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56500000006

第6章 茗余琐记

我记得刚从南京来到北京的时候,那是一九四九年的秋天。

北京的秋天有点凉,凉也挡不住外乡人对它的兴趣,因为这是一座浓缩着历史的城市,街道、胡同、店铺、人家,都像一本厚厚的古籍,耐人仔细寻味。那一份怎么也拂拭不去的陈旧感、古老感,使人觉得苍凉,更觉得沉重。也许那时的北京没有如今人多,走在小巷子里,除了鸽哨,除了飘落的树叶,除了你的脚步声的回响,连个人影也见不着的,好像时间的钟摆,已经凝滞在那里似的。

北京就是这样的吗?我在纳闷。有一天,走在东单牌楼那条街上,一家茶叶店的楼上,忽听一班洋鼓洋号的管乐队,吹吹打打做广告,使我吃惊得站住了。茶,和萨克管,和架子鼓,应该是很不搭界的。然而,这份浅薄的喧噪,令我对沧桑感的古城,有了不同的认识。在我记忆中,上海的茶庄,虽在十里洋场,置身闹市,但惟恐其不古色古香,尽量斯文礼貌,端庄儒雅,尽量商人气少,书卷气浓。而古城的茶叶店,却如此摩登、趋时、市俗化,实在有些不解。

这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北京人的茶趣。后来,才渐渐明白,老北京人对于饮茶之道,和茶叶主产地的南方人,那舌尖味蕾的微妙感觉,有着难以调和的差别。“大碗茶”出于北京,就凭这三个字,便大致概括了京城百姓的茶品味。

这一年的冬天,我参加京郊的土地改革运动,就在海淀蓝靛厂一带,第一次喝到了地道的北京花茶。那时,蓝靛厂是真正意义的郊区,进得偏远一点的村庄,往往见土墙上,用石灰水画的大圆圈。初不明何义,后经老乡解释,方知那是吓唬狼的。因为狼性多疑,一见白圈,不知深浅,便多掉头而去。如今,若将当时土改工作组有人受到狼的狙击事,讲给那一带的人听,一定以为是天方夜谭。

所以,分到各村去的工作人员,一路灌足了挟带着沙尘的西北风,再加之对狼的提心吊胆,到了老乡家,坐在热炕上,喝一盏香得扑鼻的花茶,是多么滋润安逸的享受了。

蓝靛厂周围村庄,多为旗人聚居地。他们大都不从事农业劳动,因而不能分田分地,但有关政策还是要向他们宣传的。旗人由盛而衰,虽衰,可还保留着一点盛时余韵。譬如礼数周到,譬如待客殷勤,客至必沏茶,必敬烟,古风依然。水壶就坐在屋中央的火炉上,整日嘶嘶作响,阳光透过略有水蒸气的窗户,有一种朦胧温馨的感觉。我第一次喝到北京的花茶,就是一位穿着长大棉袍(即使当时也不多见)的旗人老太太,亲手沏的。

递在我的手里,眼为之一亮,杯子里还浮着一朵鲜茉 莉 花,那在数九寒天里,可真是稀罕物。以前在上海家中,只知绿茶和红茶,也仅识得绿茶的炒青、瓜片、毛尖和红茶的祁门、英德、宁红种种。不知花茶为何物?四十年代在南京读书时,随着当地同学去泡茶馆,南京人讲究“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泡茶、泡澡,视为人生两大乐事,这才听跑堂问先生阿要香片?”

香片者,即花茶也。这位曾经进过宫,给太后娘娘(我估计为光绪的瑾妃,后来的隆裕皇太后)磕过头,请过安的老太太,不说花茶,而说香片,这是一种派,一种过过好日子,见过大世面,轻易不肯改口随俗的自尊。前几年,到台湾,与那边的朋友谈北京,有人很留恋北京香片,说那一股沁人心脾的气味,至今难以忘怀。看他年纪,不用问,三四十年代肯定在北平呆过,属于在旗老太太那一类的香片茶友。现在,几乎没有人说香片了,文革期间,到茶叶店里,连花茶也不说,招呼声“来一两‘高碎’(即高级茉莉花茶碎末的简称)”,服务员也就明白了。花八毛钱,捧回家来,挨批遭斗之余,喝上一杯,也是无言的自我安慰了。

