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64000000024

第24章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古人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国古代养生家都十分重视饮食的适度,在节制饮食方面均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宝贵经验。以下几方面可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1.饮食有度,合理分配三餐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饮食以时,饥饱得中”。又说“每吃不重用”,讲的就是吃饭要定时定量。这对维持胃肠正常功能,保持其工作的规律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一日三餐的食量分配要适应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最好的分配比例应该是3:4:3.如果一天吃1斤粮食的话,早晚各吃3两,中午吃4两比较合适。

2.荤、素搭配

荤食中蛋白质、钙、磷及脂溶性维生素优于素食;而素食中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纤维素又优于荤食。所以,荤食与素食适当搭配,取长补短,才有利于健康。

3.不挑食和偏食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各种食物供给的,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品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单吃一种食物,不管吃的数量多大,营养如何丰富,也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因此,在饮食中,不可长期挑食或偏食。

4.不暴饮暴食

宋代张杲在《医说》中告诫道:“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俗话说:“若要身体好,吃饭不过饱”,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有的人在短时间内,一次进食过多或饮入过多的水、饮料和酒等,这样的暴饮暴食不仅能破坏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严重者会导致急性胃炎、肠炎、胰腺炎、胃穿孔等,而且由于隔肌上升,影响心脏活动,还可诱发心脏病等,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发生生命危险。为此,现代饮食学所主张的“少食多餐制”也正是这个道理。

5.大饥勿饱食、大渴勿过饮

宋代养生学家刘词,曾在《混俗颐生录》里这样写道:“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饱,大喜不大忧,大劳不大息,欲大得不欲大失。……此皆为损寿之候。”其中说的一个道理既是大饥勿饱食、大渴勿过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在大饥大渴时,常常是一次吃得过饱或饮水太多,从而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古人主张“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宜过多”这也是防止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的科学方法。如果一旦出现饥渴难耐的情况,能够做到缓缓进食,渐渐饮水,则可避免身体受到伤害。

6.勉强进食害处大

梁代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曾指出“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意思就是说在你不饿或不渴的时候,如果非要强迫自己进食或进水的话,那将有损身体健康。如今的饮食水平提高了,很多人经常会出现厌食的情况,有病理性引起的厌食,也有心理因素引起的厌食。不论哪种情况,只要没有食欲,就不应强迫自己。很多人看到自己的孩子、爱人、父母没有食欲的时候,总是逼迫对方进食,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积极的办法是:调整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参加娱乐活动,保持精神愉快,耐心治疗疾病,并创造轻松的进食环境,烹制色香味形俱能诱人食欲的饭菜等等。中医认为这样的积极做法有利于保护脾胃。

7.饮食以时,有规可依

每个人要想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要适当安排饮食的时间,不使相距太远或太近。古人云:“先饥而食,先渴而饮”,而且早在春秋时期的《尚书》中,就有“食哉惟时”的记载,还有《千金要方》中所说的“饮食以时”,这些都说明了这个道理。

现在有很多人因为忙于工作,不惜打破中国传统的一日三餐制的饮食习惯,而是采取不分时间随意进食,这不仅会打乱胃肠正常的消化规律,而且还会对健康有害。当然对于那些需要禁食的病人,就应该按照医生嘱咐进食。

8.早饭好,午饭饱,晚饭少

对于“早饭好,午饭饱,晚饭少”的饮食习惯,很多人都很熟悉。所以,有的人曾喊出一个健康饮食的口号:“早晨吃得像国王,中午吃得像贵族,晚上吃得像贫民”。

的确,一日三餐中,早餐最重要,因为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是人体不能合成的有机物,只有靠饮食补充,并且这些营养在体内可供利用的时间只有6小时,一个人经过一夜睡眠后,体内的维生素等物质已经消耗完,如果不及时补充,将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美国曾做过调查,早晨的车祸多和不吃早餐有关。吃不好早餐还会导致夫妻间为小事吵架,同事为小事磨擦。也许,有人会说我多年不吃早餐也没有什么不适。其实,饮食的危险因素在人体产生明显可见的疾病后果,一般要经过20年左右的时间。

午饭饱,是因为一般来说,上午的劳动量较大,为补偿半天内能量的消耗,午餐可适当丰富一些。但只是略饱而已,不可过饱。

晚饭少,是因为晚饭太饱或食后即睡,会使饮食停滞胃脘,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发生慢性胃肠疾病。中医所谓:“中满不消,而脾胃大伤矣”,就是指这种情况。此外,须注意晚饭不宜太晚,夜间应尽量避免进食。

