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7700000024

第24章 思想与激情(1)

1983年,格雷尔·马尔库斯(Greil Marcus)把苏珊·桑塔格比喻成一只“纸老虎”(paper tiger)。他尖刻地指出,桑塔格的名字之所以出现在书页中,完全是因为她的脸蛋频繁出现在传媒上。言下之意就是,桑塔格和当今那些演而优则书的演员、唱而优则书的歌手是一丘之貉,没有分别。他们对影像背后的虚幻性深有感触,所以才“侵入”书写这一传统的领域,冀求流芳百世。这样的书写正好说明了内心的焦虑与虚空。

把桑塔格和大众明星相提并论其实早有传统。1982年,斯坦利·阿侬诺维茨(Stanley Aronowitz)就认为桑塔格“在美国首开明星批评家的先河”。更早的1969年,《党人评论》编辑威廉·菲利普斯(William Phillips)评论道:“比起当今任何其他作家,苏珊·桑塔格遭到的酷评最多,获得的知名度最大。”

菲利普斯的话不是空穴来风、毫无根据。他的话音刚落,立马就得到验证。1970年,查尔斯·卡杜辛经过广泛地调查研究,公布了美国最有名望的知识分子名单,桑塔格排名第九,居于丹尼尔·贝尔、诺曼·乔姆斯基、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欧文·豪、德怀特·麦克唐纳、玛丽·麦卡锡、诺曼·梅勒和罗伯特·西尔弗斯等人之后,但排在并列第十名的莱昂内尔·特里林和爱德蒙·威尔逊之前。在这个名单里面,除了时年37岁的桑塔格是个小字辈之外,其他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老牌的精英了,他们二十年前就占据了这样显赫的位置,所以,卡杜辛哀叹道,“1970年的美国知识精英,基本上是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走红的那批知识分子”。

从卡杜辛的哀叹中可以看出,桑塔格在60年代美国知识界的崛起,实质上正是美国知识界处于断层的时期、交替的时期。1966年,桑塔格出版了论文集《反对阐释》,在纽约知识界一炮走红。在这本书里,她倡导引领的“新感觉”潮流横扫美国知识界,嘲讽美国艺术和批评领域的猵狭,标榜其先锋的品位,提出要重整知识分子事业。她成了同辈人中最被广泛阅读的知识分子。

桑塔格写作的题材十分广泛。其中,关于摄影和疾病隐喻等文章被广为阅读和讨论。她对政治的言论和观点,如越战、古巴危机、美国左派与共产主义、人权与言论自由以及西方知识分子对南斯拉夫战争的反应等,跟她的文学批评一样极具争议性,从而引起传媒广泛关注。总之,她积极地介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观点激烈,情绪激昂,姿态激进。

广泛的知名度和先锋的标签使桑塔格被誉为“波普”知识分子。桑塔格对于这一称号拒绝领受,并十分反感。她对媒体明星不感兴趣。这看来有些奇怪。因为她的照片上了《名利场》、《哈泼斯》、《纽约时代周刊》的封面,也偶尔会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侃侃而谈。她根本说不上是一个幽居独处的知识分子。但是,她还是竭力挑战波普知识分子的形象。在1968年的一次访谈中,她强调理想的知识分子生活是孤独的生活,保守的生活,沉思的生活。在1989年的一次谈话中,她又说:“我想做的是现在没有做成的事,比如,不上电视,不为报刊定期写作,不做专栏作家,不做批评家,不做大学教师,不对大家关心的问题发言……我要过完全私人的生活。我对波普名流的兴趣不感兴趣。”

在这里,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其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与个人隐私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这几乎成了桑塔格写作的一个鲜明特征。知识分子只有幽居独处,才能完成思想的“秘密革命”,但是,为了把思想传递给大众,就必须进入外界的话语圈子与他者进行对话,思想才能产生公共意义。这样的悖论促使她不得不像波普明星一样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内。尽管如此,她还是认为波普明星这样的称谓对她而言就是公开的侮辱,她说:“我对能否被人理解深感焦虑。”

