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取得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今年已是50周年了。作为参加过这次史无前例的长征的红军战士,时至今日,仍然常常要回忆那波澜壮阔的艰难的长征情景。
对于长征,我们红军战士要写的东西很多很多。为了纪念它的胜利,我觉得自己更应该写些东西。查阅自己保存下来的资料,欣喜地翻出1936年长征时的几篇笔记,记录的是我在四川省的甘孜、阿坝州地区为了长征而学习藏语的情况。那每个字、每句话,都反映了当年藏族老大爷以及藏族人民与工农红军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深厚革命情谊。一页一页翻读这些笔记,一件件值得记叙的事情,涌上心头……
长征途中,1936年初,我在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部做侦察参谋工作。我的笔记,就记录了那时的情景。
这些笔记,清楚地记录着当年红军是怎样教育自己的战士执行红军的民族政策,关心革命大业的情况。说明了红军长征能够取得胜利,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这些笔记,是用汉文字记录的藏语。回忆笔录时的情况,我似乎又看到了当年的藏族老大爷及藏族群众,他们虔诚、慈祥、善良、始终面露笑容,诚心诚意、耐心地教我们红军学习藏语的情景;藏族群众在物资上、精神上对红军的无私支持,对反动统治阶级残酷欺压、剥削藏族群众的无比痛恨的心情又历历在目。
我们党和红军,历来很重视民族问题,特别是长征时一再教导广大指战员要严格执行民族政策,要尊重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风俗,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每到一地,要求指战员严格执行红军的民族政策。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学习当地民族的语言,了解民情风俗,不违反红军纪律;必须向少数民族群众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主张,宣传革命道理和红军的性质、任务等,特别要宣传党和红军的民族政策;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红军长征到达藏族地区后,毛泽东同志再次强调必须严格执行红军的民族政策,要求每个红军战士既要当好战斗员又要当好宣传民族政策的宣传员。
一、向藏族群众学习语言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各民族相互沟通的工具。汉族红军指战员不学习当地民族的语言,就不可能严格执行红军的民族政策,就不可能得到少数民族群众支持。正因为如此,长征途中,我们红军部队一到藏民族地区,首先就是请通司(翻译)来帮助我们指战员与藏族群众交往,请通司教我们红军指战员学习藏语。学习藏语是一难关,却极为重要,不然的话,在藏族地区就会寸步难行。请到通司,还要做好通司的工作,讲清楚红军是什么样的军队、要干什么,不然,许多情况和问题还是搞不清楚。即使通司翻译的水平不错,我们指战员如果工作没有做好,招待不周,他们心有疑虑,我们也是办不成事的。通司工作做好了,才学习藏语,开始了解情况,开展群众工作。语言是沟通思想的基础,是融合感情、开展工作的重要条件,是通行证。语言不通,谈不上交流感情,谈不上与群众打成一片。当然更谈不上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得到群众的支持。到了藏族地区,一见到藏族群众,问起话来,只是哈马各(藏语意思是不懂,什么也不知道),再问还是哈马各,怎么能办成事情?千着急、万着急,也无办法。所以,需要认真地、恭恭敬敬地、狠下工夫地向通司和当地藏民族学习语言。
1936年初,我们红四方面军长征经过四川省藏族地区时,我在红四军军部做侦察参谋工作。这对我来说,请通司和学习藏语,懂尽可能多的藏语尤其重要,这是我完成任务的基础。否则就会像盲人摸象,对情况一无所知,这可是兵家大忌。那时我千方百计,不知疲劳,忍饥挨饿、少睡觉,随时随地了解情况,即刻汇报情况,没有失过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我能够不耻下问向藏族老大爷、老大娘及许多群众学会了很多藏语。
