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56000000017

第17章 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演化规律

从英国、美国和日本三大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形成与转移,分别分析了三大中心演进的历程、动因、特征和成就,并比较了三大中心的共性与差异性,从中总结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演化规律。

3.2.1 世界制造业中心的三次转移

19世纪以来,世界制造业中心发生了三次大的转移。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从19世纪30年代起,在英国诞生了纺纱机、蒸汽机等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掀起了第一次产业革命高潮。随着英国的机器传入欧洲大陆,并与当地的诸多革新技术结合,法、德、美也相继掀起了产业革命高潮。从1760~1830年,英国制造从占世界总量的1.9%上升为9.5%,到1860年更是达到19.9%,同年,英国生产了全世界53%的铁、50%的煤,有很大一部分产品销售到国外,标志着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形成,此时的英国不仅是世界制造业中心,同时也是世界的科技中心,这得益于第一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英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和科技中心的地位一直保持到19世纪后期。

(1)第一次转移

1851~1900年由于德国的哲学革命给德国的科学革命开辟了道路。到1830年,德国的各个产业全面超过了英国,用了40年时间完成了英国100年的事业,实现了工业化,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和制造业中心。从而完成了世界制造业中心的第一次转移。

(2)第二次转移

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工业发展开始由鼎盛走向衰落,世界工厂的地位开始丧失,与此同时,发生在美国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使美国建立了钢铁、化工和电力三大产业,同时在电力和石油化工业的促进下,美国大力发展汽车工业。这样,美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同时美国无线电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使美国制成品在19世纪80年代初成为世界第一,1894年,美国制造业产值相当于英国的2倍,等于欧洲各国总和的一半。特别是美国利用了以电力充当动力的产业革命机会,在火车、汽车、钢铁、石油化工等产业中成为世界老大,美国以其雄厚的工业基础,一直占据着世界科技中心的地位,并将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桂冠保持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此,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为新的世界制造业中心,完成了世界制造业中心的第二次转移。

(3)第三次转移

“二战”后,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出现了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如新能源技术、航天航空技术、新材料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等。在整个战后年代,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口号,着眼于引进,立足于改进,加强企业管理,利用各国技术之长,走出一条不断创新发展本国生产技术的道路,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起飞,逐步缩小同美国的经济差距,使日本迅速发展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当时日本GDP占世界总额的15%,人均产值超过欧洲,日本在新兴的半导体产业技术方面超过了美国,赢得了占全球半数以上市场份额,并引导着世界潮流,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极强的竞争力,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与美国全面取代英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不同,日本作为新的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重点表现在重点行业、重点技术领域取得领先于美国的竞争优势,而不是取而代之。

3.2.2 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演进特征

从英国、美国到日本的三个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过程可以看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形成和转移都和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背景和特点有关,每个世界制造业中心都有各自不同的演进特征。分析英、美、日三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历程、特征、动因以及取得的成就对于我们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中国能否被称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英国:自由竞争时代的“世界制造业中心”

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随着市场机制的形成及其运作,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率先在英国取得统治地位,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活动,强调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及其政策,强化了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自发调节作用,支持并促进了这一时期英国的工业化发展。从1760~1830年,可以说是英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繁荣时期。这一阶段,英国在制造业、物流交通等服务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产品研发、生产技术上居世界领先地位,依靠国内的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制造业发展,国内外贸易迅速扩大,当时在全球制成品贸易中英国占2/5的份额。可以说,英国已经成为当时世界名副其实的制造业中心。

