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介绍:
移动:亚洲巨龙
中国移动通信全称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允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在国内31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目前,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是我国在境外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亚洲市值最大的电信运营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主要经营项目包括: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可提供基本话音业务、传真、数据、IP电话等多种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著名品牌服务。
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列全球第一。截止到2005年底,网络已经100%覆盖全国县(市),主要交通干线实现连续覆盖,城市内重点地区基本实现了室内覆盖,客户总数超过2.4亿用户,与206个国家和地区的271个运营公司开通了GSM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与101个国家和地区的93个运营商开通了GPRS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国际及台港澳地区短信通达106个国家和地区的214家运营商,彩信连通6个国家和地区的21家运营商。
中国移动通信已成功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良好的业绩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众多国际投资商。美国《财富》杂志已连续5年将中国移动通信评为世界500强在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组织的“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评选中,列中国企业500强综合榜第四位,列服务企业500强第二位。中国移动通信上市公司成为连续三年入榜《福布斯》“全球400家A级最佳大公司”的唯一中国企业。
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令人注目:1987年以来,我国移动通信运营业以年均增长80%-100%的速度迅猛发展。1987年我国蜂窝移动电话仅有3200个用户,1999年底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超过3800万,从用户数量和网络规模上中国移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蜂窝运营商;到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立之时,注册资本已达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了4000亿元。
到2001年年底,中国移动电话生产总量达到13046.98万部,其中,国内销售8758.82万部、出口4103.16万部、库存185.86万部。移动短信业务,2001年全年中国移动共发送短信达到159亿条。
到2002年3月底,GSM移动交换机年增5000万门,达到2.2亿门,成为GSM世界第一大网;移动通信用户年增5000多万户,达到1.45亿户,成为世界第一。同年10月9日,中国移动又推出多媒体短信业务“彩信”,被认为是“移动梦网”新的增长引擎。同年,中国移动首次进入世界500强之列,排名336位。由于数据业务为中国移动开创了一个成功的逐渐被市场所认可的新商业运行模式,引入互联网,让移动通信的未来变得更具魅力,中国移动通信的短信和移动梦网不约而同地被赋予了“金矿”的名称。
2003上半年新增量相当于1999年全年的89%,新增移动通信电话1599.2万户,总规模达5928.7万户。到当年底,中国移动电话的用户数将超过7500万,超过了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移动电话市场。同年,中国移动“全球通”中、英文商标和图形商标,分别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颁发的《商标注册证》。
