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7700000035

第35章 失败的诸神

你可能觉得标题很熟悉。对,就是从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里“顺手牵羊”而来,它原来是第六章的半个标题。

《知识分子论》其实是一本演讲集。由于受广播节目形式的限制,即分六讲,每讲半个小时,因此,它的篇幅并不长,语言也明白易懂。但是,它谈论的问题却是深入、宏大、启人深思的。我相信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能有这样的感觉。

在第一章“知识分子的代表”中,萨义德的问题是: 知识分子究竟为数众多,还是极少数的精英?他首先比较了葛兰西和班达的看法。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人数众多,既有传统的知识分子(traditional intellectuals),如教师、行政官吏等,又有一群有机知识分子(organic intellectuals),如工业技术人员,政治经济专家,新文化、新法律的组织者等,尤其是后者,在年复一年壮大。但是,班达的看法却与之针锋相对:“知识分子是一小群才智出众、道德高超的哲学家—国王,他们构成人类的良心。”真正的知识分子形成的是一个神圣的阶层,他们与世俗作斗争,支持、维护的正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真理与正义的永恒标准”。对于这个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放弃了职守、妥协了原则的知识分子,他给予了无情的抨击,并斥之为“知识分子之背叛”。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位,还有许多的标准,如福柯的“普遍的知识分子”(universal intellectual)和“特殊的知识分子”(specific intellectual),而在当今世界,前者逐渐为后者所取代。萨义德的观点并不像葛兰西和班达那样趋于极端。葛兰西的看法过于乐观,知识分子阶层的无限扩大和稀释,最终无疑是知识分子阶层的解体。而班达把知识分子的范围设定为极少数的人群,似乎有精英主义之嫌。萨义德对福柯的看法也有所保留。他讲得明白:“我也坚持主张知识分子是社会中具有特定公共角色的个人,不能只化约为面孔模糊的专业人士……知识分子是具有‘向(to)’公众以及‘为(for)’公众来代表、具现、表明讯息、观点、态度、哲学意见的个人……必须意识到其处境就是公开提出令人尴尬的问题,对抗(而不是制造)正统与教条,不能轻易被政府或集团收编,其存在的理由就是代表所有那些惯常被遗忘或弃置不顾的人们和议题。”在这一章的结尾处,萨义德给出了他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根据我的定义,知识分子既不是调解者,也不是建立共识者,而是这样一个人: 他或她全身投注于批评意识,不愿接受简单的处方、现成的陈词滥调,或迎合讨好、与人方便地肯定权势者或传统者的说法或作法。”

萨义德承认,做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绝非易事,因为他总是处于孤寂与结盟之间。这种中间状态(a state of inbetween)成了萨义德在第二章“为民族与传统设限”和第三章“知识分子的流亡”中讨论的核心。

传统意义上的“流亡”与悲惨的命运相连。而知识分子的流亡却是自我主动的选择。因为他或她“宁愿居于主流之外,抗拒,不被纳入,不被收编”。对于他们来说,流亡意味着从寻常的职业生涯中“解放”出来,获得了某种“报偿”或者说“特权”。其中之一就是将任何事物都不视为理所当然,学习凑合着应付让大多数人迷惑或恐惧的不安稳状况,“因为流亡者同时以抛在背后的事物以及此时此地的实况这两种方式来看事情,所以有着双重视角(double perspective),从不以孤立的方式来看事情……就知识上而言,这意味着一种观念或经验总是对照着另一种观念或经验,因而使得二者有时以新颖、不可预测的方式出现;从这种并置中,得到更好甚至普遍的有关如何思考的看法”。知识分子就是“比较能不只是看事物的现状,而能看出前因”。所以,在萨义德眼中,“流亡的知识分子……代表着改变、前进,而不是故步自封”。

然而,知识分子以什么样的身份发言呢?他是如何取得自身合法的权威性的呢?这是萨义德在第四章“专业人士与业余者”中思考的问题。现代传媒的急剧扩张,降低了知识分子合法性的来源。传统的知识分子固守的讲坛已经被许多其他的形式取代,比如,影视夺走了一部分人的眼球,网络也分散了一部分人的精力。而以往“职业的知识分子是正统的合法性的来源”,可是在今天“大众传媒已经打破了传统知识阶层的封闭,以及传统知识阶层的评价规范和价值标准”。萨义德援引了美国左派雅各布的看法:“非学院的知识分子”已经完全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群满口术语的大学教授,而社会上没有人很重视这些人的意见。但是,萨义德并不完全同意雅各布的看法,他对后者所谓的“最后的知识分子”这一说法也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诚然,知识分子正从普世性向专业性转型,但是他发言的空间和对象还是没有变。正如他所言,每个知识分子都有阅听大众和诉求的对象。问题在于“是否要去满足那阅听的大众,使它像客户般高兴;还是去挑战它,因而激起直接的对立,或动员它更民主地参与社会”。这两种情况都无法回避权威和权力,也无法回避知识分子与权威、权力的关系。知识分子如何向权威发言:“是作为专业性的恳求者,还是作为不受奖赏的、业余的良心?”

