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域R&D的空间溢出进行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后得到如下的结论:
(1)R&D空间溢出是局部有界的。
(2)空间滞后模型较适合研究溢出,结果说明来自外地的知识对一个地区创新活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来自邻近地区的专利每增加1%,本地区专利产出就增加约0.22%。
(3)R&D支出、GDP对地区知识生产有显著的贡献,在正常的情况下,地区经济富裕才更有可能在R&D活动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因而生产更多的知识;另外,专利倾向也影响地区知识的生产,结果说明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生产更多的专利。
(4)创新活动是随着距离而衰减的。
(5)知识溢出的效果不仅依赖于占优势的处于“送”地位的地区的条件,而且还依赖于位于“接受”地位的地区的条件,即:只有创新水平低的地区(如:该地区只有一些研究人员)受益于来自跨地区的溢出;相反,创新活动水平高的地区(如:该地区有大量的研究人员)不能得到显著的跨地区的溢出。
(6)在知识溢出的过程中有竞争性和互补性的力量。
第4章主要运用空间自回归(SAR)模型来研究中国省域R&D的空间溢出,根据FOTHERINGHAM ET AL。(2002)的观点,类似于SAR等空间回归模型可以理解为“半局部”,不能有效地反映经济变量间的空间变化。各地区在经济发展原因、知识发展模式、开发程度、政府作用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所以知识生产可能也是不一样的,在第3章中也有类似的结论。因此,假定地区R&D空间溢出具有空间平稳性是不现实的。空间关系的全局估计可能会错误地解释现实社会的地理现象和经济现象。确实,空间数据的空间非平稳性是普遍存在的,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就是一个分析空间非平稳性的有效方法。因此,本章主要是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从省域和地级市两个空间尺度来研究中国R&D的空间溢出的空间非稳定性。
在应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来研究R&D溢出空间非平稳性之前,首先引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相关知识,然后分别研究中国省域和地级市R&D溢出的空间非平稳性。本章所有的结果都是在R计量库中计算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