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56000000005

第5章 “新型制造业”的特征与价值(2)

1.4.3 “新型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新型制造业发展顺应了知识经济的要求,突出了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发展的巨大作用,倡导了和谐发展的理念。新型制造业代表着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信息化、模块化和绿色化。

(1)新型制造业的信息化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壮大,这不仅表现为软件及网络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子及信息通信产品的制造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支撑经济增长极为重要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渗透和结合越来越紧密,制造业信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是中国新型制造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

多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一直是纺织、冶金、化工、建材、煤炭及食品等传统行业所主导,特别是经过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发展,上述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生产能力和产品过剩,导致企业间过度竞争、产品价格下降,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的局面,国家不得不采取措施,大力压缩和淘汰不良生产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制造业产业的生产格局,同时也为其他行业和领域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促进了制造业整体结构的优化升级。信息化对制造业的渗透趋势,表现在制造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方式。

新型制造业的信息化趋势,表现在制造业能够集成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现代管理与生产制造等多项先进技术,能够同时调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能够促进产品设计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和企业间协作关系创新等,从而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地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新型制造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以信息技术再造传统制造业,是新型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现实已经表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数控技术、网络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已成为变革生产工具、革新生产要素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强大手段。

(2)新型制造业的模块化趋势

模块化是一个将系统进行分解和整合的动态过程。新型制造业的模块化趋势,表现为将制造流程按照价值高低分解为不同的价值模块,核心企业保留核心价值模块,外围企业承接其他价值模块,形成一体化的制造组织体系,共同完成制造过程。新型制造业通过模块化有助于提高产业绩效。通过模块化的分工协作,制造企业可以围绕核心能力进行开放式专业化生产经营,有利于彼此在模块化优势环节上展开合作,从而取得产业整体收益的最大化。

新型制造业模块化趋势要求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制造企业从标新立异、生产互不兼容的产品转变为生产具有广泛适用性的零部件或通用性的标准产品,关键在于大家遵循共同的制造标准,分工协作,从而实现批量化生产,降低制造成本。在新型制造业中,产业的主导者将是那些控制标准的厂商。新型制造业的模块化趋势要求建立标准化组织,促进模块研发环境的健全,推动模块的重用与整合,尽量削减模块交易的各种成本,建立各种类型的相互合作模式。

(3)新型制造业的绿色化趋势

新型制造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业,绿色制造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新型制造业的重要体现方式。所谓绿色制造,是指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制造方式,要求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包括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中,制造业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使用资源的效率不断提高,从而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绿色制造,通常包括充分考虑环境要素的绿色设计、绿色工艺规划、清洁生产、绿色包装等组成部分,绿色设计通常又包括面向环境的产品方案设计、可拆卸设计、可回收性设计等内容。

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造成了对全球环境的巨大影响,甚至出现了一些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大灾难。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纷纷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积极倡导绿色制造,将环境保护管理从“事后”转移为“事前”。显然,新型制造业就是集成考虑经济、科技和环境要求的制造业,发展新型制造业必然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新型制造业要求改变传统制造模式,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开发绿色材料和绿色能源,生产绿色产品,并用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行为,引导产业的新型化发展方向。新型制造业的未来产品绝大部分将进入绿色家族,可回收、易拆卸,部件或整机可翻新和循环利用,绿色产品有可能成为世界制造业商品市场的主导产品。

1.4.4 “新型制造业”理念的价值

“新型制造业”是顺应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符合中国制造业发展要求的制造业,是依靠科技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竞争能力,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业;是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坚持科学发展、创新支撑与和谐发展的制造业。“新型制造业”对于中国制造业的研究和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新型制造业”学术价值

“新型制造业”理念是研究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视角。研究制造业发展通常关注三个方面:制造业的宏观经济功能,主要研究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研究制造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研究制造业的国际分工体系,研究制造业对扩大就业的作用;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对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影响,如研究网络制造、异地设计与制造,研究制造业企业的竞争能力,研究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制造业企业的战略联盟等;制造业的负面影响,主要研究制造业对环境的污染,提出“绿色制造”;研究制造业的高耗能风险,提出“节能制造”,研究制造业对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制约,强调可持续发展。然而,尚未见到融合制造业经济、科技和社会功能的系统性研究成果。“新型制造业”概念的提出,为研究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基点,研究新型制造业不仅应当关注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科技创新能力、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程度,强调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制造业发展,强调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了更好地体现“新型制造业”理念,《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5》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进行总体评价、区域评价、产业评价和企业评价时,尤其是在评价“制造业十大强省”、“制造业十大强市”和“最受尊敬的30家制造业企业”时,充分考虑了科技创新、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因素,力求更客观地评价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出明确的“新型化”发展导向。《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延续了这一新视角,而且,在对国内外制造业研究动态进行归纳和述评时,也是遵循新型制造业的理念,从经济、科技和环境三维角度进行叙述和评价。