9.热无灼唇,冷无冰齿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意思就是指饮食不要太热或太凉。人吃了过寒或过热的食品,就会损害胃肠,甚至引起疾病。特别是体虚胃寒的人,儿童与老人等,更应慎用。中医还认为,寒饮不但损伤脾胃,而且也损害肺及其他脏腑。当然,饮食也不可太热,热则反伤咽喉、胃脘。据报道,华北地区食道癌的发病率较高,与那里的居民喜欢饮滚烫的开水和喝热粥的习惯等有关。过热的食物可使食管上皮细胞受烫伤,上皮细胞一旦受烫伤,其新生速度就要加快,如在增生的基础上再不断受到外界的刺激,这样,就容易恶化成癌。因此进食的食物应该“食宜暖些”。

10.胃好恬愉

古人说得好:“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进食前和进食中保持平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进行,与此相反则会危害脾胃。《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很难设想,人们在气血紊乱的情况下,还能保证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

另外,《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意思就是说音乐有利于消化。因此,我国道家不仅提出了“脾脏闻乐则磨”之说,还发展了一整套“音符”和“梵音”等,奏出柔和清悦的音乐以配合进食。

11.食宜细嚼慢咽

《医说》中说:“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为熟嚼令细。”细嚼慢咽进食时能使唾液大量分泌,可以帮助摄食及消化。因为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帮助食物消化,还有溶菌酶和一些分泌性抗体可帮助杀菌解毒。口中唾液与食物的充分混合,以及通过细嚼使食物磨碎,都可减轻胃的负担,促进消化和吸收。缓食又能使胃、胰、胆等消化腺得到和缓的刺激,令其逐渐分泌消化液,从而不致于因“狼吞虎咽”而使消化器官难以适应。

12.进食不可分心

人以食为天,孔子十分注重饮食习惯对健康与养生的作用。他在《论语·乡党》中强调“食不语,寝不言”的进食习惯,孔子十分明白“食不语”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既有助于食物消化,又可以预防进食过程中呛食等意外,“寝不言”则可避免睡前过于兴奋,难以入眠。这就说明在古代,古人们已经明白进食时专心致志,以利纳谷和消化的道理。如今的进食习惯与健康的作用,我们更应该关注。如果说话太多,边食边看书或边思虑,会影响进食和消化,有损于健康。俗语说:“一心不可二用”,就是这个道理。

13.饭后多摩腹与散步,忌睡卧或闷坐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食毕摩腹,能除百病。”又说:“中食后,还以热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行讫,还床偃卧,四展手足勿睡,顷之气定。”这是一套较为完整的食后养生法。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保健措施。饭后以热手摩腹,手法可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以顺时针方向,用手掌轻轻环转推摩。这样,显然能促进腹内气血运行,加强胃肠消化功能。经常行此食后按摩法,必定对身体大有益处。

现代医学中的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或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都是本法的适应症。其作用机制除了上述外,还由于食后摩腹作为一种良性刺激,经传入神经送给大脑皮层,引起有益于调节各种生理机能的条件反射,从而对多种疾病产生治疗作用。

另外,食后缓行有益健康,所以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行走的方法以缓缓散步为安。如《摄养枕中方》中说:“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散步之后,宜作适当休息,但忌睡卧或闷坐。否则会使饮食停滞,不易消化。如《寿世保元》中说:“食后便卧令人患肺气、头风、中痞之疾,盖营卫不通,气血凝滞故尔。”当然,饭后也不宜运动或急行。否则会使血运于四肢,不仅影响消化,时间久了,还会损坏身体,引起疾病。所以,饭后看书、说话、跳踯、骑马、登高、劳作等各种活动都是应当避免的。

因此,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我们寻找幸福的最佳方法之一。

同类推荐
  • 这样思考,人生就不一样1

    这样思考,人生就不一样1

    22岁正是一个人从学生蜕变成“社会人”的进行时,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有人形象地说它是一个梦想能否照进现实的关键时期。这时期的年轻人意气风发、雄心勃勃,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实现自身的价值,却找不到前进的方向。22岁的年轻人常说的一个词就是迷茫,因为自己已经22岁了,浑身充满了力量,却找不到能让自己一展身手的出口。正如网友“半个苹果”所说:“我把自己当根葱,可是不知道谁会拿我蘸酱吃。”对于22岁以后的年轻人来说,越早摆脱稚气,走出迷茫,适应复杂的现实社会,对自己今后的人生越有帮助。那么,怎样才能尽快度过人生的瓶颈,顺利走好22岁以后的路呢?
  • 改变女人一生的100个习惯

    改变女人一生的100个习惯

    女人对于事业和家庭,没有必要作出什么决择,而你也不会甘心放弃其中任何一个!只有家庭而没有事业的女人是软弱的,只有事业而没有家庭的女人是不完美的。因此,你所要做的是调配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合理安排一切精神及物质上的资源,做一个女强人,同时做一个好主妇。现在就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把幸福变成习惯,从容书写美丽人生!
  • 大生意人给年轻人最有价值的218条经商哲学

