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5900000020

第20章 鲁迅(3)

这个虽不识字,但是善良、聪明的女子,终生忍受着寂寞和痛苦,承受着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礼教加给她的悲剧。虽然从一种天然的中国女子传统的坚贞,对鲁迅怀着情意,但却没有足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来了解鲁迅是怎样一个不平凡的人。

她一直孝顺地陪伴着鲁迅的母亲,甚至鲁迅辞世之后,也仍然守在周老太太身旁,终身伴随着这个怜爱她的老人,一直到老人逝世。

她没有文化,只是认定自己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快要忘却了,在为了取函领款而刻的印章上,只写着“周朱氏”三个字。

鲁迅深深地懂得,他和朱安只不过是封建礼教下的千千万万个牺牲品中的一个,像他们这样牺牲的人又何止这些呢?

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毕业于南京水师学堂,在获得了清政府江南督练所的同意后,于1901年与鲁迅一同前往日本,离去的那天为鲁迅的新婚第11天。

这个时候,东京已经成为中国反清民主革命运动在海外的一个活动中心。1905年7月,当孙中山由欧洲来到日本,留学生即派代表前往横滨迎接。8月13日,在东京开欢迎会,孙中山发表演讲,盛况空前。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原来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联合起来,组成了中国同盟会。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

同盟会成立后,还发刊《民报》,大力宣传三民主义,民主革命的思潮汹涌澎湃,拨动很多爱国青年的心弦。

但是,日本政府却应清政府的要求,在1905年颁布条令,禁止中国学生参加政治活动。东京的留日学生8000多人,就聚集起来,罢课抗议。

革命派的陈天华投大森海自杀殉国了,留下绝命书鼓励同学们坚持斗争。同盟会成员秋瑾主张留学生全体回国,进行反清活动,并把一把小刀猛插在桌上,说:

“如果回国投降满虏,卖国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

许多人都表示了要同日本和清政府斗争到底的决心。

但当时留学生的情况也是复杂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已经变成了保皇党,主张改良,反对革命,章太炎等人则撰文和他们论战,在留学生中产生巨大影响。

鲁迅一回到东京,就置身于这个政治环境之中,于是马上投身于反对改良派的斗争之中,这对他后来的革命思想形成和文艺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刚返回东京时,他仍住在原住的旅馆。由于厌恶那些住在同馆里的热衷于升官发财、语言无味的留学生,1902春天,就搬出来了。

第二个寄居的地方叫中越馆,地方十分清静,可是房租饭费比较贵,伙食却十分糟糕。

1908年春天,鲁迅的好朋友许寿裳结束了在东京高师的学业,准备去欧洲留学,就在本乡区西片町找到了一所房子,那里是原来一个日本绅士的家宅,庭院广阔,花木繁茂。但是由于费用大,非拉几位朋友合租不可,鲁迅也被拉去了。

因为一共是5个人,这个住宅就叫做“伍居”。鲁迅从4月搬进去,住到了1909年初春,差不多有10个月。

1906年秋冬,因为偶然的机会,鲁迅认识了日本著名进步人士宫崎寅藏和界利彦。他们谈话之后,觉得非常投机。

因此鲁迅就购买了界利彦编辑发行的理论刊物《社会主义研究》共5期,其中的第一期载有《共产党宣言》日译本,第4期还译载了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套书鲁迅在东京一直保存着,算是他早期接触社会主义学说的一条重要线索。

同盟会成立后,他认识了许多革命派的人物,比如徐锡麟和秋瑾,还有陶成章。他们交往密切,这些朋友,几乎每天下午都到鲁迅的住处来,彼此畅谈理想,交流革命活动情况。

有一个革命者叫陶成章,是光复会的副会长,他经常用草绳做腰带,穿着草鞋,在乡间来往,计划起义,被章太炎戏称为“焕强盗”、“焕皇帝”,鲁迅也这么称呼他。

陶成章十分愿意在鲁迅的寓所中眉飞色舞地谈话,口讲手划,讲什么地方不久就会“动”起来。他曾为了防止日本警官搜查,把一部分会堂文件托鲁迅保管。

其中有一个空白的票布,布上盖有印章,其中一枚是红缎的,叫做“龙头”。陶成章笑着对鲁迅说:

“填给你一张正龙头的票布如何?”