“新型制造业”理念为研究中国制造业提供了研究和阐述主线。“新型制造业”概念的提出,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系列年度报告)提供了研究起点和阐述主线,为研究报告整体框架的立体展开拓展了空间。《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4》正是因为提出了“新型制造业”的理念,才能够从经济、科技和环境三个方面设置指标集,从而顺利构建独特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新型制造业”概念,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制造业发展总体程度、区域制造业、制造业产业的发展程度和制造业企业发展程度进行了客观评价;从“新型制造业”概念出发,对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制造业发展程度进行排序,对制造业企业发展程度进行了排名;从“新型制造业”角度,探讨了制造业发展与中国和平崛起、中国制造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中国制造业发展与循环经济、中国制造业发展与世界制造业发展等专题。“新型制造业”概念是纲,纲举目张,正是因为提出新型制造业概念,才使得《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4》有了定量指标设置的依据,有了客观评价制造业的区域和产业程度的基础,有了评选最受尊敬的制造业企业的可能。正是因为“新型制造业”概念,才使得《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4》有了独特的研究角度而不同于一般的制造业研究报告,使研究报告的每一部分都充满新意。

“新型制造业”理念为系统研究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新框架。“新型制造业”理念的提出,为系统研究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新的研究框架,拓展了研究空间。“新型制造业”概念涵盖了经济、科技和环境三个大的方面,突破了研究制造业仅局限于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的现象,提出研究中国制造业应当从经济、科技和环境三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为系统地研究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整体分析框架,从而能够客观评价中国制造业发展状况,科学地研究和分析中国制造业发展程度、发展优势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新型制造业”概念的提出,为持续研究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视角和分析框架,为研究框架的立体展开拓展了空间。从“新型制造业”概念出发,顺理成章地设置了经济、科技和环境三类指标集,进而顺利构建独特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制造业发展总体程度、区域制造业、制造业产业的发展程度和制造业企业发展程度进行了客观评价。显然,没有“新型制造业”概念的提出,就不可能构建《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4》、《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5》、《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和《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7》的框架结构。正是因为提出“新型制造业”概念,才使得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研究有了系统客观的可能性,评价中国制造业发展有了设置定量指标的依据,有了客观评价制造业的区域和产业程度的基础,有了评价和评选制造业“十大强省”、“十大强市”和最受尊敬的制造业企业的可能。正是因为确立了“新型制造业”概念,才使得研究中国制造业有了全新的视角,使研究制造业发展有了不断拓展研究的内容。

“新型制造业”理念为创新性研究全球制造业拓展了空间。《中国制造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的许多创新性研究,都是基于“新型制造业”概念展开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4》的创新性研究,主要表现在:(1)提出“新型制造业”概念,探讨了“新型制造业”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制造业”与“知识经济”、“新型制造业”与“劳动就业”、“新型制造业”与“环境保护”等相互关系;(2)确立“新型制造业”评价的三类指标集,描绘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程度的二维象限图和三维雷达图,预测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三大趋势;(3)综合述评了各省市自治区制造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科技创新能力和环境保护状况;(4)分析了29个门类的制造业的经济、科技和环境效益,深入探讨了几大典型制造业行业对国民经济、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5)综合经济、科技和环境指标,排出了中国最受尊敬的30家制造业企业,阐述了入选的理由。《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5》的许多创新性研究,同样是基于“新型制造业”概念展开的。概括起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5》拓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主要表现在:(1)拓展了“新型制造业”概念,重点从国内制造业比较优势的不断减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经济摩擦等方面进一步强调了发展“新型制造业”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新型制造业发展的信息化、模块化和绿色化趋势;(2)续用了新型制造业评价的三类指标集,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新的评价分析;(3)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4》预测制造业容纳的就业人数最高为8500万人并在2006~2007年达到高峰的基础上,运用产业关联分析和投入产出方法,深入分析了新型制造业发展对物流、信息服务、研究开发、教育培训、金融、保险、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作出了新型制造业发展在2010年将直接和间接带动3亿多人就业、2020年将带动4亿多人就业的预测,表明中国只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坚定不移地发展新型制造业,才能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4)从“新型制造业”理念出发,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对医药制造业、钢铁工业、汽车产业、石化产业、纺织业等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了遵循新型制造业思路发展这些产业的对策措施;(5)综合经济、科技和环境指标,评选出了2004年中国最受尊敬的30家制造业企业,并阐述了评选的方法和入选理由。《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的一系列新的研究内容都是基于“新型制造业”理念展开的:(1)首次分析了区域制造业发展的差距,提出了中国区域制造业发展的“基尼数据”,明确提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必须考虑区域均衡;(2)根据国内外研究发展指数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中国制造业的指数发展,为连续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态势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3)深入研究了东部四大都市圈制造业发展的特点、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发展区域制造业的具体发展思路;(4)从经济、科技、环境三维角度,系统归纳和阐述了全球研究制造业的学术动态,推荐了最值得阅读的国内外研究制造业发展的各10篇学术论文,为动态跟踪国内外学术界研究制造业的进展提供了前瞻性和导向性角度,为全球制造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和路径。

