在半空,没有落下来;要一只鼻子永远指着前方;明天,他们仍然要与一些继续生活的人交错而过;现在我打算退休,成为平凡无害的人;我们身体的形状将贴在一起;一根为亡灵弹奏的断指;我要告诉你一件事。
  • 国家荣誉

    国家荣誉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揭开东突恐怖主义组织神秘面纱,再现新疆公安民警反恐斗争的长篇小说。
  • 戴望舒作品集(六)

    戴望舒作品集(六)

    一九二八年,戴望舒从法译本《西班牙的爱与死的故事》中选译十二篇小说(另有《良夜幽情曲》和《夏娃的四个儿子》二篇为杜衡所译),分别于当年九月和十二月,以《良夜幽情曲》(收入小说七篇)和《醉男醉女》(收入小说七篇)为题,分作上下两集在上海光华书局出版。上集有译者的《题词》,下集收录孙春霆所作《伊巴涅思评传》。一九五六年七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根据译者遗留的改正稿,并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润,以《伊巴涅思短篇小说选》(共十二篇)为题印行。本辑收入的十二篇小说和译者《后记》,即依据这个版本。
  • 北京渔人:张洋小说散文集

    北京渔人:张洋小说散文集

    张洋兄的这些小说,主要都是写他记忆中的人和事。他不赶时髦,不追潮流。他总是按照自己对小说的认识和理解,不慌不忙、我行我素地慢慢写着。他对小说除了爱好别无所求,没有功利目的。应该说他是属于玩儿文学的一族。
  • 最经典的寓言故事

    最经典的寓言故事

    本书包括《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等。这些短小精悍的寓言,想象丰富、情节生动、妙趣横生,蕴涵着对真善美的褒扬,对假恶丑的鞭笞,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热门推荐
  • 凰权天下:美人谋

    凰权天下:美人谋

    一场权谋交易,她所背负的是家国重任。异国他乡,她步步为营,男人的战场也好,女人的江山也罢,她都需要那个善于逢场作戏的男人的支持。是心动还是算计……不过是棋逢对手难相安。她誓要博一个锦绣前程出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仙録

    追仙録

    九重天近日太平的很,各路神仙春心萌动好色成性司命神君偏爱颜值爆表美男子一纸情书引发一段血案呆萌小徒弟送情书误入夜寒帝君法眼帝君浅浅一笑:你不是思慕本仙多年了么?本仙如今告诉你,你现今可以把本仙打包带走了
  • 最强嘲讽

    最强嘲讽

    “就你这小体格,你行吗?”,“就你这智商,你会吗?”,“一看你就是一个土包子,你还会这么高档的玩意儿?”……每每听到这样的嘲讽,彪哥表示不能忍!每每听到这样的嘲讽,彪哥体内的洪荒之力突破天际,他要让所有人知道,他彪哥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绝对爽文,不爽欢迎来砸我家玻璃!
  • 鬼罪

    鬼罪

    女孩被恋童癖园长杀害,学生被剁成了碎块,妻子将丈夫藏进冰柜……一起一起案件发生的时候,又是谁在破解?
  • 噬人法则

    噬人法则

    送一瓶酱油,差点丢掉我的小命。一个叫CK的组织不卖内裤,而是违法集团,他们抓住了我,从此我生活在了死亡的边缘。为了生存,人开始“吃人”算计,拼杀,出卖,甚至背叛……我只想活着,活着就是我唯一的法则!
  • 爱笑的我

    爱笑的我

    我是个爱笑的女人,不代表我就幸福,也不代表我不快乐.繁忙的工作,紧张的学习,无奈的生活,闭上眼睛仰望天空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淡淡的一笑,就可以忘掉一切烦恼.人生是要经过岁月的磨练、风雨的洗礼,沉淀下来的是闪烁的人生,充实带有色彩的生活。因为你已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你的人生因此变得多姿多彩,因而经历是你走向成熟的阶梯。不是每一朵花,都可以结出丰富的果实,但毕竟拥有过整个春天。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如果生活是一出戏,谁不渴望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平淡毕竟是真实的.给自己多以些开心你就会快乐.如果曾经努力拼搏,又何必在乎成败的结果.
  • 惊世狂后:冥皇盛宠腹黑妻

    惊世狂后:冥皇盛宠腹黑妻

    她,K国金牌杀手,无冕之王!谈笑间取人性命杀伐天下。她,青龙帝国红莲长公主嫡女却以废物冠名。当两者合为一人,欠她的,十倍奉还!欺她辱她害她,必血偿!废物?让你见识五灵全修逆天体质!丑女?不过是个假疤痕当真就输了!修五灵,炼药丹,万古后裔!傲视九天,凤翔苍穹,可是,身后跟个男人,可怜兮兮道:“娘子,跟我回家吧。”当她的长鞭甩向他,他在想:是扑倒吃抹干净还是不说话先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宠妻无道,皇上请下榻

    宠妻无道,皇上请下榻

    特工界的传奇:九尾,在一次出任务后,意外穿越。算了,既来之则安之。赚满盆,看美男,游天下,当她不亦乐乎之时。某男微眯着烟危险的说:“噢?看美男?我还不够你看的吗?”“自恋......”某女碎碎念。“还没回答我,你要看哪个美男啊?”某男“你是不是男人啊,这么斤斤计较。”某女不要命的说。“噢?是不是男人?看来我有必要让涵涵明白一下了。”某男。“啊!臭表脸。”“......”某女扶腰哀怨。
  • 绝世龙神传

    绝世龙神传

    圣灵大陆,一个神奇的大陆,是由五大元素国组成的神奇大陆,我们的主角正是来自这片大陆,他是来自于这片大陆的第一代神王,龙神王!
  • 淤泥

    淤泥

    《淤泥》写了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子:顾小伟、范明、小胖,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因为个人家庭状况、学习和自身修养的不同,在社会上的机遇和遭遇也截然不同。书中通过顾小伟和美亚的爱情为主线,描述了不同的爱情在遭遇到金钱、名誉、利益等的挑战和考验时的不同结果,通过几个青年在现代化都市中遇到的挫折、喜悦和成功,展现了80后的成长历程以及年轻人在当下社会的困惑和物质超越精神的可悲,同时也流露出青年一代对生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