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五十六制造珍珠港惨剧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瓦胡岛。
早上7时30分,初升的朝阳刺破雾气,照在珍珠港锚地那两排巍峨的战列舰,以及三三两两的巡洋舰、成排的驱逐舰和各式辅助舰船上。战舰上和岸上都没有多少人在活动,只有几艘交通艇或吐着白烟的小拖船,偶尔会划过镜面般的绿色海水,好一派静谧祥和的周日景象。
但忽然之间,从海上飞来了大批涂着橘红色膏药的机群,向港口中的战舰投下了鱼雷和炸弹,宁静的港口瞬间成了充满水柱和硝烟、烈焰与死亡的炼狱,到处都是东倒西歪、扭曲破裂的舰体,以及在海面厚厚的浮油中竭力挣扎的水兵。
与此同时,珍珠港周边的各海军及陆军机场也遭到了日机的轰炸,一批批排列整齐、型号各异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在日机的投弹和扫射下化为火海。
美国人在这突如其来的袭击面前完全懵了,只有广播和无线电在一遍遍地拼命发送同一个惨痛的消息:
珍珠港遭空袭——并非演习!
珍珠港位于瓦胡岛南部科劳山脉和怀特奈山脉之间的最低处,因盛产有珍珠的牡蛎而得名,它是美国在太平洋上重要的海军基地。珍珠港是一个天然的良港,整个海湾形同伸向内陆的鸡爪,只有通过330米宽的狭窄水道与太平洋相通。港区内水域面积大约2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米,港湾内的怀皮奥半岛、珍珠城中岛和福特岛将珍珠港分为4个小港湾,可同时停泊各种舰艇500多艘。
美国于1900年开始在珍珠港基地进行建设,陆续建成了设备齐全的大型造船厂、船坞、码头、油库等设施。1919年和1922年相继建立了潜水艇基地和航空基地。1933年起,为了遏制日本的扩张,美国进一步加大基地建设,使该港成为美国在太平洋上重要的海军基地和后勤保障基地。1940年后,美国太平洋舰队便常驻珍珠港,成为在太平洋上的重要的威慑力量,极大地牵制和威胁着日本在太平洋上称霸的企图。珍珠港也就成为日本军队南进的一个阻碍,日军也把珍珠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为了拔掉这个钉子,1941年,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拟订了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得到批准后于12月7日实施了突袭。
这次袭击给美国在港内的舰只以毁灭性的打击。日军仅以损失飞机29架、潜艇一艘和特种潜艇5艘的微小代价,击毁、击伤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停泊在港内的全部8艘战列舰和10余艘其他舰只,击毁美军飞机188架。美军伤亡惨重,总计亡2402人,1282人受伤。美国太平洋舰队元气大伤,舰队的战斗力下降了80%至90%,超过了美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受损失的总和。
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后,占据了太平洋上的制海权,为进攻菲律宾和马来亚等西方殖民地国家,占有那里的资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那么,面对强大的美国,日本是如何萌动了在“太岁头上动土”的念头的呢?原来,日本想要把东南亚这些西方国家固有的殖民地窃为己有,最大的威胁就是美国。
由于日本对外扩张的速度不断加快,与美国的矛盾也在不断地激化。当美国宣布中止与日本的贸易往来,并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后,为了获得荷属东印度年产量达800万吨石油的油田,南洋占世界年产量78%的橡胶和占世界产量67%的锡矿,以及铁、铝等金属矿资源,还有大米等粮食资源,日本不得不背水一战。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原是反对日本与美国开战的,他心里明白,与强大的美国开战,即使通过偷袭的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暂时性的优势,但如果战事超过一年到一年半,美国就会以自身强大的资源优势扭转战争的局面。但是,在日本大本营根据德、意、日三国订立的同盟条约确立了对英美开战的战略方针后,山本五十六一改过去反战初衷,竭尽全力策划了对美国的作战计划。山本五十六计划以偷袭的方式力求在开战初期歼灭美军太平洋舰队,确立日本军事上的优势,随后不断组织有效进攻,不断打击和削弱美国的军事实力,不给美军积蓄力量的机会,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
