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本章又要论“道”了,不过,本章的议论与前面的议论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本章老子将指出“道”具有阴柔的性质,或者他要让人产生此种感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想让管理人以阴柔的态度从事管理。
“原文”
谷神①不死,是谓玄牝②。
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④。
“注释”
①谷神。王弼注:“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无逆无为,处卑不动,守静不衰,谷之成而不见其形。此至物也。处卑而不得名,故谓。”
②牝。音批,去声。本指母牛的生殖器,泛指雌性动物包括女性生殖器,即母性之意。何新解:玄,即神也。玄牝,即神牝也。即大母神。亦为月神西王母也。
③玄牝之门。王弼注:“门,玄牝之所由也。”抽象的母性生殖器之门。
④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马王堆甲本作“绵绵呵其若存”,乙本作“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勤)”。勤,即尽。
“译文”
“道”的那空虚的神妙作用不会消亡,这就是所谓玄妙的母性。玄妙的母性之门,就是被称作天地万物的根源。它绵绵不断无形而实存,用起它来则不会穷尽。
“解说”
谷为山谷,引申为空虚。山峰山顶属阳,山谷沟壑属阴。谷神即“道”,老子此比喻意在证明“道”是阴柔的。
牝是各种雌性动物包括女性的生殖器官。玄牝即抽象而又抽象的母性生殖器官。牡属阳,牝属阴,玄牝即阴柔之道。老子在此再次暗示“道”的阴柔性质。
老子竟然把雌性包括女性生殖器官写到书里,这是多么大胆!多么率真!多么具有自然科学家的唯真理是从的品德!这里没有丝毫的虚伪。仅从这一点也足以看出老子思想的伟大,显示出其与老百姓的亲近和平等。他之所以要作这种比喻,之所以要暗示“道”的阴柔性质,无非其本人的感悟如此,无非希望管理人能以阴柔的态度来从事管理。国家机器本属阳刚之具,权力本属铁腕,他却希望以阴柔之道作为管理的理论基础,这是真实的吗?这是可行和有效的吗?从他在全书里主张“负阴抱阳”,主张谦让、宽恕、不以智治国、反对暴政、反对侵略战争、反对争夺等来看,他的这种主张是真实的。至于是否可行有效,当时没有实践,也没有多少管理人了解他这一套,战国时期和封建社会各个朝代中后期恰好相反,他大概只有在古书里看到一些例证,认为尧、舜、禹都是以阴柔之道来进行管理的。不过,更主要的是他的“道”的核心——辩证法思想使他如此主张的。
他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就是:矛盾的对立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既互相联系,又会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他肯定不会认为阴柔永远是孤立的、被动的、消极的和呆滞不变的。他在后面许多章里讲明了要“处下”、“处后”、“处弱”、“处阴柔”等道理,他认为处下反而能处上,处后反而能居前,处弱反而能走向强,处阴柔反而能走向阳刚。同时,这证明了“物壮则老”的道理。因此,他认为用阴柔之道来管理必定能够取得很好的管理效果。这种阴柔之道不是不要武力,不是不要责罚和法律,只是认为要正确地、用阴柔的态度去使用。君子藏器,要永远“负阴而抱阳”。这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翻翻历史,封建社会几乎每个朝代的前期都曾奉行过老子的阴柔之道。行这种阴柔之道本身就有其海纳百川的宽容态度,采纳了各家学说的优秀成果而不主一家,其效果也是显著的:思想文化与物质财富并茂,臣民百姓与君王社稷俱安。汉、唐、宋、明等各代前期尤为显著。
他感叹地说:“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即告诉我们循阴柔之道,可以找到天地之根,看到万物之母。阴柔之道是生命之“门”,是万物生长、发展之“门”,因此,也是管理的根本,是真正的人本即民本管理的根本。他这种管理思想的哲学根据就是,对立面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他很注重向管理的目标方向(社会和谐安定,人民幸福自由发展)转化或发展。以阴柔之道进行管理包括以德教先行进行管理,则将不断走向强盛。换句话说,就是管理人要不断调整其管理心态和管理方法,永远使自己处于积极主动去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面。
“诗赞”
道,无所谓生
道,其存至永
天地万物,以道为根
管理社稷,唯道是从
负阴抱阳,君子藏器
虚怀阴柔,高雅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