英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是有其深刻原因的:首先,工业革命的推动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生产的第一大国。18世纪后期,以英国机械师詹姆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作为动力带动工作机的转动为标志,英国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传统的工场手工业,机械力代替了自然力。1820年以后,进入了以机器制造机器时期,在第一次产业革命时达到顶峰。工业革命完成后,机器的使用进一步普及,更使经济蓬勃发展,工业生产保持世界首位,从而形成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英国制造业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棉纺织业,后来随着焦煤冶铁技术的发明,冶炼效率明显提高,产量也大量增加,使得冶铁业迅速发展,接着又带动了煤炭工业的发展,两者的共同发展再加上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迅速发展,在交通设备制造业,蒸汽机车和蒸汽轮船也相继研制成功。至此,英国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变,实现了工业化。其次,欧美国家对英国工业产品的极大需求。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各国和美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它们急需各种机器设备、先进技术和大量资金,这为英国的工业产品出口创造了极大的需求,从而促进了英国工业的急剧发展。再有,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增强了英国工业产品的竞争力。过去严格的保护关税制度严重阻碍了英国经济的发展,通过取消保护关税政策,废除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取消《谷物法》等贸易限制政策,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使得英国以实力雄厚和廉价的工业品成功击败了世界市场上所有的竞争对手,成就了其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

从英国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到,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初级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大大提高。1860年前后,英国拥有相当于全球40%~45%、欧洲55%~60%的工业生产能力,工业制成品的产量为全球的40%。二是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品的主要出口国和原材料的进口国,1870年英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36%。三是英国的生产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1860年左右,英国在纺织、冶炼、采矿等行业已使用了当时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机器进行生产,其生产技术水平远远超过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同时,以纺织、采矿、冶金等传统产业为支柱产业;集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国;是世界贸易、金融、科技和制造业中心;产品贸易是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主要方式;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和出口占世界市场绝大份额。

(2)美国:政府干预时代的“世界制造业中心”

美国在内战后,利用自己的资源和欧洲的资金、技术,飞速向西部地区发展,形成了以铁路带动的“新经济”。空前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带动了美国的工业和交通进入了飞跃发展时期,这是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从这时开始“世界制造业中心”便渐渐向美国移动。1860年美国制成品在世界上占第四位,到了19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制成品就占到了世界第一位,从这时开始是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转折点。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大爆发,为了摆脱危机,提高企业的竞争活力,美国开始实施反垄断政策,率先将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直接用于调节市场经济运行,对电力、电信、公路、航空等众多部门的发展进行了干预,同时也带来了钢铁、汽车等的快速发展。就美国来看,在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干预,使美国作为新的“世界制造业中心”脱颖而出。

美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政府科技投资,政府对科技的大规模投资,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使美国具备了一系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新兴工业,如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高分子合成等工业。随着新兴工业的兴起,美国经济出现了跳跃式发展,逐渐赶上并超过了当时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一直居于首位的英国。二是国内产业结构自发形成比较协调、相互促进的机制。制造业和农林牧各大部门之间,轻重工业之间,以及农、林、牧业与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上,发展比较平衡,相互促进,推动整个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三是美国在发展其制造业的过程中,有效利用了外国的技术成就、资金和劳动力资源。在1880年,美国吸收国外投资约20亿美元,1890年则为35亿美元,1914年达到了67亿美元;外国移民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仅是1820~1859年间进入美国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员就有一百万以上。到了1914年,移民工人在美国工人总数中占一半以上,在钢铁业中占58%,在采煤业和纺织业中占62%。

综观美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整个过程,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大规模的引进外资;以电力设备、钢铁、造船、化工、汽车等新兴工业为支柱产业;世界科技中心与制造中心于一体;产品贸易是国际经济分工的主要方式;工业制成品生产和出口占世界市场较大比重等。

(3)日本:政府主导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

日本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确立基本上是在战后,经历了恢复生产、重化工业化和技术立国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恢复生产阶段(1945~1957年),日本通过“倾斜生产方式”,优先发展了煤炭、钢铁、电力等原材料和基础工业部门的生产。在这个阶段,日本的煤炭产量每年增长30%以上,粗钢产量每年增长80%以上,发电量也有很大的增长。