1941年1月,山本五十六正式向日本海军大臣提交了突袭美国珍珠港的《战备意见书》。《战备意见书》称:
要想尽快解决资源上的瓶颈问题,实现南进计划,就不可避免地要与美国发生冲突。
一旦开战,美国军队在太平洋的舰队就会立刻从珍珠港出发,从侧翼对日军进行牵制,这样,日军南洋舰队就必定要掉头迎战。
因此,日本应该迅速将后顾之忧去掉,先拔掉“珍珠港这颗美国鲨鱼的牙齿”。
一旦摧毁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日本就可以在美国恢复元气之前,从容不迫地占领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所有的重要据点,获取那里丰富的资源。取得优势后,迫使美国订立城下之盟。
《战备意见书》中对这次突袭的可能性做了这样的评估,即只要美军舰队确实在港内停泊,并且日本军舰在航行途中不被发现,就能取得成功。山本对自己的计划充满了自信,所以计划提交大本营后,他就开始着手准备突袭的工作。令山本五十六没想到的是,日本大本营却否决了他的计划。
日本上层普遍认为这样的计划太具冒险性,如果在攻击前被美军发现,就会有不可想象的灾难;而且一旦联合舰队的主力用于突袭珍珠港,那么势必造成对南方战线的牵制。联合舰队中也有不少军官对这个计划持反对意见,承担作战指挥的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南云中将和第十一航空舰队参谋长大西少将都表示不敢苟同。
山本五十六为了实现这个计划,极力做高层人士的工作。他不仅说服了前来陈述反对意见的南云和大西两位将军的参谋长,还将此计划交给了日本天皇的弟弟,希望他能做通天皇的工作。
果然,日本天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批准了山本五十六的偷袭计划。大本营见天皇已经“恩准”,知道已经回天乏力,只好在1941年10月10日批准了这个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在提到珍珠港事件时,都会指责日本的不宣而战,其实,当时日本内阁在批准这个偷袭的计划时,在时间上做了精心的安排,可以说玩了一个小花招。他们的原意是想尽量不超出合法的限度外,来实现偷袭带来的利益。
他们玩的花招是这样的:
他们准备给予美国在11月26日提出要求的答复,预定在12月6日夜间送达日本驻美国大使手中,并指定他在第二天的13时正式交给美国政府,这时的夏威夷时间是上午的7时30分时,这样,日本就只给美国政府半个小时的时间去通知其在夏威夷和其他地区的军事指挥官说日本已经向美国宣战。
这样日本就有理由说偷袭并没有违反国际公约。然而,由于日本给美国政府的复电内容太长,日本大使馆在翻译时发生了延误,结果直至华盛顿时间14时20分,日本大使才将那份回复送交美国政府,而这时珍珠港已是一幅惨不忍睹的景象。
在日本飞机轰炸珍珠港的前45分钟,一艘美军拖船上的美国士兵就发现了尾随其后的日军微型潜艇的潜望镜,并向在海上巡游的美国“沃德号”驱逐舰报告了这一消息,“沃德号”随后击沉了这艘日本潜艇。
日本潜艇的任务就是进入珍珠港并配合随后到来的战斗机攻击美军舰艇,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美军士兵发现并报告了这一事件,可这样重要的信息却没能传递到美军的高层。美军的这一失误,使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美国高层轻敌导致飞来横祸
珍珠港事件对美国人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据后来研究珍珠港事件的人员分析,造成珍珠港事件噩梦成真的原因,除了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主要原因外,美军内部高层轻敌和指挥失当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据有关资料显示,当时太平洋舰队的司令金梅尔上将和参谋长史密斯上校事先已经得到过要防备日军发动战争的警告,但是他们都未能认真地加以对待。他们始终认为,日本是不会对强大的美国发动进攻的,日本是不会也不敢挑战美军的。即使为了结盟国的因素,日本也只会派出一至两艘航空母舰前来骚扰一下。
由于轻敌,太平洋舰队基地的防空系统配置十分不严密,在战事如此紧张的状态下,竟然没有24小时的警戒。当日军的飞机已经空袭了5分钟以后,防空炮火才打响。甚至有的高炮分队直至要对日机射击,却无法打响,打开炮栓一看,里面竟没有填炮弹。由此可见,美军内部敌情观念的淡薄是何等严重。