(2)“新型制造业”理念的实践价值

“新型制造业”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不是纯粹的学术性研究,而是可以指导中国制造业摆脱困境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研究成果。

“新型制造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产业基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并确立了在2020年左右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很多资源储备有限,尤其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更是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多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显然,中国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发展道路,也不可能走依附型发展道路,我们只能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我们必须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尽快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依靠自主创新来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推动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通过科技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和控制环境污染,走出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还较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因此,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努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从国际经验来看,制造业高度发展的国家通常是发达国家,制造业不发达的国家通常是欠发达国家,创新型国家通常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强和装备制造业发达的特征,新型制造业是创新型国家的产业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把一些产品的中间生产过程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其廉价劳动力,但仍强有力地控制着产品的研发、设计、工艺和市场。发达国家从未放弃制造业,始终把其作为立国强国之本,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发达和最先进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是最强的。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美、日、德等国家均以装备制造业作为主要支柱,大力鼓励科技创新,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业,通常在2~3个主导制造领域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原创性技术,注重不断进行产业和产品的更新换代,采取品牌与技术双控制的发展模式。简言之,制造业始终是一个国家生产能力和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制造业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具有强大科技创新能力的制造业,即必须以新型制造业为根本的产业支撑。

“新型制造业”理念要求提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很弱,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整体装备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20~30年。新型制造业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能够大大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新型制造业高度重视运用高新技术支撑和引领制造业发展,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高技术密集的产业是新型制造业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同时,新型制造业还重视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制造业技术层次和水平,如纺织制造业、钢铁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通用机械制造业等产业,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改造传统工艺、设备、技术和方法,实现效益提升、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科学发展,把传统制造业发展转化为新型制造业。