毫无疑问,萨义德对上述问题的答案是,知识分子应该作为“不受奖赏的、业余的良心”向权威、权力发言,就像乔姆斯基一样针对所有重大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一样,竭力影响自己的听众。换言之,知识分子不是公务员或雇员,不应该完全听命于政府、集团,或某个团体的政策和目标。要维持知识分子相对的独立性,“业余者比专业人士更好”。因为,业余意味着选择了“公共空间”(public sphere)。除此之外,专业化的不良后果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它会戕害“兴奋感”和“发现感”,而这两种感受都是知识分子性格中不可或缺的。更为严重的是,专业化带来的压力很有可能迫使知识分子无可避免地流向权力和权威,“流向权力的要求和特权,流向被权力直接雇佣”、整理和收编,真正地完成了班达所言的“知识分子的背叛”,从而难以回到雅各布所强调的知识分子的观念:“不对任何人负责的坚定独立的灵魂。”

当然,萨义德明白,本着良心对权威和权力发言的风险和成本是多大。但,在他看来,这正是大勇精神的体现。而与之相对的怯懦和逃避,才是应该大加谴责的:“在我看来最该谴责的就是知识分子的逃避;所谓逃避,就是离开明知是正确的、困难的、有原则的立场,而决定不予采取。”萨义德毫不留情地刻画出了逃避的诸种形态:“不愿意显得太过政治化;害怕看来具有争议性;……想要保有平衡、客观、温和的美誉”,等等。而这些,对于知识分子而言,腐化的心态莫过于此。

萨义德在第五章结束的时候宣称,“对权势说真话绝不是邦葛罗斯式的理想主义”。而那些“理想主义”者“总是失败的诸神”。这是第六章的标题,萨义德用它来暗示了“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是世俗之人”。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懂得“如何在心灵中保有一个空间,能够开放给怀疑以及部分的警觉、怀疑的反讽——最好也是自我的反讽”。知识分子“不是一种体制和机器人,奉一个系统和方法之令行事”。他会不断地“提醒”自己,“必须四处走动,必须有立足的空间并反驳权威”,因为,“毫不置疑地屈从于权威是对主动的、道德的、知识的生活最大威胁之一”,哪怕这个“权威”就是他自己,也决不“屈从”。

萨义德的讨论主题清晰,逻辑严密。这里,我们不妨略为引申开去,利用萨义德的观点来检视一下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处境和现状。

中国的知识分子究竟是多还是少?如果按照葛兰西的标准,那么,我们的知识分子可谓多矣,产量可居全球第一。但是,我们已经在前面的分析中看到,知识分子如果界定的条件太松,其实是变相地取消了知识分子这一阶层的存在。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太少。因为,作为知识分子,在许多人的讨论中,比如,萨义德、雅各布和班达,都是把他设定为是具有独立精神、自我思想和具有良心的人。试问现在中国,这样的知识分子还有几个?这也难怪20世纪风雨零落之后,人们想来想去就只有鲁迅、顾准那么几个人了!

为什么中国真正的知识分子这么少?知识分子的生长肯定需要一定的土壤。这个土壤就是上文提到的“公共空间”。因为知识分子不是在庙堂发言,他是需要在“广场”那样的“公共空间”发言。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缺乏的就是“公共空间”。由于“公共空间”的被挤压乃至被取缔,知识分子存在的理由也就没有了。由于“公共空间”的缺乏,知识分子只有退回到书斋、学院或机构去谋生,于是,更多的是以“专业知识分子”的面目出现,是故其影响甚微,更面临独白的境地。

传媒一向被认为是“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宣传工具”到“良知公器”之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这中间的路究竟要走多久?如果没有完成这一步,知识分子的“中间状态”如何实现,他们的声音在什么地方能够被人所听见?