1933年1月16日,桑塔格出生于纽约。幼年,她很少见到父母,他们在中国忙于皮毛生意。她5岁丧父。6岁时患了哮喘病,随母迁居亚利桑那州的一个小城。12岁那年,母亲再嫁,旋即移居洛杉矶市郊。桑塔格15岁时考入了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但仅待了一年就转学芝加哥大学,入研究院做旁听生,自由听课。在此,她遇到了年轻的讲师菲利普·里夫(Philip Reiff),并很快与之成婚,时年仅17岁。1952年,桑塔格生下儿子戴维,同年,进入哈佛攻读哲学博士。1957年,桑塔格获得奖学金前往牛津深造,但不久她又转赴巴黎大学。在巴黎这座激情城市,桑塔格终于找到了她理想中的知识分子生活。1959年她回到美国,跟丈夫离异,与儿子移居纽约。她完成了生命中的一个圆。从此,在好几所大学教授哲学和宗教,逐渐登上纽约知识分子的舞台,最终确立了在美国知识界的独特地位。

桑塔格很少谈起她那“非常孤单、嗜书如命”的童年。但是,在她写下的文字中,我们还是可以窥见她早年的“无根之感”(a sense of rootlessness)。在写于1987年的一篇回忆性文章《漫游之旅》(“Pilgrimage”)中,桑塔格把14岁时住在洛杉矶家中的自己描绘成一个“陌生的房客”,渴望逃离童年那“漫长的牢狱之灾”。她发现,文学就是逃离的手段。那时,她拼命地读书,“学习一切”,“在我的房间,信手涂鸦,写小说,记下真实的笔记,排练自己的剧本,背诵各种各样的单词,每天晚上看书,一直看到眼睛发酸”。

那时候她就显示出对欧洲现代主义崇拜的强烈倾向:“我供奉着自己的神祇,斯特拉文斯基之于音乐就像托马斯·曼之于文学。”

尽管纽约语境对于桑塔格公共知识分子的经历的发展举足轻重,但她同样声称继承了欧洲知识分子的传统。纽约知识界回望欧洲,并不新鲜,但很少有人如桑塔格一样坦承,对欧洲高雅现代主义的理念一往情深。忧郁的沉思和知识分子的流亡成了她笔下的主题,这都源于她对伟大现代主义者的个人成就的景仰。卡夫卡、贝克特的小说,戈达德、伯格曼的电影,阿托德的戏剧,本雅明、巴特等人的知识分子方案,都成了她笔下的素材,构成了桑塔格理想中欧洲现代主义的灿烂星群。

桑塔格让人频繁地回想起这些文化英雄,他们作为丰富想象力的知识分子的困境,以及作为断裂的反传统现代主义潮流的典范。她对野心勃勃的艺术和知识方案的兴趣,部分反映了她对激进意识的迷恋。在其早期的作品中,人物进行精神上的“开膛破肚”,其散文和随笔也揭示了“艺术家是典型的受害者”的观念,并被其崇拜的作家和人物的风格和气质所吸引。“作为激情的心智”与痛苦的肉体是其小说的母题。

阅读桑塔格,某些现代价值观术语就要浮现出来: 否定、超越、觊觎、真实、困境、沉默。“现代作家的道德任务,”她强调,“不是创造,而是摧毁——摧毁浅薄的观念、普遍人性的安慰观、一知半解的创造性和空洞的话语。”她以极其严肃的态度对待这一任务,“理解所有的可能性,完全根植于说不的能力”。否定的冲动塑造了其风格也限制了写作的内容。“在思想的激情游戏中,思想家扮演着英雄和敌人的双重角色。”

在1967年的一篇文章中,她写道,“她感觉像是站在思想的废墟中,在历史废墟的边缘,在人类自身废墟的边缘……渐渐地,最敏锐的思想家和艺术家是这些正在形成的废墟的最早知识考古者”。其中“天启”似的语调延续到七八十年代那些关于忧郁的反思文字中。这些废墟有着丰富的隐喻意义。她说:“现代的虚无主义能量使一切成了废墟和碎片——因此成为收藏的可能。在这样一个过去成了过时,现在立刻变成古董的世界,需要的是监护人、解码者与收藏家。”“监护人”、“解码者”、“收藏家”,这些人物频繁出现于其笔下。

桑塔格既是一个寻路人,又是一个悲悼者。她悲悼的是“现代主义文化的断裂、崩塌和衰落”。她的作品讨论了这种断裂、崩塌、衰落的道德影响和政治后果。她在其最广泛的题材,诸如疾病与摄影中寻找意义,也在其具体的艺术和知识实践中寻找意义。这样宏伟的批评方案,确证的不只是现代主义的监护人的关系(此角色与传统知识分子作为特定文化价值的看门人的角色一脉相传),而是一个独立的普世主义者的自我观念。尽管在其公共知识分子生涯中,对特定文化和政治问题的“观念/地位/立场”几度游移,有时候前后的距离甚为遥远,但是她对知识独立性的核心坚持却是惊人的一致。