“新型制造业”理念强调重视提升产业的知识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备能力,世界上的创新型国家,无一不具备超强的知识管理能力。在以资本和资源作为生产财富主要手段的工业经济向以知识和信息作为生产财富主要手段的知识经济过渡时期,新型制造业不但具有工业经济时代的特征,也必然具有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新型制造业不但强调资本和资源的作用,更强调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新型制造业不但重视经济发展程度,更重视科技创新和持续发展。新型制造业以减少资源消耗和保护环境为着眼点,客观上必须遵循知识经济的规则,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和应用推动发展,突出以最新知识和技术创新来组合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充分体现新的发展理念。新型制造业强调知识传播和知识管理,注重借助于信息化手段,通过知识传播、知识学习和知识管理,使得外部知识内部化、内部知识个体化、个体知识组织化、组织知识外部化,从而通过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不断推动制造业知识更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及竞争能力提升。新型制造业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运用科技的力量来支撑和引领制造业发展,必将大大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新型制造业”是“新型工业化”的前提和基础。所谓工业化,是指以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确立为基本标志,由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的过程。传统工业化的核心是发展大规模、高效率的制造业,并以此带动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向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其生产过程更多倚重的是资本、劳力和能耗的大量消耗,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社会贫富分化等问题比较严重。新型工业化是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它强调知识和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改变了传统生产要素的构成和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科学技术进步使生产不断朝着节能、低耗的方向发展,物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资源量在产品价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知识和技能在产品价值中的比重不断提升,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新型制造业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前提和基础。新型制造业带动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工业化出路所在,主要体现在:新型制造业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的必然要求。新型制造业发展是保证传统制造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前提。发展新型制造业,可以通过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新型制造业发展有利于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新型制造业遵循高附加值、高增长、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发展思路,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型制造业”是都市圈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制造业是都市圈竞争力的基础,在相当长时期内是都市圈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制造业的发展,可以为人民提供各种生活用品,提供工业、农业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服务业的各种手段、基础设施所需要的各种装备、国防所需的各种武器、科技发展的各种仪器设备以及保证人民健康所需的各种医疗仪器和药品,精神文明建设所需的物质条件等。新型制造业的发展将使得制造业对都市圈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人们的消费需求是呈阶梯式的,社会需求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们支付能力的制约。在都市圈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农产品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服务等方面的需求规模在较大程度上还受到人们收入水平的限制;工业制成品的需求则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新型制造业利用其强大的科技支撑和引领能力,迅速不断地推出人们所愿意购买的新兴产品,不断创造和满足着人们的消费需求。而且,在新型制造业的推动下,都市圈的各个产业都将迅速发展,交通、电力、供水、供气等其他工业部门的需求也将大大增长,新型制造业为都市圈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需求。都市圈社会需求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新型制造业发生着变化:企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越来越复杂;企业间的再生产联系也越来越发达。于是都市圈的生产更加社会化。生产社会化的增长必然要求技术、设备、管理等相关方面的配套,传统制造业是不足以满足这种需求的。新型制造业凭借其先进的科学技术、机器设备、管理思想等很好地满足了都市圈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新型制造业可以优化都市圈城市化的进程与模式。制造业的发展改变着都市圈的城市化。中国的经济发展处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三元结构下,中国的城市化具有了新的特点:第一,信息化带来制造业的郊区化。由于信息高速公路和交通条件的改善,空间可通达性的提高,加上城市地租的上涨,生产成本提高的压力促使制造业逐渐迁移到郊区发展。第二,传统产业与高科技产业共同发展。中国面临着高科技产业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优势产业共同发展的问题,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迎头赶上世界先进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又要兼顾沉淀在农村的大量富余人口的转移问题。第三,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的要求。制造业发展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对资源的开发强度加大,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导致了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贫民窟、环境污染、资源与能源短缺等严重问题,城市如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第四,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制造业迅猛发展条件下,中国经济深置于世界经济分工与贸易联系的网络中,城市作为现代化的空间载体和组织形式,是中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并由之达到现代化的战略阵地,加快发展世界级城市迎接全球化挑战,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新型制造业发展促进都市圈城市化的改善,主要表现在:第一,带动加工制造业就业人数增加。发展制造业,社会就业结构最显著的变化是制造业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中国制造业发展已经提供了七千多万个就业机会。第二,新型制造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尤其是信息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使得服务业、经营管理阶层、技术型、脑力劳动型产业和使用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的工作岗位大大增加。第三,制造业郊区化带动了都市圈城市功能优化。随着制造业向城市郊区的聚集,城市空间向周边地域蔓延,制造业、住宅区向城外迁移,大量生活服务设施进行配套建设,城市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广,城市功能得到了调整和优化,随着城市的信息网络和交通网络的扩展,城市正更多地承担着信息、金融、文化、服务中心的功能,而迅速改变着原有的制造业基地的功能。第四,新型制造业发展促进了都市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新型制造业的发展,促使知识及技术在制造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使得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密集、清洁型制造业逐渐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高污染制造业,减少了城市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促进了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制造业”理念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所谓和谐社会,一方面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和谐发展。社会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各要素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和相互转化的有机联系。当这些社会要素能够在统一体内相互包容、协调运作,处于良性转化的条件下,该社会则处在健康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状态中。一个和谐的社会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内动力,不但能增强社会组织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和满足感,而且能增强社会组织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整合性,焕发出人们的集体荣誉感,产生强大的使命感、力量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增强社会群体的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和谐社会需要具备和谐的物质基础。和谐的物质基础需要有和谐的生产方式。而国际国内的生产实践已经证明,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新型制造业正是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创造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的新型生产方式。所谓“新型制造业”,就是依靠科技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业。与传统的制造业相比,新型制造业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在增长方式上,更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使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更高,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发展观上,着眼于未来,更注重信息化程度、无形资产的比重、技术创新的能力,更重视节约型、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新型制造业的新理念有四点:一是以人为本、二是科技创新、三是环境友好、四是面向未来。新型制造业以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注重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强调生产与生态平衡,发展与环境的和谐,坚持高效益、高技术、低消耗、广就业的发展价值取向,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的、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业发展道路。可见,构建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型制造业发展的客观取向。换言之,发展新型制造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中国制造业发展走“新型化”道路。