第二阶段:重化工业化和加工贸易立国阶段(1958~1975年),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完成对国内设备的初步改进,进而以政府引导性投资牵动民间和海外投资,使重化工业实现重装备化。有数据显示:1958~1961年间,仅仅普通机械和运输机械制造业的民间设备投资就分别达到70.4%和72.7%,重化工业的主要产业在此期间经历了1491.65%的平均增长率,而运输机械制造业的增长率更是达到2776%。此时除设备投资对经济增长仍维持40%以上的贡献度外,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增加到23.7%,197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了337153亿日元,是1965年的5.6倍。同时由于产品质量的提高,日本许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得到了增强,各产业积极转向出口。

第三阶段:技术立国阶段(1975年以后),以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浪潮迅猛发展,促使日本在新技术领域加强自主开发研究。“技术立国”旨在推动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转化,与此同时,制造业中加工组装型产业取代了基础原材料工业成为生产重点,1975~1980年间,日本的汽车制造、家电制造和机床制造分别增长了1.19、1.72、2.03倍。同时,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工业的兴起推动了电器机械等传统产业的生产革命,1975~1995年间机械机器出口始终保持着稳健增长的势头,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日本在新兴技术方面的开发和应用。

经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日本成为新的世界制造业中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对部分重要产业实行战略性贸易发展政策,以国家力量培育战略性产业国际竞争力,并采取技术立国的政策,利用世界第三次产业革命成果,使得部分新兴产业领先于世界。首先,日本政府能够跟随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时调整本国的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针对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不同要求制定了经济发展和宏观产业政策,使民间企业的经营能按照政府的宏观产业政策指引的方向发展,获得巨大的“宏观经济效益”,使得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从60年代初开始,日本果断地将其能源结构从煤炭为中心转向以石油为中心,特别是在电力工业中迅速实现了从煤炭发电为主向石油发电为主的转变。从1960~1973年,日本石油进口量增长近10倍,为经济高速增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为了充分利用国外资源,日本在太平洋沿岸迅速建起便于充分利用海运条件的狭长工业地带,把大型钢铁、石化企业建设在沿海深水港附近,形成“原料进港—就地加工—产品出港”的生产循环,充分利用了海运价格低廉且便利的优势。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日本进入高速增长时期,通过导入现代化大型化生产设备,极力追求规模效益,使钢铁、石化等基础材料型化学工业获得巨大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重化学工业化。出口商品结构的重心也随之从纺织品、陶瓷器皿等向钢铁、汽车、船舶等转移。在70年代发生石油危机的背景下,日本将其工业化重点从基础材料型产业向汽车、机械、电子等加工组装型产业转移。其次,政府始终把技术革命放在第一位,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不断创新,建立了自己的技术体系。

综上可见,日本经济的成长与制造业的成长密切相关,在其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主要发展特征有:以半导体、电子信息产品、家用电器、汽车等为支柱产业;部分产品的生产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但还不能算是世界科技中心;以产品贸易和中间品加工贸易等方式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产品生产和出口世界比重具有相对优势,但其产品生产的绝对比重没有超过英国、美国的世界制造业中心时期。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对不同时代的世界制造业中心进行以下比较。

通过对英国、美国、日本三个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演进分析可知,其中虽然在形成背景、条件和主导产业等方面有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其间丰富的经验可供中国成长为新的世界制造业中心所借鉴。

一是工业品的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必须具备庞大的制成品生产能力;拥有规模庞大的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有较大比重。比如,英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时,拥有全球40%~45%的工业生产能力,制成品产量占全球的40%;美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所占比重,1870年为23%,1913年达到36%,1929年更是达到最高点43.3%;日本在被誉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时工业规模也占到了全球的10%左右。此外,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必须是工业品的贸易大国。英国在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同时,也是世界的贸易中心。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表现为,英国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品的主要供应者,世界各国则在不同程度上成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地。

二是工业技术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从英国、美国、日本的发展历程分析,“世界制造业中心”必须能够利用世界科技革命和新产业发展的机会,有效推动技术创新,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新兴产业上保持世界领先性。如英国棉纺织、冶金、机器制造等行业的霸主地位;美国利用了电力充当动力的产业革命的机会,在火车、汽车、石油化工等产业中成为世界之冠;日本则是利用了微电子技术革命的机会,在电子、微电子等产业领导了世界潮流。