同类推荐
  • 用破一生心

    用破一生心

    一提起智慧,一谈到哲学,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柏拉图与弟子们散步其中的古希腊阳光下的花园。可是,洛阳宫长生殿的镇殿金狮子,似乎却被很多人漠视。
  • 随园诗话(第三卷)

    随园诗话(第三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散文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散文研究

    中国当代散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容,走过近半个世纪的坎坷历程。文学发展的动态过程必然伴随着历史、时代、社会的源流脉络获得同步发展。因此,从纵向的、发展的角度考察新时期湖北散文的发展态势,厘清来龙去脉,对整个中国散文史的建构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这种历时的统照下,湖北散文的演进过程呈现出以下三个阶段的基本理路。湖北散文始终以沉寂之姿努力地寻求新的发展前景,它的艺术生命力在创作队伍、作品数量、审美拓展上顺应了时代需求,形成了色彩纷呈的局面。
  • 宋词三百首全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本书收录了宋代有代表性的词作品三百首,每一首都包括注释、语译、赏析三部分内容。
  • 松石斋诗文选

    松石斋诗文选

    许多年前有艺界师友曾鼓励结集。然余自觉拙作虽具诗词之形体,却远未得诗词之神髓,倘作为屐记或心感之回味犹可,而作为诗品实难示人。讵料癸巳之初,故乡旅厦乡亲联谊会诸友厚爱,将余之诗文编汇成集,欲以付梓。余深感盛情难却,思之再三,确定以《松石斋诗文选》为名面世。
热门推荐
  • 浅蓝色的六月天

    浅蓝色的六月天

    她,是紫荆市的才女,生活中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糊涂蛋。他,是人气超高的花样美男,冷若冰霜的他总会泛起令女生致命的微笑。他,自称是她小时候玩伴的弟弟,拥有王子般忧郁气质的他是紫荆学院的一个神话。他与她,当才女遇上花美男,将擦出怎样的火花?他与她,当糊涂蛋遇上王子,将弄出怎样的糊涂事件?
  • 明史通俗演义

    明史通俗演义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0万字。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也曾致电李克农:“请购整个《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两部。”足见本系列书具有极强的史学价值、文化价值、珍藏价值、馈赠价值。
  • 诡友记——孤独少女撞鬼记

    诡友记——孤独少女撞鬼记

    (又名:孤独少女撞鬼记)带你看看女生的那点儿小心思~上了大学以后,似乎中了诅咒一样,方铃感觉周围的人都很讨厌她,尤其是她的舍友们!然而,这也仅仅是个开始……在方铃感到暗无天日的时光里,花妖鬼狐粉墨登场、古灵精怪频频光顾,神仙方士纷纷亮相……这让她在惊魂诧异的同时也感到这个世界深深的善意和温馨……原以为岁月静好、时光不老。可谁知方铃的身上居然背负了一个足以颠覆苍生的惊世秘密。未来该何去何从,爱情该何以抉择,且看诡友记风云……新人首发、治愈清新、有些感动。情节略虐略小白,结尾在情理之外、意料之中隐藏啦N个巨大彩蛋!欢迎围观、欢迎吐槽……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江月松风集

    江月松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家有病夫:我的夫人是神棍

    家有病夫:我的夫人是神棍

    九星一线,涅槃重生,吉天象,紫星陨落,颠覆万生,她苏九儿,命悬一线,失命魂,以九星为介,紫星为心,透彻天下,再获重生。他时洄,命凶,风云蔽日,辛苦重来,虽有智谋,却万事挫折,空有一番事业,身边美女如云,却一生病魔缠身,诗曰:万事终局万事空,逆难失意逢空亡,病弱短命多暗淡,克夫伤子破家风。当他们相遇,命运可有转折?
  • 造化帝尊

    造化帝尊

    话亘古,道亘古,谁能亘古长存,多少英雄爱与恨;说永生,道永生,谁能永生天地,多少豪杰痴与狂;......一朵花消逝,在另一片天地是否有一朵相似的花.是重生了,还是又一个轮回.练气,开灵,搬血,煅骨,易筋,洗髓,神合,洞虚,合道,造化有无止境乎.
  • 赵子梦

    赵子梦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薰衣草的唯美爱恋

    薰衣草的唯美爱恋

    她一生只爱薰衣草,有回,他遇到了一个同样爱薰衣草的男孩,她深深爱上了他,可他却一次次伤害她,最后,她会离开他吗,他会回心转意吗
  • 重生之修生养性

    重生之修生养性

    前世童年不幸一直碌碌无为爱钱,不爱交际,三十多岁没钱没房最可怜的是没老公。连一个朋友都没有。每月还要往家打钱,这天和往常去银行存钱,结果遇到抢银行的悲催啊好好的电视上狗血的中枪。。被她遇到了结果她华丽丽的重生了。看看她怎样改变自己的人生,看看她怎样从市井爱钱女变成气质女,看看前世找不到老公的她,怎么玩转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