新型制造业有利于人与人的和谐。新型制造业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和谐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人的内在精神上的和谐”。新型制造业中,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企业文化。企业信息和独特知识的获得与应用以及在获取信息和综合知识的基础上的创新能力,都是依靠人来完成的。因此,人的能力的提高就成为提升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风貌的充分体现,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新型制造业不仅重视物质管理,而且更重视对人的管理,它着眼于建立一个企业成员遵从的企业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尊重人、关心人,以凝聚企业职工的力量来推动企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企业文化,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友好。

新型制造业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传统制造模式是一个开环系统,物料流以产品设计为起点,以产品报废为终点,是一种依赖大量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发展模式。据统计,制造业每年约产生55亿吨无害废物和7亿吨的有害废物,其污染物排放量占总量的70%以上。而传统的环境治理方法是末端治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加快,产品的有效使用寿命越来越短,这些都将导致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处置问题变得日益严重。新型制造业强调环境友好,倡导绿色制造,力求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最优。这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理念。

新型制造业促进社会内部环境的和谐。新型制造业的“科技创新、面向未来”的思想体现了和谐社会中“社会内部环境的和谐”。“社会内部环境的和谐”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之间的平衡与内部子系统的协调。其中,经济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没有经济和谐就没有经济效率,整个社会的运转也就失去了必要的物质支撑。所以,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新型制造业的“科技创新、面向未来”要求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以达到利益最大化。

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新型制造业是有机统一的。发展新型制造业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力能够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的建设又可以为新型制造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通过发展生产力来不断增强物质基础,而新型制造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信息化的程度,只有加快新型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脚步,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新型制造业的发展和全球化,对改革有更高的要求,也给以其更大的动力。新型制造业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率先到位,所有制结构应当进一步调整。当然,企业内部也应当不断改革管理方式和经营机制,迎接市场竞争,同时应当转换政府职能,优化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调控和服务。新型制造业企业应当把思想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先导,应当在广大员工中树立“自强开放、务实创新、诚信敬业”的企业精神,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文化,敢于创新的思想文化,开放合作的思想文化,求真务实的思想文化,人才为本的思想文化。对于和谐社会下新型制造业的企业来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提高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搞好企业文化创新建设。新型制造业企业注重企业文化创新,不仅可以使经营业绩优异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创新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地位的提升;更能使经营业绩不佳的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创新重振雄风,尤其是身处困境和亏损的企业,更应通过企业文化创新改善软环境,形成“艰苦创业”和“与企业共存亡”的企业文化,从而团结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奋斗,从危机中得到复苏并开创企业发展的新局面。因此,新型制造业企业的企业文化创新,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还可以为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新型制造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实现方式。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卡尔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作者在对工业革命以来所发生的重大公害事件进行分析后,首次提出了保护环境这一严肃的话题。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了“循环经济说”。“循环经济”一词并不是国际通用的术语,这个概念在学术界尚有争议。关于循环经济的概念,有学者认为:循环经济就是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资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是保护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一种现代文明行为;另有学者认为: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故也可称为资源循环型经济,它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还有学者认为: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废旧物资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它在出发点、范围、途径上都有别于传统经济,它强调的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强调的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回收废弃物。此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术观点。如: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资源”非线性的周而复始的流动经济;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国内一些著名学者和专家也提出了关于循环经济概念的几种看法:有的认为: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既是一种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又是一种新型的、具体的发展形态和实践模式。它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开环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模式,其本质是生态经济。有的认为:从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来看,它是人们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建构的经济系统,并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还有的认为: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5》认为,循环经济若要成为一个具有普遍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运用原则的经济学概念,应着眼于整个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并将循环经济的概念描述为:把生态环境从经济的外部制约性因素纳入经济活动的内部生产要素作为新经济形态的设计目标,把在生产及消费过程中实现资源节约与反复利用作为企业生产的技术创新与效益增长目标,以及人们消费的核心理念,它既是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系统创新,也是对线性经济发展模式的革命性转型。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的一种新经济模式。以“减量、再用、循环”(3R)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通过运用生态学规律和系统思想,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经济活动循环过程,遵循“减量化”原则(Reduce),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遵循“资源化”原则(Reuse);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遵循“无害化”原则(Recycle),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从立体和系统的角度来看,循环经济是在经济活动的企业微观层面、区域中观层面和社会宏观层面三个不同层次中体现和实施的。