三是资源比较优势。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本,这是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基本要素。当时英国纺织业所需的棉花,虽然不是来自于本土,但是来自于其海外殖民地,同样便宜;而在美国的经济腾飞中,大量的移民和外资起了很大的作用;日本的政策资源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资源小国,日本始终奉行加工贸易立国的战略,从能源结构的转变—原料进口策略的实施—技术的引进与吸收,把国内资源贫乏这种不利的条件转化成为自由地从世界各地采购廉价优质资源的有利条件,沿海工业地带的建立使其又可利用海运价格低廉便利的优势,将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地。

四是世界金融中心。在英国、美国、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伦敦、纽约、东京都成为了国际金融中心。1974年纽约、伦敦、东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占有全球市场资本的73%,1986年更上升为80%,而纽约则独自控制了全球资本的40%。

五是开放的对外贸易环境。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贸易会带来资本、技术的自由流动,而资本和技术是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和发展经济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六是有效的政府政策。“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整个发展演化过程,也是世界各国经济由单一的市场主导走向市场主导、市场与政府并重、政府主导等多模式的过程。英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除了工业革命的成就以外,自由贸易政策起了重要作用;与英国相比,美国虽然仍以自由贸易为主,但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政府也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当时“新政”的核心内容就是国家对工业的调节,协调了各行业经济活动,缓和了劳资矛盾,扩大了就业面,在解决经济危机方面有着积极作用;而日本在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政府更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战后初期恢复经济而采用“倾斜式发展”到后来为赶上世界先进技术而大规模引进技术设备,政府主导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此外,在市场规模、产业资本、科技创新以及国际分工方式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这里市场规模包括制造业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市场和制造业产品的消费市场,其中生产要素市场优势决定了制造业的生产优势,从而决定产业资本转移的目的和途径,而产业资本转移是全球制造中心发生转移的主要动因。科技创新是产业革命的助推器,同时产业革命的发展又促进了科技革命的深化,每次科技革命都会推动新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从而形成各个时代的世界制造中心。同时参与国际分工方式的不同对世界制造中心的形成和转移也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因此,在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必须有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人力作为后盾;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导向也起着关键作用;良好的贸易和金融环境是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的动力源泉。

3.2.3 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演化规律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各国的经济活动都被纳入到一个以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联结起来的全球性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经济全球化为新型“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同时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形成又加速了经济全球化。可见,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以各国对外经济和对外经济关系发展为基础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全球性发展,它既是当前国际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的综合体现,又是经济国际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新特点、新阶段,它既能促进世界经济的向前发展,又能实现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因此,下文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形成条件、转移趋势做出规律性的总结。

(1)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形成条件

在经济全球化下,一个国家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制造业中心,首先应该有如下配套环境的支撑,即所谓的软环境。

政策环境。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保护,对制造业的发展将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也是经济全球化下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的必要条件。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都不会否认,作为介于宏观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产业经济,政府在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方面应该有所作为。最明显的是战后日本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强势干预作用,日本产业政策的制定,为其迅速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前三个世界制造业中心相比,当今世界制造业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单个国家制造业的产业分工正在演变为世界性的产业分工。经济全球化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就是产业全球化,一国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转型往往受到全球产业发展的影响,跨国制造企业按价值链、产业链建立起面向全球开发和配置资源的高效生产体制,使各个国家制造业的产业分工正在演变成世界性的产业分工。理论和实践也都已经证明,国家产业政策必须随着历史和经济发展进行调整,否则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可能形成世界制造业中心。因此,中国要成为下一代世界制造业中心,需要对相关产业政策进行动态调整,与外部大环境相匹配。