同类推荐
  • 旁观集

    旁观集

    “三十年集”系列丛书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跃在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与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出生于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对于他们而言,过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 我心中的校园文化

    我心中的校园文化

    本书收录了2006年云南大学举办的“我心中的校园文化”征文活动获奖文章,共24篇及特约稿件3篇。这些文章有的深刻凝练,揭示出优秀校园文化的精髓;有的以小见大,展示了云大校园文化的真实风貌;有的真情流露,勾勒着心中理想的校园文化图形。
  • 睿智话自达(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睿智话自达(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许是人间多情恼:纳兰容若的词与情

    许是人间多情恼:纳兰容若的词与情

    冬郎元是月中身,憔悴三生碧海邻。一样名香惆怅句,不如侧帽照词人。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却享有鼎盛的词名。 纳兰容若的一生,仿佛一出华丽而悲情的戏剧。本书以纳兰的生平为主线,从出身、仕途、情感、友人等方面,将纳兰容若的词与情细细道来,向您呈现出一个鲜活的纳兰容若。
  • 星星诗库:山中随笔

    星星诗库:山中随笔

    山中随笔 一 整个苏坝小镇似乎就我一个人醒着,或者,就我一个人活着。我听不到一个 人的声音,当然,我也看不到空绰的街面上行人的踪影。 人们都跑到何处去了呢?如果说人类懒惰到极致的方式之一就是午眠的话, 那午眠就是人类莅临死亡已不远的征兆了。如此亮丽的夏天,瞧瞧阳光的力度、 空气的透明度和风的温柔度都不能使人产生好奇、亲近和愉悦,人们反而乐陷于 一张床榻,一件廉价的电器鼓吹的热风和两三个小时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全球首宠:总裁,求离求放过
  • 最让你感动的268篇抒情故事

    最让你感动的268篇抒情故事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如果这就是爱情

    如果这就是爱情

    刘诗情,是刘氏集团的大小姐,(嚣张跋扈,高傲蛮横。)却有着天使的面孔魔鬼的身材~成为了铃兰中学的校花!韩潇,一个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男孩,性格孤僻,不与人交涉。但学习成绩突出,为人心细善良!凯迪,韩潇的发小,唯一能与韩潇成为朋友的人。但是为人自私,贪慕虚荣。刘宗昌,刘氏集团董事长,刘诗情的父亲,为人善变,阴险狡诈。一年毕业季,自此铃兰中学有了这段让人触目粹心的爱情故事。。。
  • 神级透视小村医

    神级透视小村医

    小农民王龙上山挖山参窥见村花洗澡,不慎落水竟得了异能,会透视,会看病,会种野山参,功夫也是杠杠的,村花要变俏,村民要致富,且看王龙如何带领乡亲们致富,成史上神级透视小村医!
  • 喜欢你怎么办

    喜欢你怎么办

    丁珰想着,现在的局势是三个男人让她选择.一个是初恋男友孟平溪找她复合,另一个是从初二开始追她到大学的胡琚贤,还有一个就是她从初二追到大学的何宇.她该选择放弃追求与初恋男友复合或接受胡琚贤的宠爱,还是坚持追求何宇?青春的爱情,真难懂,丁珰只能仰天长叹“不要看本宝宝情商低就欺负宝宝!!!”
  •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经济萧条是否是经济转型时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呢?过去35年来经济所获得的空前发展,为这一疑问奠定了基础。在转型时期,生产交换的方法和工具会发生变化,并增加有效的产品及设备;然而,新环境的适应也会造成混乱和损失。研究所谓的危机和萧条的周期,并调查这些纷乱的发生是否的确有其规律性,是一份不无裨益的工作。
  • 花夏诺之凯源玺

    花夏诺之凯源玺

    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发生了一连串的故事,在摩天轮偶遇;在大雪天里偶遇;在公司交流偶遇!一起来看看精彩!
  •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是明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它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 幻界.战神之章

    幻界.战神之章

    在塔利亚大陆上,千百年的战争早已结束,大陆上的生命和平而又安详的生活着,但没人意识到一个大的灾难即将到来......身负战神血脉的少年,在大陆上平凡的生活着,但这种平凡还能持续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