新型制造业要求制造业企业选择循环经济模式。企业层面的微观循环是实施循环经济、促使传统制造业向新型制造业转型的基础。新型制造业是依靠科技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微观层次就是在企业内部实行清洁生产,通过落实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和公开监督制度,推动环境管理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处理,从而降低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提高经济效益。就实际运作而言,在推行企业微观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实现企业的微观循环,本质上要求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使企业的设计、生产和加工等环节依靠技术的不断进步,达到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目标。而这正是新型制造业的内涵要求。例如,推行循环经济的技术前提之一是产品的生态设计,没有产品的生态设计,循环经济只能是一个口号,而无法变成现实。另外,在企业层次实施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主要的微观实现途径。一个产品、一台装置、一条生产线都可采用清洁生产的方案。企业要从清洁生产、绿色管理和零消耗、零污染抓起,实施物料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使一种产品产生的废物成为另一种产品形成的原料;根据不同的对象建立水循环、原材料多层利用和循环使用、节能和能源的重复利用、“三废”的控制与综合利用等良性循环系统,将单位产品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限定在先进标准许可的范围之内。新型制造业强调生产与生态平衡,发展与环境的和谐,坚持高效益、高技术、低消耗的发展价值取向,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业。这样就必然要求企业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车间、班组岗位责任制,完善计量、统计核算制度,加强物料平衡,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坚持节奖超罚,调动职工节约降耗、综合利用和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从而实现微观企业层面的循环发展。循环经济的设计,不只是考虑单一产品的生命全过程(从资源到产品到废弃物),更考虑整个经济系统生产与消费的全过程。并且,它不只是形式上的物质循环,更重要的是高效益、多效益的。在企业层面,循环型企业对生产过程,要求最大限度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削减所产生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这些都需要通过新型制造业来实现。而新型制造业的新理念有四点:一是以人为本、二是科技创新、三是环境友好、四是面向未来。这四个新理念将引导企业真正实现微观经济的循环。

新型制造业有利于推动区域层次循环发展。传统制造业向新型制造业转型,其间的连结点就是区域层面的中观循环。与传统的制造业相比,新型制造业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在生产方式上,由单一产品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转变为可根据社会需求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增长方式上,更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使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更高,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发展观上,着眼于未来,更注重信息化程度、无形资产的比重、技术创新的能力,更重视节约型、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实现要遵循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需要统筹规划区域制造业的发展,在源头上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使区域经济和谐快速发展。而新型制造业的一个新理念就是“面向未来”,其含义就是要以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组织现在的生产实践,因而就需要从源头上考虑如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如何实现区域资源的协调配置从而使资源得以最有效率的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的原则将得到很好的实践。在区域循环经济的实施过程中,要求首先在区域内建立制造业企业的物质循环体系,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尽可能做到“闭路循环,吃干榨尽”,如钢铁企业可以回收生产过程中的煤气,加大煤气燃用力度,利用煤气发电、加热,使厂内的废气资源逐步开发成为生产资源。其次是建立区域内制造业企业及其相关企业间的物质与价值循环体系。这主要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来实现。生态工业园是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来建立的一种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新兴工业园区。它用工业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工业生产,把工业体系当作一个封闭的自然生态系统。对想进入园区的生产企业根据原料、产品、排放物等方面进行考察,把能够构成循环的企业放在同一园区内。使园区内某一企业生产的“废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实现变废为宝、价值增值、减少最终废料排放,保护环境的目的。最后,还要构建区域内生产和消费循环利用体系。产品在设计阶段就要以循环经济为指导,体现新型制造业以人为本、环境友好的理念,考虑采用、使用便于循环利用的原材料,利用过程中产生污染较少的原材料,从源头堵住对环境的污染,并确保产品在消费者使用时的健康、便利以及在废弃时的环保处理。在产业园区层面,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园区内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形成类似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工业生态系统,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的目的。新型制造业的理念和内涵必然要求制造行业和企业的生产设备、管理方式、技术水平都要满足生态工业园区的要求,而且要求区域层面的规划与发展不能局限于制造业这个单一产业甚或某个单一企业,而是既要考虑区域内制造业企业间的物质与价值循环链,又要考虑区域内制造业与其他产业、行业的循环网络体系,从而有助于实现区域层面的循环发展。