金融环境。经济全球化下,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形成更需要金融业的高度发展作为支撑,因为金融业的发展可以为制造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渠道和外汇交易市场。同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会促进金融业的繁荣发展。以往的事实证明,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变迁,伦敦、纽约和东京都先后成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同样,在经济全球化下,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形成也必然会伴随新的国际性的金融中心的产生。

科技环境。“世界制造业中心”同时应当是世界的科技中心。在工业化时代,一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才是真正的决定性因素。从三大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形成过程来看,无一不是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因此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对于新技术的产出是不可或缺的。

在上述良好环境的支撑下,要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还需要具备哪些硬性条件呢?首先,制造业总规模要达到一定标准。根据以往的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有关资料,在一段时期内,这些国家的制造业生产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生产规模和进出口规模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是面向全球市场最重要、最大的工业产品生产基地。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应该有规模庞大的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必须规模庞大,并且这样的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应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和广泛的市场占有率⑥。其次,国民经济支柱的主要产业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水平。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形成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结果,因此,产业结构高度化,并且在世界范围中处于较高层次,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硬性条件。依照惯例,世界范围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演进趋势为:轻纺→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高科技化、高服务化。在这个演进过程中,处于重化工业化阶段意味着工业化已经完成,而高科技化、高服务化则是工业化向现代化推进的标志。综观历史上的世界制造业中心,无一不是在完成了工业化之后实现现代化的,并且都处于高科技化、高服务化或是由高加工度化向高科技化、高服务化转化的阶段。第三,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回顾世界制造业中心演变的历史,充当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国家,都在新兴产业上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依靠的就是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因此,经济全球化下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形成也应该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掌握制造业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从而引领全世界制造业的技术潮流,带动该国制造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带来价格的下降和国际竞争力的上升。最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世界制造业中心”应同时是出口基地,在世界市场占有很高的份额,且出口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大、附加值高。

由上可见,促进世界制造中心形成的条件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生性的条件;另一类是外生性的。影响其形成的自变量有:要素市场规模、产品消费市场规模、产业资本、国际分工方式、科技实力和区位优势。在不同时代这些因素对世界制造中心形成的贡献是不同的,如在英国第一代世界制造中心形成中必须要全部具备这些条件。在美国第二代世界制造中心形成中,各要素的作用发生了变化,表现为产业资本可以通过外部形成。在日本第三代世界制造中心形成中,产业资本、科技实力和产品消费市场规模等因素都可以通过外部形成。总之,在经济全球化下,一个国家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制造业中心,必须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大力发展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业,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产品品牌,面向全球积极拓展产品市场;同时,营造高度开放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创造公平、稳定和法制的市场环境。

(2)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转移趋势

世界制造业中心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其呈现的转移趋势也是不一样的。在工业化时代,其转移趋势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总体制造能力上,以及某些领域、某些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其制造规模和制造能力足以影响全球的产量和价格,是以国内市场为起点和依托,通过国际市场的拓展进一步确立了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制造业代表最高科技水平的产业,是支撑一国经济繁荣的支柱,决定着国家的综合实力,标志着一国的科技、制造和贸易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但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物质制造业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逐步下降,高科技产业取代工业制造业代表科技最高水平,知识产品生产的高科技产业决定整个制造业的竞争力。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正是通过将物质产品生产的制造业或制造过程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将知识产品生产环节置于国内,以科技创新来控制和管理生产制造,实现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对制造利润的更大占有。所以新一代世界制造中心是在世界经济分工和产业资本国际转移新形势下,部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产物,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发展中国家世界制造中心的形成会使世界经济分工更加有序,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转移呈现了中心多元化、制造业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呈现分离与融合并存的新趋势、传统企业组织方式向“知识工厂”和“虚拟工厂”转变等特征。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新一代全球制造中心所面临的形势和具有的特点与前三代制造业中心不同。工业化阶段的演进、消费升级、国际产业转移等因素正驱动着新一轮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变迁。历史特殊环境造就的英国式、美国式“三位一体”式全球制造中心不可能再次出现,这是因为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中心已不完全基于某一国,而呈现出多极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同时,从区域空间上看,世界制造业正从技术领先的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跨国转移不是指具体的某个企业行为,而是不同国家间制造业产业结构、性质的变化与传递。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数据,2000年世界直接投资(FDI)为近年最高,达13880亿美元,其中FDI流出量最多的美国、卢森堡、法国等10个发达国家合计占全球份额的4/5,FDI流入量也以发达国家为主,约占2/3,1/3流向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占了9.6%的份额。从总的趋势看,制造业的跨国转移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由技术领先国向其他国家扩散。与上三次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相比,这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呈现出若干新的特征。