因为在1941年12月6日有通报说,第二天美军的B—17轰炸机要抵达珍珠港西开姆机场加油和检修,然后飞往菲律宾,这样一个通报就使得美军当日在雷达上发现可疑飞行物时,竟然毫无根据、不假思索地就判断为是美国B—17轰炸机。结果山本前敌侦察机毫无阻拦地在珍珠港进行了侦察。美军这样轻率的判断,使太平洋舰队丧失了宝贵的预警和战斗准备的时间。
舰队司令金梅尔是一位精明、干练的海军军官,然而,在对日战备方面,他却犯了轻敌这样不可弥补的错误。
1941年12月6日,金梅尔曾参加了舰队司令部关于要不要疏散停泊在港内的舰艇的参谋会议。会上金梅尔没有做出任何决定,他认为3个航空母舰特遣队都已经离开珍珠港,如果将现在的在泊舰疏散到海上,它们将不会得到舰载机的空中掩护,缺乏空中掩护的舰只在公海上必将更容易受到敌人的袭击。
表面上看,金梅尔的想法似乎并没有什么可质疑的,但是稍作一些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个想法是主观和片面的。因为,舰艇集中停泊在基地港之内,势必成集结之势,这样不仅目标大,各舰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弹药和燃料,在遭到敌人的袭击时,一艘舰艇被击中起火,就会殃及周围其他舰只的安全。如果敌人集中火力封锁或堵塞进出航道,那么美军舰艇连一艘也别想逃脱厄运。
金梅尔曾经得到过日军准备发动进攻的报告,既然已经知道战争迫在眉睫,并且也预计了日军可能采用空中偷袭的办法,那么就应该首先考虑到把港内停泊的舰艇进行分散,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军事常识问题。显然,金梅尔过高地估计了美国在日本人心中的威慑力。
另外,既然已经考虑到了舰只在空中掩护的问题,那么,就应该联想到基地地面防空和空中拦截的态势和准备程度。这是一个大事,事关基地存亡的事情,作为基地海军舰队司令,金梅尔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珍珠港遭受袭击的原因,除了美国人的轻敌之外,还有一重大因素就是临阵指挥失当。当时美国军队中除了高炮、截击机外,还有另外一种非常有效的防空武器——氢气球。这种武器当时已经运抵珍珠港,但是没有任何军官想到应该尽快把它分发并放起来。
同时,惠勒机场是美军的截击机机场,基地指挥官威廉·弗雷德预先已经采取了防护措施,修建了100多个飞机掩体,可是夏威夷陆军驻军司令肖特中将害怕掩体中的飞机会遭到日本特务的破坏,于12月6日下达命令把所有战机全部整齐地摆放在掩体外,派重兵加以警戒。这个命令葬送了该机场上的P—40和P—36型截击机。
日军战机两个波次的攻击结束后,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仍然没有搞清楚日本的飞机是来自南方还是来自北方。金梅尔开始认定日机来自北方,下令美军战机向北搜寻侦察,但是从被击落的日本飞机上找到的航图标示来看,日军是来自南边。
于是,金梅尔又下令“企业号”航空母舰特遣舰队向瓦胡岛南部海域巡视。他不知道,日本飞机上的航标图全部做了手脚,为了怕泄密,所有的航标图中的标示全部是错位的,就是说它们把南北位置进行了掉换。
如果当时金梅尔稍微冷静一点,一边派航空母舰作南巡,一边派飞机到北边侦察。那么,南云率领的机动队就会被发现、被攻击,战争的局势也许将会改变。金梅尔的失误使得南云躲过了一场灾难,也帮了日本人一个大忙。
美军纵容致使日本为所欲为
除了美国人在对日作战上有一种轻敌和侥幸心理外,盟国希望美国尽快参战的心理也是使噩梦成真的又一个因素。
据50年后解密的文件看,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天,即1941年12月6日,从马来西亚哥达巴鲁机场起飞的一架澳大利亚侦察机发现了日本登陆舰队,立即报告给了上级,并要求加派其他飞机来接替跟踪。但是,盟军驻远东空军司令、英国空军上将布鲁克却命令取消跟踪。驻澳大利亚的美军代表史密斯上校立刻要求通知美国,但澳大利亚战时内阁拖延12小时后才批准史密斯的要求。这份报告实际上直至17个小时后才经夏威夷转到华盛顿,早已经失去了价值。
1941年12月7日的晚上,美国总统罗斯福召开内阁紧急会议,商讨对策。第二天中午,罗斯福前往美国国会,进行演讲。这一次,罗斯福总统做出了一个异乎寻常的举动,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坐轮椅,而是由他的长子扶着走进国会大厅,并向美国参、众两院发表了6分钟的讲演。
罗斯福开门见山地说:
昨天,1941年12月7日,美国遭到了蓄意的猛烈攻击,这个日子将永远是我们的国耻日!