据有人考证,“正龙头”是一种很高的职位,是仅次于“君主”以下的“将帅”,是可以自开“山堂”的“老大哥”。

这表明了他对鲁迅的信赖,认为鲁迅是意志坚定的革命同志。

有时陶成章和鲁迅开怀畅谈,到了吃饭的时候,主人身边有钱,就添一样菜,否则就吃普通饭。

后来,鲁迅曾说:

“我曾经当过强盗,强盗的情况,我可熟悉啦!”

这里所谓的“强盗”,就是鲁迅戏称革命党人的话,说明他当过革命党。

还有一个人,叫做蒋智由,来到日本很多年了,是一个很有名望的维新派并主张革命的人物。鲁迅和许寿裳曾去拜访过他。

他为了参加光复会,一度把“智由”写成“自由”,以表示他革命思想的激烈,但实际上他却是个投机分子。

在他留日之前,很受梁启超赏识,当了革命党后,写过送给陶成章的诗,还在革命派人中颇传诵了一时。

在他还没变节的时候,鲁迅有一次见到他,谈到服装问题,他说:

“我觉得还是满清的红缨帽看起来有威仪,而我现在穿的西式礼帽就无威仪。”

鲁迅和许寿裳听了,感到很奇怪。告辞出来之后,在路上鲁迅便说:

“他的思想变了。”

许寿裳点点头,表示同意。从此他们就再也不和他来往了。

果然不出所料,不久蒋智由就改为主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了。鲁迅鄙视这种人,送给他一个绰号——“无威仪”。

1907年7月,消息传到日本,说安徽巡抚恩铭被刺杀了,刺客是徐锡麟已经被抓到。不久,消息又传来,秋瑾女士被害了。徐锡麟和秋瑾的死,激起了鲁迅的万分悲痛,他们都是革命者啊!

当徐锡麟的案子波及到秋瑾时,大家都劝她快逃走,但是她不愿丢下自己的学生们一走了之。终于血洒绍兴轩亭口。

当时听说徐锡麟死得很惨,心被挖出来,给恩铭的亲兵炒着吃掉了,大家都很愤怒。在日的绍兴籍留学生就开会,讨论对徐、秋两案的处理方式。蒋智由主张发电报给清政府,要求不再滥杀党人。革命派大力反对,认为说话无用处,顶多是痛斥清政府无人道而已。

在会上,双方辩论得很激烈,蒋智由说:

“就算是猪被杀的时候,还要努力叫几声呢!”

鲁迅反驳说:

“猪才只能叫一叫,没别的本事。人可不能就这样罢休了!”

会后,鲁迅就仿照蒋智由写给陶成章的诗,写了打油诗,以表示愤怒和嘲讽。蒋的原诗中说:

“敢云吾发短,要使此心存。”

大有以“此心”酬革命的样子。

鲁迅只改动几个字:

“敢云猪叫狗,要使狗心存。”

于是活生生地描绘出了蒋智由的原形。这类保皇派,变节分子,在青年鲁迅的心目中,就是一群猪狗。

但鲁迅与那时的革命党人也有分歧,并不同意他们一时意气用事地搞暗杀、冒险活动,认为这些冲动、幼稚的行为,是不会带来真正的胜利的。

有一次革命党人命令他去暗杀,他就说:

“我可以去,也可能会死,死后丢下母亲,怎么办?”

他们说:

“你总担心死后的事情可不行,如果是这样,你就不用去了。”

其实,鲁迅有强烈的爱国心,但他主张脚踏实地的持久战,不大赞成逞一时之勇。他自谦地说:

“革命者叫你去做,你只得听命,不许问的。我却要问,要估量这事的价值,所以我不能做革命者。”

他也批评说:

“光复会非失败不可,它可以说连能够称得上政纲的政纲都没有!”