投资方式多样化。国际投资已由原来的比较单一的直接投资和单一股权安排转换成为独资、合资、收购、兼并和非股权安排等多样化产业投资方式,证券投资和跨国并购成为主要方式,企业跨国并购加快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步伐。

跨国公司成为世界制造业转移的主体。目前跨国公司已控制了全世界生产的40%,国际投资的90%,国际技术贸易的60%,国际技术转让的80%,科研开发的90%。由于这些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有一半左右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因此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及产业结构调整都有重大影响。并且,跨国公司主动地带动和引导相关投资,鼓励其海外供货商到东道国投资,实施零部件供给当地化战略,发展配套产业并建立产业群,出现产业供给链整体搬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趋势。这种趋势必将带来研发环节的部分转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跨国公司投资方式开始从以产业结构转换导向型和资源开发导向型为主,向技术创新导向投资和产业国际转移型投资转变。

转移时间缩短。从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几次迁移来看,随着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迁移速度加快。英国保持了70年,德国为50年,而日本仅仅保持了20年。在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每次转移中,一些国家经济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对此,我们应该很好利用此契机,以制造业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新的突破。问题在于我们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制造业中心,当我们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时,离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实现还有多远。

多极化。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新一轮转移,中心将会呈现多极化的特征。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多极化表现为在国际产业分工新形势下,世界上有许多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国家都具有发展成为新一代世界制造中心的条件和趋势,即新一代世界制造业中心可能同时产生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世界制造业中心多极化并不否定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即世界制造业中心必须是世界市场上某种或某些产品或配件的重要生产基地,并且代表世界产品生产潮流,其产品或配件的生产能力和出口量占世界市场比重要居领先地位。

专业化。传统意义上“世界制造业中心”拥有几乎所有主要工业部门的世界贸易,而当今的“世界制造业中心”只在某个或某几个优势产业部门占据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多元化指的是“三位一体”相分离,全球制造业中心不一定同时是全球科技中心和全球贸易中心,同时制造业中心的转移并不代表世界科技中心也跟着转移,即从传统意义上“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技术研发中心与生产加工基地集于同一空间转化为两者在空间上的分离,且呈现分工细化、高度专业化的趋势。

服务业正成为全球转移的新热点。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保险、物流、分销业、旅游与咨询等服务业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而且这一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更加明显。服务业国际转移主要表现为项目外包,即企业把非核心辅助型业务委托给国外其他跨国公司,把非核心的生产、营销、物流、研发乃至非主要框架的设计活动,都分包给了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专业化公司去完成,这样不仅减少了固定投入成本,而且达到了在全球范围内利用最优资源的目的。从产品价值链看,跨国公司所控制的增值环节主要集中于少数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而把其他低增值部分的生产加工外包给较不发达国家或新兴市场国家的供应商。20世纪90年代,生产外包已经成为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即OEM生产方式,该生产方式可以没有工厂,而是集中资源,专攻附加值最高的产品设计和营销等业务,产品制造则委托给生产成本较低的工厂代为生产,从而进入品牌和制造分离的时代。发展中国家专门做工厂,发达国家则侧重于专门做品牌,形成大脑—手脚趋势。应该说,全球供应链管理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的、工业化时代“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工业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初期,全球制造中心都产生、转移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以及国际分工方式以要素分工为主要方式的条件下,国际产业资本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流动,去寻求、整合、组织更具有优势的生产要素资源,从事产品部件的生产加工,而不是追求对产品增值全过程的控制。这就意味着国际产业资本会更多地流入具有制造业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不是局限于发达国家内部,所以新一代全球制造中心将会在部分进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形成。