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海、空军部队的蓄意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蓄意地发动进攻开始,合众国与日本之间就已经存在着战争状态。
听完罗斯福饱含着悲痛和愤的演讲,美国参众两院一致通过了罗斯福对日宣战的要求。当天下午,美国政府对日宣战。
同一时刻,英国首相丘吉尔正在度周末,他从随身携带的小收音机中听到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事件,当时甚感惊讶。他立刻要通了罗斯福总统的电话,这一消息得到证实。
丘吉尔为了使美国加入战争,共同抗击侵略,可以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不列颠之战中,丘吉尔为争取获得美国的帮助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以政治家的深邃远见和外交家的巧妙手腕,通过多方面坚持和不懈努力,终于动员罗斯福说服了美国国会,通过了被称为转折点的《租借法案》。《租借法案》的通过对支援盟国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战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当然,丘吉尔想做的远不止这些,他一直把促成美国参战作为自己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这次,他来到纽芬兰普拉森夏湾的美军基地,在此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进行了又一次磋商。上一次因为两人各自忙于国内事务致使会晤拖延了下来。
由于丘吉尔与罗斯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就曾谋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丘吉尔与已经成为总统的罗斯福仍然保持着书信的往来。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两位都已经成为国家领导人的老朋友自然有许多默契。
两位领导人就德国人入侵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及由于苏德战争减轻了苏联对日本的压力,从而使得日本除了在中国,还想在其他方向上进行军事行动的威胁已经加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丘吉尔满心希望能和罗斯福一起制订抵抗日本进一步侵略的政策,但因为美国国会中的中立主义势力仍然强大,罗斯福无法也不能做出什么具体的承诺。双方只是在讨论和修改了以前草拟的五项联合宣言基础上,共同发表了一份被称做《大西洋宪章》的8项原则声明。
因为这个宪章只是道义上的,而不是法律的约束。于是在丘吉尔的敦促下,两国政府还是共同起草了《致日本政府的信件》,对可能在太平洋上进一步进行侵略的日本提出了警告。丘吉尔相信,由美国、英国、苏联以及荷兰等国参加发布的宣言,是会对日本起到遏制作用的。
美英两国的这次会晤,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性意义。它只是向德意日三个轴心国显示了英美两国之间的政治团结和军事合作的意向和姿态,但并没有达成丘吉尔想促成美国参战的目的。
但是,丘吉尔没有想到,内心对参战持积极态度的罗斯福也没有想到,美国国会中持中立主义态度的势力更没有想到,这次会晤仅仅3个月后,无情的现实就把美国卷入了战争。
本来,丘吉尔和美国人都认为,日本人是不会把美国变成直接敌人的,但是正如美国著名的学者伍德指出的那样:
那些在美国和不列颠掌握大权的人,在估计上犯了两个根本的错误。他们大大低估了日本人的军事实力和勇敢精神,同时又大大高估了日本人的政治精明。
日本偷袭珍珠港,纳粹德国头子希特勒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恼火,简直是暴跳如雷,把在场的人都吓得惊慌失措。希特勒认为,德国征服欧洲,摧毁苏联,最后制服英国的目的是可以达到的,但这需要一个条件,就是美国不介入。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美国的干涉,对战争结局的影响和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因此,他曾向德国海军将领下达严格的命令:任何德国的潜水艇不准在大西洋攻击美国船队,尽可能地不给美国人以参战的借口。由于日本的行动,致使美国人义无反顾地参加到战争的行列中来,希特勒的一厢情愿化为泡影。
苏联插手使事件提前发生
珍珠港事件已经过去70多年,但人们仍然在思考当年的这场战争悲剧,人们也总是想起那个神秘的话题:美国总统罗斯福是否事先知道日本要空袭珍珠港?
