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豪是五年级的学生,有个不好的习惯:写作业拖拖拉拉,母亲很伤脑筋。明明是快则半小时、慢则一小时的功课,他每天都能写3小时以上。梓豪的外公是教师,暑假的时候给梓豪补课,发现梓豪的反应很快,但是不专心,往往写几分钟就起来东走西走,每小时至少五六次以上。就这样,一小时的时间差不多一半用在了闲逛上面,难怪要用那么长时间来完成功课。为此,母亲想出了各种办法,专门抽出时间陪梓豪写作业,可是梓豪每写几个字必围着屋子溜达一圈,即使有时在母亲的强压之下不能起身,勉强埋头写作业,可是只要母亲一离开房间,梓豪立刻我行我素。再者,母亲不能每天都专门陪读,所以梓豪的毛病一直没有改进。
我们周围的许多人,他们坐下来不磨蹭一小时不开始工作,这正是因为他们自幼形成了一种很坏的习惯所致,培养孩子敏捷利索的习惯,父母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孩子具有自信心。同时,也可指出倘若做事马马虎虎,慢慢腾腾,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要想做事专心,提高效率,必须养成雷厉风行的作风。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抓紧时间做一些事,那么,宝贵的光阴就会悄悄溜走。
如何培养孩子敏捷利索的习惯,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让孩子手脑并用
注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使孩子手脑并用,有利于孩子智力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父母要善于给孩子创造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动手。要注意培养孩子敏捷的思维,克服古怪和刻板,努力使思想服从于具体情况。反之,如果缺乏应变能力,将会一事无成。
抓住感兴趣的及时表扬
对于动作慢的孩子批评与训斥是没有用的,而且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做事的时候指责他们动作慢,就会使孩子渐渐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做什么都慢的人,即使想快也不可能,继而认同了这一事实,无论父母怎样要求他也不会主动尝试提高速度了。父母可以注意观察一下孩子做哪些事情速度稍快,抓住其中几件好好夸夸他,从而强化孩子好的行为,并且还可引申到其他活动中——在表扬之余略表一丝遗憾:要是某某事也能做得这样好就太棒了。
提高孩子做事的速度
可进行一些训练、评比。例如:看谁起床快又好;比比谁先洗完手绢和袜子;一分钟口算争霸赛等,训练的项目可根据孩子的情况任意选择,但要注意与孩子进行比赛时要制造一点紧张感,还要做到既有一定难度又有很大的成功机会,这样才能使孩子乐于参加,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在孩子房间的墙上可以贴上一张精心设计的评比表,每天根据孩子的表现进行评比,如果达到了要求就在表上贴上一个漂亮的“红苹果”,一朵鲜艳的“七色花”或者是一面小红旗等等。在训练与评比阶段,孩子的行为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有所反复,这是正常情况,父母不要操之过急而又重回老路——简单地训斥与指责,那样做很可能会前功尽弃。只要坚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的训练,最终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孩子做事慢,或者磨蹭,有的与孩子的性格有关,有的和孩子的生活习惯有关,家长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我们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看看对你有没有启发作用:
定规矩、勤督促才有效果
孩子都上二年级了,可是做什么事都不紧不慢,别人不催,他就不着急,经常是父母急得够呛,他还慢悠悠的。父母劝过他,也训斥过他,他当时改了,过不了几天就又犯了老毛病。为了帮他改正这个习惯,父母开始给他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父母安排的事情没做完,不许看电视;家庭作业没按规定完成,不许上网;帮父母买东西超过了时间,“功劳”减半……一开始孩子屡屡“犯规”,父母也不客气,拒绝他看电视或上网。他嘴上嘟嘟囔囔不高兴,做事却渐渐有了起色。父母在一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关注他、督促他。现在,孩子做事虽然仍不是很利索,但是基本都能按时按质地完成了。