新型制造业有利于社会层面循环发展。中国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已经开始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新型制造业要求极大地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增长方式以及发展观,而这必然是以转变人们传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为前提的。新型制造业是循环经济核心理念的主要载体。在政策层面上,政府可以建立消费拉动、政府采购、政策激励的循环经济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产品的标示制度,鼓励公众购买循环经济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确定购买循环经济产品的法定比例,推动政府绿色采购;通过政策调整,使得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可图,使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例如,对于一些亏损或微利的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产业,对于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产业,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政策,使其能够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在增加环境(污染排放)税、资源使用税的同时可以对企业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实行税收抵扣。作为循环经济的主要载体,新型制造业在一系列宏观政策的指导、自身理念的指引和新型制造技术的支持下,将极大地推动社会层面的循环发展。

新型制造业可以引导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特点,主要是为现代生产活动提供生产性服务的部门。第一,新型制造业发展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按照产业更替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早期主要依靠工业部门的建立和扩张,而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推动区域经济成长的动力逐渐减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型制造业面临的升级压力加大,经济的结构调整阶段来临,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出来。服务业产品越来越多地成为新型制造业的支撑要素。新型制造业的服务部门是现代服务业的摇篮,传统制造业随着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其内部的诸多服务功能渐渐地独立分离出来,慢慢形成了独立的服务业。中国新型制造业的技术升级与结构调整有赖于投入更多、更有效率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如研发、电子商务、商业、物流、电信、金融、教育培训等。同时,服务业本身的大发展也为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第二,新型制造业发展对现代服务业产生巨大需求。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已经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市场条件,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这种需求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型制造业活动本身需要投融资、管理咨询、物流、教育科研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以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二是新型制造业的发展一般都符合边际产出递减的规律,即在同一个产业持续不断地增加投资,最终会导致资金利用效率的逐步下降,所以,新型制造业资本也需要寻找新的出路,现代服务部门因为其较高的收益、垄断竞争型的市场格局,是剩余资本的良好投资渠道,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房地产等部门具有很强的吸纳资金的能力。从中长期发展来看,新型制造业的高度化需要大规模的投资,而且这些生产部门的新产品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所依托的风险投资对金融服务业也有很高的要求。三是新型制造业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科技成果转移需要一个中间的衔接环节。服务业可在这个中间环节中有所作为,许多专业技术咨询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角色空缺。这类服务机构本身既可先从事技术研发,然后对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又可以成为生产企业和其他研发机构进行技术交流的专业平台,形成颇具竞争性的专业技术交流市场。

第三,新型制造业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日益广阔的空间。新型制造业的“制造”,应当是指为用户创造和提供产品的全过程,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流通和和售后服务等各方面。随着新型制造业结构形式的不断创新,新型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界限将变得更加模糊,未来新型制造业将拥有更加广泛的内涵。新型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是现代产业演进的客观规律,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现代服务业正加速向新型制造业生产前期研发、中期设计、融资和后期信息反馈等全过程渗透,同时,新型制造业内部逐渐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这一趋势使得从生产领域内独立出来的服务业具有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当代经济中的许多生产部门已成为服务业的附属部分,它们的发展围绕着“服务”工作而展开,比如新兴的会计咨询、法律咨询、R&D咨询等中介服务部门。从实际状况看,制造业公司的营业额越来越多地来自销售服务,IBM和西门子50%的营业额来自于销售服务,另外,计算机产业中的一些著名的服务公司已经完全从制造业中脱离出来,例如英国的ICL。具体地说,制造业的服务化进程,表现为制造业公司通过不断地为用户提供更多与实体产品相关联的服务,使制造活动和服务活动相辅相成,这一点在汽车制造业中尤其明显,汽车厂商通过提供金融服务,方便消费者购买它们的小汽车和卡车,通过提供与售后服务相联系的保养维修,降低顾客的后顾之忧,通过销售途径买回那些二手车,降低顾客的退出风险。福特公司很长时期以来已经将金融、维修和汽车组装活动融合在一起,最近又进入了汽车保险和普通的维修期后的服务活动中,这些活动使服务与产品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公司越来越关注消费者在购买和驾驶汽车过程中所希望获得的其他各种后续支持内容。最近由于环境保护立法的加强,汽车制造商正在开发能使汽车循环利用的装备,既为顾客,也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对新型制造业与服务业间正在发生着的融合倾向做了一些总结,从服务业的变化可以看出在新型制造业的引导下,服务业的生产性特征越来越明显,服务业的规模已经明显增加,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

同类推荐
  • 探索与发展

    探索与发展

    本论文集由109篇获奖论文集结而成,包括《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管》、《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集对策》、《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资产处置管理的思考》、《有效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资产管理》等。
  • 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

