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敷疗方:生大黄30克,黄连30克,黄檗30克,乳香、没药各15克,共研细末,用芝麻油调成糊状,外敷疮面。
◆涂擦疗方
1.生石灰150克,硫黄250克,2药捣碎,加水1250毫升,文火煎2小时(加水太少可添加),煎至1000毫升左右,静置,取清液,装瓶备用。用时以药棉蘸药液涂患处,每日3~5次。
2.松香、白矾、铜绿各6克,装入葱叶内扎口,水煎代药溶化,取出葱叶晒干,加冰片少许共研细末,疮未溃者,香油涂调,疮已溃烂流脓水,药粉干撒,每日1次。
3.黄连、黄芩、大黄、苍术、白芷各等份,烘干、研细,备用,用时,先取花椒适量加水煎后,取其煎液,洗除脓痂,再用生香油调和药末涂擦患处,每日1~2次,若伴有发热及淋巴结肿大,需请医生医治。
4.雄黄6克,黄连6克,蜈蚣3条,白芷5克,甘草1克,用芝麻油浸泡3日,外擦患处,每日2~3次。
5.高锰酸钾0.4克,用0.3克溶于10毫升冷开水,后用0.1克高锰酸钾溶于500毫升冷水溶液清洗患处,每日1~2次。
6.苦杏仁10克,用火炙成炭存性,研末后,用香油或豆油熬开调成糊状,用时,先以淡蓝水洗净患处,后涂上药(以盖面即可),每日1次。
7.将七叶一枝花剔出表皮及变质部分,清水洗净。取底部粗糙的乳钵(粗糙的碗底或瓦片亦可),洗净擦干,放入适量的食醋或白酒(不宜太多),手持七叶一枝花在钵体内研磨,磨成稠米汤状盖好备用。
创面先用热水(高锰酸钾溶液更佳)清洗,边清洗边除去脓痂,刺破脓包排除脓汁。创面清洗后,用灭菌的纱布蘸于创面,每日涂药1~2次,采用暴露疗法。
8.将鸡蛋煮熟,取蛋黄放入新铁勺内加火炼油,油成后,倒在干净器皿内,冷后加冰片少许(每个鸡蛋黄油可加冰片2克),将油涂于疮面,每日2次。
9.黄檗研末,用麻油调擦患处。
10.鲜天仙子叶300克,洗净捣汁,以药汁涂敷疮面上,每日1次。
11.吴茱萸粉,呋喃西林、白芨粉按3:2:1的比例调匀,装瓶备用,治疗时根据疮面大小取药粉适量,香油调匀涂于患处,每日2次。
12.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棉签蘸双黄连粉剂外擦患处,渗液少者,用本品60毫克加生理盐水10毫升调匀涂于患处,每日2次。
13.陈艾叶50克,带壳杏仁30克,艾叶加水1500毫升,煎至500毫升,浸洗患部,再将带壳杏仁放入文火中烧至壳黑,取出杏仁,捣成霜状,涂抹患处,每日3~4次。
14.黄瓜藤、阴干,炒焦存性30克,枯矾20克,共研细末,涂擦患处。
◆撒粉疗方
1.黄连适量,研极细末,患处渗水多者,干撒药粉。渗水少者用麻油适量涂调,每日换药1次。
2.冰硼砂3支,青黛粉3克,拌匀,先用淡盐水将脓痂疮软洗去,擦干后撒上冰硼砂,每日1次。
3.枯矾、炉甘石、黄檗各60克,黄连10克,冰片6克,共研细末,黄水多时,用干粉撒在患处,黄水少时,可加适量麻油调匀抹之,用药前,将疮面用生理盐水洗净,每次涂擦2次。
4.马桑叶100克,灯笼草100克,研细末撒患处,每日4次,6日为1个疗程。
5.桃树叶50克,山若草50克,大黄3克,雄黄3克,冰片6克,共研细末撒患处,每日4次,6日为1个疗程。
6.小白蜡条叶50克,硼砂10克,雄黄6克,冰片3克,研细末撒患处,1日4次,6日为1个疗程。
7.星秀草6克,雄黄2克,冰片2克,研细末撒患处,每日4次,6日为1个疗程。
8.松香20克,研成细末粉,装进鲜大葱叶管内,用线把葱管两头扎紧,放入锅中加水煮沸10分钟,在把葱管取出放入冷水中,将葱管去掉,将松香碾碎成粉末,用时把松香粉末撒于患处,每日1~2次,剩下的松香粉可继续使用。
◆湿敷疗方:马鞭草500克,水煎成浓汁,用纱布蘸药液,湿敷患处。
◆外洗疗方
1.雄黄、防风各25克,荆芥、苦参各15克,水煎外洗。
2.蒲公英30克,马齿苋30克,苦参20克。水煎外洗,1日1剂,分2次洗。6日为1个疗程(回族民间方)。
◆中成药疗方
1.氯霉素药片3~5片,研成细末,倒入花露水瓶中摇匀,用时取药棉蘸药液外擦。
2.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处擦干,将云南白药粉直接涂擦患处。
3.在伤口处局部消毒涂洒西瓜霜即可,不必包扎。
4.取小檗碱片10片,溶于200毫升水中,较大脓胞可用注射器抽取,并去掉表皮,用75%酒精擦净脓液,再用本品洗澡,每日2次,患处用小檗碱水湿敷,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