在什么都凭票凭证的年代里,只有茶叶和中国老百姓在一起,真不易。

不过,说实在的,我对这种花非花、茶非茶的香片,不是十分热衷。我更喜爱喝闽北的武夷岩茶,闽南的安溪铁观音,台湾的洞顶乌龙,粵东的凤凰单枞。记得有一年坐长途大巴,行驶在闽粤交界处的山区公路上,路况不佳、颠簸困顿、饥渴难忍,加之烈日当头、骄阳似火、酷热难熬,众人遂要求在路旁的小镇歇脚。就在热得不可开交的那一刻,一小盅烫得不可开交的功夫茶,浇入喉间,顿觉暑热全消,心旷神怡,如苏东坡诗中所写“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那样,竟有飘飘欲仙之感。

古人喝茶,是要煮的,现代人喝茶,通常都是冲泡。古人煮茶,还要放进别的什么东西的,也许花茶是更古老的一种喝法呢?“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晓一瓯茶”,唐人李郢这首《酬友人暮春寄枳花茶》诗,或可一证。但是,要想喝到茶的全自然品味,当数绿茶,因为它最接近原生态。其实,能喝到杭州龙井,苏州碧螺春,或者阳羡、婺源这些有名气的绿茶,自是口福不浅。其实,“天涯何处无芳草”,有一年,在皖南黄山脚下,逛徽式古建筑村落,走得累了,在一农家院落里大影壁下歇凉,自然要讨口水喝。主人颇知趣,忙汲井水,着小妮子烧开,抓两把新茶,投入硕大的茶壶中。连连说无好茶招待,但斟上来一盏盏新绿,同样也喝得齿颊生香,余甘不尽。其实,得自然,得本色,得野趣,便是佳茗。有茶助兴,便雌黄文坛,嘲笑众生,海阔天空,心驰神往起来。

茶,能醉人,我想,那一天,我是醉茶了。

苏轼诗云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如果允许说两句醉话,绿茶似童稚少女,红茶似成熟少妇,乌龙似介乎两者之间的邻家女孩,更妩媚可爱些。那么,北京人钟爱的花茶呢?就是打扮得过头,甚至有点张狂的女郎,倒遮住了本来的应该是率真的美。

然而,茶是好东西,在人的一生中,它或许是可能陪伴到你最后的朋友。

一般而言,抽烟,是二十、三十岁时的风头,驾二郎腿,喷云吐雾,含淡巴菰,快活神仙;喝酒,是四十、五十岁时的应酬,杯盏碰撞,酒浅情深,觥筹交错,你我不分;可到了六十、七十岁以后,医生会谆谆劝你戒烟,家人会苦苦求你禁酒,到了与烟告别、与酒分手之后,百无聊赖之际,口干舌燥之时,恐怕只有茶,陪你度过夕阳西下的余生。

我在剧团呆过,团里的那些老艺人,都是老北京,都是花茶爱好者,一上班,先到开水房排队沏茶。然后你就听吧,他们喝起茶来,所发出吃面条的吸溜之声,此起彼伏,压倒了政治学习读报纸社论的声音。由于他们茶叶的消耗量大,所费不赀,所以,他们都喝那种不是很贵的花茶。如果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末尾,对老艺人来讲,这最后一位的茶,却是第一位的需求。

旧时,京剧演员在台上唱着唱着,跟班会送上去一盏茶,戏停下来,让他润润嗓子,这叫“饮场”,艺人离不开茶的程度,可想而知。我在的那个剧团,说唱曲艺的,通常都携有一个半公升大小的搪瓷茶缸,茶缸上挂着的茶锈,至少有好几微米厚,足以说明其茶龄之悠久。他们从做徒弟时捧这个茶缸,捧到当师傅,捧到退休养老,捧到赋闲晒太阳,看样子,一直要捧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会撒手。

人之一生,说起来,是一个加和减的过程,先是力口,加到一定年龄段以后,就开始减了,最后减到一无所有为止。每个人都会遇上这样一个渐渐淡出的局面:烟,会离你而去,酒,会离你而去,甚至老婆、情人、朋友、相好,都有可能离你而去,只有这一盏茶,不会把你抛弃。

茶好,好在有不嚣张生事、不惹人讨厌、平平和和、清清淡淡的风格,好在有温厚宜人、随遇而安、怡情悦性而又矜持自爱的品德。在外国人的眼里,茶和中国是同义词,你懂得了茶,也就懂得了中国。