    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

    本书重点评估了全国、不同区域及各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小及增长情况,分析了影响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因素的弹性和贡献率,设定了全国和粮食生产区实现2010年及2020年粮食安全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标,测算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要素投入,剖析了粮食物流业的现状和问题,粗估了生产区和主销区政府储备粮的比例。
  • 谁动了中国经济

    谁动了中国经济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将中国置于全球化大背景下,从民营经济的发展、GDP的质量与数量之关系、农村市场经济的前景、个税改革等方面,透视换届之年中国新的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反思中国模式,探寻变革途径,为广大民众的权益代言,理性解决这个时代的焦虑,寻求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
  • 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读完它,你会明白商家促销惯常的花招,你会解释生活中恼人的莫名其妙的冲动,你会理顺复杂的人际关系,你会经营好自己的婚姻爱情。
  • 零售经营实务

    零售经营实务

    从百货商店到超级市场,从专卖店到自动售货机,零售业的每一次变化都带来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革,随着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本土化进程的深入,零售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魅力。全书共分九章论述了零售业的概况、零售战略规划、零售区位选择和店铺设计、零售经营的商品管理、零售销售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连锁商店的经营管理、超级市场的经营与管理等。
热门推荐
  • 乱世枭雄之兵临天下

    乱世枭雄之兵临天下

    奇怪的被人推下了大海,穿越来到一个陌生的时代,却不幸原来是战乱将起的世代为了活下去,为了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他拿起了长枪,跨上了战马纵横驰骋,兵临天下。
  • 谁是我的颜甜心

    谁是我的颜甜心

    在最好的年华遇见那样的你,算不算一种幸运?我好喜欢你,可婚纱还是输给了短裙,原来冥冥之中注定爱你,可是我们没有结局
  • 墓剑

    墓剑

    天下正道是沧桑,可不知何为正、何为邪,何为魔又何为道。是是非非如何分辨,正所谓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多少奸恶之人被天所佑,而又有多少心存善念之士死于非命。九州浩土,天地万物。朗朗乾坤,丑恶善美,由天而判。而天就一定是对的吗?看修罗一门怎么逆天改命!
  • 暖婚厚爱之黎少追妻记

    暖婚厚爱之黎少追妻记

    因为家族联姻,两人成为利益的牺牲。相约五年和平共处。却遭家人暗算有了糊涂的第一次……他有他的佳人,她有他的才子。为何离婚之后,他才发现他的生命里少了一个她……漫长的追妻路,他是否会抱得佳人归?她会让他如愿吗?
  • EXO勋鹿之那年我们的回忆

    EXO勋鹿之那年我们的回忆

    “世勋,再见,我爱你。”“鹿晗!!!”——勋鹿——“边伯贤我叫你动手!听见了吗?”“别说了,这辈子算我欠你。下辈子我还你。”——灿白——“吴亦凡我才发现原来我已经离不开你了”“嗯,那你就永远靠在我的肩膀上吧。”——凡兴——
  • 殷商崛起

    殷商崛起

    夏朝末年,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国王孔甲“好方鬼神”,夏朝开始走下坡路。夏桀即位后,更加暴虐无道、荒淫无耻,“赋敛无度,万民甚苦”。此时东方的商地,一个国家却在迅速崛起,并逐渐吞并其他部落、方国,谋划着推翻暴君桀的统治,剑指夏朝都城斟鄩……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腹黑哥哥:捡来的萌宝

    腹黑哥哥:捡来的萌宝

    “哥哥,我们不能这样!”妹妹娇羞的红了脸,不好意思的望着自己叫了十几年的哥哥。“怎么?反正我们又不是亲兄妹。”他打趣到,十几年前把她带回了家,成了自己的妹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对她有了情意,他一直隐藏着自己的暗恋,如今发现了她的小心思,终于也奈何不住心里的欣喜,想要让她明白明白自己的心意,不知道她会做何反应……
  • 狂女重生,老公,你别跑

    狂女重生,老公,你别跑

    她,是个懦弱的女人,即使被人下了药也只能装作不知道,她安分守己却少不了害她的人,再次醒来,她不再是那个懦弱的人,但是不论她怎么惹事,他永远在她身后帮助她解决一切事情……『简介无能,请看正文』
  • 逆旅归途

    逆旅归途

    NH_370带我踏上异世的征途,敢问路在何方,我只是一匹想要回家的孤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