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7300000067

第67章 泛亚语境:好莱坞与亚洲主体性(5)

目前,中国政府针对香港和台湾的一系列经济和文化的统合政策更把合作作为一种基本国策。关于大陆与香港合作方面,2003年6月29日,随着《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的文件签署,大陆与香港合拍片的前景似乎一下明朗起来。按照这一文件在电影方面的规定:纯港片在内地发行将不再受配额限制;香港与内地的合拍片可视为国产片在内地发行;合拍片允许港方人员增加所占的比例,但内地主要演员的比例不得少于影片主要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故事不限于发生在中国内地境内,但情节或主要人物必须与内地有关……如此种种,为香港电影进入内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2004年,中国故事片的产量破历史纪录,共有212部影片,在这数字中,有1/3强的影片是在CEPA协议后香港片以合拍的名义获得国产身份。2005年更达到创纪录的268部。

总之,在今日作为一个研究者,必须在三者关系中来理解两岸三地中每一个地区电影文化的发展;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考虑到三者的关系来制定政策;作为一个创作者,必须考虑到三者的关系来给自己的作品定位。事实上,电影作为一种最具国际性的媒体,大陆电影、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不仅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而且一直是在同一个平台上争夺世界华语电影市场的份额和华语电影文化的主导权。这在今日全球化的背景下,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香港作为两岸三地中一个国际化最强的区域,其电影创作和产业在世界华语电影市场和进军欧美国际电影市场方面一直占有明显的优势(香港曾是世界上仅次于好莱坞的第二大电影出口基地)。如今,凭借香港和大陆的特殊关系,香港电影更把这一优势扩展到大陆电影市场。因此,理解和重估三者之间的市场格局、文化权力和话语政治的关系,是理解中国电影文化的性质和把握未来走向的一个关键。

新视野

随着华语电影实践的发展,华语电影的观念和相关研究自然在传统中国电影研究的基础上浮出水面。那么,华语电影研究比起传统的中国电影研究,在视野、方法和重点上提出了哪些新东西呢?首先,相比中国电影的概念,华语电影的概念显然淡化了从国族、疆界和政治的同一性来界定电影的思路,而强调这些电影中语言和文化的同一性。根据《跨国的华语电影》一书的编者鲁晓鹏的考证:“这一名词最初是由台湾和香港学者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引入的。由于当时台湾和大陆的关系解冻,大陆的电影学者首次应邀到台湾进行访问。因此‘华语电影’就被台湾学术界引来作为出产于华语社会的电影的代称,以示有别于之前为区别大陆片、港片、国片而采用的几个概念。换言之,用一个以语言为标准的定义来统一、取代旧的地理划分与政治歧视。”鲁晓鹏:《华语电影之概念:一个理论探索》,《文化研究》,第五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其次相应地,华语电影的概念打破了对1949年以来中国电影以地域(大陆,台湾,香港)研究为主的思路,而发展了一种贯通两岸三地乃至全球华语电影的视野,和在此基础上的华语电影内部的关系研究、比较研究和影响研究等新领域。第三,它在方法上还受到此时正当红的文化研究和产业研究的强烈影响,在传统电影研究的作者、类型、风格、流派等概念上,又引进了国族、地域、阶层、性别、身份认同等概念;在研究电影的艺术和文化维度上,又加上了研究其产业和经济的维度。

以下,我们对这一新的领域的一些主要研究方法和视角作一个考察,其中将提及一些现有的研究成果作为例证。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例证并不意味着已经完整地覆盖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所有重要主题和主要文献。提及这些成果的目的主要是对这一发展领域作一个粗线条的和方法论的勾勒。

1.并列研究

广义的华语电影研究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电影研究。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这些成果大部分都是对两岸三地电影的独立研究。但是,在华语电影的观念兴起以后,把三地电影作并列研究成为一种流行的模式。这种并列的研究把两岸三地的中国电影置于华语电影这一整体现象之下,但是这些研究并不必然是对华语电影这一整体现象的一种整合性研究。以下是一些对两岸三地中国电影作平列研究的一些较为引人注目的成果。