(3)世界制造业中心演进的一般规律

综上可见,世界制造业中心在演进过程中,必然包含着许多共同的条件、特征等,这些就构成了世界制造业中心演进的一般规律。

首先,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的动因是由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促成的。英国是在18世纪中叶完成产业革命后,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制造业中心。后来美国成为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开始成为第二个世界制造业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从战争的废墟中迅速崛起,利用先进的重化工和家电工业技术,一跃成为历史上第三个世界制造业中心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发挥自己在技术、知识、资本和服务上的优势,着力发展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要求。与此同时,发达国家还将其制造业向国外大量转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有了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历史机遇。

其次,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的方向总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大国。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转移是世界主要产品生产国和供应国的转换过程。能够作为世界主要产品生产地和供应地的国家,必须具有庞大的产品生产能力和较快增长能力,这是一般小国难以为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势必转向发展速度最快的大国。

再次,世界制造业中心在各国的形成大都是沿着中心城市及其腹地经济展开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经济大国的近代工业均发迹于沿海,之后很快转向内地工业资源密集区。产业聚集地的形成,是制造业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横跨泰晤士两岸的伦敦是英国最大海港和重要的工业城市,利物浦、格拉斯哥、伯明翰和曼彻斯特都是英国的重要工业中心。美国工业的地区分布大致可分为三个区:以加工业为主的东北工业区;以采矿业为主的南部工业区;以航空、电子工业为主的西部工业区。日本工业生产的绝大部分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从本州的东京湾到九州的北部都是日本的最重要的工业地带。

最后,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国家,最关键的因素是技术创新和技术优势。对于世界制造业中心来说,它要有领导世界制造业潮流的创新产品,或者创新的生产组织管理等。总之,它们应该能够带动该国制造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带来国际竞争力的上升。

可见,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相一致的;在空间上呈现出由西向东,由欧洲向美洲以及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

同类推荐
  • 最神奇的经济学定律

    最神奇的经济学定律

    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从事着怎样的职业,生活在怎样的人生状态里,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也总有针对各种问题总结出的原理或定律。本书介绍了80个神奇的定律,从生活化的场景出发,从经济学家的视角分类解读,力图为读者呈现浅显易懂的经济学定律。
  •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赚钱第一课是学会看财经新闻。升级版与时俱进,央视《华尔街》顾问陈思进,和资深财经记者金蓓蕾一起,用最轻松易读的文笔,结合时下财经热点,新增新闻案例分析,手把手教会每一位普通读者,如何看懂生涩难懂的经济类、投资类、理财类的问题。这本书让每一位普通人都能掌握理财知识,具备理财思维。本书在升级的基础上,仍然坚持灌输四原则。
  • 外汇业务营销手册

    外汇业务营销手册

    为了帮助银行客户经理掌握有关基础理论和技能,提高外汇业务的营销水平,本书总结了外汇业务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内容涵盖外汇管理政策、利率管理、汇兑业务、清算业务、结算业务等诸多方面。
  • 项目融资(工程管理)

    项目融资(工程管理)

    本教材介绍了项目融资的运作程序与框架结构、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结构、资金结构、融资模式、融资风险的识别与评价、风险控制与规避、担保、保险、项目融资的法律体系与文件等内容。
  • 当代北京石油化工史话

    当代北京石油化工史话

    本书是当代北京史话丛书之一,主要内容是记述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地区石油化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体现党和政府对此行业的重视和推动。书中讲述了北京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因而努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所做的多方面工作。书中特别记述了20世纪60年代北京综合化学工业大发展时期干部群众的奋斗精神,并予以弘扬。书中对北京集中力量建设燕山石化的历史、燕山石化的地位,以及改革开放后北京与外国合资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历史,也记述较详。
热门推荐
  • 傲世天逆