如果美军这些历史疑问的答案尚未浮出海面,那么,美国《洞察》杂志于日前刊出的一篇文章无疑是向珍珠港事件扔出的一枚重磅炸弹:当时苏联担心日本从东线对苏发动进攻,使苏联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于是启用早已安插好的庞大间谍网,操纵美国和日本提前对战,珍珠港事件因此爆发。
美国著名的情报专家赫伯特·罗梅斯汀推出一本新著《维诺纳的秘密》,披露了自己研究的最新成果:
为了掌握日本的军事动向,苏联在日本培植了一个庞大的间谍网,确保苏联不受到日本的进攻;相反,如果日本主动向美国发动进攻,则是苏联求之不得的事。
这本书是罗梅斯汀与美国国会前调查员、资深记者埃里克·布伦迪尔合著的。他们的结论极具爆炸性:苏联甚至在美国政府内部安插了一名高级特工,正是这名特工为日本空袭珍珠港做好了铺垫工作。
亨利·迪克斯特·怀特是美国“新政”经济学家、罗斯福总统最信任的经济顾问之一,后来被证明是苏联间谍。最新的证据表明,怀特从苏联高层那里得到指令,向罗斯福提出了大量针对日本的政策性建议,这才是美国与日本开战的关键因素。
对于怀特的间谍身份,美国情报部门直至后来才有所察觉。
1946年,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便向当时的总统杜鲁门写信,声称怀特是一名不可小视的苏联间谍。两年后,美国众院也就怀特是不是间谍的问题举行过听证会,但怀特的间谍身份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总算有了最后结论。
美国情报部门有一个隐秘的“维诺纳工程”,专门负责截获、破译外国政策的重要电文。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解密了一批文件,其中包括截获的苏联政府的大量秘密电文。包括罗梅斯汀在内的历史学家惊讶地发现,怀特的名字多次出现在这些秘密电文中。
经过对“维诺纳密件”的研究,学者都认为,通过这些文件,可以很清楚地看清怀特的间谍身份。美国国会研究20世纪政治历史的专家约翰指出:“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怀特一直在与苏联情报部门合作。”罗梅斯汀也指出,“维诺纳密件”证明,苏联同意为怀特上私立学校的女儿支付学费,并给怀特一家送过其他贵重礼物。
就在“维诺纳密件”解密的同时,美国一位前情报官又惊爆新内幕:怀特敦促美国政府对日本采取强硬政策,实际上是苏联一个秘密计划——“雪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苏联担心日本可能会从远东地区向其发动进攻,而且1940年和1941年的局势越来越清楚地表明,日本要么进攻苏联,要么进攻美国,两者必有其一,而向苏联发动进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苏联秘密情报机构的副部长维塔利夫·帕夫洛夫于1995年在一篇情报杂志上发表文章承认,他在1941年曾交给怀特一张便条,上面列出了苏联的外交政策要点,并敦促怀特向美国政府“推销”这些政策。这些政策包括:美国敦促日本立即全部从中国撤军。
怀特与帕夫洛夫见面后没多久,1941年11月26日,美国国务卿果真给日本政府高层打电话,敦促日本从中国撤军。可是,日本不仅没撤军,反而在两周后向美国发出挑战,一手制造了空袭珍珠港惨剧。罗梅斯汀研究怀特的备忘录,发现它与帕夫洛夫关于怀特的描述有着惊人的一致。珍珠港事件的发生对苏联来说是“天赐之物”,帕夫洛夫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虽然索奇已经提供情报说日本不会进攻苏联,但进攻的可能性一直无法排除,直至美国参战,威胁才算真正消除了。
如此看来,急于让美国参加到远东战争的苏联在这个事件的背后的确做了大量的手脚。此外,据前苏联情报计划研究专家斯蒂温·舒瓦兹介绍,与德国人比较起来,斯大林更担心日本人,因为1905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以俄罗斯人的溃败而告终。
1941年6月,希特勒撕毁苏德和平协定,向苏联发动进攻。对苏联来说,避免与日本开战就变得异常重要,因为苏联红军尚不具备东西两线作战的实力。好在经过数年的努力,苏联在日本建立了一个间谍网,领导人是装扮成纳粹德国记者的日本特使来赴美谈判理查德·索奇。
据史料介绍,1941年9月,当索奇向苏联高层汇报,日本正准备进攻美国,而不会进攻苏联时,苏联高层才松了一口气,终于下定决心,将部署在远东地区的三四十个陆军师迅速调到莫斯科,与德军较量,并最终取得胜利。同时,许多苏联官员一直担心日本人会改变进攻美国的主意,因为德国一直试图引诱日本从东部向苏联发动进攻,以减缓德军的压力。
据索奇透露,当时,美国与日本仍在秘密谈判,希望与日本达成和平共存协议。如果协议达成,苏联将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因为美国和日本有可能协调反苏政策。历史学家弗莱明发表文章说,虽然他不敢肯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在美国政府内部安插的众多间谍一定影响到了罗斯福的决策,但他们把罗斯福以及其他高官的想法传给了苏联这一点却是事实。
针对当时的历史,有学者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美国不是在1941年11月强烈敦促日本从中国撤军,美国和日本是否真的可以避免战争?罗梅斯汀认为,至少美国会有一段宝贵的备战时间,珍珠港事件中也不会损失那么多人。战后,马歇尔将军在国会听证时也承认,如果珍珠港美军未遭到空袭,美军可能会等到1942年1月或者更晚一些时间才会对日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