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不喝酒就没有过节气氛”,“不喝酒聚会吃饭就没有什么意思了”……特别是春节这样的重大节日,高朋满座,老友多年不见,情意绵绵,面对真诚的劝酒,往往会盛情难却,酒的润滑剂功能得到了无度的膨胀,于是理智的阀门最终未能抵挡得住酒涛的汹涌冲击。
酒喝多了不要紧,主要是饮酒过多会降低大脑的自控能力,造成很多不必要的交通事故。据报道,“酒后驾车发生事故的几率高达27%。随着摄入酒精量的增加,选择反应错误率显著增加,当血液中酒精含量由0.5%增至1%,发生车祸的可能性便增加5倍。”“溺死在酒杯的人多于溺死在水中的人”,从这一组数据上看,劝酒文化实在是害人不浅!
因此,如果是没有特殊的需要,最好能做到敬酒而不劝酒,像外国人那样。目前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劝酒文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写出了下面这些反对劝酒的话:“喝酒不强求,情义心中有;老酒虽没有,真情到永久!”、“有风度的喝酒碰一碰,有品位的喝酒润一润”等。还有一些“不劝酒童谣”:“新年到,礼品到,烟酒当中病患藏,健康身体是财富,少喝酒来天天笑。”“新年过节不劝酒,身体健康乐无忧,酒杯来,摇摇手,健康来,点点头。”
如果从人体健康方面来讲,这才是健康理性的“酒文化”,不是不让喝酒,而是适量喝酒、谨慎喝酒、安全喝酒。而不是比拼喝酒、面子喝酒和玩命喝酒。我们应该取酒天使的一面,把它作为润滑剂,而不是当做迷魂汤;把它作为助兴伙伴,而不是祸害杀手。将喝酒和自身健康、家庭和睦、交通安全和社会和谐连在一起,而不能“感情深,一口闷”;要将豪饮和社会责任、家庭幸福连在一起,而不要铤而走险,淡忘最起码的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我们应该一起努力构建健康科学的酒文化。
“不喝劝酒,就是不给劝酒的人面子,就是不尊重劝酒的人”,这样的社会观念早应该被社会所淘汰了,在文化交往全球化、在文化观念多元化和多层面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安全、文明理性、感情幸福和精神快乐,显然,劝酒文化就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了。“酒杯不大能勾魂,酒盅不深害死人”,“敬酒但不劝酒”应该得到更多更积极的推广,将酒文化不光与现代社交礼仪结合起来,还要与人们的健康结合起来,为人们的安全和社会的和谐带来巨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