同时也以嘲弄的口吻说到他自己:

“我可是就属于光复会的……我们那时候,实在简单得很。”

他经常在思考中国革命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去观察中国的民主革命,是怎样经历幼稚而曲折的道路,最后逐渐走上胜利的坦荡大道的。

孤寂无助的救国心

这段时间鲁迅深受革命家章太炎的影响,站在革命派立场,开始了对维新运动的批判。

他弃医从文后,渴望用文艺为武器追随革命派为祖国的新生而战斗。他确信文学艺术可以改变人们的精神,进而使祖国赢得新生。

因此,他决定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商量办一个文艺性的杂志,以此来作为园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理想,为祖国尽一点力量。

鲁迅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那种活力强劲的文学充满了好感。所以用但丁的一本诗集的名字《新生》作为这个刊物的名称,取“新的生命”的意思。

当时在东京的留学生中,有不少学习法政、理化以及警察、工业的,但学习文学和美术的却非常少。就在这冷淡的气氛中,好不容易找到了几个人,于是开始着手准备了。

鲁迅为这刊物做了不少工作,约了一些稿子,连封面、插图都选好了,稿纸也印出来了,《新生》就要诞生了,鲁迅激动万分。

出版的日期快到了,但先就走掉了一个作者,接着能给这个杂志拿钱的人也走了。鲁迅返乡结婚之前,答应支持这个刊物的有许寿裳、陈师曾、袁文薮、苏曼殊等人。可是这次到东京后,虽然多了一个周作人,但袁文薮却到英国留学去了。袁文薮对于这个杂志的命运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原来要由他垫付创办刊物的款项。他这一走,就只剩下一文不名的三个人了。

虽然刊物没办成,但他仍不放弃,继续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孜孜不倦地进行翻译和练笔。当他觉得自己的文章可以拿得出手的时候,他开始投稿了。

最初他把稿子投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稿子寄出去之后,他便焦急地等待着,期望有一天登载他的文章的刊物寄到自己的手中。

过了很久,上海给他来了邮件,但不是登着他的文章的刊物,而是他寄出的稿子原封不动地被退了回来。

但鲁迅没有灰心丧气,他依然一如既往地追求下去。他把新写的稿子又寄给上海商务印书馆。可是不久又照样被退回来了,而且附了字条,说是这样的稿子,不要再寄来了,这很使鲁迅感到失望。

不过鲁迅还是继续写文章,然后寄出去,他以这种坚韧的性格,开始了文学道路的第一段路程,正是这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使他排除了前进道路上的千难万险,胜利地走到了目的地。

坚持写作的他,从1907年底到1908年,先后在《河南》杂志发表了几篇重要论文。其中包括《人间之历史》,介绍生物进化论;1908年,发表《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等论文,他的救国思想表现得更明朗、更强烈了。

在鲁迅的心目中,尼采和拜伦是敢于蔑视一切偶像和权威,是能激发人们战斗不息、顽强进取精神的战士。他接受了他们的思想,但内涵与整个尼采哲学的核心是不同的,他更喜欢拜伦。

《摩罗诗力说》就是鼓吹敢于勇猛反抗强暴的拜伦式的精神战士,这是他弃医从文后所作的第一篇文学论文,标志着鲁迅更坚实地踏上了文学的道路,并且是以一个勇猛的反抗者的身份踏上这条道路的。

鲁迅返回东京的时间是革命党人章太炎出狱的时间,章太炎先生一出狱,同盟会就派人把他接到日本,主办《民报》,又站在了斗争前列。

鲁迅特别敬重他,一直是他文章的热心读者,而且在思想和文字上深受他的影响,章太炎不仅是个学者,更是个有思想的革命家。

由于章太炎女婿的介绍,鲁迅成了章先生的学生。《民报》被禁后,章太炎开办了章氏国学讲习会,由于鲁迅、周作人、许寿裳很想听他讲课,时间又与他开课的时间冲突,于是先生就为他们单开了一个班,设在《民报》的报社,每周日午前上课。