2004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超过2.04亿户,首次进入《商业周刊》“全球1000最佳价值公司”。
2006年上半年,新增1599.2万户;总规模达5928.7万户,其中中国移动为4816.7万户,中国联爱1112.1万户;国内通信业务收达177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6%,其中电信业务收入达1578.9亿元,同比增长23.1%。
联通:中华猛虎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的成立打破了中国电信行业垄断的重大举措,是中国电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目前,中国联通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300多个分公司和子公司。全国电信业务收入完成的1665.7亿元业务中,中国联通完成159.6亿元。尤其是在移动电话用户和长途光缆线路方面中国联通的市场占有率已分别达到26.3%和23.4%。
中国联通于1994年7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当时是首先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开通GSM数字移动电话网的公司。
自1998年开始中国联通的业务开始进入大发展时期。联通的移动电话市场占有率,在1998年年底是已达到7%,到1999年底,一下增到14%;现在将近20%,进步神速。
2000年1月28日,中国联通和美国高通公司在北京签署CDMA知识产权框架协议。到6月份,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资金56.5亿美元,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成为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和亚洲除日本外规模最大的一次股票初次发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使中国联通进入国际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
截止2000年7月底,中国联通在221个城市开通运营数字移动电话网,网上用户达到1200多万户。占有移动市场18%,新增用户市场占有率为37.8%,建成近14000个基站和近500000个信道。联通已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个运营商开通国际漫游业务,同时还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运营商签订了国际漫游协议。另外,联通还积极开发各种移动新业务,如预付费(如意通)、WAP和一机两用(130手机拨打IP电话)等。
2001年1月,军队CDMA移动通信网正式移交中国联通,也正式启动了联通的两网计划。到6月底,中国联通在移动电话用户和长途光缆线路方面的市场占有率已分别达到26.3%和23.4%。
2002年1月8日,中国联通CDMA国家公众移动通信网开通运营,并且建设了首个覆盖全国的CDMA网络,创造了CDMA机卡分离技术。中国联通在CDMA业务拓展上开拓了一种全新的、与GSM业务发展截然不同的营销模式——以我为主,引导需求。可以说CDMA是联通搏击市场成为移动市场“双寡头之一”的一张王牌。
2002年10月9日,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中国联通成为国内首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
2003年2月26日,中国联通和全球CDMA数字无线技术的主导厂商高通公司,联合宣布正式成立联通博路无线技术有限公司。3月份又在北京举行CDMA1X网络开通及“联通无限”品牌发布会。随后,中国联通还推出“定位之星”业务,该业务是基于CDMA1X网络、采用gpsOne(tm)定位技术向公众提供的高精度定位业务。其定位精度在室外环境下高达5-50米。
2004年4月8日,中国联通与韩国SK电讯签署协议,成立“联通时科”,成为我国加入WTO后成立的第一家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的中外合资公司。并宣布面向时尚年轻群体的增值业务——“U族部落”正式上线推出。截到5月份,中国联通移动用户总数突破一亿,与国外147个运营商开通了国际漫游业务,可达漫游国家和地区89个,拥有世界上第二大CDMA用户群和世界上第三大移动电话用户群,创建了国际领先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到9月底,CDMA用户数达到2583.2万户,联通新时空CDMA在市场上交出了一份尚为完美的答卷,中国联通的发展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联通CDMA业务收入158.6亿元,已实现盈利,但中国联通CDMA业务已连续三个月下滑。因此2004年对于联通来说,既是值得欢呼的日子,却也是联通痛苦的日子。导致了联通在2005年全年的营业收入仅为870亿元,净收入只有49亿元。