    傲世天逆

    【巅峰火书】百年之后,云飞扬摇身一变,化身人族少年,以魔道之魂,人族之躯,搅动风云。面对曾经的族人,如今的亲人,他又该做出怎样的抉择呢?也许他并不知道,重生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在别人的布局之中……群号:594378649,欢迎勾搭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九霄灵动

    九霄灵动

    少年崛起,得上古死君传承,修逆天灵力,在那万族林立,诸强争锋的大千世界,灵动九霄!终有一天,我会成为这大千的主宰,终有一日我会证明:不是我容不下这个世界,而是这个世界再也没资格容得下我。
  • 鬼王宠妻之神偷娇妃

    鬼王宠妻之神偷娇妃

    在神偷界的领域里,有一个世人难以忘记的名字,那便是神偷雨樱,她是一个没人敢惹的人物。但是,除了他,他是当今赫赫有名的鬼王殿下。传说,他的权力无人能够撼动。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具有传奇的人物竟然紧追着她不放,对此,她感到很郁闷。终于她问了他为什么,他却回答“你曾经偷了我的东西”对于这个答案,她就更不能理解了,因为她不知道也想不到她到底偷了他什么东西啊!片段:在一次选妃宴上,某个王爷正在选妃,当他的目光望向众人时,所有人都害怕的低下了头,唯有某个女的还在兴致勃勃的吃东西,“你,就是你了”。顿时,现场听到了一大片呼气声。而反观某女,她已经风中石化了。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的文哦!O(∩_∩)O
  • 无心撞上了三大校草

    无心撞上了三大校草

    她,夏以沫,一个漂亮又有几分高冷的天才少女!以第一的成绩考进梦亿,却不知,有多少意想不到的事将要来临三个魅力无限的校草,怎么会看上他这个不显眼的小人物?错了,只要你学习够好,够高冷,还是有可能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事件,让她累了,乏了,最后只能装失忆?而她的白马王子能够揭开这个真相吗?江寒,放手去追啊!你家以沫都不认识你了!还愣着干嘛?
  • 腹黑邪王太妖孽:逆天异能毒妃

    腹黑邪王太妖孽:逆天异能毒妃

    她是21世纪的杀手紫言,杀人如麻。她是萧家废材,胆小如鼠。一朝穿越,当她变成她,萧家见血就晕的废物华丽转身,一手毒医术,让天下人为之惊叹!一身异能,看轻天下苍生。废材?她可是全系绝世天才!炼神丹,炼神器,御神皇兽……,看她如何玩尽天下苍生,玩出盛世传奇!
  • 精灵战神逍遥传

    精灵战神逍遥传

    他是雷神的契约者,也是一位敢于挑战的年轻人,没有多么的牛逼,但是却有一种奇特的力量在影响大家。我们是一个集体,一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去面对!
  • 某人在异世界的日常

    某人在异世界的日常

    纪姬姬是一名普通的18岁少女,一直过着普通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被一名魔法师召唤到异世。“路易斯!你又召唤来奇奇怪怪的东西了!而且又是活的!”“不关我事!是魔法阵自己炸出来的!”“快把人家送回去!”“我没研究送回去的方法。”“什么?!你又这样!”纪姬姬:“好真实的梦呵呵呵。”
  • 从现在开始当妹妹吧

    从现在开始当妹妹吧

    因为被腹黑的研究生妹妹下药而导致苏雨晴的身体变成了女生,而变成了女生的她又会在日常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呢~如果喜欢这本书的话,欢迎加入QQ群476957829调戏(划掉)~关于具体更新时间和频率,每周2-3更,中午或者凌晨不定时更新~
  • 妖魅四公主pk邪魅四王子

    妖魅四公主pk邪魅四王子

    她们拥有妖媚的脸蛋,魔鬼的身材,足以让男人着火。当遇见他们,爱情是否能像摩天轮的预言一样走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