我们红军在藏族地区,与在汉族地区或其他民族地区一样,见到藏族同胞,首先问声好,再问叫什么名字,或到哪里去,或请他到自己这方来玩,或请喝茶。然后才宣讲我党和红军的政策、红军的性质和任务,宣传红军的民族政策,红军与藏族人民是一家,都要打倒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等道理。
我保存的笔记反映出,自己当时为了便于记忆,便于复习,是用汉字给藏语注音的方法来学习藏语的。如,当时自己学习藏语的笔记,有着这样的记录:
汉语的请他来、问个话,藏语是外,吼拿采学、知觉吉月。
你好?叫什么名字,即得么嗳印,阿啰名其大。
你到哪里去,即格那着。
请到我这来玩,喝茶,即吼荣堆,呛学,贾同糌粑撒。
我们藏汉是一家人,即加博默吉印。
我们红军与藏人是一家人,即马马洞默色默吉印。
红军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即马马格默地扎娘些巴热。
见商人背着皮口袋卖什么东西时,即问:
着瓦,弄那其约,察,即盐巴。
是卖的多少钱,即总几嗳唉。
喀马,即牦牛。
热,即羊子。
……
记得那时,我每天都向藏族通司、老百姓学习藏语,收获不小,对我进行侦察工作很有益。
二、鱼水情谊深
我们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北上抗日,在原西康省和四川省的藏族地区,即现在四川省的甘孜、阿坝地区的茂县、理县、松潘、大金、小金、丹巴、道孚、炉霍、新龙等地,先后待了一年多时间。这一地区,多大山,地广人稀,是藏族、羌族聚居的地区,也还有回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在这一地区,红军指战员很多都学会了一些藏语,根据党的民族政策,开展了广泛的宣传红军,扩大红军影响的活动,做了很多宣传群众,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工作,并在这些地区赶走了压迫和剥削各族人民、实行反动统治的国民党反动派,帮助藏族、羌族人民建立了自己的博巴政府、民兵组织、少先队组织、妇女会等各种革命组织,各族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与红军指战员建立了鱼水情谊。
当时,有不少藏族、羌族青年自动地参加到红军队伍中来。这些人,后来,有的为了革命事业流血牺牲了,有的成为了坚强的革命战士,有的至今仍然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和人民解放军的各级领导者。
甘孜、阿坝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耕地很少,粮食产量不高,主要出产青稞、包谷米一类的作物。收下的粮食,还不够当地老百姓吃,他们多数是吃牛羊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藏族和羌族群众,宁肯自己少吃,也要将青稞麦子、包谷米、瓜菜、水果以及酥油糌粑、牛羊肉送给红军吃,慰问红军。特别是那些老大爷、老大娘,慈祥、宽厚,对红军指战员无微不至的关怀,视红军指战员为亲骨肉。
那时候,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同群众打交道,每到一个新地区,到一家,便要搞调查研究,都会受到热情款待。天气冷,主人就把我请进屋,围坐在火炉边,问寒问暖,用热气腾腾的酥油茶、糌粑,或者煮好的牛羊肉,大碗大块地端来款待。你要是客气不吃,那老大爷、老大娘准会不高兴,认为你瞧不起他们,你接受了款待,他们便会开心地笑起来。不仅如此,藏族、羌族群众还关心红军的穿着,看见红军战士穿得薄,或是草鞋坏了,便要给换换。有一天,天很冷,我到一位藏族老大爷家访问,了解情况。这位老大爷热情地接待了我。在摆谈中,他一双眼紧盯着我的脚,看见我在大冷天脚上穿的是草鞋(那时我们红军指战员都是这样),嗨了一声:你的脚冻坏了……随即就脱下自己的皮靴让我穿。我很感动,站起来,握住老大爷的手说,我们红军有纪律,不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恭恭敬敬地婉言谢绝穿他的鞋。他瞪了瞪眼,好久不说话,然后又去拿出一双新皮靴,硬要我换下草鞋穿这双新鞋。我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双手伸出大姆指,笑颜表示万分感谢,反复说明红军的纪律,不能够拿群众一针一线,我要遵守,再三感谢他,说:老大爷的情,我领了,靴子不能穿。经过再三的说服工作,老大爷确实明白了红军的纪律,才高兴地收回了靴子。