2006年是中国联通音乐年,中国联通在无线音乐、无线娱乐方面与华纳的合作增强,中国联通全资子公司联通新时讯通信有限公司负责“联通无限音乐排行榜”业务的运行管理和中央音乐平台的建设维护。联通集团预计2006年采购300万部C网手机,采购金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其中的60%以上的机型将为1000元-1500元左右的主流中档机型,以通过补贴吸引和留住主流用户。
经典商战对决:
同一块肥肉的争夺
移动与联通是在是华夏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便利了中国人的事业。古语有“一山不能容二虎”之说,对于同行业的竞争自古有之。就在今年的夏末秋初,中国的移动与联通事业出现了一次空前的龙争虎斗。
争斗的焦点首先亮相在北京北京公交广告牌,移动的“神州行开心聊”业务:20元包含60分钟通话,50元包含180分钟通话。此价格比原先36元/小时的资费标准下调了44%。这只是最近两个月以来,由中国移动挑起的与联通之间新一轮价格PK大战的冰山一角。6到月底,北京移动宣布于7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全面调整预付费“神州行”品牌的价格,优惠幅度达25%以上。7月6日后,北京移动开始推出全新的“动感地带”资费方案,用户最低可以享受0.15元/分钟的话费,创出了北京手机资费新低值。
面对移动的发难,联通方面也不甘示弱。于7月24日,北京联通旗下GSM预付费产品之一的“长市合一型如意通”话费全面下调,降幅最大超过五成,优惠力度超过北京移动。
面对联通的接招,从7月30日开始,北京移动“全球通”正式开展预存600返300充值卡的优惠活动,同时在它旗下三大品牌通话费标准全部降低,这过招直接导致进入8月份后北京的移动通讯资费战进一步升级。
8月7日,北京移动将针对郊区市场的“神州行大众卡”资费方案再度下调;次日,针对移动旗下“动感地带”调价,同时中国联通宣布旗下的品牌“Up新势力”调整资费,接电话仅需0.1元/分钟,打电话只需0.25元/分钟。可是到了16日,北京移动再次降低神州行资费价格。在这次降价完成后,竟使一直岿然不动的北京市场两大移动运营商价格在一个多月内,调降总和达到惊人的7次,成为历年来最为激烈的一次。
在上海的移动与联通也出现了与北京类似的情况,7月份以来,上海移动接连对旗下的神州行大众卡,29/39套餐,60套餐,M-zone等进行了4次调价。与此同时,上海联通也推出“100/150长途套餐”,将手机打长途的费用压至低于0.3元/分钟。到8月25日,上海联通和上海移动又一次同时全线下调各自大众卡的资费。
自从联通成立,移动通信市场两寡头之间的价格战就此起彼伏。作为后来者和弱势的一方,凭借政府给予联通的“价格方面可以有10%浮动”的政策倾斜,早期的价格战经常由联通发起。但是从2004年开始,由于中国移动感受到来自联通和小灵通双重压力,在很多省市的中国移动分公司率先发动了价格竞争,此轮价格战也是移动主动出击引起的。
对今年夏天的这轮资费大战,国家信息产业部并没有硬性叫停价格战是因为在经过去年7月份关于要不要限制移动与联通资费战的争论之后,终于在9月2日,信产部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通知》指出:“从10月1日起,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对国内长途电话费、国际长途电话费及台港澳地区电话费、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和固定电话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费实行资费上限管理,其上限为现行资费。”
在现在看来,这场价格战正是对“上限管理”新规制的提前反应。近期两大运营商发布的中报显示,截至6月底,移动的ARPU值达90元;而联通的GSM用户ARPU值也达到49.1元。ARPU值的总体表现趋好,显然让运营商有了资费调整的资本。而且,近来移动中层人事调动动作较大,也有分析认为此次移动地区性资费调整可能与新官上任有关。另有人士指出,今年以来联通内外一直弥漫着将被分拆的传言,中移动此时主动掀起价格战,正是为了趁机蚕食人心惶惶的联通阵地,“趁你病,要你命”。
由于价格竞争对弱势一方来说,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都比对手要高的多。而每一轮价格战会使得下一轮价格竞争参与者的成本更高,并且客户的忠诚度随之下降。所以今年夏天的这场价格战更有利于中国移动。当然,这也是中国移动的目的。