    大生意人给年轻人最有价值的218条经商哲学

    成功从不是一蹴而就的,财富也不是一天就能积累起来的。对于年轻人来说,成功的模式虽不能复制,成功者的管理方法和经商智慧却永远值得学习。在香火传承的家族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而在基业长青的企业里,应该有怎样一副对联呢?也许这副对联应该是这样:“制度传家久,文化继世长。”任何一个老板要想把公司做大做强,都离不开这两样法宝。
  • 千古传诵老人言

    千古传诵老人言

    《千古传诵老人言》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流传下来的朴实实用的人生箴言。祖祖辈辈用经验和教训口口相传留下的忠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人世间浅显平实而又深邃奥妙的智慧,教你发现生活的真谛,感受生活的的意义。这些口口相传的金玉良言,是人间至理,因为它们从生活中来,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和谆谆教诲,是纯粹的智慧。
  •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粉红色的信笺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粉红色的信笺

    人生仿佛是四季的轮回,生命的状态便是这四季的写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夏、秋、冬,不必为沐浴春风而得意,也不必为置身冬季而叹息,人生中的每一个季节都是我们必经的过程,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值得我们珍藏的记忆。
热门推荐
  • 我真是山长

    我真是山长

    长在红旗下,生在新中国的爱国小青年郭嘉在一觉醒来之后发现世界变了个样子,无意间成为了山长系统的宿主,山长即古代书院的院长,现代名字是校长。为了成为学院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山长,郭嘉毅然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 死亡体验

    死亡体验

    真实的死亡经历,不可能的手术,心脏停跳10分钟,闯过死亡的人,讲述,什么是猝死
  • 修竹叛仙

    修竹叛仙

    真人境后天、先天、真人真君境青引、落凡、真君三清境太清、上清、玉清少年吟安,叛出家族,魂附竹箫,遗落人间,搅动天下风云
  • 爱已成殇梦还在

    爱已成殇梦还在

    爱情失意的叶黎,面对青梅竹马的追求,她该如何抉择。失而复得的爱情,是否还能相信。面对冷酷校草的关心她又该如何?爱已成殇梦还在,,,她的选择又将如何?
  • 龙脉之金鳞传说

    龙脉之金鳞传说

    现代宅男跟随研究院好友穿越到遍地是龙的古代,寻找传说中的隐龙脉。在这遍地是龙、武林高手满大街的古代,他该如何生存,从而找寻到真正的隐龙脉。
  • 丑女当道:我是丑女我怕谁(全本)

    丑女当道:我是丑女我怕谁(全本)

    她原名叫沈流萤,忽然心血来潮改名米小鸦,还特别强调是乌鸦的鸦;她原本是活泼可爱的小女生,一夕之间“改头换面”成横行霸道的“丑女”;为什么?林安琪说她受刺激太深了……沈流星说她抗议祖宗十八代给她遗传了丑陋基因……她自己说她要用丑来埋葬曾经以为是美丽的一切,丑女也有权利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她究竟怎么啦?想一窥究竟,就点击进去看看吧!主角经典语录:米小鸦——我们亲爱的女主角(1)我是丑女我怕谁!(2)我是丑女米小鸦,乌鸦的鸦!(3)我就是打不死的韧劲杂草,咋样!(4)是流氓就得耍流氓去!(5)我喜欢你都喜欢成流氓了!龙希澈——我们帅气冷酷的男主角之一(1)你这么丑也敢喜欢我让我很丢脸你知不知道(2)折腾了我十七个月,你,丑八怪,得给我负责!尹夏初——我们温和善良的男主角之一(1)我是帅哥美女你好丑女闪开!(2)也许我早就失去了爱你们的权利,但是请你们一定要幸福!吃过开心果的朋友们,请你们一定去看看我的另一部作品:《丫头,毕业后我们再相爱吧II魅影殇:蓝色妖姬》http://www.*****.com/?a/65230/五年前,她在他最爱的时候决然离开,他恨她!五年后,她是樱枫市最大娱乐场所魅影殇的红牌公关经理,他是掌控樱枫市经命脉W.D集团的总裁……直接看第二部,从174章开始!Yeah!
  • EXO,救赎者

    EXO,救赎者

    本文为EXO同人小说,情节纯属虚构,请勿带入现实。故事发生在2013年4月10日,众人前往参加日本一位企业社长女儿的生日。游戏?赌约?到底是什么让大家失去了自我?
  • 师父大人求放过

    师父大人求放过

    师父很辛苦的,一把屎一把尿还外加一把香菜把我拉把大。华白凝一直很感激师父的,但如果师父能不逼她吃下任何掺合着香菜的食物,那就更好了么么哒。毕竟从小就挑食的我,真的情愿来上一碗苦汤药也不愿意和香菜打交道啊!师父大人求你放过我吧
  • 黑铁大唐

    黑铁大唐

    拓土封疆,美人如霜。冠绝天下,黑铁大唐。少年一朝穿越大唐,从此策马奔腾,改变军史!
  • 仙演录

    仙演录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女子呢?一个小女子如何走上修仙之路?路遇坎坷如何安然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