1990年代以来,在两岸三地甚至美国多次举办了以中国电影研究为名国际学术会议,与会的学者包括海外华人学者和两岸三地电影研究专家。由于当时三地合作的华语电影格局在刚刚开始形成之初,各个地方的学者代表仍然主要是将研究的目光锁定在当地电影文化与产业方面,但是当这些会议的成果汇集起来,就自然被置于了一种华语电影的整体框架之下,但主要是一种并列式的华语地域(大陆,台湾,香港)电影研究。例如,1990年在洛杉矶加州大学召开中国电影研讨会,1994年,洛杉矶加州大学影视与媒体学院尼克·布朗教授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论文集《中国新电影:形式、身份与政治》NickBrown(edited):NewChineseCinemas:Forms,Identities,Politic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January?1994.,对中国电影生产的形式和意义变化进行分析,既考察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保守势力也考察了先锋派力量,它揭示了在之前20多年里电影对深层社会变革的评价与影响。1997年,时任教于匹兹堡大学的东亚语言文学系,现为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比较文学教授的鲁晓鹏在1994年匹兹堡大学研讨会的基础上编辑出版论文集《跨国华语电影:身份、国族与性别》,该书追溯了中国民族电影发展的历史,认为身份认同是中国电影形态中的核心问题,男女社会身份和性别差异是有关华语电影的现代性、国民身份和历史话语中的内在部分。他还在论文集的导言中首次提出了“跨国华语电影”这一概念,并认为跨国(区)性是中国电影历史和现状的一个主要性质。鲁晓鹏:《跨国华语电影:身份、国族与性别》,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郑树森主编的《文化批评与华语电影》郑树森(主编):《文化批评与华语电影》,麦田出版有限公司(台北),1995年。是一部从文化批评角度研究华语电影的论文集,汇集了大陆、港台、海外华裔著名学者以及美国学者如詹姆逊等人的精彩论文,从不同角度对当代华语电影中的认同困惑、族群意识、文化寻根、移民生态、对传统和历史的追寻等进行立体的透视,试图发掘电影影像背后深蕴的民族心理文化结构。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张英进教授在《中国民族电影》一书中追问:成为“中国”或“中国的”究竟意味着什么?他认为,在整个二十世纪,这个问题在中国以及所有使用华语的社会引发一场从未停止过的“中国形象”塑造工程,因此,这本有关中国民族电影的著作应该包含三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笔者注,美国的出版商在介绍该书时使用了coversthree“Chinas”的字样(这也许是作者的意思,至少征得了作者的同意),笔者认为,准确地讲,应该是包括了中国的三个不同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该书梳理了中国银幕上90多年来有关民族形态、协商与问题化的过程,以历史与比较的视角牵引出两岸三地的平行发展,用批评的分析探讨了整个历史过程中的电影主题/内容与风格/形式变化。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张英进仍然按照台湾对民族的电影化重建、香港地区的电影复兴、中国大陆的电影与民族国家的历史与逻辑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SarahPink,YingjinZhang:ChineseNationalCinema,Taylor&Francis,Inc,July?2004.。

其他冠以“华语电影”之名的研究成果还很多,比如北京电影学院杨远婴教授的《华语十导演》,北京大学李道新教授的《中国电影文化史》,伦敦大学戈德史密斯学院媒体与传播学教授裴开瑞与玛丽·法奎尔在他们合著的文章《从民族电影到电影与国家:对跨国华语电影中国家的重新思考》更为详尽地阐述了电影研究中国家与跨国之间的关系。2000年4月,香港浸会大学举办了名为“2000年与未来:历史、技术与跨国华语影视的将来”的国际电影研讨会,着重强调了电影研究中跨越国界的意义。

2.比较研究

其次是对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电影之间的影响和比较研究,这是华语电影研究中的一个更为深入和核心的领域。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三地电影直接进行比较研究,其研究向度既包括对三地电影创作,美学和作品本身的研究,也包括透过三地电影现象对三地政治、文化及其身份关系的研究;二是在对其中一个地区的研究中,特别把它置于三地电影、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中展开,如对在香港97回归前后香港电影的研究,香港和台湾的电影和产业关系研究、大陆和台湾电影的美学和文化关系研究等等。

同类推荐
  • 电视摄像艺术

    电视摄像艺术

    本书对电视摄像艺术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系统而概括地论述了电视摄像从入门到提高再到电视艺术创作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
  • 美国电影艺术史

    美国电影艺术史

    《美国电影艺术史》是一部全面阐述美国电影艺术发展脉络的著作,其显著特色在于将权威的美国电影理念与生动的好莱坞电影创作结合在一起,将清晰的美国电影历史与鲜明的电影艺术家个性结合在一起。将主流的商业电影表现与多元的美国社会文化及哲学美学背景结合在一起,打通专业性与大众性之间的壁垒,形成一种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写作风格,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中汲取美国电影的文化素养。
  • 石雕(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石雕(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石雕概述、我国古代的石雕、工艺石雕精品鉴赏、建筑石雕精品鉴赏、宗教石雕精品鉴赏、石雕的收藏。
  • 鞋靴设计效果图技法