西洋人好喝咖啡,中国人爱喝茶。咖啡是在亚热带阳光充分的肥沃土地里生长出来,咖啡豆成熟了以后,红得十分鲜艳,因为它凝缩了太多的阳光;而茶叶通常都种植在云雾迷漫、空气湿润的高山之巅,茶树的每个叶片,云蒸霞蔚,雨露滋润,汇聚着大自然的精灵之气。如果说,阳光是热量的总汇,那么,精灵则是智慧的结晶。所以,喝咖啡的西方人和喝茶的中国人,在感情上,便有外在和内向之别;在性格上,便有冲动和敛约之分;在行为上,便有意气用事和谨言慎行的不同;在待人接物上,西洋人讲实际,讲率直,重在眼前,中国人讲礼貌,讲敦厚,意在将来。所以,喝茶的中国人,喝出了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喝咖啡的西方人,也有过历史很辉煌,很漫长的国家,但现在有的已经消亡,有的也不很振作了。

所以说,茶之可贵,因为它能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终身之友,它那一股冲淡的精神,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尽量禅悟的根蒂。

一杯在手,在缕缕茶香中,你会暂时把生活的烦恼,日子的艰窘,工作中的不愉快,事业上的阻难,家庭里的纠葛,妻子儿女丈夫情人之间的矛盾,上级的白眼,小人的不可得罪等等头疼事,放在一边;这就只有一盏清茶能起到的功效了。我记得1949年的冬天,在京西蓝靛厂,记不得是火器营还是镶黄旗,一位旗人老太太给我端过来的茶,那漂浮着一朵茉莉的杯子真像在沙漠中跋涉的旅行家,得到一片歇脚的绿洲,几乎等于上帝向我展开了笑脸。

学会冲淡,这是茶给我的启迪,虽然觉悟得太晚了一点,如果按古人所言,“朝闻道,夕死可也”的话,悟得晚比不悟,终归要好一些。

一般来说,琴弦绷得太紧,就有断的危险,陡冷陡热,杯子就会爆裂,一个人,神经要是总处于紧张的竞争状态之中——你多,我没有你多,想方设法要比你多;你名,我没有你名,不择手段要比你名——总是没完没了地折腾,没准会生出毛病。我认识的好几位同行,就这样把自己折腾没了。

所以,要学会饮中国茶,要懂得饮茶的宽容放松之道。君不见茶馆里何其熙熙攘攘,又何其气氛融洽?高谈阔论与充耳不闻并存;驴吸鲸饮与徐徐品味同在;伟大的空洞,渺小的充实,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精神满足;昨天为爷今日为孙,此刻为狗他时成龙。完全可以相行不悖,互不干扰。在茶馆里,没有什么一定要领袖群伦的人物,让大家慑伏于龙威之下,你在你的桌上哪怕称王称霸,全球第一,宇宙第二,我在我桌上也可以不理你,不尿你,谈不上谁买谁的账,大家平等。这样的氛围中,心能静得下来,气能平得下去,就只有茶能起到调和作用、稀释作用、淡化作用和消溶作用。

如果是酒的话,火上加油,双方肯定剑拔弩张不可。因此,以茶代酒,永远不会胡说八道;以茗佐餐,必然会是斯文客气。这世界上只有喝茶人最潇洒,最从容,不斗气,不好胜,我们听说过喝啤酒的冠军,喝白酒的英雄,但饮茶者才不屑去创造这些记录呢!有一份与他人无干,只有自己领受的快乐,就足矣足矣了。

咖啡太强劲,可可太甜腻,饮料中防腐剂太多,汽水类含有化学物质,唯独茶,来自本国土地的饮品,有着非舶来货所能相比的得天独厚之处。清心明目、醒脑提神、多饮无害、常饮有益,尤其茶的那一种冲淡清逸、平和凝重、味纯色雅、沁人心脾的品格,多多少少含有一点做人的道理在内。

多一点恬静,少一点狂躁;多一点宽余,少一点紧张;多一点平和,少一点乖戾;多一点善自珍摄,少一点干扰他人。也许,这就是多余的茶话了。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下)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下)

    本书拟分上下两册,上册是有关中国现代小说的精选,下册是有关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戏剧戏曲和电影脚本的精选。书中有一些作品是在类似作品选中初次选录,比如近代言情小说,现代戏曲,现代电影剧本等,这些作品的选录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学术发展的新进程,增强了本书的时代感,另一方面也在细微处透露了编选者的学术追求。
  • 而立闲语

    而立闲语

    本书为作者自选散文集。书中主要描写了作者对家乡、对人生、对儿女亲情的种种思考。
  •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是麦家对自己的人生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他将自己的身世,经历,亲人,挚友,好恶,困惑,恐惧,念想……一一如实道来,毫不躲闪。
  • 我的桃花源