让自然后果教育孩子,把方法教给孩子
女儿经常磨蹭,做事拖拉。有一次妈妈让她给爸爸打电话。等妈妈办完事情回到家,女儿还在那里磨磨蹭蹭地换衣服、整理书包,把打电话的事情放到了一边。孩子经常早上磨蹭到快要迟到了,让爸爸用车送她到校。为了教育女儿,妈妈和她的老师进行了沟通。
一天早上,妈妈告诉女儿:“快点起床,你爸爸的车正在修理,不能送你,迟到了老师要批评的。”女儿没事似的说:“爸爸一会儿就能修好车,来得及。”等她起床洗漱完毕,车子还没修好。这下她急了起来,动作立刻快了几倍,等她到校时,早已迟到了……还有一次朋友聚会,本来说要带她一起去,但她磨蹭起来没完,结果她只好和爸爸在家做饭吃。父母还常常教孩子怎样提高做事的效率,比如,晚上临睡前就把第二天用的东西准备好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以免乱找耽误时间;告诉孩子经常用笔把该用的东西和需要做的事记下来,防止丢三落四昏头昏脑影响效率。这些办法还不错,孩子现在做事很少再磨磨蹭蹭的了。
树立比较的对象,在比照中养成好习惯
孩子爸是个慢性子,做事情时常拖拉,孩子耳濡目染,做家庭作业时,竟也学着拖拉起来,明明当天应该完成的作业,他非要拖到第二天才急急忙忙地写完,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妈妈在督促孩子的同时做丈夫的工作,爸爸很配合。为了提醒孩子,父母在他的房间挂上“今日事今日毕”的条幅;爸爸和儿子约定,妈妈来当监督员,一个月内,如果他俩谁做事磨蹭、拖拉,谁就没有选择电视频道或者买冷饮的权利。这个办法真灵,儿子在父母的提醒下,也是为了获得优先选择电视频道和买好吃的权利,他做事快多了,能做完的作业,大都在当天就完成了。实在难解的,征求妈妈的意见,妈妈允许他明日继续思考,不算“违规”。爸爸故意说:“我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住,看谁有耐心。”一个月时间很快就要到了,爸爸因为“疏忽”把妈妈交代的买米的事情拖了两天。儿子兴奋地说:“爸爸违规了,该罚。”爸爸态度很好地说:“好,好。”儿子笑了,父母也笑了。
排除干扰,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儿子为做作业经常忙活到半夜,而他的同学早早就做完了,甚至还有时间看电视。妈妈一直以为是孩子不好,拖拉、磨蹭的缘故。后来发现自己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孩子爸爸爱上网,妈妈经常打电话,唠家常,孩子常常被父母所吸引,时常探头探脑,或者从房间出来转一圈。父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爸爸主动缩减上网时间,避开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上网;妈妈也克制自己,尽量不打电话,即使非打不可,也要控制声音,防止干扰孩子;另外,父母在做家务时,也尽量防止发出很响的声音。家里的环境安静了,孩子学习的效率得到了提高,拖拉的现象少多了。
激发好胜心,在“比试”中克服拖拉的毛病
孩子做事情拖沓、磨蹭,一点也不像父母。为了帮助孩子改正这个毛病,爸爸妈妈给孩子腾出个比较大的房间,让孩子邀请他的同学、伙伴到家里来玩、做家庭作业。还在庭院里辟出一块场地,准备让孩子在那里玩耍。孩子们来到家里,妈妈建议他们在做作业时,要看一看谁做得又快又好,不管是谁,做到了这一点,就奖励谁——满足他一个小小的愿望。儿子以为他不论做得快慢都能得到妈妈的奖励,但他落后了后妈妈却没给他奖励,他觉得很没面子。
孩子们做完了作业,这位妈妈让他们在院落里进行拼装车模比赛,获胜的人奖一辆赛车模型。结果,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做完了,磨蹭惯的儿子又一次失望了。看着孩子要哭的样子,妈妈告诉儿子:“如果下一次比赛你比这次有提高,我也会给你一个鼓励奖。”儿子不服地说:“我才不要鼓励奖呢,我要第一名!”儿子为了面子,自觉地提高了做事的效率,虽然才几天时间,他却改变了许多。
有的孩子做事情拖拉或者磨蹭,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来因素的影响。比如孩子贪玩、受到不应有的干扰、因问题难以解决而犯愁犹豫,这都可能造成孩子拖拉、磨蹭的习惯。动气不如动心,花心思帮助孩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这才是合格家长的做法。