我们红四方面军四军在瞻化(现新龙县)县驻扎了半年时间。我跑遍了城内城外。因为语言的沟通,我们调查情况时,不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都认熟了,什么家常话、心里话,都对我讲。他们问我当红军多少年了,家在哪里,在这里生活习不习惯,说红军都是好人,处处为穷人做好事、要是不走就好了,等等。这使我深深感到,藏族、羌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群众,对红军已由不了解到了解、信任,逐步与红军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也使我更加了解藏族、羌族群众淳朴的心灵,看到了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身上。这一切的一切,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时至今日,仍然记忆犹新。
三、藏族羌族群众支援红军过草地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过雪山草地,得到甘孜、阿坝地区藏族、羌族群众的巨大支援,正是这种无私的支援使红军渡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并取得长征的最后胜利。
1935—1936年,红军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共15万人聚集在甘孜、阿坝地区,当地藏族、羌族群众承受着很大负担,给了红军长征以极大的支援。在这一地区,蒋介石国民党对红军采取了更加狠毒的围、追、堵、截军事行动。为了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红军进行了频繁的战斗,并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些胜利正是在藏族、羌族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所取得的。前面我已经说了,甘孜、阿坝地区,地广人稀,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耕地少,粮食产量少,当地群众连自己吃的都不够,可是却支援红军吃的,甚至支援红军穿的。正是这种无私无畏的支援,使红军暖着身子,饱着肚子,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进攻。藏族、羌族群众为了红军进行革命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他们作出的贡献,红军战士永远都没有忘怀。
1935年5—8月,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合过草地约有10万多人;1936年,红军二、四方面军会合过草地约有5万人;红四方面军再过草地,约有五万人,准备工作都是在这一地区做的,包括物资、粮食等的筹措。大草地,广袤荒凉,无人烟,东西南北,无边无际,连鸟雀都见不着;大草地,草在水里,草在泥污中,处处是沼泽,人不小心陷进去,很难救上来;大草地,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黑云密布,雷鸣电闪,大风大雨;一会儿烈日当头,一会儿雨雪飞飞,一会儿冰雹如雨。红军要通过它,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首要的是带够吃的。我记得,作过草地动员时,领导上规定每个人准备15斤干粮,自己背着行军。粗略地计算一下,每个红军指战员带10斤干粮,十几万人,就需要百多万斤干粮,这个数字对于当地群众来说,的确是个极大的负担。各部队后勤人员到处奔波购买粮食,遇到的困难相当多。当地藏族、羌族群众知道红军要走远路,纷纷表示:红军要走远路,饿着肚子不行。我们少吃点,可以想法过下去,愿佛保佑红军,不挨饿不受冻,多打胜仗。于是,博巴政府和广大藏族、羌族群众尽所有力量帮助,甚至拿出自己的口粮给红军,然而,就是这样,大多数红军指战员也只筹措到9~10斤干粮。但不管怎样,总算有了一定数量的粮食。