对于提供雷同产品的移动通信行业,在竞争格局上双寡头必将形成不稳定的均衡——“囚徒困境”,要形成稳定的均衡格局,两家必须实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新品牌热战
继移动和联通价格争斗的困饶,二者的品牌之争也异常激烈。2003年3月是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和成千上万的手机用户值得记忆的一个月份。一方面,小灵通搅局使单向收费一度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中国两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先后出现两个大动作,足以让中国的手机用户感受到未来移动通信事业的无限魅力。
从3月初,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神州行”和“全球通”两大业务品牌比翼双飞的市场局面被M-ZONE(动感地带)打破,这个只瞄准大学生和公司白领为主的年轻人市场的品牌,其致命魅力就是低廉的短信套餐政策。对于M-ZONE(动感地带)这一全新GSM数字移动电话服务品牌的打造,可见中移动是蓄谋已久并有备而来。
到3月底,中国联通的CDMA 1X网络正式开通。在CDMA 1X网络的大平台上,一个凝聚了互动视界、彩E、掌中宽带、定位之星以及神奇宝典等多种移动数据业务的总品牌——U-MAX(联通无限)火爆登场。它以“一切即将改变”为宣传理念,以最大、最多、最佳为品牌精神的新业务品牌,定位在年轻用户和商用市场共同享有的数据增值业务的统一品牌。表面上像是由多种不同业务拼凑而来的总品牌,实质上却是将移动网与互联网无缝衔接的一项重大创举。
“一年之计在于春”移动和联通赶在三月相继推出自己的新业务品牌,想必不仅因为春天是勤劳的耕耘季节,更重要的是因为在春季过后还有很多季节,可以为两大集团的战略决策和市场竞争留下充沛的准备时间。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行动不约而同。
这种热身是一个过程,并非走一步路、跑一段路这么简单。需要在产品上市前和上市初期进行持续不断、天呼地应的整合性推广策略。既要通过现场向人们表明企业的实力和决心,更要通过广告、活动、试用等形式向更多的大众证明产品的优势和乐趣,甚至是让公众来验证这些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新品种。
今天用户对移动通信服务品牌的购买选择日趋理性化,品牌是置于促销和渠道之上的重要环节,是企业最大的宝藏。而中移动和中联通火爆上演的品牌之争,无疑就是两大运营商之间的夺宝之争。对于移动和联通的宝藏就是用户资源和新品牌的竞争力。
任何一种产品或者服务的品牌归根结底只不过是个空壳子,由于品牌是产品的外壳,不同的外壳可以扣在不同的产品之上,同样的壳子中可以集合多种不同的产品,并不断根据新的业务方略加以扩充。所以如何在短期内锻造各自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并快速实现用户认知、吸引用户购买、培育客户忠诚,则不再是仅靠一个无形的品牌外壳就能胜任的大事。对于联通和移动的两个新品牌也不例外。最终市场的赢家是那些能够用这一个壳子并不断扩充多种满足消费需要的业务产品的企业。
移动数据业务的争斗。看似简单的“动感地带”和“联通无限”品牌之争,实则是基于彩信业务和GPRS网络,伺机占领肥沃的移动数据领域,还是基于CDMA 1X平台,发力以彩E业务为代表的移动数据市场的战争。
动感地带的卖点是低廉的短信套餐和适合年轻用户需要的现实业务产品。而联通无限的卖点是面向商用市场和年轻用户市场的未来需求。移动数据业务是未来通信市场中最大的奶酪和利润增长点之一,同样是两大运营商之间的争夺焦点。但是,在市场和用户对移动数据业务正处于初步认可和需求培养的过程时,两家企业对移动数据业务份额的争夺就变成了对潜在的优良用户群体的争夺。而以大学生和公司白领为主的年轻用户,恰恰是对移动数据业务的潜在需求最大,且在未来一两年内购买力会不断骤增的优良消费群体。
总之,企业对市场和品牌的定位必然会存有差异,因为没有差异的定位只能是死路一条。两家运营商对各自品牌的定位均做到了有效的差异和错位。但市场中的任何差异和错位,随时都可能转成居于同一竞争平台中的同类定位之争。
口号大战
目前的市场竞争,人们不仅已经逐渐接受王婆卖瓜的道理被众人,而且在运作程序也发展成为:先扯大嗓门自卖自夸,然后就会有很多企业帮助卖瓜、夸瓜,之后就会有很多消费者买瓜和夸瓜。
因此,一场口号大战揭开了序幕。当联通推出了周杰伦的爷爷做形象代言人,并且命名为“孙子才玩动感地带”的活动之后,中国移动立即做出反应,声称他们已经同姚明父亲签约,将要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儿子新时空,老子全球通”的口号。
事情并没有结束,中国联通又聘请82岁新婚的杨振宁教授做为新形象代言人,宣传口号是:“我还能!”。而中国移动为了反击,立即请杨振宁的夫人翁帆做为新形象代言人,宣传口号:“你不能,我能叫你能!”