    我的桃花源

    其中有忆旧,写家乡亲人故旧;有游记,记外出考察游历囯内外名胜古迹;有感悟,写读书心得做人体会。庆棠的散文因行文时间跨度较长,有些是早期工作手记,虽然不能说篇篇都是珠玑,但贯注和流淌在他的文字里的,是能扣动无数人心弦的“真情”二字。他对父母师长无限的感恩,对家乡山水深情的关注,对异域风光的心灵沟通,对人生社会的大彻大悟,在记叙中娓娓道来,在抒情中倾诉肺腑,字字句句无不是他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的真情流露。
  •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以诗为食粮果腹,以诗为空气呼吸,以诗下酒,以诗会友,以诗传情,最后以诗殒命,以诗殉葬。作者以文字传递一种温柔的、唯美的、无际涯的细微知觉。深信:每个人内心的曲折宛转,如若不断,终会触及那些遥远的相同的灵魂深处。
热门推荐
  • 末世之超级异能

    末世之超级异能

    上世陈风冒险击杀了叛徒将军岳重,眼看着自己的身体被子弹射穿,心中已经绝望的陈风发现上天又给了他一次重新再来的机会,这世他将铸造传奇走向巅峰,抛弃一切的懦弱伪装将凶狠的一面流露在末世之中,撕裂那些可怕的怪物将兄弟护在身后,但倘若谁背叛,必杀!
  • 盛世绝宠:邪君的呆萌后

    盛世绝宠:邪君的呆萌后

    一现代上班族不慎身亡,居然穿越了?还成了皇后!哦买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哎哎哎,皇上你别过来,我跟你不熟!”皇上,娘娘拿了盒桂花糕去贵妃那了”“嗯?”某男波澜不惊,其实内心一再呐喊:哈哈哈!你还是吃醋了吧,朕就说朕这么有魅力你怎么可能不喜欢朕!“她,下毒了没?”“没,没有。”抹汗ing...”什么?她居然没下毒?”“......”敢情皇上这么想让娘娘给贵妃下毒啊。“没下毒?莫非,她要直接掐死贵妃?”某皇摸摸下巴笑得一脸邪魅。皇上!不得不说您想多了!
  • 老祖宗无限游历记

    老祖宗无限游历记

    ·穿越各个位面天龙八部射雕神雕······重生在在天龙前期的武林世家成为逍遥子的大徒弟,笑看风云,掌握生死猪脚重生在天龙前期,但故事主讲是天龙时期,猪脚已成为老祖宗级别的人物,婴儿穿到天龙是为了以后每个位面做准备
  • 那年有你

    那年有你

    我们不是同桌的你可是在那段年少的时光里女孩回头时的笑容让男孩的心柔软了许多年那些年里幸好有你
  • 你不曾有过的复读时光

    你不曾有过的复读时光

    曾经的你是否为了一份信仰可以甘愿跌入昏暗的深渊忍受青春的等待那一年叫做复读整整三年前的今天我的第二次高考挥汗一夏散去三年一纸青春各自漂泊
  • 穿过漫长岁月的遗忘

    穿过漫长岁月的遗忘

    像做了个干净温柔的梦,我再能回忆的时候,已是好多好多年后,许多人都失去了联系,我们生命中太多的过客,悲伤,喜悦,有些人来了,有些人离去,我们都还来不及感伤,便被这时光拖着前行,轰隆隆,轰隆隆,像节列车呼啸着穿过了我们的生命,再能回首时,已光阴荏苒。
  •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书中的主人公施星灿同志是湖北省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全国税务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湖北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后简称恩施州)道德模范,被誉为“信念老人”。《人民日报》、《中国税务报》、《湖北日报》、《解放军报》、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国内30多家媒体曾报道过他的事迹。本书通过许多真实、朴实和生动的故事及珍贵的图片反映了全国税务系统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全国税务系统我身边的好税官、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人个人、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恩施州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利川市优秀共产党员施星灿的一生。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判官在行动

    判官在行动

    五百年前莫名其妙了做了判官,五百年后又接到一个莫名其妙的任务。入轮回,转凡胎,成武者,越往昔,铸辉煌······陆判陆清梦,大梦轮回,九转成祖!
  • 九阳补天

    九阳补天

    九合天数道之极,阳神合道归太虚;补亏损余皆自然,天地仙途一逆旅!成云帆,于“天地元劫”前六百岁,偶得奇石,却被石中奇火从科技嚣张的大千世界卷入仙侠横行的中千世界。新书《道起青莲》已发布,望收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