红军指战员把青稞、包谷炒熟磨成粉作干粮。当时,红军指战员现成的干粮布袋,一般只能装两三斤干粮,这次要带上十来斤干粮,布袋又成了问题,只好用衣服袖子或裤腿来做干粮袋。要将青稞、包谷磨成粉子,磨子太少,这又成了一个大问题。青稞、包谷不磨成粉子,装起来堆头可大了,一双裤腿都不够装,扛在肩上像一根粗树筒,既不好背,又不方便行军,更不利于打仗。必须想办法把青稞、包谷磨成粉。红军解决这个难题,仍然靠的是藏族、羌族群众和博巴政府。这是藏族、羌族群众支援红军,作出的又一贡献。
红军长征途中,张国焘搞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恶行径,造成一部分红军队伍几过雪山三过草地。这几过雪山三过草地的口粮,也仍然是当地藏族羌族群众支援的,负担的确很重很重。可是,藏族、羌族群众仍然默默地坚强承受下来了,这足见藏族、羌族对红军的深浓情意。
红军长征正是由于得到了藏族、羌族广大群众的支持,才能比较顺利地通过了荒凉漫长的草地,绝大多数同志没有饿死、冻死,这是多么大的胜利。作为一个经历过长征的光荣红军战士来说,是永远不会忘记藏族、羌族群众为中国革命付出的巨大代价和作出的重大贡献,是永远不会忘记藏族、羌族群众对红军的大恩大德。
翻雪山,过草地,的确异常艰苦。进入茫茫的草地,过了一段时间,许多同志的粮食吃完了,一到宿营地,把干粮袋解下来看,空空如也,再抖也抖不出一点粉子,一粒米来。天空碧蓝碧蓝,一朵朵白云飘浮,脚下则是一片无垠无际的沼泽地,只有丛丛青草。我们到处寻觅野菜、野草,分辨不清有毒无毒,凡是可以吃的,拔出来用盆子煮熟就吃。有的同志因为误食毒草牺牲了。有一天宿营后,我们找到一些开着白花花的野韭菜,大家急忙扯来煮着吃。哪知,这野韭菜,尽是老筋筋,嚼都嚼不烂,根本无法吞咽,大家只有喝一肚子清绿绿的水充饥。第二天,照样行军。可是到后来,连野菜野草根都很难找到,有的同志就把皮带、皮包煮来吃,煮不烂、嚼不动的就用火烤焦了吃。我们红军就是这样受饥挨饿,熬着走过茫茫大草地。记得有天中午,我们队伍在一片草坪上休息,我偶尔看见一条小水沟边有个水凼凼,心想这里可能有鱼,由于肚子实在饿极了,我就把干粮袋上沾的干粮粉末取下来,和成一个小团团,挂在用小铁钉做成的鱼钩上,找来一根线,一根灌木枝,制成钓杆,到水凼凼边钓鱼。大约过几分钟,突然看见浮漂钻进水里,我猛地一拉线,钓起一条约一斤多重的鱼。战友们高兴起来,大声呼叫着:这下可该会餐了。到了宿营地,大家七手八脚在草坪上挖了个坑,当做灶,用干草、干树叶作燃料,用盆子当锅,煮起鱼来,鱼煮好后,我们参谋人员和通讯员一起,享受了一顿。说实在的,无油无盐的清水鱼,还别有风味,10来个人,一斤多重的鱼,虽不能填饱肚子,但也够美的。天黑下来后,我躺在软绵绵的草坪上面,仰望天空,睡着了,睡得是那么香甜。第二天,天刚刚发亮,集合行军的号角吹响了,队伍又出发了。
草地行军,十分危险,一不小心就会陷进烂泥潭,而不能自拔。我们红军指战员,有许多人就牺牲在那茫茫大草地。这些牺牲的同志,忠于党、忠于红军,为了革命成功、为了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强不屈、奋勇战斗,没有牺牲在沙场却倒在了泥泞的草地里,怎么不令人心痛。他们与牺牲在敌人屠刀下的同志一样,都是革命之先烈,革命之功臣,值得我们永远纪念。我们现在活着的长征的幸存者,从来也没有忘记这一伟大的历史征途,也永远没有忘记倒在草地里的战友们。
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经过了11个省,都得到各民族广大群众的极大支援,从而才能够不断地克服千难万险,取得举世闻名的长征胜利。我这里只是记述了红军经过四川的甘孜、阿坝地区时,藏族、羌族广大群众对红军的无私的支援。公正地说,这些都是遵义会议精神的胜利,是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成果。现在我们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就应该牢牢记住,没有遵义会议的胜利,没有党对错误路线的坚决斗争,没有广大各族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我党我军正确的民族政策,就不可能有长征的伟大胜利。
(198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