1908年7月21日,星期天,鲁迅等人来到太炎先生寓所,开始向这位学识与胆识都超群的老师学习。

在狭小的寓室里,师生席地而坐,中间是一张小矮桌。一到8点,章先生就准时开讲了。讲的是音韵学,先讲36字母和22部古音大略,从容不迫,侃侃而谈,言词深奥,但是没有一句空话。

在这之后的几个月,每逢星期日,鲁迅和其他几位同学都要到民报社听讲。太炎先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给他们讲了《说文解字》、《尔雅义疏》,还讲了一些文学知识。

据说太炎先生喜欢发脾气,可是对于青年学生,却和蔼可亲,随便谈笑,就像家人朋友一样。

鲁迅凝神谛听,很少发言。有一次,章太炎问文学的定义是什么,鲁迅回答说:“文学和学说不同,学说所以启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

先生听后说:

“这样区分虽略胜于前人,但仍有不当。比如郭璞的《江赋》虽然是文学作品,却没什么原因能让人哀乐呢。”

鲁迅沉默不语了,回去后对自己的朋友说:

“先生解释的文学概念,范围过于宽泛了。实际上,文字与文学是应当有区别的。《江赋》这一类的作品,很难有什么文学价值。”

这反映出鲁迅虽然很爱自己的老师,但是更爱真理的态度。他后来能够公正地评论章太炎的功过,与始终坚持这种态度是分不开的。

章太炎先生那时生活贫困,一天仅吃两餐素食,但是精神健旺,双目炯炯。他广博的见识,高超的思想,都深刻地影响了鲁迅。

1908年,鲁迅开始了翻译工作,他和弟弟周作人努力介绍被压迫民族的进步文学到中国,共同编译了《域外小说集》,但是当时并没有卖出多少本。在经历了“五四”运动大潮洗礼后,《域外小说集》的价值终于被人们认识了。

这时,在日本立教大学读书的周作人,同日本女人羽太信子结婚了,费用大增,周作人和老家的母亲都希望鲁迅在经济上能有所帮助。他便顺从了亲人们的意思,做出自我牺牲,离开日本,返回祖国。

历史的脚步迈到了1909年,其时,鲁迅已年方28岁,面对阔别已久的祖国,不禁感慨万千。

他回国的时候,尽管清王朝的末日已经不远了,但毕竟还是存在着。那个愚昧、落后、保守的象征——驴尾巴似的长辫子,依然拖在男人们的脑袋后面。那时候没有辫子的人很少,被大家视作异类。

鲁迅的辫子早已留在日本做了纪念物,一半送给客店里的一位使女做了假发,一半留给了理发师。

那时候上海有一个专门装配假辫子的名师傅,虽然装一条要收大洋4元,实在是太昂贵,但是装得非常巧妙,不仔细看,是看不出异样的。但是,戴着这样的假辫子在人群里行走,却要提防被挤掉或挤歪。

鲁迅就是戴着这样的假辫子回到上海,又回到家乡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母亲倒是没说什么,但是其他人一见面,却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先是研究一番这条辫子,等到辨出了是假的,就冷笑一声,在心里说:

“这是要被杀头的!”

有一位本家甚至准备去告官,只是因为担心革命党的造反也许会成功,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鲁迅这才知道缺少一条辫子还要招惹到许多难听的辱骂,小则说与别人家的女人关系不正常,因为那时候捉住了这种人,首先要剪掉他的辫子;大则指为“里通外国”。

鲁迅十分愤慨,他想:

“如果一个没有鼻子的人在路上走,大约未必会这样受苦,而缺少一条辫子却要受到社会上这样的侮辱,多么愚昧,多么可怜啊!”

