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
人生境界反映的是人生发展,包括思想意识、心智水平、行为方式等,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是人对生活的体悟和思辨。
人生境界是人们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活动过程中所感悟到的人生意义。因此,关于人生境界,哲学,人生修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认知。
《倚天屠龙记》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张三丰向张无忌传授一套太极剑法,一路剑法使完,竟无一人喝彩,众人尽皆诧异:“这等慢吞吞、软绵绵的剑法,如何用来对敌过招?”还以为是张真人有意放慢了招式,好让张无忌瞧个明白。
只听张三丰问道:“孩儿,你瞧明白了没有?”
张无忌答道:“看清楚了。”
张三丰道:“都记得了没有?”
张无忌答道:“已忘记了一小半。”
张三丰道:“好,那也难为你了。你自己去想想吧。”
张无忌低头默想。
过了一会儿,张三丰问道:“现下怎样了?”
张无忌道:“已忘了一大半了。”
周颠等人皆急:“刚学的剑法都忘了一大半,这可如何迎敌?”便请张三丰重新传授一遍,张三丰微笑,再使出一路相同的剑法。
张无忌沉思一会儿,睁开眼道:“我已忘得干干净净。”
众人皆惊,唯有张三丰独喜:“忘得真快!”
随即,张无忌拿剑迎敌,大胜。
张无忌学太极剑法,不记招式,只是细看剑招中“神在剑先,绵绵不绝”之意。看完一路剑法,已忘记了一小半。低头默想之后,已忘记了一大半。再看张三丰演练一遍,再经沉思玩味,终于忘得干干净净。当全部忘记之时,也是学成之时,并以之力克强敌。由记得转化为有如本能一般,终能不受原来招式所限,随意出招自成章法。
张无忌是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拟出来的。普通人没有他那样的悟性,但无论是学武、悟道还是做人,其本质都有着潜在的相似点,都要经历一个从清醒到迷惑,再从迷惑到清醒的过程。
青源惟信禅师讲到自己修佛悟道的历程时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与张无忌学剑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人生也是一样。我们涉世之初,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不掺有任何主观杂念,世间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是那么简单一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虽然感觉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最真实的。相信在我们眼里,世界是按美好的规则不断运转的,并对这些规则有笃诚的信念。
随着我们在尘世中留连太久,于是感到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背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挣扎,我们开始对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分怀疑心理和理性与现实的冷静思考——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
当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对世事、对自己不断反省,于是,我们知道自己应该追求什么,或者应该放弃什么。这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不必刻意去做人。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返璞归真。
世上本无事,无须精心去处事,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事。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面对世事,“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这样,就能够有茅塞顿开、回归自然的豁然感觉,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精神升华。
人活一世,都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为什么不活得圆满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