其实移动和联通好象是摆在西瓜摊上的两大新品种,要想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并吸引他们购买使用,就必须要大投入、大产出和广泛的宣传,才能进入广大消费者的观念之中,在这一点上他们都不甘示弱。
“归国”融资竞争
由于业务要竞争资本须先行,中国移动80亿的企业债利率开始公开发行,再结合联通A股的上市,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国内两大移动通信运营商除了在业务上竞争激烈外,融资方面也在暗中较劲。
随着联通CDMA大规模的营销,当前联通和移动的业务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根据最近公布的前三季度业绩,中移动(香港)和中联通(香港)1-9月的总收分别为1017.07亿元和284.3亿元人民币,累计用户总数分别为1.1145亿户和3842万户,规模上联通仍远小于移动。8月份中国联通副总裁余晓芒在一次论坛上透露,主管部门对联通进行了“8年抗战”后的这一市场格局很不满意,要让联通尽快壮大到和移动旗鼓相当,实现两者相互竞争又各有特色。将技术上领先的CDMA业务交给联通,被认为是联通开展竞争的“生命工程”。
对此中移动并非观望,已开始悄然对GSM网络和支持电话访问高速网络的GPRS网络进行扩容,并大力推广与GPRS相配套的多媒体短信业务,GPRS成为中移动应对联通CDMA竞争的重要措施。
那么联通和移动之间竞争的前景如何呢?从技术上说CDMA是新一代模式,但关键在于联通如何进行市场拓展。如果CDMA想后发制人,就必须打破消费惯性,并且使公司的大笔投入得到回报,这是很难的。当然,新一代技术取代传统是必然的,并得到了政策的扶持,所以说目前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联通和移动竞争,最现实的效果却是使用户得到了更好的服务和地位。
在目前,国内的股权融资问题很多,本来在投资者的选择下,股市和债市通过竞争会达到一个平衡,很难说会使哪种方式更有利。但由于国内股市的特殊性,使中国移动与联通对比产生一种吃亏了的感觉。总而言之,发债今后将是移动和联通融资的主要方式。所以应该说,国内资本市场对两家公司而言都还是一片融资的沃土。
“双模与多号”业务争夺战
在“归国”融资竞争大战之后,移动和联通之间又爆发了一场“双模与多号”争夺战。联通双模手机业务,是在手机中内置两个卡槽,用户通过分别放入GSM和CDMA的手机卡,可有效解决GSM用户的国际漫游问题。为防止因双模手机业务的推出而导致客户流失,移动宣布将推出“一卡双号”和“一卡多号”业务,可用一张SIM卡集成两个和两个以上移动手机号,用户外出时将号码改为当地号码,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取消了漫游费。
联通集团宣布,已经同摩托罗拉、三星、LG三家CDMA手机厂商达成供货协议,并正式商用“世界风”双模手机业务,以解决CD鄄MA和GSM用户的漫游问题的一系列决议。这一切标志着联通“双模”商用的启动。
针对这个问题移动行动果敢,在联通的双模手机还未上市,移动已经开始反击。联通宣布双模计划当天,从北京移动传出消息,移动近期将在北京推出“一卡双号”甚至“一卡多号”业务。根据移动的计划,移动将首先在北京推出“一卡双号”,其中包括“同城双号”和“异地双号”。但实际上,“一卡双号”并没有什么竞争优势,真正有杀伤力的在于“一卡双号”掩盖下的“一卡多号”。至此白热化的战争到了移动“多号”反击阶段。
在“双模与双号战”的背后,实质上是两大移动运营商对用户数,话务量和话费收入的争夺。最终目的是争夺用户。对联通来说,凭双模手机在锁住自己8000万入G网用户的同时,也抑制对手的用户增长,双模手机显然是联通的“一石击二鸟”之举。另一方移动推出“双号卡”甚至“多号卡”的意图更为明显——防止用户分流至联通。
目前,两大运营商的这些做法,看上去还只是暗中较劲,但是一旦移动的“双号卡”与“多号卡”获得主管部门的批准,则移动和联通将再次正面交锋。对消费者来说“双模”和是“双号”之争是有好处的。
争打九运牌
随着九运会开幕式的临近,联通和移动越来越忙,作为全国体育盛会的九运会不仅将引来各方宾朋,而且将带动广东消费的人气,是一个推介服务和宣传品牌的大好时机。移动和联通一个作为九运会的主要赞助商,一个作为九运会的特约赞助商,眼中都盯住了“九运会”这块金字招牌。
为此,广东联通为九运会投入了500万的赞助费做九运会广告。而广东移动则掏出了1000万的赞助费,并加强了比赛场馆内的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的建设。移动公司重在宣传企业形象。
联通和移动对九运广告的争夺,说穿了就是想借机为新业务造势。这次双方的焦点都放在了第二代移动通讯网络,联通的CDMA和移动GPRS,联通树立在场馆内的广告几乎都是有关CDMA的。目前,CDMA的网络调试已经接近尾声。联通也为此已经投入了30个亿。而移动公司将在奥林匹克中心和新体育馆两个主赛馆设立营业厅,除了手机售卖和维修等服务外,将对GPRS业务进行重点展示和宣传。另外,移动还准备在九运会期间推出第四个业务品牌“动感地带”并且用户之间打电话将比“全球通”便宜50%。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各自在民众心目中的威望,是这次商站的主要目的。