    鞋靴设计效果图技法

    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简要介绍了鞋靴效果图的各种技法,全书分为七章,重点介绍了鞋靴效果图与素描、鞋靴效果图与色彩、脚部形体结构、鞋靴效果图基础表现技法等。陈念慧所著的《鞋靴设计效果图技法(第2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不同表现风格的优秀效果图作品,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表达需求和爱好对其学习、借鉴。本书为全彩印刷。
  • 觉悟美学:解读美的本质

    觉悟美学:解读美的本质

    本书内容包括人的本质作为美的本质、人的外化成为丑的本质、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真善美批判、从动物式享受到美感、觉悟之维与美感标准等。
热门推荐
  • 丑女妹

    丑女妹

    我叫恋小爱,是某座孤儿院的孤儿,因从小学习成绩优异,被华诺斯高中贵族学院破例录取,遇上他,还有他。一系列的爱情故事就此开始了。《不向往有位王子来爱我,只盼有个他把我当做他的公主》
  • 纨绔邪皇

    纨绔邪皇

    天圣二十七年九月十七,当安国公世子嬴冲在咸阳城勾栏巷被天外陨星砸晕的时候,大秦国师守正道人手持玄宙天珠坐化于城外白云观内。——翌年,纨绔子提三千铁甲征伐天下!喜欢交流和书友交流的朋友,可以加开荒官方粉丝群:340513328,纨绔邪皇书友群:298631883,纨绔邪皇VIP群:17538886(需要验证VIP)
  • 习惯成就未来

    习惯成就未来

    本书是一位民办教师多年来总结的教学经验集结,共分三编,内容有我们的班级教育行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我们的师生真情。
  • 一叶浅兮

    一叶浅兮

    她天真浪漫,神界公主莲花重生。他俊美无双,神界将军之子转世。前世缘今生续,他们的爱是命中注定,还是有缘无份。他说:“茫茫人海之中,只想寻一人。执她之手,游遍大江南北,并肩看世间繁华,你可愿做那个我心上之人。”她说:“只要有你,只要有我,到哪都是天堂。天涯海角与你相随,不离不弃。”
  • 再见,陌生人

    再见,陌生人

    (柳子兮首发小说––再见,陌生人)她是活泼可爱的冉佩晓。他是万人瞩目的韩畴宪。当她因心脏病去世后,他整个人痛不欲绝。当她以另一个身份出现在他的面前,想尽办法让他知道是她,而他却依然不认得她。“呵,我在幻想什么?他是不会认得我的。”“不,她不会是她的!”两个人都如此,又怎能在一起呢?––敬请期待
  • 爱,何从

    爱,何从

    爱,若你若我,什么唯爱,何德何能,拥你一生
  • 神医弃女:腹黑三十六计

    神医弃女:腹黑三十六计

    她,前世从孤儿院走出来无所事事的流氓女,穿越到异世后,成为了,皇城人人耻笑的废材。废材么?让你们看看,n年之后姐是怎么逆天的。他,白帝宫的宫主,却在那一次对她起了兴趣,不久以后,竟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换她的十年光阴…………
  • 秋风拂过你的发梢

    秋风拂过你的发梢

    记得那是一个秋天,大一学生初梦雅独坐在树上,当邻班校草皇甫墨经过时,她巧克力色柔顺发梢轻抚过他的指尖,竟让他对她一见钟情,但2年后,正当他们在一起的第二天晚上,初梦雅轻轻推开皇甫墨的房门,竟然看到她怎么也想不到的一幕,皇甫墨居然,,,,,,
  • 中国历史长河

    中国历史长河

    用看故事的方式读历史!无限精彩尽在其中!每节至少一则历史故事,却又自然连续,让您在无与伦比的阅读快感之中,领略历史的无穷妙趣。一书在手,囊括整部《二十五史》,将中国五千年历史从头讲到尾。一个人的历史文化知识往往是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助于拓宽人生视野、增强文化修养、提升个人素质,为迈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您已抽不出时间来阅读,您不妨让您的孩子看一看。相信您对本书的判断,您的孩子会从中汲取到丰富的文史知识,了解到许多成语、典故及历史事件的出处、来历,为增进学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素材的储备、知识的积累,高分作文何足道哉!还等什么呢?赶快阅读吧!
  • 都市极品小道士

    都市极品小道士

    新书已肥,请求支持……《带着百万阴兵闯都市》心有三塔,三塔之内,阴兵无数,猛将如云。奇门遁甲,出口成章,神鬼八阵图,逆乱阴阳。与人斗,与鬼斗,与尸斗,与妖斗。美女在怀,娇妻如云,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