回国后不久,许寿裳就介绍他去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当教员。这是一个新建成的、仿日制的师范学校,教员也大多是留日学生,学校里有一些民主空气。

同类推荐
  • 快乐心灵的童话故事

    快乐心灵的童话故事

    童话,如破晓的晨风,吹动轻纱似的薄雾,在心灵的原野上展开一幅瑰丽的图画。云海最深处,射出万道金光。金色的波澜,在翻腾、闪耀,光彩夺目,变幻无穷。它是多么的美丽诱人啊
  • 演讲与口才实训

    演讲与口才实训

    本书内容包括:语言基础、态势语言、命题演讲、即兴演讲、辩论演讲、沟通口才、谈判口才等。
  •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高中英语作文模仿秀

    高中英语作文模仿秀

    本书集纳了若干中学生英语作文的日常习作,按文章体裁分为日记、书信、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几个部分,并在每篇习作后附点评,在每部分后另附相应体裁文章的写作指导,以期对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提供鼓励和帮助。
  • 小学生优秀作文精选

    小学生优秀作文精选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仅体现了他驾驭文字的能力,还体现了他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同时,小学生作文的好坏,也直接关系着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小学阶段,孩子的作文是打基础阶段,可以说,这个阶段的作文基础直接决定着中学作文的好坏。本书精选了200篇小学生优秀作文,每篇作文后都有名师点评,为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是小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好帮手。
热门推荐
  • 异界之魔兽双游技能

    异界之魔兽双游技能

    魔兽澄海玩家贾不凡带着光暗双游技能来到了魔幻世界。以前他玩的是游戏,以后的他玩的是命。
  • 英魂之刃之魂灵惊天

    英魂之刃之魂灵惊天

    风云变幻天地动,日月浮沉星辰诀。英魂大陆,谁主沉浮?……火眼的金光勘破重重迷雾,龙魂的怒吼激起豪气干云。筋斗祥云载吾翱翔天际,龙胆神威让我无所畏惧。铁棍碎乾坤,长枪破虚妄。………前方纵有千军,难挡我林源一人!
  • 光与影之镇魂歌

    光与影之镇魂歌

    一个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的人,在这个充满危机的世界,为了寻找自己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踏上了一条充满崎岖和冒险的道路,世界的面纱随着他的脚步缓缓掉落……
  • 弱水情凌风待简

    弱水情凌风待简

    简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已经和都市里那些在社会中打拼的女人一样,快要奔三的年龄和自己一身保守的短袖和牛仔,好像很久没有去逛过商场,没有去过夜店狂欢。偶尔也会想起那个叫叶陵的男人,简丹最好的时光给了他,最珍贵的也给了他。也许在学校里时光是美好的,尽管有写不完的作业和背不完的英语单词。但是每每一回头都能看到他对着她在笑。就连争吵都会让旁人觉得这是在秀恩爱。徐莉莉总是在给简丹介绍各种各样的相亲对象,但这好像并不影响叶陵在她心里的位置,单身是简丹告诉别人她忘不了叶陵的标记。但人总是会累不是吗?最恨的就是在决定放弃的时候他突然出现在你的生活里,往往想着平行的两条线但是最后却出现了交点。
  • 原来我们不能只存在友谊

    原来我们不能只存在友谊

    夏风带着令人烦躁的炽热。她微微侧头:“沐沐,去给我买一个冰激凌”,(免费送上一个萌萌哒甜笑)。“汐汐儿,女孩子少吃点这些,对身体不好”。“没吃到,我才不好啦.别磨叽”男生无奈的转身走向不远处的冰激凌店············魏汐以为这会是他们之间一直的模式,然而·······(简介无能,咱们正文见)
  • 流影锁天

    流影锁天

    平凡的少年,不平凡的一生,且看他一路走来。
  • 常用熟语由来

    常用熟语由来

    本书收集了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习惯语和歇后语等形式的熟悉词语近300条,以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等为依据,介绍其出处、原意、变化等来龙去脉,还有相应的典故、趣闻、故事、传说等。
  • 魔法少女奈莲

    魔法少女奈莲

    女主是奈叶的妹妹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这是我第一次写文)
  • 血弑动天

    血弑动天

    我原本只想复仇,可世道不公,弱者只有被欺凌,我要成为强者,主宰一切的强者!
  • 凯,如果我爱你

    凯,如果我爱你

    王俊凯,对不起,我终究是你累赘,只要我离开了,对谁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