为用户服务之战
作为中国通讯行业巨头的移动和联通两大公司,同属于方便中国老百姓的服务行业,在争取满足消费者并为他们提供满意的服务这一共同的目的之下,却展开了一场搏斗。源于2004年12月,中国联通的客服号1001升级到5位,并按不同服务需求设置了不同的客服号。与此截然不同的是,中国移动在2006年6月将客服1861、1860合并升位为10086.这样的一个拆分,一个组合。孰是孰非,用户心中自有定夺。
随后又高校展开了较量。在2006年中国联通在杭州针对高校推出了UP新势力“007”套餐:主套餐6元(含来电显示)在指定大学城内,拨打杭州本地所有电话或接听全球所有来电,仅需0.1元/分钟;直拨国内长途费,仅需0.2元/分钟!(免基本通话费)。注意括号内的文字,要在指定校园区域内才能享受优惠,如果接收的信号非指定区域,实行正常收费。随后不久,杭州移动推出了月费为3元的长话常聊学生套餐,只要在杭州地区直接拨打长途电话即享受2毛/分(已包含基本通话费、长途信息费等)。真可谓中国联通先中国移动前进了一小步,而中国移动看到后却前进了一大步,谁进步的更多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了。
同年年初,中国联通在江浙沪三地推出了长三角商旅卡,拨打(接听)长三角之内电话统一享受漫游加长途费用只要0.4元/分钟,也就是说不管身处江浙沪,每分钟通话产生的资费是0.4元。这对经常出差的人士是个好消息,正当消费者为联通这个举措叫好的时候,4月份,中国移动也推出了类似的业务即全球通商旅套餐,只要每月保证使用一定的话费,就能享受特别优惠,无须支付月租费,在国内任何地方拨打市话、长途、漫游都是一个价,最低只需0.28元/分(含长话及漫游费)。一下子从长三角放眼到了全国,中国联通这次刚又前进了一小步,又被中国移动超过去了。
毕竟联通的实力无法同移动相抗衡,但是联通也在奋起直追,但终究步履太小,未能把目光投射的更大。如果说联通是在小心翼翼地走每一步路,那么移动就是在信心百倍地大踏步前进。在校园套餐方面移动已经用动感地带牢牢捆住了杭城大部分高校用户,当我们都已经被动感地带牢牢吸附了两年多以后,联通才推出了针对高校的up新势力套餐,可是为时已晚,移动这招锁定用户的手段非常的狠,害得联通下不了手。
现代商业启示录:
不熄的争斗,永恒的发展
企业要想有快速的发展,有一个竞争对手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手会激发企业的潜在动力,实现原有模式的突破和创新。象移动和联通这样的寡头行业之间的斗争,的确也成就了他们共同的事业辉煌。
在现代的商场之中,如果能够善于利用行业的对手,也就是拥有了一把开启成功之门。在感情世界中,如果是爱上一个人,那么即使得不到爱的回报,也许他还会得到一份友情。然而市场是没有温情可言,市场中的参与者之间时刻在进行的是一场生存的博弈。由此不禁想起的一个场景是:在静谧的非洲大草原上,夕阳西下,这时,一头狮子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与此同时,一只羚羊也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奔跑,以逃脱追捕的狮子。如今的网络已经铺开的商场之战从某种意义上很类似于非洲大草原动物们。而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与较强企业的博弈也非常类似于铃羊吃嫩草和逃离狮子追杀之间的博弈模式。由于资本的特性决定了,任何调整都是一次财富再分配的过程。是强势资本对弱势资本的掠夺,是聪明的资本对愚钝资本的掠夺。周而复始。还是那句老话: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从个体上说,其他狮子和其他羚羊的状态也在影响着做为某个特定狮子和羚羊的命运,最重要的是,草原的主宰并不是狮子!气候和来自外来的如人类的影响决定了狮子群体和羚羊群体命运,并不是它们的奔跑速度快就能够解决的。我们很很容易想象这样的一幕,在干旱来临的非洲大草原上,瘦骨嶙峋的食肉动物们无精打彩伏地喘气,抬头看天。成千上万成群的食草动物长途迁徙,一路上尸横遍野,秃鹫盘旋,野狼出没。同样在市场上,也就是说,宏观经济面和政策面以及其决定的资金面的状态才是决定市场大趋势的内在要素。引入了这些因素,将会使得市场行为更为复杂化。但如果善于把握各种市场状态下的最佳时机,就能够实现相对比较弱的“羚羊”企业的目标——长期吃到美味的嫩草,而不是战胜比自己强的“狮子”企业。
做企业并不一定是一时的争斗胜利,就稳坐钓鱼台了,善加利用环境条件(包括对手在内),做到出奇方能制胜。无须一根筋走到底,能够运用迂回曲折之术达到目这才是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